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唐自闽 葛胜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6,共12页
[背景]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重要病原体之一.HEV感染可以导致急性、慢性戊型肝炎以及许多肝外症状.研究者们开发了HEV RNA、HEV抗原、HEV IgM和HEV IgG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诊断HEV感染.[进... [背景]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全球范围内病毒性肝炎重要病原体之一.HEV感染可以导致急性、慢性戊型肝炎以及许多肝外症状.研究者们开发了HEV RNA、HEV抗原、HEV IgM和HEV IgG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诊断HEV感染.[进展]不同HEV指标都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尤其是HEV抗原.HEV抗原检测的主要靶标为分泌型HEV抗原,而非传统的病毒衣壳蛋白.HEV抗原检测可用于急性与慢性HEV感染的检测,也可用于HEV感染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以及区分急性与慢性HEV感染,尿液HEV抗原检测为HEV感染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HEV RNA检测在急性与慢性HEV感染以及出现肝外症状的人群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被认为是HE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HEV IgM和HEV IgG分别是HEV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指标,持续时间较长,对HEV现症感染的指示较弱.[展望]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检测新靶标的发现,HEV RNA和抗原作为现症感染的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HEV IgM和IgG血清学检测作为间接检测指标由于较成熟,商品化试剂较丰富,目前依然在临床检测中广泛使用.了解HE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可为临床中HEV感染的诊断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诊断 HEV抗原 HEV抗体 HEV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东台市农村地区散发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姜汉民 王一军 +9 位作者 张雪峰 王忠泽 杨昌林 蔡加平 闫强 吴婷 张军 朱凤才 夏宁邵 黄守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江苏省某农村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疑似肝炎症状监测系统主动发现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戊型肝炎所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例为27.29%,成为第2... 目的分析2008-2011年江苏省某农村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疑似肝炎症状监测系统主动发现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戊型肝炎所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比例为27.29%,成为第2个主要病毒性肝炎。戊型肝炎年平均发病率2.2/万,戊肝发病全年散发,冬春季节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发病平均年龄(55.48±14.32)岁。戊型肝炎病毒株HEV1、4型并存,以HEV4型为主(95.6%)。结论本地戊肝呈散发,中老年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以HEV4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疾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化学发光法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詹炉停 温桂平 +7 位作者 赵敏 依含 刘江武 郭小怡 林海军 黄刘女 夏宁邵 郑子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1-1174,1178,共5页
目的:获得特异性检测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的单克隆抗体配对,建立基于化学发光c-PSA免疫定量试剂。方法:利用市购c-PSA抗原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间接法ELISA差异筛选抗c-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 目的:获得特异性检测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的单克隆抗体配对,建立基于化学发光c-PSA免疫定量试剂。方法:利用市购c-PSA抗原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间接法ELISA差异筛选抗c-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型抗原(t-PSA)的抗体,抗体配对后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c-PSA蛋白。结果:获得抗体配对1A10/7D6-SAE,经c-PSA标准品及临床血清样本初步筛选,该抗体配对适用于基于化学法发光的免疫反应定量检测试剂的开发;血清阳性样本与阴性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阳性样本定量结果与Siemens公司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试剂盒(直接化学发光法)的相关系数为0.97;线性范围为0.1~100 ng/ml;检测灵敏度为0.005 ng/ml。结论:成功筛选获得特异性检测c-PSA的抗体配对,并开发c-PSA化学发光免疫定量试剂,其检测能力与国际主流试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单克隆抗体 化学发光 定量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用于新生儿筛查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晗 李廷栋 +1 位作者 郭小怡(综述) 葛胜祥(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大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终身潜伏,并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感染。孕期发生的HCMV活动性感染会导致流产、死胎、出生缺陷等,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原发性和继发性HCMV感染均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大多数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终身潜伏,并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感染。孕期发生的HCMV活动性感染会导致流产、死胎、出生缺陷等,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原发性和继发性HCMV感染均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感染,而目前无有效方法可筛查孕期HCMV继发性感染。因此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先天性HCMV筛查,以便及早干预从而减轻先天性HCMV感染后果。文章对HCMV实验室检测的方法作一综述,并且分析其用于新生儿筛查的可行性,以期为新生儿先天性HCMV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先天性感染 新生儿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增强型金属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晗 王宇昕 +3 位作者 景靳彭 王一如 孙文静 陈洪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6-347,共12页
