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5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调峰性能研究
1
作者 田松峰 徐琛 +3 位作者 张倩 姚静 刘旭 翟启超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0,共12页
为建设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并解决燃煤机组冬季调峰供暖两难兼顾的问题,在传统火电(CFPP)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和熔盐储热提出了6种兼顾冬季供暖的新型“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通过EBSL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从储热负荷和用电负荷... 为建设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并解决燃煤机组冬季调峰供暖两难兼顾的问题,在传统火电(CFPP)基础上,利用太阳能和熔盐储热提出了6种兼顾冬季供暖的新型“光火储”一体化发电系统。通过EBSLION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从储热负荷和用电负荷2个角度对各方案的热力性能、调峰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抽汽+电加热”储热方案显著提升了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在各方案中,方案W1展现出最大的调峰深度为92.71%;而方案W6则表现出最低综合度电煤耗仅为178.15 g/(k W·h),日节约标准煤量可达182 t;此外,方案W2最高循环热效率达到55.2%;用“光煤”共储的方案充分提升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系统备用容量,“抽汽储热”后驱动“小透平”辅助S-CO_(2)系统后供暖,实现了冬季调峰供暖的双重目标。此类系统不仅拓宽了燃煤机组调峰能力,保障了民生供暖,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度电煤耗,并提升S-CO_(2)系统备用容量及发电小时数,为大容量灵活性调节电源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工程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煤互补发电 熔盐储热 调峰深度 调峰容量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建筑屋顶光伏/光热和生物质耦合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2
作者 张时聪 李涵钰 +3 位作者 刘志坚 吴迪 杨芯岩 何江涛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3,共11页
基于对农村能源特性分析,充分挖掘屋顶光伏/光热供能潜能,与生物质协同,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生物质协同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结果表明,屋顶光伏可供给系统75.36%的电能,屋顶太阳能集热器可供给系统57.14%的热负荷,其余负荷由生物质能提供... 基于对农村能源特性分析,充分挖掘屋顶光伏/光热供能潜能,与生物质协同,提出一种基于光伏-生物质协同的农村综合能源系统。结果表明,屋顶光伏可供给系统75.36%的电能,屋顶太阳能集热器可供给系统57.14%的热负荷,其余负荷由生物质能提供,屋顶能够供给系统大量可再生能源。屋顶光伏/光热-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成本为158.61万元,传统电网供能系统成本为326.77万元。与传统电网供能系统相比,农村建筑屋顶光伏/光热-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更经济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太阳能 生物质能 农村地区 屋顶光伏 光伏-生物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氢-燃气轮机一体化氢电耦合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永毅 王子晗 +4 位作者 张磊 雷彤彤 梁颖琦 张国强 许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9-501,I0008,共14页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下的弃风弃光问题凸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氢”双向耦合的风-光-氢-燃气轮机一体化氢电耦合系统,使用数据驱动方法建立掺氢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部分工况模型...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下的弃风弃光问题凸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氢”双向耦合的风-光-氢-燃气轮机一体化氢电耦合系统,使用数据驱动方法建立掺氢燃气轮机联合循环部分工况模型,并融合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板和电解槽的机理模型建立系统全工况模型,构建系统运行调控策略,并建立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容量配置优化模型。获得了典型环境参数和负荷需求下以年利润最大、CO_(2)排放量最低为目标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CO_(2)排放量可降低至396 g/(kW·h),缺电率最低为0.0045,弃电率最低为0.0105;相比于光伏,提高风电装机容量更有利于降低CO_(2)排放,在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2.89 MW时,CO_(2)排放量达到最低的94.83万t/年;追求低CO_(2)排放将导致经济效益恶化,而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则不利于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效益最高的配置方案年利润为3586万元,功率供应缺失率达到0.1049。提出的风-光-氢-燃气轮机一体化系统,可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降低CO_(2)排放,提高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耦合 氢储能 掺氢燃气轮机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容量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浴气中的二元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4
作者 归昱欣 李颖 游小清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9-436,共8页
