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Egr-1调控TK基因灭活胰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金龙 钱清 +4 位作者 刘训良 郭治源 杜青 郭仕英 李朝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观察对放射敏感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l)启动子调控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是否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增敏效应。方法: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TK... 目的:观察对放射敏感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l)启动子调控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是否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增敏效应。方法: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T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Egr-1-TK,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C-3,60Co-γ射线照射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各不同照射剂量组TK基因的mRNA的表达。加入前药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MTT法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胰腺癌细胞(0.86±0.11)相比,前药GCV可明显提高对转染pAdEgr-1-TK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0.08±0.03)(P<0.001)。结论:由Egr-l启动子调控的TK自杀基因在γ射线作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杀伤胰腺癌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Γ射线 基因治疗 EGR-1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Slc7a8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洪承吕 陈长曦 +4 位作者 杨德业 余祖善 张怀勤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病相关基因。方法:提取13周龄SHR和WKY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总RNA,利用含10000个基因大鼠表达谱芯片检测2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并用定量RT-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芯...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病相关基因。方法:提取13周龄SHR和WKY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总RNA,利用含10000个基因大鼠表达谱芯片检测2组2、3级肠系膜动脉和肾脏组织基因表达水平不同的基因,并用定量RT-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芯片发现19个基因在SHR中上调,其中涉及分子伴侣、离子通道和小分子转运、生长因子、细胞信号转导的蛋白和核转录因子、脂蛋白等基因。用定量RT-PCR验证示Slc7a8基因的表达水平在SHR组中比WKY组上调9.3倍。结论:Slc7a8可能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深入研究Slc7a8基因及其功能将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Slc7a8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新的相关基因-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德业 张怀勤 +2 位作者 黄伟剑 黄晓燕 宋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 目的 :了解蛋白酪氨酸激酶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 ,探索室间隔缺损的特异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 (microarray)的方法筛选ALK3下游基因 ,并用RT -PCR和定量RT -PCR的方法排除假阳性候选基因。结果 :在心脏特异的ALK3基因敲除下 ,11 5d小鼠胚胎心脏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基因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高 3 7倍。结论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是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途径的调控因子 ,并与室间隔缺损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先天性心脏病 发病机理 骨形态形成蛋白受体IA 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缓释剂局部埋植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峥峥 凌斌 +6 位作者 赵卫东 王世亮 王群华 周颖 陈纲 许恬怡 姚凤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植入用5Fu缓释剂局部埋植化疗用于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腹膜后局部埋植组(A组)埋植5Fu缓释剂2mg,腹腔给药组(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氟尿嘧啶针剂,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 目的探讨植入用5Fu缓释剂局部埋植化疗用于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三组,腹膜后局部埋植组(A组)埋植5Fu缓释剂2mg,腹腔给药组(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氟尿嘧啶针剂,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结果A组较B、C组瘤体积明显减小,重量减轻,荷瘤鼠生存状态提高。结论腹膜后局部埋植5Fu缓释剂对卵巢癌腹膜后转移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卵巢癌腹膜后转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卵巢肿瘤/迟效制剂 药物疗 腹膜后肿瘤/继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激活前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文彬 金俊飞 +1 位作者 陈振锋 卢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0,共25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织精准靶向,最大程度降低抗肿瘤剂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本文综述光激活前药的基本结构、响应策略、常见的光脱保护基团以及近年来这类前药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根据抗癌前药作用机制的不同,依次从细胞毒类、分子靶向类、免疫类及激素类抗癌前药几方面展开,旨在为癌症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激活 前药 光脱保护基团 药物释放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7AP-exCD40L融合蛋白的分子设计及其在Pichia pastoris中的表达和生物活性
6
作者 陈晋 储以微 +5 位作者 邵先安 任学芳 张洪勇 高海峰 何球藻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6,F003,共7页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 目的小鼠B7反义肽与小鼠CD40L胞外区融合蛋白(mB7AP-exCD40L)的分子模拟设计及其酵母表达体系的建立,研究其酵母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方法分子模拟设计mB7AP-exCD40L;构建pPIC9K-mB7AP-exCD40L质粒并用电击法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研究mB7AP-exCD40L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构建的重组Pichiapastoris实现了mB7AP-exCD40L的分泌表达,表达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2.6×103,对MLR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分子模拟设计的mB7AP-exCD40L在Pichiapastoris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B7AP-exCD40L在抗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TORIS 融合蛋白 生物活性 分子设计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重组Pichia Western 抗移植排斥反应 酵母表达体系 分子模拟 淋巴细胞增殖 相对分子质量 CD40L B7反义肽 GS115 表达产物 blot 分泌表达 抑制作用 胞外区 电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3LL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林怡 张镭 +3 位作者 张毅 蔡玉婵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 背景与目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nulocyte/mon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具有促进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上调其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表达以及增强DC对肿瘤抗原的提呈等作用。