近年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增强性质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高光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对于AIE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复杂... 近年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增强性质的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其高光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对于AIE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复杂的表面/界面结构和增强发光机理尚不明晰,对其合理的调控制备仍是重要研究挑战之一。本文基于已成功合成的具有高AIE性能金属纳米团簇的研究报道,综述了硫醇修饰的表面修饰机理和策略;主要介绍了金、银、铜几种AIE金属纳米团簇在分析传感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他配体修饰的铱配合物的AIE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阐述了对AIE金属纳米团簇研究现状的看法及展望,旨在为AIE金属纳米团簇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金属纳米簇 表面修饰 纳米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苯并噻二唑结构的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在生物成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景靳彭 陈世棱 +1 位作者 王宗樟 陈洪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7-1680,共14页
基于光子反射、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减弱,近红外二区窗口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生物荧光成像,在各种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供体-受体-供体结构是设计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的有效方法,基于苯并噻二唑结构的近红外二区有... 基于光子反射、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减弱,近红外二区窗口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生物荧光成像,在各种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供体-受体-供体结构是设计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的有效方法,基于苯并噻二唑结构的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不仅能够实现光学成像,还能利用光激活的激发态能量转换实现光学治疗。本文总结了基于苯并双噻二唑(Benzobisthiadiazole,BBT)和[1,2,5]噻二唑[3,4-g]喹喔啉([1,2,5]thiadiazolo[3,4-g]quinoxaline,TQ)结构的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在生物成像和成像引导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 苯并噻二唑 生物成像 光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广谱中和抗体性质鉴定
7
作者 陈秀婷 汪毅祯 +2 位作者 商慧娴 王思令 郑子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广谱中和抗体XMA09进行性质鉴定,探究其广谱中和突变株的潜在机制,为SARS-CoV-2的疫苗设计与广谱中和抗体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ExpiCHO真核表达系统与Protein A层析柱表达纯化XMA09蛋...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广谱中和抗体XMA09进行性质鉴定,探究其广谱中和突变株的潜在机制,为SARS-CoV-2的疫苗设计与广谱中和抗体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ExpiCHO真核表达系统与Protein A层析柱表达纯化XMA09蛋白;冷冻电镜技术确定XMA09识别的受体结构域(RBD)上的关键氨基酸位点;间接ELISA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XMA09对SARS-CoV-2及其突变株Spike蛋白的亲和力;采用基于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假病毒系统检测XMA09对SARS-CoV-2野生型及突变株的中和能力。结果:本研究发现XMA09识别的表位较为保守,对多种突变株Spike蛋白均具有强结合能力,能广谱中和关切突变株(VOCs),包括广泛流行的Omicron亚突变株BA.4/5。结论:XMA09是SARS-CoV-2广谱中和抗体,具有作为SARS-CoV-2治疗性抗体的潜力,并可为SARS-CoV-2的广谱疫苗设计与抗体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受体结合结构域(RBD) 广谱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基因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洋 刘永亮 葛胜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459,共6页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 干扰素(Interferon,IFN)作用于靶细胞表面受体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ISGs)的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具有抗病毒、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干扰素发挥功能的重要效应分子,同时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众多国内外研究发现ISGs对Ⅰ型干扰素临床抗病毒效果具有预测意义,同时可能成为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诊断的新靶标以及作为一些肿瘤治疗药物新靶点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诱导产生、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以及潜在临床意义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基因 抗病毒效应 免疫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夹心法检测临床鼻咽抽吸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永鹏 靳输梅 +5 位作者 詹炉停 温桂平 赵敏 张伟 夏宁邵 郑子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10,共6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周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常用的试剂盒是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研发的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但其价格昂贵,且需荧光显微镜辅助诊断,不利于在基层医...