多环芳烃是形成碳烟的前驱体,其扩散性质对碳氢燃料火焰的特征和模拟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由不同力场参数模拟所得的苯分子与浴气分子相互作用势能曲线与CCSD(T)/CBS和M06-2X/6-311g(d,p)方法所得势能曲线的符合程度,本研究确定了一... 多环芳烃是形成碳烟的前驱体,其扩散性质对碳氢燃料火焰的特征和模拟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由不同力场参数模拟所得的苯分子与浴气分子相互作用势能曲线与CCSD(T)/CBS和M06-2X/6-311g(d,p)方法所得势能曲线的符合程度,本研究确定了一组适用于芳烃与氮气或氦气体系的力场参数,并探索了模拟时长和速度相关积分尾部数据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了模拟设置.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苯在浴气中的二元扩散系数的模拟值和文献中的实验值,其相对偏差的绝对值小于3.5%.分别比较了萘、芘、晕苯在浴气中的二元扩散系数模拟值与基于Hirschfelder-Bird-Spotz公式的各种方法所得数值,发现由SA方法和η-ξ方法所得二元扩散系数普遍比σ-ε方法和经验估计法的结果更接近模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扩散系数 多环芳烃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分布和传递模型的机械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5
作者 王治超 刘超 +3 位作者 冉琰 陈一凡 蒋东翔 张根保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针对机械系统多层结构可靠性分配中下层单元分配的可靠性必须大于上层单元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性分配方法。首先,对机械系统进行系统-功能-运动-动作(system-function-motion-action,SFMA)的层次结构划分。然后,根据层次结... 针对机械系统多层结构可靠性分配中下层单元分配的可靠性必须大于上层单元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性分配方法。首先,对机械系统进行系统-功能-运动-动作(system-function-motion-action,SFMA)的层次结构划分。然后,根据层次结构由分布和传递模型组成,结合最小成本分配法和可靠度函数,提出可靠性分配技术,并自上而下地建立机械系统、功能单元、运动单元和分运动单元的可靠性分配模型。最后,以磨齿机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 元动作单元 分布模型 传递模型 可靠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PSO算法的风光氢燃气轮机互补系统优化研究
6
作者 王亚平 王雨田 +2 位作者 李永毅 王子晗 张磊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为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解决荷源不平衡问题,针对风光氢燃气轮机互补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考虑启停和掺氢燃烧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数据驱动模型和光伏、风机与电解槽理论模型,提出了... 为满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解决荷源不平衡问题,针对风光氢燃气轮机互补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考虑启停和掺氢燃烧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数据驱动模型和光伏、风机与电解槽理论模型,提出了互补系统能量分配策略,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PSO)算法建立了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以平准化度电成本A、荷源偏差和年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对互补系统进行了容量配置优化。结果表明,在选取气象数据和负荷数据下,系统配备风机85.28 MW、光伏108.69 MW、电解槽78.02 MW、储氢罐139302 m^(3)时,全年运行最高可实现碳减排6%,荷源偏差仅0.02%,验证了由电解槽-燃气轮组成的系统架构能够有效解决电网荷源偏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联合循环 氢燃气轮机 氢电转化 可再生能源消纳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分析
7
作者 刘旭 史志杰 +1 位作者 刘健 张倩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3-570,共8页
为解决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浪费问题并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一种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选用某120 MW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THERMOFLEX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新型耦合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 为解决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浪费问题并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一种耦合热泵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选用某120 MW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THERMOFLEX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新型耦合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随后研究了环境温度和导热油初温对耦合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泵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末级膨胀机排气余热,同时为热用户提供热水;与原系统相比,耦合系统的能量效率提高了3.75个百分点,[火用]效率提高了2.38个百分点;[火用]损失明显较大的部件是油气换热器1和油气换热器2;低环境温度及低导热油初温有利于系统储能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 热泵系统 能量效率 [火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对猪粪残渣燃料特性及水热处理系统能量的影响
8
作者 赵坤龙 张守玉 +6 位作者 陈旭阳 梁宁 黄健添 宋红宇 武振国 胡南 吴玉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0-257,共8页
