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宜县社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作者 何晓萍 吴喜昌 《江西林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48-48,共1页
分宜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65%,人均林业用地是人均耕地的4.1倍,而集体林业用地与活立木蓄积分别占全县总量的83.1%和85.6%。有鉴于此,我县乘深化改革之东风,大力推动社会林业的发展。1 封山育林推向全社会成... 分宜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65%,人均林业用地是人均耕地的4.1倍,而集体林业用地与活立木蓄积分别占全县总量的83.1%和85.6%。有鉴于此,我县乘深化改革之东风,大力推动社会林业的发展。1 封山育林推向全社会成效显著全县有16个乡(镇、场)131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林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宜县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研究
2
作者 曹德春 钟晓军 +1 位作者 黄拯 胡建平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111-116,共6页
以江西省分宜县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的要素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全县为评估对象,以标准格网和乡镇为基本评估单元,对森林火灾的致灾危险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分宜县整体森林火灾致灾危险性处于中高级,部分地区危险性等级很高,还有小部分... 以江西省分宜县森林火灾风险普查的要素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全县为评估对象,以标准格网和乡镇为基本评估单元,对森林火灾的致灾危险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分宜县整体森林火灾致灾危险性处于中高级,部分地区危险性等级很高,还有小部分地区危险性等级较低。为促进分宜县森林火灾防控与应急措施的精准制定,提供准确可靠的森林火灾风险情报,以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危险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森林死可燃物燃烧性研究
3
作者 谢谷艾 钟金平 +3 位作者 喻爱林 吴志伟 张保钰 金明霞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森林死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森林死可燃物的燃烧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方法】以江西省8个县区为对象,通过研究13种常见可燃树种地表(枯落物混合物层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含水率、燃点和热值,采用主成分... 【目的】森林死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森林死可燃物的燃烧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方法】以江西省8个县区为对象,通过研究13种常见可燃树种地表(枯落物混合物层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含水率、燃点和热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树种死可燃物的综合燃烧性。【结果】枯落物混合物层中含水率与燃点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腐殖质层中热值与燃点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了13种树种的枯落物混合物层、土壤腐殖质层的燃烧性强弱。【结论】13种树种中针阔混交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燃烧性最弱,可用作防火树种降低火灾发生频率;樟树的燃烧性最强,在樟树聚集区火灾危险性最高,需重点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死可燃物 燃烧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发展方向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建平 彭宁科 谢文辉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0期185-187,共3页
指出了在林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林业的调查规划,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林业的监测、调查、管理等不同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根据林业的发展政策,作出相应的处理,让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监督及管理。经过努力,林业的相关部门... 指出了在林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林业的调查规划,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林业的监测、调查、管理等不同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根据林业的发展政策,作出相应的处理,让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监督及管理。经过努力,林业的相关部门也对管理体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让林业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调查 规划工作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监测中林业3S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冬莲 黄小林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8期75-76,共2页
3S技术是遥感技术(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的统称,林业3S技术作为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主要运用技术,其发展和应用给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详细分析了3S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解读国... 3S技术是遥感技术(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的统称,林业3S技术作为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主要运用技术,其发展和应用给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详细分析了3S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解读国内国外的应用现状,并对该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监测 林业3S技术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混交比对闽楠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新华 孙韵 +4 位作者 王丽云 沈丽丽 易宜萍 阳武 厉月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了分析混交比例对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中闽楠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明确珍贵用材树种闽楠的经营方向,以江西省分宜县上村实验林场6年生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和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比例处理对闽楠生长、干形形... 为了分析混交比例对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中闽楠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明确珍贵用材树种闽楠的经营方向,以江西省分宜县上村实验林场6年生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和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比例处理对闽楠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的闽楠生长表现,筛选出最佳混交模式。结果表明:(1)混交处理促进了闽楠生长,改善了闽楠干形形质。2楠1杉混交处理中,闽楠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枝下高比例均为最大,分别比闽楠纯林增加了21.44%、31.78%、79.41%、48.00%、30.23%(P<0.05);但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均小于闽楠纯林,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分别降低了24.43%、7.20%。(2)混交处理提升了闽楠的空间利用能力。混交林的平均冠幅、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均显著高于闽楠纯林,各指标分别提高了6.49%~10.27%、11.28%~27.89%、45.36%~86.09%、27.56%~44.39%、13.24%~36.76%;但混交林的树冠圆满度均低于闽楠纯林。(3)混交处理能够改善闽楠的生长特征和空间利用能力,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2楠1杉(2.282)、1楠1杉(1.479)、3楠1杉(0.973)、纯林(-1.365),2楠1杉混交处理为最优混交比例。因此,营建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可提升闽楠的生长形质和空间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杉木 混交比例 生长形质 空间利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宁科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9期62-63,共2页
