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彰金 孙迪 +6 位作者 王昊 石聪 赵翊含 潘逸缙 慕转转 丁治国 林岩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4546-4553,共8页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 背景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尤其是远处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M-PTC)的病情变化主要从甲状腺球蛋白(Tg)等血清学指标和CT等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监测。由于CT等影像学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如辐射、价格昂贵及转移病灶分布的复杂性,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 1.1)常无法及时捕捉DM-PTC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整合了时间维度的Tg倍增时间(TgDT)已显示其在灵敏监测PTC疾病变化中的作用。目的以TgDT为结局变量,探索DM-PTC的生化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61例DM-PT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内容包括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转染重排(RET)融合、大鼠肉瘤病毒(RAS)突变。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检测。计算TgDT,以TgDT 3年为界,将研究对象分为<3年组(n=16)和≥3年组(n=45)。末次^(131)I治疗后4个月到1年时间内,计算TgDT的初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初始值,计算TgDT的末次Tg时间点的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绝对值被定义为淋巴细胞亚群的末次值,淋巴细胞亚群随时间纵向变化情况以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表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率=(末次值-初始值)/初始值×100%。比较两组淋巴细胞亚群初始值及变化率的差异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分析探究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3年组确诊年龄、末次^(131)I治疗前局部手术次数、碘难治(RAIR)、TERT突变、BRAF与TERT共同突变比例低于<3年组,RET融合比例高于<3年组(P<0.05)。≥3年组CD_(3)^(+)T细胞百分比、CD_(8)^(+)T细胞百分比高于<3年组,NK细胞百分比、CD4/CD8低于<3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_(8)^(+)T细胞百分比降低(OR=0.879,95%CI=0.792~0.975)、BRAF与TERT共同突变(OR=7.044,95%CI=1.368~36.265)是DM-PTC生化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CD_(8)^(+)T细胞比例的免疫状态、BRAF与TERT共同突变等多种因素可影响DM-PTC的生化进展,淋巴细胞亚群及多基因联合检测对于DM-PTC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远处转移 生化进展 甲状腺球蛋白倍增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23年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潘逸缙 石聪 +4 位作者 孙郁青 孙迪 赵翊含 彰金 林岩松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3-113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 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 DTC)放射性碘131(iodine 131,^(131)I)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 SCC)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1993年1月1日—2023年12月1日,使用VOSviewer 1.6.20与Cite Space 6.2.R6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计150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首篇发表于1994年;近30年来,ca DTC^(131)I治疗领域文献年发行量尽管自2020年以来略有下降,但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31个国家/地区涉足该领域,美国、意大利和中国的文献产出最多,全球合作网络分析显示欧美机构间合作相对更紧密;该领域期刊多为内分泌及代谢或儿科类别,Thyroid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具有重要影响力;2015年发表的《儿童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hildren with Thyroid Nodules and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是总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共计869名学者发表过该领域论文,高发文量学作者主要来自欧美地区,我国黄蕤学者上榜前十;聚类分析显示研究热点包括“metastasis(转移)”、“fusion oncogene(融合致癌基因)”、“late effects(迟发效应)”;关键词时序分析显示“^(131)I”持续受关注时间最长,其他重要标签包括“management guidelines(管理指南)”、“2nd primary malignancy(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及“term follow up(定期随访)”,涵盖ca DTC^(131)I治疗的标准制定、疗效及不良事件监测等内容。当前在国际ca DTC^(131)I治疗领域,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可依托患者群体规模优势加强国内外合作,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在当前^(131)I治疗仍待规范的情况下,聚类结果提示应尽快统一临床实践中的ca DTC用^(131)I治疗标准。未来该领域研究需关注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监测,深入探索RET融合等基因特征与^(131)I疗效间的关联,寻找^(131)I难治性ca DTC的预测标志物,以期为临床上作出^(131)I治疗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儿童及青少年 放射性碘 文献计量学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彰金 丁治国 +4 位作者 祁烁 李颖 李伟强 张媛媛 周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25-4129,共5页
背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住院期间死亡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检测值多明显高于生物参考区间上限。既往关于甲状腺激素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研究,特别是rT_(3)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探索对心力衰竭... 背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住院期间死亡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检测值多明显高于生物参考区间上限。既往关于甲状腺激素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研究,特别是rT_(3)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探索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治疗的197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rT_(3)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根据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18)和非死亡组(n=17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的AUC。结果死亡组年龄、rT_(3)高于非死亡组,FT_(3)、TT_(3)、TSH低于非死亡组(P<0.05)。非死亡组患者中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87例低T_(3)综合征,15例单独FT_(4)高,3例单独TT_(4)高,5例TT_(4)、FT_(4)均高,1例单独TT_(4)低,1例单独TT_(3)高,1例单独FT_(3)高;死亡组患者中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4例低T_(3)综合征,3例单独FT_(4)高。