为了解决集中排放的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该研究选取畜禽粪便中产量最大的猪粪作为原料,经180~260℃水热处理后制得水热残渣,通过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热重试验等方法,探究了水热处理对残渣燃料特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 为了解决集中排放的畜禽粪便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该研究选取畜禽粪便中产量最大的猪粪作为原料,经180~260℃水热处理后制得水热残渣,通过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热重试验等方法,探究了水热处理对残渣燃料特性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其水热处理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结果表明:水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原料的脱水性能,提高处理后残渣的碳元素、固定碳含量及其低位热值,提高了燃料比,降低氢碳比和氧碳比,产生的残渣性质与褐煤相近。水热处理提高了残渣的着火温度,缩小了燃烧温度范围,有利于残渣的燃料应用。水热处理系统在230℃下处理12500 kg的猪粪,系统产生的能量在满足水热过程消耗外,尚余833.49 MJ的能量可对外供热。研究结果可为猪粪水热处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水热处理 Aspen Plus模拟 燃料特性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辉绿岩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Li同位素证据
9
作者 田世洪 黄昌祺 +5 位作者 于玉帅 梁正伟 向开义 胡文洁 陈露 龚迎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6,共16页
为探讨下庄矿田辉绿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在对该矿田辉绿岩开展主、微量元素和常规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Li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下庄辉绿岩低硅、ω(Na_(2)O)>ω(K_(2)O)、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属于中钾钙碱... 为探讨下庄矿田辉绿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在对该矿田辉绿岩开展主、微量元素和常规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Li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下庄辉绿岩低硅、ω(Na_(2)O)>ω(K_(2)O)、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高Sr低Nd,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Dupal异常铅特征明显;Li同位素组成相对地幔值明显偏轻(δ7Li=-3.59‰~-0.81‰)。下庄矿田北西向辉绿岩脉是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背景下,由蚀变洋壳和海洋沉积物混合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下庄辉绿岩U含量低(0.54×10^(-6)~1.24×10^(-6)),成岩年龄与主成矿期年龄时差较大,无法为成矿作用提供直接的铀源、热源及矿化剂(∑CO_(2)),但基性岩浆沿北西向断裂的上侵为后续铀成矿提供了储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同位素 海洋沉积物 辉绿岩成因 铀成矿作用 下庄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燃煤机组耦合熔盐储热系统构型分析
10
作者 陈珣 陈正器 +3 位作者 周科 盛锴 朱光明 刘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1,共9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燃煤机组需要承担更多调峰任务。为提升燃煤机组运行灵活性,以某10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提出了熔盐耦合的6种储热构型和4种释热构型,对不同储热、释热耦合构型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对...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增长,燃煤机组需要承担更多调峰任务。为提升燃煤机组运行灵活性,以某10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提出了熔盐耦合的6种储热构型和4种释热构型,对不同储热、释热耦合构型的热经济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储热阶段系统调峰能力与换热蒸汽压力损失正相关,释热阶段加热除氧器出口给水的热经济性最佳;电加热熔盐储热的热效率和㶲效率最高,构型D-a调峰能力最强,调峰深度可达23.61%,但其煤耗率和㶲损也最大;构型F-d具有最佳热经济性,调峰深度、热效率、㶲效率和煤耗率分别为23.42%、39.61%、38.40%和310.2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熔盐储热 热经济性 调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设计
11
作者 赵佳悦 侯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5-78,共4页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对提升舰船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作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系统包括余热回收锅炉系统、... 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对提升舰船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作战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对舰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系统包括余热回收锅炉系统、动力涡轮系统、有机工质发电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热交换系统以及能量管理系统,最后对柴油主机动力装置的余热循环和利用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柴油主机余热,基于ORC循环的系统热回收效率最大可达6.5%,柴油主机余热利用效率最大可达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主机 余热循环 能量管理 回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2
作者 廉钰坤 王春波 洪迪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1-468,I0005,共9页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载体,氨与碳氢燃料掺混燃烧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减排。该文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重要前驱体乙烯为对象,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PAH生成的影响...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载体,氨与碳氢燃料掺混燃烧可实现大规模二氧化碳(CO_(2))减排。该文以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重要前驱体乙烯为对象,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掺氨对乙烯氧化过程中PAH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AH的生成呈阶段特征,包括PAH的形成、生长和聚集成核过程。掺氨基本不影响PAH前驱体(C_(1)-C_(5)碳氢化合物)的生成和消耗,因此对PAH形成阶段的影响较小。掺氨导致含氮PAH分子的分解反应增强,进而抑制了PAH的生长,但掺氨基本不影响PAH的芳环结构分布。掺氨引入的N原子导致PAH分子间通过二维边界相互连接聚合的次数减少,但通过三维堆积产生的平行层结构增加,从而降低了PAH的稳定性。可知,掺氨抑制PAH生长的原因是PAH生长速度减慢以及PAH聚合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乙烯氧化 反应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13
