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产藜麦可溶性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凯 张文涛 +2 位作者 汤尧 李喜宏 RONG Tsao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7-113,共7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健康功效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文中借助HPLC/LC-MS等技术方法对不同品种加拿大产藜麦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的23种游离态酚类和19种结合态酚类中主要成分是酚酸...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健康功效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文中借助HPLC/LC-MS等技术方法对不同品种加拿大产藜麦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的23种游离态酚类和19种结合态酚类中主要成分是酚酸,如香草酸、阿魏酸及其衍生物,也有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存在。其中红色品种藜麦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白色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酚类 抗氧化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对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蔡海兰 黄晓君 +3 位作者 聂少平 田芳 谢明勇 崔武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DOP)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TNF-α的分泌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ium officinale,DOP)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TNF-α的分泌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NF-α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胞质I-κBα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DOP在20~160mg·L-1范围内明显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无细胞毒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OP剂量依赖性地促进TNF-α的分泌;上调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OP能明显降低胞质内I-κBα蛋白水平。结论 DOP能增强RAW264.7细胞分泌TNF-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胞质内I-κBα蛋白水平,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诱导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RAW264.7细胞 细胞增殖 TNF-Α TNF-ΑMRNA I-Κ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94
3
作者 黄晓君 聂少平 +4 位作者 王玉婷 王雅薇 蔡海兰 田芳 崔武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26,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经优化提取得到的多糖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30:1(mL/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0.56%。铁皮石斛多糖中糖含量...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铁皮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经优化提取得到的多糖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30:1(mL/g)、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0.56%。铁皮石斛多糖中糖含量为78.21%、淀粉含量为18.64%、蛋白含量为5.8%、灰分含量为1.28%,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两者的物质的量比为5.2:1。铁皮石斛多糖富含Ca(1.07%)、Mg(0.11%)、Fe(0.0012%)、Zn(0.0039%)等元素。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铁皮石斛多糖呈单一色谱峰,均一性较好。通过本方法制得的铁皮石斛多糖的糖含量较高,除淀粉和蛋白外无其他含量较高的杂质成分;该多糖均一性较好,并且富含Ca、Mg、Fe、Zn等矿物质,研究成果可为日后铁皮石斛多糖活性研究以及构效关系讨论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响应面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 被引量:61
4
作者 苏芳 丁新泉 +5 位作者 高志岭 黄彬香 陈新平 张福锁 Martin Kogge Volker Rmheld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9-413,共5页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季夏玉米的氨挥发大于冬小麦.优化处理的氨挥发平均损失率(35.9%)显著高于传统处理(20.9%),但从氨挥发绝对量上看,传统处理为125.1kg N/hm^2,优化处理为42.3kg N/hm^2,降幅达66.2%.施肥和灌水方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撒施碳铵后翻耕的氨挥发损失为10.1%,追肥撒施的氨挥发损失平均为24.6%;撒施尿素后立即灌水,氨挥发损失为19.7%,5h后灌水氨挥发损失为34.0%,增加了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风洞法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当保水剂施用和覆盖促进旱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倩 刘景辉 +3 位作者 张磊 陈勤 于健 Surya N.Achary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3-90,共8页
为明确保水剂、秸秆覆盖及行间覆膜等抗旱保水措施对旱作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质膜体系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和对产量的作用效果,以夏波蒂品种马铃薯为材料,设对照、秸秆覆盖、行间覆膜、单施保水剂、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行间覆膜加施保水... 为明确保水剂、秸秆覆盖及行间覆膜等抗旱保水措施对旱作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质膜体系等生理特性的影响和对产量的作用效果,以夏波蒂品种马铃薯为材料,设对照、秸秆覆盖、行间覆膜、单施保水剂、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6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马铃薯叶片细胞质膜透性苗期较大,而后呈先降后升趋势;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单施保水剂、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较好地缓和了土壤的干旱情况,有效降低了马铃薯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质膜体系。