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食民俗与中医药食气味理论研究——以贵州为例
1
作者 黄书婷 李良松 +1 位作者 曹峰 郭永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220,共6页
民以食为天,饮食民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历来注重“药食同源”学说,饮食民俗与中医药文化密切相关。中医药食气味理论是中医认识药食性用的核心理论与原创理论,贵州饮食民俗内涵凸显药食气味思想。通过中医药食气味理论的视... 民以食为天,饮食民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历来注重“药食同源”学说,饮食民俗与中医药文化密切相关。中医药食气味理论是中医认识药食性用的核心理论与原创理论,贵州饮食民俗内涵凸显药食气味思想。通过中医药食气味理论的视域,阐述贵州饮食民俗文化的内涵:善嗜辣、喜用酸、爱饮酒、饮食茶、米为主等贵州特色饮食民俗,反映辛温调口欲而行气祛湿、味酸存食物而助胃消化、辛苦热流动气血并爽神、苦甘性寒解辛炙消腻滞、味甘平可口充饥养身等养生保健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气味理论 贵州 饮食民俗 内涵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医药典籍的阅读对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培阳 亓祺 +1 位作者 杜明松 张少乾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6期85-90,共6页
中医药典籍反映了所处历史时期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但其因朝代不同、版本不同而差异较大,这对中医药典籍的异文标注及阅读对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中运用文本标注工具poplar并结合ElasticSearch构建分布式索引库,提出一种跨平台的中医药... 中医药典籍反映了所处历史时期中医药的发展情况,但其因朝代不同、版本不同而差异较大,这对中医药典籍的异文标注及阅读对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文中运用文本标注工具poplar并结合ElasticSearch构建分布式索引库,提出一种跨平台的中医药典籍阅读对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典籍阅读、图文对照阅读、异文标注、异文对照阅读及典籍异文全量搜索等功能。系统架构整体基于B/S模式,前端采用Vue,后端采用SpringBoot,数据库采用MySQL。为提升访问效率,采用高速Redis缓存,构建性能高效且便于移植的典籍数据库。中医药文献研究人员的验证及使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使得异文研究更便捷和规范,同时也为中医药典籍文献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典籍 异文对照阅读 全量搜索 典籍数据库 数据展示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凝练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其成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通过阐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凝练的过程,简要分析了"仁、和、精、诚"...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通过阐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凝练的过程,简要分析了"仁、和、精、诚"四个字的内涵,重点表达四个层面的意义: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仁和精诚 中医药核心价值 中医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4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北京地方志割股行为研究
5
作者 张晗 陈卓 +3 位作者 张静 赵欣韧 吴娇 孙灵芝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 以北京地方志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百姓的割股现象、割股原因进行研究。展现明清时期割股行为普遍,贫困、显贵之家均有发生,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最大。民间存在的庸医促使这一行为的传播。割股除了是百姓在家人病重时的心理寄托外,更多是对中医本草人部药的一种盲目的实践与扩展,政府对于割股者的旌表,使得割股疗亲带有更多的道德政治意味,已远远超过治疗本身,并与祭祀等神秘事件相结合,带有强烈的民间性。现今我们更应辩证看待割股这一行为,对于人部入药的正确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地方志 割股 人部入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其成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72-75,共4页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从这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禅。
关键词 国学 周易 阴阳中和修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内核与图式
7