作者 李青山 郝勇生 +2 位作者 翁方龙 韩敏芳 孙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2-512,I0009,共12页
甲醇燃料因其来源广泛、易于储运的特点,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船舶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该文提出面向船舶平台的甲醇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热电联产系统,基于甲醇重整反应动力学建立重整反应器模型... 甲醇燃料因其来源广泛、易于储运的特点,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船舶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该文提出面向船舶平台的甲醇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热电联产系统,基于甲醇重整反应动力学建立重整反应器模型,通过Aspen Custom Model软件建立SOFC机理模型。针对甲醇重整过程水醇比及反应器温度、SOFC工作过程燃料利用率及工作温度双参数共同作用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甲醇重整过程最佳水醇比为1.3/1,最佳反应出口温度为280℃;SOFC最佳工作温度和燃料利用率分别为760℃和0.65;系统能量损失和(火用)损失随SOFC电功率增加而增加;SOFC电功率为50 kW时,SOFC电效率、系统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为59%、89%和41%。所提出的热电联产系统可实现高效热电供应,为SOFC船舶平台应用提供一定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蒸汽重整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低温催化燃烧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传动系统健康监测的故障边频簇惩罚回归提取方法
14
作者 孔德同 李乃鹏 +3 位作者 李鑫宇 刘超 张乐平 黄宇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96,共8页
当齿轮发生故障时,频谱中出现以啮合频率及其高阶谐波频率为中心、以齿轮旋转频率为间隔的多阶调制边频簇现象。为了自动聚焦故障边频成分,提出一种惩罚回归的故障边频簇提取方法,通过自适应稀疏群套索回归自数据驱动策略确定惩罚系数大... 当齿轮发生故障时,频谱中出现以啮合频率及其高阶谐波频率为中心、以齿轮旋转频率为间隔的多阶调制边频簇现象。为了自动聚焦故障边频成分,提出一种惩罚回归的故障边频簇提取方法,通过自适应稀疏群套索回归自数据驱动策略确定惩罚系数大小,在线更新频谱权重,以此找到故障边频簇。在稀疏群套索回归获得的各边频权重系数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稀疏群套索边带指标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健康监测,实现齿轮传动系统早期故障预警与定位。结果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更准确的齿轮早期故障预警与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群套索 齿轮传动系统 故障边频簇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域R134a/CO_(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分析研究
15
作者 封旭 付晓锋 +3 位作者 张晧 岳宝 赵炳晨 祝银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3-930,共8页
针对低环境温度、高出水温度的宽温域供热需求,设计开发了R134a/CO_(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了中间温度、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等工况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数(COP)与级间质量流量比的影响.采用[火用]分析方法获得了系统的[火用]损失... 针对低环境温度、高出水温度的宽温域供热需求,设计开发了R134a/CO_(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了中间温度、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等工况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数(COP)与级间质量流量比的影响.采用[火用]分析方法获得了系统的[火用]损失及[火用]效率随蒸发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探讨了在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各级回路中增加回热器后回热器效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宽温域R134a/CO_(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系统COP随中间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中间温度可以使系统性能最佳,蒸发温度为-50℃、冷凝温度为70℃时,最佳中间温度约为2℃,对应系统最大COP为1.86;级间质量流量比随中间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幅为40.87%~49.30%;系统COP与级间质量流量比均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冷凝温度不变时,系统总[火用]损失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减小,从12.72 kW减小至11.19 kW;总[火用]损失中高温级电子膨胀阀和压缩机的占比较大,分别为36.11%~37.82%和15.54%~17.08%,具有较大优化潜力;系统[火用]效率随蒸发温度升高从0.61减小至0.57.系统两级回路增加回热器后,系统COP及[火用]效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着高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低温级回热器效率的增加而减小,最佳组合的高、低温级回热器效率分别为0.9和0.1,相较于无回热器系统,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升了3.76%和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34a/CO_(2)复叠式空气源热泵 宽温域 中间温度 回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角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6