两组患者低T_(3)综合征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T_(3)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OR=5.245,95%CI(2.283,12.050),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T_(3)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AUC为0.914[95%CI(0.865,0.962)],大于年龄(Z=3.137,P=0.002)、FT_(3)(Z=2.389,P=0.017)、TT_(3)(Z=2.123,P=0.034)、TSH(Z=3.056,P=0.002)。结论低T_(3)综合征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rT_(3)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判断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低T3综合征 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甲状腺激素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对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评定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玉盛 王红艳 +3 位作者 梁志刚 卢洁 李萌 王曼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储备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名正常人和5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储备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名正常人和5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成像。在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勾画相应的感兴趣区,计算两侧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和血流变化率。结果正常人基态和负荷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放射性分布均大致对称。基底节、丘脑放射性分布高于皮质,白质放射性分布最低。负荷后双侧放射性计数均较基态时增高,双侧增高幅度基本一致(t=1.552,P=0.132)。基态显像时,39例患者呈现126个血流灌注减低区。负荷后,49例患者呈现183个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态时已有血流灌注减低区的39例患者中,16例负荷后出现新的血流灌注减低区,13例29个病灶血流灌注较基态时改善。血流灌注减低区的负荷血流变化率与基态血流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t=2.466,P<0.05)。结论^(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够很好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的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储备 氮放射性同位素造影 醋甲唑胺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玉盛 王红艳 +3 位作者 吉训明 梁志刚 卢洁 崔春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 目的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CVR情况;治疗后6个月再次行基态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CVR将患者分为CVR正常组(n=29)和CVR下降组(n=27),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基态脑血流(CBF)的变化。结果CVR下降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高于CVR正常组(χ2=4.389,P<0.05),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略高于CVR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VR正常组治疗后基态CBF改善(t=2.409,P<0.05);CVR下降组治疗后基态CBF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0.648,P>0.05)。结论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很好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VR变化,并估计预后,对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储备 氮放射性同位素 醋甲唑胺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的研究
6
作者 彰金 王红艳 +3 位作者 李颖 吴培琳 田恩冰 周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81-368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 isbutyl isonitrile,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患者127例,其中反向分布15例。分析反向分布累及左... 目的初步探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 isbutyl isonitrile,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患者127例,其中反向分布15例。分析反向分布累及左室部位,比较反向分布与非反向分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的差异。结果 15例反向分布患者共10例累及左室下后壁,男8例,女2例,10例患者中8例无左室下后壁存在病变的临床证据支持。反向分组年龄低于非反向分布组(P=0.01)、男性占比高于非反向分布组(P=0.04)。两组间糖尿病病史、心肌梗死病史、PCI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BI静息/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分布以男性最为多见,左室下后壁受累为主,多数与伪影有关,但反向分布与心脏微小血管病变、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冠状动脉痉挛等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心肌灌注显像 反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综合征^(99m)Tc-MDP全身骨显像1例
7
作者 吴培琳 朱朝晖 +4 位作者 赵晓斌 彰金 李颖 王红艳 周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830-831,共2页
病例男,40岁。因右膝关节及右踝关节疼痛、肿胀伴右下肢皮肤红斑2月余入院。2月前出现右膝及右踝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困难,伴右下肢皮肤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红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压之疼痛。既往无外伤史、无肿瘤病史、无激素治疗史。酒... 病例男,40岁。因右膝关节及右踝关节疼痛、肿胀伴右下肢皮肤红斑2月余入院。2月前出现右膝及右踝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困难,伴右下肢皮肤散在分布的暗红色红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压之疼痛。既往无外伤史、无肿瘤病史、无激素治疗史。酒精性肝硬化4年。查体:右下肢皮肤散在黝黑、周围界限清楚的色素沉着,右膝及右踝关节肿胀伴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脂膜炎 关节炎 99M锝美罗酸盐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astrup病^(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2例
8
作者 吴培琳 朱朝晖 +4 位作者 赵晓斌 王红艳 彰金 李颖 周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病例例1:男,73岁,确诊前列腺癌1周,未治疗,腰疼半年,无外伤史,为了解有无骨转移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检查方法:患者经静脉注射^(99)mTc-MDP 925 MBq(25 mCi)(药物由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 h后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型号为Inf... 病例例1:男,73岁,确诊前列腺癌1周,未治疗,腰疼半年,无外伤史,为了解有无骨转移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检查方法:患者经静脉注射^(99)mTc-MDP 925 MBq(25 mCi)(药物由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 h后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型号为Infinia vc hawkeye 4的SPECT/CT行全身骨前、后位静态显像并加做SPECT断层显像,静态显像采集能峰为140 keV,窗宽20%,矩阵256×1024,探头旋转轨迹为自动人体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假关节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