马铃薯生育后期,至淀粉积累期,各处理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较为稳定,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5.57%、6.90%、42.79%和17.69%,单施保水剂处理分别减少2.31%、5.17%、10.62%和8.04%,秸秆覆盖处理分别减少28.45%、3.45%、51.63%和25.58%,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分别减少25.14%、12.07%、49.17%和22.58%,降低干旱胁迫程度明显。马铃薯成熟收获期,秸秆覆盖及其加施保水剂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稳定;0~20cm土层加施保水剂处理的土壤含水率相对高于不加保水剂处理。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单施保水剂及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P<0.05)。总体上,秸秆覆盖处理较有效地缓和了土壤旱情,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单施保水剂和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作用效果也较好,降低了干旱胁迫程度,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土壤含水率 渗透性 马铃薯 保水剂 覆盖 渗透调节 质膜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与轮作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范如芹 梁爱珍 +4 位作者 杨学明 张晓平 时秀焕 贾淑霞 陈学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796,共9页
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碳、氮循环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对耕层黑土SOC和TN储量的影响,本文以吉林省德惠市进行了8 a的田间定位试验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免耕... 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碳、氮循环等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索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对耕层黑土SOC和TN储量的影响,本文以吉林省德惠市进行了8 a的田间定位试验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三种耕作方式及玉米-大豆轮作和玉米连作两种轮作方式下SOC和TN在各土层的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质量土壤有机质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对0~30 cm SOC和TN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开始前相比,玉米-大豆轮作系统中,秋翻下SOC和TN储量均有所降低;免耕显著增加了0~5 cm SOC及TN含量,但SOC在亚表层亏损,导致其储量并未增加;而垄作处理下SOC及TN含量在0~5、5~10 cm的均显著增加,0~30 cm储量亦分别增加了4.9%和10.7%。玉米连作系统的两种耕作处理(免耕和秋翻)下SOC和TN储量均有所增加,且TN储量增幅均高于玉米-大豆轮作系统,其中免耕下TN储量增幅是玉米-大豆轮作的3.2倍。所有处理下C/N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垄作0~5 cm C/N由12.05降至11.04,降低幅度分别是免耕和秋翻的3.2和2.8倍。综上可知,对质地黏重排水不良的中层黑土,玉米-大豆轮作系统下免耕并不是促进SOC固定的有效形式,而垄作则促进了黑土SOC和TN的积累,这不仅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而且是使农田黑土由CO2"源"变为"汇"的有效形式之一。与玉米-大豆轮作相比,玉米连作下三种耕作方式都有利于SOC和TN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垄作 轮作 土壤碳储量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单宁在反刍动物营养和健康养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元恒 金龙 +3 位作者 韩国栋 王正文 赵萌莉 王玉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植物单宁是植物以碳为基础的酚类次生代谢产物,普遍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植物体中,不同植物其单宁含量存在较大变异,其浓度范围分布为0.5~349 g·kg^(-1)。单宁合成过程复杂多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可能影响单宁最终... 植物单宁是植物以碳为基础的酚类次生代谢产物,普遍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植物体中,不同植物其单宁含量存在较大变异,其浓度范围分布为0.5~349 g·kg^(-1)。单宁合成过程复杂多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可能影响单宁最终的累积量。单宁类植物差异性的营养含量和化学结构在调控反刍动物营养代谢和健康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适量的缩合单宁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通过结合植物蛋白质,提高植物蛋白利用效率。同时在反刍动物后消化道内,单宁和瘤胃结合蛋白解离过程起到增加过瘤胃蛋白保护作用,抑制膨胀病和寄生虫的发生。单宁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同样影响反刍动物毛生长率和产毛量,排卵率和产奶量等生产和繁殖性能。本文整合论述了植物单宁在动物营养和健康养殖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植物单宁的含量和性质能更好地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实现反刍动物最优的生产性状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蛋白质 膨胀病 动物代谢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对东北黑土团聚体粒级分布及其稳定性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42
8
作者 梁爱珍 张晓平 +3 位作者 杨学明 Neil McLaughlin 申艳 李文凤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关键词 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质量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内蒙古旱作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建 刘苗 +2 位作者 李立军 刘景辉 Surya N.Acharya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为了研究免耕留茬覆盖和传统耕作土壤水热状况的差异,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免耕留茬覆盖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温度,出现高温时抑制温度上升,低温时抑制温度降低的现象;土壤温度24h变化的振幅随着... 为了研究免耕留茬覆盖和传统耕作土壤水热状况的差异,20052008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进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免耕留茬覆盖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温度,出现高温时抑制温度上升,低温时抑制温度降低的现象;土壤温度24h变化的振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层010cm的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范围为17.634℃;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温度均从09:00开始升高,至15:00达到最高值,之后缓慢下降,到06:00达到最低值;土壤温度随季节动态变化的趋势,受制于气候。