本文研究GM-CSF在肿瘤局部的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局部DC成熟及亚群改变,从而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以GM-CSF转染小鼠Lewis肺癌细胞株3LL获得3LL-GM,分别以3LL、3LL-vec(空载体对照)和3LL-GM细胞接种C57BL/6小鼠,分离肿瘤局部免疫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成熟度、DC亚群比例、CD8+效应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结果:3LL-GM肿瘤局部GM-CSF浓度高达441.22ng/g肿瘤组织,显著高于母本3LL组的0.53ng/g肿瘤组织(P<0.05)和空载体对照3LL-vec组的0.42ng/g肿瘤组织(P<0.05)。在3LL-GM、3LL和3LL-vec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DC细胞中,I-Ab+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62%、19.98%和23.12%(P<0.05),CD80+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0.93%、37.43%和47.03%(P<0.05),表明肿瘤局部GM-CSF促进DC成熟;同时,三组小鼠肿瘤内浸润的CD11c+CD8α+CD4-DC亚群比例分别为60.82%、40.00%和29.27%(P<0.05),显示肿瘤局部GM-CSF促使DC分化为CD11c+CD8α+CD4-亚群。3LL-GM组小鼠肿瘤内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CD3+CD62Llow细胞比例高达20.84%,显著高于3LL组的6.34%(P<0.05)和3LL-vec组的15.18%(P<0.05);并且分泌IFN-γ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2.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局部高表达GM-CSF,可通过提高DC成熟度及上调CD11c+CD8α+CD4-DC亚群在肿瘤局部的比例,诱导增强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最终导致肿瘤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树突状细胞 3LL 移植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5-FU对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8
作者 雷钧 洪葵 +1 位作者 余新 邵江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8-643,共6页
为了探讨人野生型p53(wt-p53)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携带wt-p53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两种p53基因突变的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及SW620,分析细胞中p5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化疗药物5-氟尿... 为了探讨人野生型p53(wt-p53)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携带wt-p53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两种p53基因突变的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及SW620,分析细胞中p5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分别作用于HT-29及SW620细胞,另外将已转染wt-p53基因的大肠癌细胞用5-FU进行诱导,Western印迹分析上述干预条件下细胞中p53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wt-p53基因联合5-FU组及对照组中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wt-p53基因能增加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wt-p53基因呈剂量依赖性关系;5-FU则降低其蛋白表达,与5-FU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而5-FU所致的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的降低在细胞预先转染了wt-p53基因时会被抑制;wt-p53基因与5-FU联合使用能提高大肠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提示,wt-p53基因可提高大肠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5-FU所致的细胞周期蛋白D1降解,从而提高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野生型p53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5-氟尿嘧啶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遗传性心脏病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云国 曹玲玲 洪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建立是目前最重要的科技进展之一。近年来,iPS细胞应用于遗传性心脏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iPS细胞治疗动物心梗模型成功,为探索遗传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带来了光明前景。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心肌细胞 遗传性心脏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预后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伍娇娇 冯定庆 凌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61-3963,共3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第三大恶性肿瘤。虽然宫颈癌筛查检测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诊断率和治疗机会有着明显的提升,但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肿瘤细胞通过各种途径转移播散至邻近和远处器官,如盆腔淋巴结、腹膜后等,是治疗失败和...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第三大恶性肿瘤。虽然宫颈癌筛查检测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诊断率和治疗机会有着明显的提升,但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转移和复发.肿瘤细胞通过各种途径转移播散至邻近和远处器官,如盆腔淋巴结、腹膜后等,是治疗失败和死亡的原因。因此,寻找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相关分子标志物 预后 盆腔淋巴结 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 治疗失败 治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黎 伍莹 +5 位作者 季晓珍 甘榜佳 唐劲涛 张琴琴 应健智 许永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89)和非脓毒症组(n=95),追踪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3)和非死亡组(n=141)。连续测定患者HBP水平,比较两组HBP峰值差异,评估其诊断脓毒症的效力,以HBP峰值的中位数为界值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评估HBP单独及联合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WBC)评估预后的效力。结果:(1)脓毒症组(n=89)与非脓毒症组(n=95)HBP的峰值(71.7±68.6 vs 52.5±56.1)无显著差异(P=0.051)。(2)184例患者中HBP峰值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44,P<0.01),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1)。(3)TBil水平、WBC计数及PCT水平独立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18、0.631和0.718,三者联合AUC为0.684,诊断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71.6%(P<0.05)。(4)死亡预后相关分析显示:高HBP水平组患者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0.4%vs 16.3%,P<0.05);WBC计数值也是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17.5±6.9 vs 12.8±4.7,P<0.01),尤其合并脓毒症者,该值有显著差异(P<0.01)。HBP峰值、TBil水平、WBC计数、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是:0.618、0.603、0.719、0.823及0.811,HBP联合TBil及WBC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750,评估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4.5%(P<0.05)。