作者 张其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3-45,共13页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其内核可凝练为“阴阳中和”,“太极图”是这一内核形象精准的表达图式。从中华文化主干看,“易学主干”说认为“易道”即“天道”,其内涵为“一阴一阳”;“阴阳”非矛盾关系,而是相对相倚、互藏...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其内核可凝练为“阴阳中和”,“太极图”是这一内核形象精准的表达图式。从中华文化主干看,“易学主干”说认为“易道”即“天道”,其内涵为“一阴一阳”;“阴阳”非矛盾关系,而是相对相倚、互藏交感的存在,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包容、调和平衡的思维方式。儒家尚阳刚、道家尚阴柔,二者形成阴阳互补。从儒释道共同价值出发,“中”与“和”是融贯三家的精神内核:儒家主张中庸仁和,道家主张中气柔和,佛家主张中观圆和,“中和”遂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阴阳中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深度契合,实现传统智慧的当代转化。作为诠释“阴阳中和”思想的完美图式,太极图在宋代形成阴阳小头鱼互纠的精准图式,以黑白双鱼象征阴阳消长,通过S曲线与鱼眼体现“中道”与互藏关系,生动反映儒释道各家思想的差异性与共融性。太极图不仅诠释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反向循环的变易观念、取象运数的思维观念,还与天文、历法、中医、武术等传统科技文化紧密关联,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正和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东方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直观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中和 中正 合和 太极图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对“血”的认识 被引量:3
8
作者 梁秋语 王群 +3 位作者 罗浩 张延丞 张烁 熊益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692-1695,共4页
现就目前已经完成整理并公布的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中“血”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旁参《黄帝内经》和其他先秦两汉传世经典文献,以期梳理出这一时期中医对“血”的认识。整理按照血与生命的联系、血与气及其相关问题、血的转化和相关... 现就目前已经完成整理并公布的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中“血”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旁参《黄帝内经》和其他先秦两汉传世经典文献,以期梳理出这一时期中医对“血”的认识。整理按照血与生命的联系、血与气及其相关问题、血的转化和相关的禁忌、病证及治疗几个角度进行,结果显示:1)人们关于血的认识,总是以生命作为起点;2)血与气关系密切,目前出土的文献中以血气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不是气血;3)血的转化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4)先秦两汉时期血相关病证很多,血忌日是针灸家时日忌针说的来源。当时的人们对于血的认识包括生理和文化2个层面,并且这2个层面的认识既相对独立、相互交织,又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中医 生命 转化 血忌日 出土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所见医疾资料研究综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朱生玉 高飞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甲骨文中保存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医疾资料,引起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中医学者的共同关注,产生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医疾资料数量、病症名称、致病原因、诊疗方法等几个方面;以往研... 甲骨文中保存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医疾资料,引起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中医学者的共同关注,产生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骨文医疾资料数量、病症名称、致病原因、诊疗方法等几个方面;以往研究中存在释字不确、观点更新滞后、对卜辞语句理解欠准确、过度解读等问题,应引起学界的重视。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研究当以准确识文断字为前提,其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古文字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合作有助于推进甲骨文医疾资料的纵深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医疾资料 疾病名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亭先生朱熹与闽北医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名垚 杨东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5,共4页
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和体系的建立者,对后世医家影响甚大。其长期生活在闽北,对闽北医家的影响更是如此。朱子理学内涵和朱熹个人理念推动了闽北医家著书立说,具体表现为寻理洞原影响闽北医籍注重医理讨论,心性理欲论和孝仁观影响了闽... 朱熹作为理学集大成者和体系的建立者,对后世医家影响甚大。其长期生活在闽北,对闽北医家的影响更是如此。朱子理学内涵和朱熹个人理念推动了闽北医家著书立说,具体表现为寻理洞原影响闽北医籍注重医理讨论,心性理欲论和孝仁观影响了闽北医家的节欲养生思想与著书原因。朱子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原创的纲目体编写方法也塑造着闽北医家编撰医书的方式。理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学界的再次流行,朱熹关于普及教育的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闽北医家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闽北 医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景岳医学著述的传日、受容与变容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一凡 杨东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2,F0003,共4页