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5周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常用的试剂盒是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研发的7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但其价格昂贵,且需荧光显微镜辅助诊断,不利于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国内尚无上市的快速诊断试剂用于临床检测.为此建立用于RSV抗原检测的早期快速诊断试剂,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为参比,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荧光法对112份临床鼻咽抽吸物(NPA)样本进行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荧光法的灵敏度分别为79.31%和74.14%,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6.30%,Kappa值分别为0.787 1和0.689 5,两者均与RT-PCR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此外,将ELISA双抗夹心法与免疫荧光法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ELISA双抗夹心法操作简便,特异性高,有望代替进口检测试剂盒完成RS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融合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夹心法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玉梅 夏子涵 +2 位作者 李金莉 何慧珊 王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06-411,共6页
目的:评价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在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extensive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pre-XDR-PT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 目的:评价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ulticolor melting curve analysis,MMCA)在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extensive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pre-XDR-PTB)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及深圳市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的培养阳性且初次被鉴定为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ultidrug-/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RR-PTB)的129例患者的129份痰标本。对标本进行3种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药物[氧氟沙星(ofloxacin,Ofx)、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fx)]的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和MMCA检测,并使用Sanger测序方法对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参照,分析MMCA检测MDR/RR-PTB患者对FQs耐药性的效能。结果: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参照,MMCA检测MDR/RR-PTB患者标本对Ofx耐药的敏感度为87.0%(40/46),特异度为94.0%(78/83),Kappa值为0.813;检测MDR/RR-PTB患者标本对Lfx耐药的敏感度为97.3%(36/37),特异度为90.2%(83/92),Kappa值为0.822;检测MDR/RR-PTB患者标本对Mfx耐药的敏感度为92.3%(24/26),特异度为79.6%(82/103),Kappa值为0.565。将3种FQs的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合并,任意一种耐药即判定为FQs耐药,则MMCA检测MDR/RR-PTB患者标本对FQs耐药的敏感度为85.1%(40/47),特异度为93.9%(77/82),Kappa值为0.797。对疑似耐药的52份标本进行Sanger测序,其中96.2%(50/52)的标本的测序结果与MMCA一致,3.8%(2/52)的标本在MMCA的非检测区域存在突变。结论:MMCA与FQs表型药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可以用于检测pre-XDR-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诊断技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F蛋白)结构及中和表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曹健力 张伟 +1 位作者 夏宁邵 郑子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岁前的幼儿几乎全部感染过RSV[1],造成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2]。0~2个月的婴儿在感染RSV后易出现严重的病症[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2岁前的幼儿几乎全部感染过RSV[1],造成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2]。0~2个月的婴儿在感染RSV后易出现严重的病症[3]。而在最新的全球疾病死亡率分析中,1月到1周岁的儿童死亡中约有6.7%是由RSV感染造成的[4]。青壮年人群感染后病症较轻,但在老年人群中会出现严重病症及死亡病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融合蛋白 中和表位 F蛋白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RSV感染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L1单抗的研制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勇 张天英 +2 位作者 宋浏伟 夏宁邵 袁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4-1008,1012,共6页
目的:获得具有阻断PD-1/PD-L1结合活性的Anti-PD-L1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初步探索其应用于慢性HBV感染治疗的潜力。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手段,表达纯化获得具有体外结合活性的人源和鼠源的PD-1... 目的:获得具有阻断PD-1/PD-L1结合活性的Anti-PD-L1单克隆抗体,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初步探索其应用于慢性HBV感染治疗的潜力。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手段,表达纯化获得具有体外结合活性的人源和鼠源的PD-1/PD-L1蛋白,采用纯化后的人PD-L1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小鼠抗人PD-L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基于间接化学发光免疫法评估了这些抗体与人源和鼠源重组蛋白的结合活性,并定量评估它们对PD-L1体外相互作用的阻断活性。利用慢乙肝病人PBMC体外刺激方法评估其对T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在HBV转基因小鼠中评估其抑制HBV的效果。结果:本研究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Anti-PD-L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nti-PD-L1Ab5和Ab6两株单抗与人和小鼠的PD-L1具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且均可阻断人和小鼠的PD-1/PD-L1结合活性。在慢乙肝病人PBMC刺激培养实验中,Ab5和Ab6可促进γ干扰素水平升高;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单剂注射Ab6,48 h后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20倍,血清HBs Ag水平降低至基线水平的30%。结论:获得了2株具有阻断人和小鼠PD-1/PD-L1结合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其在PBMC体外刺激培养系统中可促进慢乙肝病人的T细胞功能,在HBV转基因小鼠中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具备一定的治疗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睿 钟建平 +2 位作者 李睿 王国松 陈毅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85,512,共6页