作者 张闳肆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37,共13页
为分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和系统结构,采用文献扎根法和德尔菲法提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位置、层次和作用。研究发现:①影响因素呈... 为分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因素和系统结构,采用文献扎根法和德尔菲法提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探究影响因素的系统位置、层次和作用。研究发现:①影响因素呈层次递阶状,表现为橄榄型结构(两端窄、中间宽),表明中介机制因素丰富;②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位于橄榄型结构最底层,发挥基础性调控作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是高原因度因素,科技赶超创新引领能力是中心度最高的因素;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影响因素通过独立、依赖、自发或联动多种方式发挥协同作用。构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系统整合模型,涵盖系统动力、支撑、能力、任务和耦合等要素,并以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实现自立自强的案例检验模型有效性,为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复杂系统 系统工程 解释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非线性公用工程系统的遗传算法最优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袁一 尹洪超 +1 位作者 于福东 施光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74-678,共5页
提出了公用工程系统参数优化的改进模型,结合算例给出了详细的建模方法.模型包含非凸非线性费用目标函数和复杂非线性约束方程.在传统优化算法难以求解的情况下,采用改进的连续化遗传算法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公用工程系统 遗传算法 化工过程 最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车燃用LPG对动力性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严兆大 周重光 +3 位作者 沈瑜铭 俞小莉 卞文昌 张爱中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作者对用于与叉车配套的柴油机改装的燃用LPG单燃料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只要合理设计和选择燃烧系统、LPG系统、压缩比及配气相位 ,改装后的LPG发动机可以获得与原柴油机相同功率和扭矩 ,碳烟排放近于零 ,其他有害废气污染物... 作者对用于与叉车配套的柴油机改装的燃用LPG单燃料发动机进行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只要合理设计和选择燃烧系统、LPG系统、压缩比及配气相位 ,改装后的LPG发动机可以获得与原柴油机相同功率和扭矩 ,碳烟排放近于零 ,其他有害废气污染物也有明显改善。这对于仓库、车间、码头运作的工程机械 ,采用LPG发动机可以大大改善环境条件。这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城市柴油车辆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动力性 排放特性 工程车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撑平台的船舶动力模拟训练系统研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刚 倪何 +1 位作者 曾涛 孙丰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460-7463,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真支撑平台软件的船舶动力装置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方案,论述了利用MINIS仿真支撑系统、Intouch组态软件、X3D技术、现代CAD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其全工况模拟训练系统的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系统的软件组成及其特点... 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真支撑平台软件的船舶动力装置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方案,论述了利用MINIS仿真支撑系统、Intouch组态软件、X3D技术、现代CAD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其全工况模拟训练系统的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系统的软件组成及其特点。实践证明,该方案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是研制船舶动力装置训练模拟系统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船舶动力装置 仿真支撑平台 虚拟训练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生直流炉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韩忠旭 齐小红 +4 位作者 潘钢 周广 相天成 刘丹 于光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21-127,共7页
直流炉的控制技术是热控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汽包炉有较大的差别,该文从直流炉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结构入手,导出其线性增量型数学模型,进而采用状态空间法加以描述,建立了相应的增量式状态观测器,分别设计了新型的适用于直流炉的机... 直流炉的控制技术是热控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汽包炉有较大的差别,该文从直流炉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结构入手,导出其线性增量型数学模型,进而采用状态空间法加以描述,建立了相应的增量式状态观测器,分别设计了新型的适用于直流炉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器蒸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在实践中对上述控制系统的整定与优化,取得了优良的控制效果:机组在大负荷范围(80MW)和高负荷变化速率(9MW/min)的工况下减负荷时,过热器出口汽温、机前压力和有功功率等参数的调节品质满足电力系统热工自动化的行业标准。现场实时控制的应用效果展示了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炉 状态观测器 机炉协调控制系统 锅炉给水 非线性 数学模型 状态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