有害生物是林业管理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主要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构建适宜监测体系、加强生物防治、建立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做好虫害清理等措施,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质量,以期为各林区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有害生物是林业管理的重难点问题。基于此,主要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运用构建适宜监测体系、加强生物防治、建立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做好虫害清理等措施,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质量,以期为各林区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良好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有害生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雄蕊及坐果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小军 钟秋平 +3 位作者 罗帅 曹林青 吴喜昌 郭和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4,共7页
以7年生长林4#油茶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于盛花期前喷施不同浓度配比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分析其对油茶雄蕊形态特征及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施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药形态特征及坐果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0.2 ... 以7年生长林4#油茶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于盛花期前喷施不同浓度配比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分析其对油茶雄蕊形态特征及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喷施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花药形态特征及坐果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0.2 g/L H3BO3+0.10 g/L KH2PO4+0.10 g/L 2,4-D最有利于花药的生长且对花粉表面纹饰影响最大,施用0.2 g/L H3BO3+0.05 g/L KH2PO4+0.20 g/L 2,4-D对极轴长/赤道轴长影响最大;施用0.15 g/L H3BO3+0.15 g/L KH2PO4+0.20 g/L 2,4-D对油茶坐果率的增幅最大,增幅达27.93%,坐果率为42.88%。可见,花期喷施一定浓度配比的叶面肥及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雄蕊形态特征及坐果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面肥 生长调节剂 花药 花粉 坐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地区7—9月降水量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乔磊 王兵 +6 位作者 郭浩 吴喜昌 周梅 王志强 刘晓彬 夏良放 邓宗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72-2280,共9页
根据江西大岗山地区4个采样点的马尾松年轮样本,建立了本地区的综合年轮年表,分析了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及响应关系,发现大岗山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受生长季7-9月降水量影响较显著,呈负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首次... 根据江西大岗山地区4个采样点的马尾松年轮样本,建立了本地区的综合年轮年表,分析了马尾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及响应关系,发现大岗山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受生长季7-9月降水量影响较显著,呈负相关关系。在响应分析的基础上,首次重建了大岗山地区1892年以来7-9月的降水量,交叉检验表明重建序列是可靠的。重建结果表明,大岗山地区7-9月份降水变化在过去的117a中总体经历了3个偏干时期:1895-1902年,1908-1926年和1944-1985年,和3个偏湿阶段:1903-1907年,1927-1943年及1986-2008年。重建的降水量序列在1921年,1937年及1977年发生明显的方差突变,表明百年以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存在阶段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树木年轮 降水量 江西大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优质种源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新华 李军绍 +4 位作者 文昌午 吴喜昌 阳武 曾平生 武晓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明不同地理种源野生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品质差异,揭示影响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夏枯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夏枯草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比... [目的]探明不同地理种源野生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品质差异,揭示影响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夏枯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10个分布在全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夏枯草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的含量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多糖和黄酮含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法筛选高品质地理种源。[结果]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多糖和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多糖质量分数为70.45~120.39 mg·g^-1,黄酮质量分数为34.40~59.04 mg·g^-1,其中湖北宜昌种源多糖含量最高,广西桂林种源黄酮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20.39和59.04 mg·g^-1。夏枯草中的多糖含量与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夏枯草多糖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纬度和海拔,影响黄酮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经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长和年降水量。聚类分析将10个地理种源分为3类。广西桂林种源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综合品质最优。[结论]不同地理种源夏枯草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环境因子对主要药用成分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的品质较佳地理种源及不同地理种源排名可为夏枯草种质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多糖 黄酮 地理种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油茶花芽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袁小军 周幼成 +4 位作者 吴喜昌 罗帅 郭和平 葛晓宁 袁雅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6,共9页
为给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择8年生‘长林53号’油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筛选最适油茶花芽分化及生长的施肥配比。施加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肥,其有效成分分别为有效氮(质... 为给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择8年生‘长林53号’油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筛选最适油茶花芽分化及生长的施肥配比。施加的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肥,其有效成分分别为有效氮(质量分数≥46.4%)、P2O5(质量分数≥12%)、K2O(质量分数≥51%)。结果表明:施加氮肥能显著促进花芽伸长,提高花芽分化率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量为N218.23g/株、P71.00g/株、K242.48g/株;在花芽生理分化期(前分化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花芽中ABA和ZR含量,ABA和ZR含量与花芽分化率显著正相关;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施肥处理下ABA含量呈现下降趋势,ZR、IAA和GA3含量呈现增加趋势,氮、磷、钾与多数形态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施肥能促进花芽生长,并且通过影响花芽中内源激素含量来影响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芽分化 植物内源激素 配比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与茶油品质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邹玉玲 钟秋平 +5 位作者 曹林青 万细瑞 袁雅琪 陈珍明 吴喜昌 郭和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5,共10页