明代医家张景岳之代表作《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等曾于江户时期先后多次传日,日人除抄刻《类经》《质疑录》原著外,还对《景岳全书》进行节选与重编。不同学者主要围绕张景岳关于阴阳五行、三焦、命门、伤寒以及经穴定位等方面... 明代医家张景岳之代表作《类经》《景岳全书》《质疑录》等曾于江户时期先后多次传日,日人除抄刻《类经》《质疑录》原著外,还对《景岳全书》进行节选与重编。不同学者主要围绕张景岳关于阴阳五行、三焦、命门、伤寒以及经穴定位等方面的论述展开争鸣与考辨,日本医家对张景岳所创制的内、外、妇、儿各科方药与针灸疗法也多有择用。通过梳理张景岳医著的传日、受容与变容,可明晰其对日本医家所产生的影响。借日本医家之眼反观张景岳医学著述,也可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日本 汉方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人“含蓄不露”的诗学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靓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8,共7页
宋人论诗,以“露”为一大病忌,其中讨探最多和避忌最严的是“意露”之病,主要指诗歌造迹作意过于明显而有失委婉蕴藉之旨,而“刺”意显露又是被视为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在宋人看来,这不仅关乎诗歌的表意方式,而且关乎诗教乃至诗人的身家... 宋人论诗,以“露”为一大病忌,其中讨探最多和避忌最严的是“意露”之病,主要指诗歌造迹作意过于明显而有失委婉蕴藉之旨,而“刺”意显露又是被视为最严重的一种,因为在宋人看来,这不仅关乎诗歌的表意方式,而且关乎诗教乃至诗人的身家性命。而在对“意露”之病的批评中,以深远委曲与含不尽之意为追求的“含蓄不露”的诗美概念亦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学 诗露之病 含蓄不露 诗教要求 诗祸避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曦 李良松 彭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80例)和对照组(温针灸治疗,8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80例)和对照组(温针灸治疗,8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50%(76/80)和86.25%(68/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血清PGE_(2)、VEGF、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内异止痛方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缓解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VAS评分,降低血清PGE_(2)、VEGF、hs-CRP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温针灸 内异止痛方 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形气神的身体理论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海金 李良松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9-63,共5页
《淮南子》蕴含了丰富的身体理论与思想,是研究汉代身体哲学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它提出了天地内化于人身、人身外象于天地的观点,并认识到人的身心状态、体质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时令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它确立了“心”为“形之主”... 《淮南子》蕴含了丰富的身体理论与思想,是研究汉代身体哲学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它提出了天地内化于人身、人身外象于天地的观点,并认识到人的身心状态、体质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时令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它确立了“心”为“形之主”“身之本”的地位,申发了“心”的主导地位、节制作用和思虑功能。它还将精、神、意等概念与“气”联系起来,重点阐发了精神“形于内”“越于外”的特性与作用,主张神内形外、气通形神、以形从神。它建构的以人贯通天地、以气连接形神的形气神身体理论,对后世的身体观与养生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天地人 形气神 身体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两汉简帛医书的生育医方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群 熊益亮 +1 位作者 赵希睿 张其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2048-2051,共4页
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存在着大量涉及生育的医方文献,其内容包括了对生育相关疾病的认识与描述,治疗所用的方药与剂型,以及服用方法与所起到的功效等众多方面。现通过对简帛医书中所涉及的生... 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就存在着大量涉及生育的医方文献,其内容包括了对生育相关疾病的认识与描述,治疗所用的方药与剂型,以及服用方法与所起到的功效等众多方面。现通过对简帛医书中所涉及的生育医方进行文献梳理,总结早期医家对生育疾病的分类与认识,分析简帛医书中生育医方的特点,并讨论了其当代价值与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简帛医书 文献 生育 医方 分类 特点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诸病源候论》疫疠观及后世内涵变迁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鹏 王育林 周立群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67,共4页