(2)测定期内免耕留高茬覆盖平均土壤含水量较传统耕作增加了7.37%,免耕留低茬覆盖较传统耕作增加了5.93%;燕麦苗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的态势。分蘖期,不同耕作方土壤含水量在020cm呈下降趋势,之后逐渐升高。燕麦花期,不同耕作方土壤含水量在040cm呈下降趋势,之后逐渐上升,至80100cm土层深度达到最大值;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季节影响,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3)免耕留茬覆盖耕作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含水量,其热容量增大,因此能调节和保持温度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内蒙古 旱作农田 水热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ixolab和Rheometer研究含外源蛋白燕麦面团的热机械学和动态流变学特性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王凤 黄卫宁 +3 位作者 刘若诗 金亮秀 周坚强 Johanne Boisvert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47-152,共6页
通过酶流变分析仪(Mixolab)和动态流变仪(Pheometer)研究3种不同外源蛋白对燕麦面团体系热机械学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Mixolab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面筋蛋白都使燕麦面团的吸水率增大,蛋清蛋白使吸水率显著下降。3种蛋白的添加都可... 通过酶流变分析仪(Mixolab)和动态流变仪(Pheometer)研究3种不同外源蛋白对燕麦面团体系热机械学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Mixolab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面筋蛋白都使燕麦面团的吸水率增大,蛋清蛋白使吸水率显著下降。3种蛋白的添加都可显著提高面团形成时间,其中面筋蛋白影响最大,大豆蛋白最小。面筋蛋白和蛋清蛋白都使燕麦面团的稳定时间显著增加,其中含10%面筋蛋白和15%蛋清蛋白的燕麦面团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含蛋清蛋白的燕麦面团在淀粉糊化时获得最大的峰值扭矩和回值,且随着其添加量增加而有所增大,大豆蛋白则相反,面筋蛋白对相关参数影响较小。动态流变学实验显示:含面筋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燕麦面团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含蛋清蛋白的面团则相反。采用DSC进一步分析面团的热力学特性显示:蛋清蛋白和大豆蛋白可显著提高燕麦面团的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团的热焓值;面筋蛋白则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面团 外源蛋白 酶流变分析仪 热机械学特性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秀华 王臻昱 +4 位作者 李先平 朱延明 刘丽 陈威 陈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 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蛋白,具有参与初生代谢、次生代谢、除草剂解毒作用和保护植物免受氧化损伤及异源物质隔离等作用。同时,它又能作为配体蛋白在植物激素代谢方面发生作用。文章对GST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述,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植物GSTs的研究,特别是在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方面的进展,以期对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GSTs 二聚体 异源物质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不同组分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测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范如芹 杨学明 +5 位作者 张晓平 申艳 梁爱珍 时秀焕 魏守才 陈学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9-353,共5页
不同颗粒组分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且对不同农艺措施响应不同,因此了解其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SOC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本研究旨在评价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spectroscopy,NIRS)预测黑土不同颗粒组分... 不同颗粒组分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且对不同农艺措施响应不同,因此了解其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SOC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本研究旨在评价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spectroscopy,NIRS)预测黑土不同颗粒组分SOC(水稳性团聚体结合碳、颗粒态有机碳及不同大小粒级有机碳)的潜力。土壤样品(n=136)采集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模型(n=100),并用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n=36)。结果表明:NIR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水稳性团聚体结合碳含量(R2=0.69-0.82,RPD=1.2-1.8);对矿质结合态SOC(<53μm)(R2=0.97,RPD=5.4)及细粒级SOC(<20μm)(R2=0.93,RPD=3.8)预测结果较好,对颗粒态有机碳(>53μm)和粗粒级SOC(>20μm)预测结果不理想。NIRS在简化黑土不同颗粒组分SOC的测定,特别是矿质结合态(<53μm)SOC,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团聚体结合态碳 颗粒态有机碳 偏最小二乘法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层黑土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和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晓平 李文凤 +4 位作者 梁爱珍 申艳 方华军 Craig F.Drury 杨学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58-864,共7页