目的制备新城疫病毒(ND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用于建立一种可定量检测NDV病毒含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NDV NP ELISA)。方法基于NDV病毒株F48E9获得NP基因,经原核表达方式制备出重组抗原rNP;免疫小鼠制备N... 目的制备新城疫病毒(ND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并用于建立一种可定量检测NDV病毒含量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NDV NP ELISA)。方法基于NDV病毒株F48E9获得NP基因,经原核表达方式制备出重组抗原rNP;免疫小鼠制备NDV NP特异性单抗;单抗经HRP标记和配对筛选,建立NDV NP ELISA,分析其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测线性,并分析本方法定量检测的NP含量与PFU病毒滴度的定量相关性。结果建立基于单抗3C10和4E7的NDV NP ELISA,其定量检测NDV rNP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015~0.250μg/ml(R2=0.9974),回收率在88.4%~106.01%,变异系数小于3.4%;该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该方法定量检测NDV抗原含量与PFU病毒感染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09)。结论建立NDV NP ELISA,可准确定量检测NDV病毒中的NP抗原含量,为NDV病毒含量的测定提供一种可靠简便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核蛋白 单克隆抗体 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L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向江艳 詹炉停 +3 位作者 赵敏 张伟 郑子峥 夏宁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4-1359,共6页
目的:制备人呼吸道合胞病毒L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性质鉴定。方法:选取RSV-A2 L蛋白上具有亲水性可能的loop区段,将这些目的片段展示在HBc149上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免疫6~8周BALB/c雌性小鼠,根据免疫后血清的ELISA和WB分... 目的:制备人呼吸道合胞病毒L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性质鉴定。方法:选取RSV-A2 L蛋白上具有亲水性可能的loop区段,将这些目的片段展示在HBc149上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免疫6~8周BALB/c雌性小鼠,根据免疫后血清的ELISA和WB分析结果选择L3935和L4099组小鼠进行脾脏免疫。融合后,用间接ELISA法筛选和多次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L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结合ELISA、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对所获得的单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1株L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结果 IgG1、IgG2a和IgG3单抗各3株,IgG2b单抗2株。结论:成功制备了L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也为RSV感染的免疫和发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L蛋白 单克隆抗体 肽段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预测模型在脊柱外科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文乐 董晟韬 +2 位作者 刘强 胡朝晖 杨平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3-658,共6页
老龄化、大数据、精准医疗等在近些年成为热门,人们经常在新闻或者专业的文献期刊上发现他们的身影。这些看似“时髦”的名词,却是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挑战。老龄化一定程度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老龄化、大数据、精准医疗等在近些年成为热门,人们经常在新闻或者专业的文献期刊上发现他们的身影。这些看似“时髦”的名词,却是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挑战。老龄化一定程度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和更长的生存时间。与此同时,部分疾病的发病率也因为老龄化有上升趋势,脊柱疾病便是其中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脊柱外科 精准医疗 临床预测 大数据 未来展望 老龄化 更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春野 刘剑 +7 位作者 朱瑞 李姝璇 叶江辉 王玮 潘德全 徐飞海 程通 夏宁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258,共7页
旨在建立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方法,获得具有较好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并应用于建立抗原检测方法。基于pGEX-6P-1载体和大肠杆菌E.coliER2566菌株开展重组SCCAg抗原可溶性表达纯化方法研究,... 旨在建立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方法,获得具有较好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并应用于建立抗原检测方法。基于pGEX-6P-1载体和大肠杆菌E.coliER2566菌株开展重组SCCAg抗原可溶性表达纯化方法研究,评价纯化抗原活性,筛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并评价SCCAg抗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GEX-6P-1载体和E.coliER2566菌株可用于建立较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抗原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和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建立了SCCAg管式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可溶性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丙型肝炎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平台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丽霞 刘永亮 +1 位作者 刘洋 葛胜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建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中和抗体检测及评价手段,运用HCV核心区特异性抗体17H11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建立了基于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的HCV中和抗体检测平台.