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庆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9-38,共10页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 ,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 ,是“打破汉人的经说” ,“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 古史辨派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 ,为了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 ,该派对包括《周易》在内的诸多古代经籍进行了考证。其考证《周易》的目的 ,是“打破汉人的经说” ,“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 ,“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为此 ,他们重点讨论了《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 ,孔子与《周易》经传 ,《周易》一书的结构等问题。这些讨论对于传统易学造成了极大冲击。从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 ,他们的考证难免有疑古过勇之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易学 易学研究 中国 《周易》 性质 孔子 《易十翼》 结构 评价 作者 成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顾颉刚的易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庆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7,共6页
关键词 《周易》 《易传》 《易经》 顾颉刚 观象制器 顾氏 《易林》 《世本》 易学研究 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邸报与中晚明的公开议政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文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204,共20页
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治理,政治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公开,公开方可赋予政治治理以理性精神。以儒家传统话语而言,则为决之"公论","公是非于天下"。然而这一点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媒介作为载体。本文所探讨的邸报,就... 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治理,政治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公开,公开方可赋予政治治理以理性精神。以儒家传统话语而言,则为决之"公论","公是非于天下"。然而这一点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媒介作为载体。本文所探讨的邸报,就是"公论"与"公是非"的介质。中晚明的邸报,其承载内容之全面,覆盖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不仅使明代政治呈现高度的公开透明性,而且有效促进了儒家士大夫的议政热情。晚明的"清议"风行,也与此有很大的关联。以明代历史沿革而言,邸报之从无到有,至万历臻于极致,进而延续至明亡,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于政治制度建置上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邸报 公论 公是非 留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殿卿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我们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于儒家政治伦理及其治国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可以为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明提供服务。
关键词 儒家伦理 政治伦理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哲学与信念——评黄玉顺的“生活儒学” 被引量:5
5
作者 任文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7,共5页
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是近年兴起的“儒学复兴”、“文化保守主义抬头”诸般思潮中的一种。在“哲学”式微的现代,“生活儒学”执持于从“哲学”与“形而上学”的进路复兴“儒学”,无疑是发人深思的。而如何理解“哲学”与“形而上... 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是近年兴起的“儒学复兴”、“文化保守主义抬头”诸般思潮中的一种。在“哲学”式微的现代,“生活儒学”执持于从“哲学”与“形而上学”的进路复兴“儒学”,无疑是发人深思的。而如何理解“哲学”与“形而上学”,乃至于如何定位“儒学”中的“生活”观念,则是应该深入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玉顺 生活儒学 哲学 形而上学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向度下的原典回归——以颜元的四书解释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2,共5页
明清之际,学术路向渐由空谈性理的理学转向经世致用的治平之学,儒者们普遍主张回归原初经典,重新释读以探究其中蕴含的经世意旨。经由四书解释,颜元展开了与朱子的对话。在经世致用的解释视域之下,颜元将四书解释的重心由形而上的超验... 明清之际,学术路向渐由空谈性理的理学转向经世致用的治平之学,儒者们普遍主张回归原初经典,重新释读以探究其中蕴含的经世意旨。经由四书解释,颜元展开了与朱子的对话。在经世致用的解释视域之下,颜元将四书解释的重心由形而上的超验世界转移到了形而下的经验世界,希图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躬身践行"事物"以体知先王之道,为世人开创一个即"事物"见道的人间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四书 经世 习行 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