为探索免耕与常规耕作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001年秋开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免耕、秋翻和垄作耕作方式下的不同轮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比垄作、秋翻的作业次数分别减少3~6次。不同... 为探索免耕与常规耕作下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001年秋开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免耕、秋翻和垄作耕作方式下的不同轮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玉米和大豆的田间作业次数比垄作、秋翻的作业次数分别减少3~6次。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直到2006年才逐渐显现出来,垄作玉米年均产量最高,为101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免耕玉米连作高12.3%,但几种耕作方式间玉米和大豆年均产量均无显著差异。按农业生产成本排序,玉米为秋翻〉免耕〉垄作,大豆为秋翻〉垄作〉免耕。按经济效益排序,玉米为垄作轮作〉免耕轮作〉秋翻轮作〉免耕连作〉秋翻连作,大豆为免耕轮作〉垄作轮作〉秋翻轮作。除玉米连作外,免耕不会降低作物产量,其中免耕玉米-大豆轮作可获得与常规耕作相当的玉米产量和较高的大豆产量。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来看,免耕处理在人工和农机上的生产费用比其他处理少,且免耕轮作的经济效益明显大于秋翻,但长期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和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连作 玉米-大豆轮作 产量 经济效益 免耕 常规耕作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金融需求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基于Probit模型和陕西286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芳 罗剑朝 Yvon Marte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61-69,共9页
以陕西省铜川市28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支情况及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特征等因素对农户的金融需求都有不同程... 以陕西省铜川市28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支情况及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特征等因素对农户的金融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特征组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异性显著。论文认为:应鼓励社会资本向农村金融市场转移,充分调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的积极性;在农村金融供给上,要针对不同特征农户金融需求特点,优化供给资源,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金融需求 影响因素 差异性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蚯蚓采样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如芹 张晓平 +4 位作者 梁爱珍 贾淑霞 陈学文 魏守才 杨学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154-4159,共6页
蚯蚓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是反映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利用芥末悬液等方法进行蚯蚓样品采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寻求合理有效的蚯蚓种群特征调查方法,在我国东北玉米连作黑土上分别运用手拣法、福尔马林溶液驱赶法... 蚯蚓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是反映农业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利用芥末悬液等方法进行蚯蚓样品采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寻求合理有效的蚯蚓种群特征调查方法,在我国东北玉米连作黑土上分别运用手拣法、福尔马林溶液驱赶法、芥末+水悬液及芥末+乙酸悬液驱赶法,以及驱虫剂与手拣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蚯蚓样品采集,将上述7种方法测得的蚯蚓丰度、生物量及年龄组成信息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福尔马林溶液驱赶法不结合手拣法使用时测得的蚯蚓丰度及生物量远远低于其他方法,尤其幼年蚯蚓比例偏低,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蚯蚓种群特征。使用芥末悬液做驱虫剂有效性明显提高,尤其芥末+乙酸悬液,测得的蚯蚓丰度比手拣法高22.3%。福尔马林溶液结合手拣法后有效性大大提高,测得的蚯蚓丰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其单独使用时的19.1和9.3倍,但相对其他驱虫剂方法仍高估了成年蚯蚓的比例;芥末+水悬液和芥末+乙酸悬液方法结合手拣法后收集到蚯蚓的数量分别提高了67.8%和89.1%,平均个体重量分别是原来的1.8和1.3倍,说明芥末悬液不会杀死小个体的幼年蚯蚓,但少部分大个体蚯蚓及洞穴不与地表相接的蚯蚓可能并不能被其驱赶至地表,结合手拣法后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芥末+乙酸悬液结合手拣法收集到的成年及幼年蚯蚓数量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既能有效地驱赶小个体和幼年蚯蚓,又可以收集到洞穴不与地表相接的土栖型蚯蚓,因此可以作为真实有效地反映蚯蚓种群特征的采样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种群特征 福尔马林 芥末悬液 手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16
作者 鱼欢 杨改河 王之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3,共8页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 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LAI)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0(基0+追0)、N20+93(基20 kg/hm2+追93 kg/hm2)、N45+68(基45 kg/hm2+追68 kg/hm2)、N113(基113 kg/hm2+追0)和SAT225[基225(播种时施氮45 kg/hm2,播种后10 d再沟施180 kg/hm2)+追0],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基本苗为79000株/hm2。结果表明,追肥前,叶片SPAD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及PN×LAI均随基肥氮量的增加而增加,Dualex值则降低。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而追肥对叶片Dualex值和PN无显著影响。虽然基肥配合追肥处理的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PN×LAI在追肥后均显著低于氮肥一次性基施,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基施氮肥20 kg/hm2与45 kg/hm2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差异,但前者过早地表现出缺氮。总施氮量为113 kg/hm2时,其SPAD值、Dualex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以及PN×LAI等指标在出苗后256~0 d与SAT22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产量却显著低于SAT225处理。本试验条件下,基肥量45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玉米前期生长,但总施氮量113 kg/hm2不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评估适宜的施氮量。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PAD值和Dualex值均与玉米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SPAD和Dualex可以作为实时快速指导玉米追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冠层叶绿素密度 冠层光合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AD和Dualex快速、无损诊断玉米氮素营养状况 被引量:31
17
作者 鱼欢 邬华松 王之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7,共8页