结果显示,该平台计数点清晰,可实现阴阳性分开,并能有效... 为建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中和抗体检测及评价手段,运用HCV核心区特异性抗体17H11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建立了基于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的HCV中和抗体检测平台.结果显示,该平台计数点清晰,可实现阴阳性分开,并能有效地检测并评价HCV抗体阳性病人血清的中和作用,表明该平台可实现HCV中和抗体的检测,将有利于HCV疫苗研制中的免疫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斑点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肠癌的溶瘤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建平 李睿 +3 位作者 王国松 洪俊平 付饶 陈毅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2-298,319,共8页
目的分析新城疫病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肠癌的体内外肿瘤杀伤作用和F48E9静脉注射BLAB/c小鼠的安全性数据,评估新城疫强毒株F48E9用于溶瘤治疗的潜力,为后续基于强毒株F48E9进行基因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分析F48E9... 目的分析新城疫病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肠癌的体内外肿瘤杀伤作用和F48E9静脉注射BLAB/c小鼠的安全性数据,评估新城疫强毒株F48E9用于溶瘤治疗的潜力,为后续基于强毒株F48E9进行基因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CK-8试剂盒分析F48E9对CT26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通过瘤内注射病毒评价F48E9对CT26荷瘤小鼠的溶瘤治疗效果,以及通过尾静脉注射病毒评估F48E9对健康BALB/c小鼠的潜在毒副作用。结果 MOI为0.1的F48E9对CT26细胞生长可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MOI的升高,F48E9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0.1 mL浓度为2×10~7pfu/mL的F48E9对BALB/c小鼠CT26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38.4 d,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5.2 d;免疫组化分析显示F48E9对CT26小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F48E9尾静脉注射正常BALB/c小鼠的安全性评估实验显示,该毒株对小鼠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新城疫强毒株F48E9对CT26小鼠结直肠癌有较好的溶瘤治疗潜力,可作为候选病毒株通过后续的反向遗传学改造建立更安全有效的溶瘤病毒株,为肿瘤研究与治疗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NDV) 结肠癌 溶瘤治疗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v)β_(3)靶向放射性药物^(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增强肿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雪君 周吴昊 +1 位作者 郭志德 张现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66-773,共8页
目的探讨诊断类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多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及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的PD-L... 目的探讨诊断类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多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及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评估^(99m)Tc-RGD在MC38肿瘤鼠中的分布情况,采用^(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对MC38肿瘤鼠模型进行治疗,评价其抗肿瘤治疗效果。结果经^(99m)Tc-RGD诱导后,CT26、MC38、4T1和B16F10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MC38肿瘤鼠为模型,对其注射^(99m)Tc-RGD并进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的肿瘤摄取;^(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MC38肿瘤鼠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给药剂量和时间窗可对联合治疗效果产生显著影响,18.5 MBq或37 MBq^(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在间隔4 h时间窗时产生最佳治疗效果。结论^(99m)Tc-RGD可诱导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上调,联合抗PD-L1抗体可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PD-L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馨莹 文雪君 +1 位作者 郭志德 张现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680-690,共11页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诱导DNA双链断裂,激活cGAS-STING通路、NF-κB/IRF3通路和STAT1/3-IRF1通路,上调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D8^(+)T细胞及CD4^(+)T细胞在肿瘤中浸润增加,为免疫检...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诱导DNA双链断裂,激活cGAS-STING通路、NF-κB/IRF3通路和STAT1/3-IRF1通路,上调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促炎细胞因子、CD8^(+)T细胞及CD4^(+)T细胞在肿瘤中浸润增加,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免疫原性微环境。联合治疗使得正向调节免疫反应的记忆效应T细胞、M1型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浸润增加,免疫抑制性的调节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下调,部分小鼠肿瘤完全缓解并产生免疫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性诊断药物2-[^(18)F]FDG联合PD-L1抗体治疗也可调控免疫微环境,显著提高疗效。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典型的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协同抗肿瘤治疗策略,并强调联合治疗时间窗以及不同的治疗组合可能改善治疗效果,提出诊断放射性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范式,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8)F]FDG 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 PD-L1抗体 肿瘤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