隋代敕修的病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的疫疠病候与伤寒病、时气病、热病和温病等并列论述,厘清了汉以前瘟疫、疫疠混称的局面。从而在中古时期官方医学语词意涵下,疫疠病候在瘟疫范畴中具备专门含义。随着后世医学认识的变迁,使得近现... 隋代敕修的病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的疫疠病候与伤寒病、时气病、热病和温病等并列论述,厘清了汉以前瘟疫、疫疠混称的局面。从而在中古时期官方医学语词意涵下,疫疠病候在瘟疫范畴中具备专门含义。随着后世医学认识的变迁,使得近现代辞书不能准确阐释《诸病源候论》的疫疠病候,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疏义并简要纵览后世内涵变迁。由此可知,不同时代医书的疾病名称分类变化,反映着相关疾病的学术流变。因而研究疾病的相关学术脉络,观照疾病名称概念的历史流动性,才能更加准确地使用古代医学文献中的疾病语词,更为客观地还原时情时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疫病 训诂 疫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鹊医派相关问题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敏敏 杨必安 黄作阵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77,共5页
扁鹊是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年一位举世闻名的医生,围绕他的医学主张和职业技术所形成的扁鹊医派在先秦时期社会影响很大,但受到扁鹊医经的亡佚、禁方传授的限制及其理论理解上的困难,西汉以后其学术流传和医学地位便出现了被岐黄和仲景医... 扁鹊是生活在我国春秋末年一位举世闻名的医生,围绕他的医学主张和职业技术所形成的扁鹊医派在先秦时期社会影响很大,但受到扁鹊医经的亡佚、禁方传授的限制及其理论理解上的困难,西汉以后其学术流传和医学地位便出现了被岐黄和仲景医学所取代的趋势,至魏晋时期,广泛的医籍整理活动确立了以岐黄为宗的后世医学传统,扁鹊及其医学流派逐渐退出了医学发展的中心;史料所载其人物形象的神话色彩和难以逾越的时空距离又为扁鹊真实存在过的印迹蒙上了一层难以揭开的面纱,随着相关出土医籍信息的披露,扁鹊医学的拼图或渐渐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 扁鹊医派 禁方 黄帝蝦蟇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医葛洪的医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志莹 张其成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葛洪是东晋的著名道教学者、医学家和炼丹家,在道家和医家中地位颇高。通过对葛洪的著作进行研究,认为其医学思想主要为以气为始、气生万物的生命观,心澄气定、以中为度的养生观,行气却恶、补精气血的治疗观,未病先防、注重调养的预防... 葛洪是东晋的著名道教学者、医学家和炼丹家,在道家和医家中地位颇高。通过对葛洪的著作进行研究,认为其医学思想主要为以气为始、气生万物的生命观,心澄气定、以中为度的养生观,行气却恶、补精气血的治疗观,未病先防、注重调养的预防观这四个方面。葛洪认为,人体的元气是生命的根本,人秉气而生,因此在平时应该养护正气以防患于未然,治疗疾病时也应该以恢复人体气机的通畅和精气血的充足为主,另外,在繁杂的生活中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精神安定,走中道之路以养护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道医 医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原图说》的医易思想浅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城成 张其成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6-69,共4页
《医原图说》是清代金理所写的一部医易汇通著作,书中根据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等理念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以及《河图》《洛书》来解说易学与人身脏腑形体的对应关系,虽然有些对应关系存在争议,但也启迪了后学。金理还借助坎卦和离... 《医原图说》是清代金理所写的一部医易汇通著作,书中根据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等理念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以及《河图》《洛书》来解说易学与人身脏腑形体的对应关系,虽然有些对应关系存在争议,但也启迪了后学。金理还借助坎卦和离卦等卦象来解释命门和三焦的确切内涵。并且以太极之理解说生脉散斡旋人体元气的重要作用;以《河图》之道阐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四物汤、二陈汤等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原理;以《洛书》中颜色的对应关系阐明逍遥散、四君子汤等方药的具体作用,因此《医原图说》中的论述对医易关系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 《洛书》 命门 三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门学说之易学诠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益亮 王启航 +2 位作者 薛含丽 韩梓逸 段晓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3,共3页
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借用了易学工具不断完善了学说体系。通过对命门取象的总结,一象坎■中之阳(-);二象生命之门。在象生命之门中又包括“豆子”“枨闑”“走马灯”三种喻象。其中体现了易学“重... 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借用了易学工具不断完善了学说体系。通过对命门取象的总结,一象坎■中之阳(-);二象生命之门。在象生命之门中又包括“豆子”“枨闑”“走马灯”三种喻象。其中体现了易学“重用轻体”的思想,为命门学说的构建奠定基础。进一步梳理命门的太极之象,体现了命门作为生命本原的观点,但在命门水火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又从中医眼科八廓学说中发现古代眼科也有“命门为真阳”的认识。最后提出命门学说作为《黄帝内经》之后的中医理论创新的代表,能为现代中医理论创新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门学说 易学 坎卦 太极 取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