为了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氮量,以加拿大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试验材料,在底施氮为45 kg hm^-2和基本苗7.9万株 hm^-2条件下,研究追氮量0、34、68、101、135、169和203 kg hm^-2以及氮饱和参考小区等8个处理对吐丝后玉米穗... 为了探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氮量,以加拿大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试验材料,在底施氮为45 kg hm^-2和基本苗7.9万株 hm^-2条件下,研究追氮量0、34、68、101、135、169和203 kg hm^-2以及氮饱和参考小区等8个处理对吐丝后玉米穗位叶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PAD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Dualex值随追氮量增加而降低。追氮101、135、169和203 kg hm^-2处理的SPAD-氮饱和指数(SPAD-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追氮101 kg hm^-2处理的Dualex-NSI在吐丝后18~46 d大于0.95;追氮135、169和203 kg hm^-2各处理的Dualex-NSI在各测定日期均大于0.95。SPAD 值、Dualex 值、SPAD-NSI和Dulaex-NSI均与追氮量显著相关。在拔节期追氮101 kg hm^-2 或135 kg hm^-2即可满足玉米生长对氮素的需求,获得最大的经济产量。当超过最大产量施肥量时,氮肥用量的增加对SPAD值、Dualex值、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追肥不仅可达到与氮饱和参考小区同样的产量效果,而且还可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减少种植者的经济投入。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施氮45 kg hm^-2,在拔节期适宜的追氮量为101 kg hm^-2或135 kg hm^-2。SPAD叶绿素仪与Dualex仪均可用来诊断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施氮肥量 玉米 SPAD值 Dualex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型表达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提高转基因马铃薯抗旱耐盐碱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秀华 王冬冬 +3 位作者 李先平 李倩 朱延明 陈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32,共8页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组成型表达来源于野生大豆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etase,GsSAMS)基因,获得PCR及RT-PCR阳性的转基因马铃薯。应用SAS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转基...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应用农杆菌介导法,组成型表达来源于野生大豆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L-Methionine Synthetase,GsSAMS)基因,获得PCR及RT-PCR阳性的转基因马铃薯。应用SAS和DPS数据处理软件对7个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化株系分别经干旱、盐、碱胁迫及无胁迫后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保水率、相对电导率等形态及生理指标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M22、SM4、SM33、SM13等4个马铃薯转基因株系具有较高的抗逆性,无论是逆境还是正常条件下栽培,产量均比未转基因植株有所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处理后马铃薯叶绿素含量、株高、相对电导率、相对保水率与产量具有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茎段 遗传转化 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金山乳杆菌与自然发酵燕麦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含量及其分子量的分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坤 黄卫宁 +3 位作者 堵国成 王宏兹 周坚强 BOISVER TJohanne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20-323,共4页
主要研究3种不同的燕麦酸面团发酵剂(旧金山乳杆菌发酵、30℃和35℃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30℃自然发酵居中,旧金山乳杆菌发酵最低;旧金山乳... 主要研究3种不同的燕麦酸面团发酵剂(旧金山乳杆菌发酵、30℃和35℃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30℃自然发酵居中,旧金山乳杆菌发酵最低;旧金山乳杆菌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的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与峰值分子量在发酵过程中基本不变,且分子量分布在55~2.5×104kD的β-葡聚糖占41%,高于其他发酵剂;30℃自然发酵酸面团发酵剂中,分子量大于20kD的β-葡聚糖的含量接近40%;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且小分子量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酸面团发酵剂 旧金山乳杆菌 Β-葡聚糖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化DNS法测定多糖水解液中还原糖的质量浓度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邵锦挺 应国清 +3 位作者 王琦 梅建凤 王鸿 易喻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传统DNS比色法适用于常规还原糖含量的检测,但难以检测微量的样品以及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故对传统DNS法进行改进,建立微型化DNS法测定多糖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以DNS为显色剂,采用酶联免疫测定仪微盘比色测定多糖水解液中的还原... 传统DNS比色法适用于常规还原糖含量的检测,但难以检测微量的样品以及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故对传统DNS法进行改进,建立微型化DNS法测定多糖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以DNS为显色剂,采用酶联免疫测定仪微盘比色测定多糖水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考察该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性,并与传统DNS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型DNS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并且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密度,与传统DNS法相比,对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P=0.118 1(>0.05)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到结果相一致.微型化DNS法在保证检测精确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样品检测损耗量和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望扩大DNS比色法至微量化及批量化样品的还原糖含量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糖测定 微型DNS法 酶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