【目的】研究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攸县油茶... 【目的】研究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都具有较大差异,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5.85%~29.2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百粒重29.86%、单果质量27.98%、单果籽粒数19.18%等,茶油品质变异系数在2.26%~80.99%,其中较大的有过氧化值80.99%、α-维生素E 40.09%、棕榈烯酸34.31%等。聚类分析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类群Ⅱ的果实性状较好,类群Ⅲ的果皮薄、籽粒数少,可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在25个性状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17%,在主成分提取中占主要地位的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鲜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亚油酸、硬脂酸、角鲨烯和酸价,利用这11个指标对攸县油茶无性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B8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良种选育的材料。【结论】探明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和茶油品质的特性,发现了B8和B9具有优良的果实性状,是大果、高产的无性系,B2和B12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可作为微量营养元素类产品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攸县油茶无性系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攸县油茶 无性系 果实性状 茶油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云斑天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3
作者 钟金平 肖相元 +3 位作者 金明霞 涂业苟 谢谷艾 王文辉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为了解国内云斑天牛研究发展动态。【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云斑天牛研究文献从文献类型分布、发表时间、研究机构、核心作者、资助基金、关键词、刊载期刊、高频引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 【目的】为了解国内云斑天牛研究发展动态。【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云斑天牛研究文献从文献类型分布、发表时间、研究机构、核心作者、资助基金、关键词、刊载期刊、高频引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斑天牛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2人及以上的作者合著率达到了77.71%,受基金资助文献占总量的50.60%,近47%的论文集中在20%的刊物上,主要集中于生物学特性和防治2个方面的论文大部分被引的频次都比较高。【结论】云斑天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和防控技术。研究结果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文献计量 分析 中国知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早实丰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喜昌 黄康平 陈建平 《江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3-14,22,共3页
通过对江西省分宜县1997~2000年实施的国家林业局"跨世纪油茶高产稳产先导工程建设项目"和2002~2006年实施的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高效生态型油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对油茶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 通过对江西省分宜县1997~2000年实施的国家林业局"跨世纪油茶高产稳产先导工程建设项目"和2002~2006年实施的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科技支撑项目"高效生态型油茶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对油茶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加快油茶早实丰产十大关键技术,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早实丰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T6号、10号对板栗增产效果的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之颖 赵仁富 +1 位作者 熊承红 何小平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6期34-35,共2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ABT6号、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板栗进行叶面喷施 ,以研究其对板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BT6号、10号能够促进板栗增产 ,增产幅度为 2 13%~ 47 9% ,投入产出比可达 1∶12。其中ABT6号增产显著 ,增产效应为 15mg/kg>... 采用不同浓度的ABT6号、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板栗进行叶面喷施 ,以研究其对板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ABT6号、10号能够促进板栗增产 ,增产幅度为 2 13%~ 47 9% ,投入产出比可达 1∶12。其中ABT6号增产显著 ,增产效应为 15mg/kg>2 5mg/kg >35mg/kg>CK ;ABT10号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植物生长调节剂 增产效果 ABT6号 ABT10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麻栎天然林种子产量与营养品质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和平 吴喜昌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期92-93,127,共3页
为探明江西大岗山地区麻栎天然林分植株种子产量和品质的自然变异特征,对区域内麻栎天然林结种特性、表型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麻栎天然林分植株单位面积接种量变异幅度在0.35~3.72kg/m^2;麻栎天然林分5个种实表型... 为探明江西大岗山地区麻栎天然林分植株种子产量和品质的自然变异特征,对区域内麻栎天然林结种特性、表型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麻栎天然林分植株单位面积接种量变异幅度在0.35~3.72kg/m^2;麻栎天然林分5个种实表型性状种径长、种径宽、平均种径、种径长/种径宽和种子单粒重在植株间均呈极显著差异;麻栎种子的形状可分为大种径椭圆形、大种径锥形、大种径扁圆型,中种径椭圆、中种径锥形和中种径扁圆型以及小种径椭圆形、小种径锥形和小种径扁圆形9种类型,大、中和小种径类型植株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50%、45.83%和16.67%。麻栎不同植株种子的单宁含量变异幅度最大,变异幅度在10.0g~99.9g/kg,变异系数达61%;而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小,变异幅度分别在354.90~596.00mg/kg和40.00~56.80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0.12和0.19。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岗山区果用麻栎优良种质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结实特征 营养品质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措施和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小艳 钟志峰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5期1-1,共1页
杉木的规模化种植和培育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就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措施和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果树抗旱栽植经验刍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宝珍 严嘉平 《江西园艺》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江西 果树 干旱 栽植 蓄水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的繁殖与栽培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宝珍 严嘉平 《江西园艺》 2004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山茶花 繁殖性状 栽培技术 播种 光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天然林中松墨天牛等昆虫种群动态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文辉 黄荣 +1 位作者 陈刚 罗洪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8期4-5,12,共3页
通过在马尾松天然林中挂设诱捕器,利用A-3型化学诱剂诱获的昆虫种类达16种,其中天牛7种。松林的主要蛀干害虫达6种,以松墨天牛、椎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到77.18%和16.11%。监测发现,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峡江县成虫羽化期为5月上旬至... 通过在马尾松天然林中挂设诱捕器,利用A-3型化学诱剂诱获的昆虫种类达16种,其中天牛7种。松林的主要蛀干害虫达6种,以松墨天牛、椎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到77.18%和16.11%。监测发现,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峡江县成虫羽化期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初期为5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下旬,末期为8月上旬,并且雌成虫发生量大于雄成虫。椎天牛出现初始期在5月上旬,仅在5月下旬出现了高峰期。试验表明,A-3型化学诱剂诱捕是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型化学诱剂 诱捕 松墨天牛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