(5)三者联合评估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效力上与人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TBil及WBC三者联合用于评估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预测效力较高,对于合并脓毒症的外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脓毒症 严重创伤 总胆红素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洁 张瑜 +1 位作者 李苹苹 帖彦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了解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和... 目的了解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和“血流感染”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和“bloodstream infection”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取国内外报道的病例,复习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结果该例69岁男性患者肝门部胆管癌术后6个月,腹胀、发热、无腹泻,血培养检测出霍乱弧菌,经质谱、VITEK 2XL和16S rRNA基因鉴定均为霍乱弧菌,血清学确认为非O1/非O139群。使用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10 d后﹐患者康复出院。通过文献复习发现26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大多数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道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为急性腹泻、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80.77%患者好转出院,15.38%死亡,主要因感染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及时血培养检查和准确鉴定对其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肝硬化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玲玲 张勐 +3 位作者 李赛男 蔡丽静 韩丹丹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strom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TILs)对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疗效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516例术前穿刺确诊为HER2阴性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均接受NAT后进行根治性手术。评估常规HE切片中TSR和sTILs的状态,术后标本进行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分级、Miller-Payne(MP)分级、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评估。采用Pearsonχ^(2)和趋势χ^(2)检验观察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TSR、sTILs、TSR联合sTILs与pCR率的关系。结果516例乳腺癌中高TSR(间质占比≤50%)者278例(53.9%),低TSR(间质占比>50%)者238例(46.1%)。NAT前高TSR组和高sTILs组的肿瘤与较高的MP分级、较低的RCB分级显著相关,pCR率高(P<0.05)。术前活检高TSR患者pCR的概率比低TSR患者高2.163倍(OR:2.163,95%CI:1.201~3.898,P=0.01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阴性组、高TSR对NAT后患者pCR率的OR值为2.999(95%CI:1.216~7.396,P=0.017)。高TSR、高sTILs组患者NAT后pCR率是低TSR、低sTILs患者的4.052倍(OR:4.052,95%CI:1.900~8.64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活检中较高的TSR和sTILs状态与NAT后较高的MP分级和较低的RCB分级、较高的pCR率相关,术前联合评估两者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HER2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肿瘤间质比 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RCB分级 病理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及阴道微生态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小超 刘明雷 +3 位作者 张家弘 梁爽 杜潘艳 吴景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感染现状、耐药情况及GBS感染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检的37175例妊娠晚期孕妇病例资料,统计GBS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连续3年内不同年龄段孕妇GBS的感染情况、变化趋势及耐药率变迁。同时对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849例妊娠晚期孕妇的生殖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形态学检测(分为GBS阳性组499例和GBS阴性组3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清洁度和微生态指标的特点。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连续3年,GBS阳性率分别为4.30%、4.79%、5.14%,且逐年增高(P<0.01);不同年龄组GBS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年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未发现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但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在阴道微生态方面,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分别为73.35%和29.71%,其清洁度在Ⅲ~Ⅳ级分别占72.95%和28.86%;GBS阳性组伴有白细胞显著增多的占11.62%;pH>4.5占72.95%,与GBS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洁度、白细胞、菌群密度与多样性GBS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率逐年增高,年龄不是引起GBS感染的因素,青霉素依然可作为产时首选预防药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选择抗生素。妊娠晚期GBS感染后具有较高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但并非所有GBS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均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感染率 耐药率 阴道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晨浩 刘月平 +5 位作者 李春晓 崔国忠 黄徐晨 张乙 张国宇 耿翠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53-1560,共8页
目的观察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LIS3的表达水平;根据DN... 目的观察GLIS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LIS3的表达水平;根据DNA芯片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S3的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并经病理确诊为TNBC的患者125例。纳入组织标本完好、病历资料完备以及随访资料完全的53例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GLIS3在TNBC以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LIS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肿瘤大小、临床阶段、组织学评级、病理种类、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TP53、Ki-67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GLIS3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GSE76275数据库解析结果发现,GLIS3在TNBC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癌旁乳腺组织比较,TNBC组织中GLIS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在肿瘤分期较高、体积较大的患者中GLIS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Cox回归模型的单因素分析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GLIS3的表达量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与TNM分期相关(P<0.05)。GLIS3高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GLIS3低表达的患者(P<0.05),而总生存期与GLIS3低表达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LIS3蛋白在TNBC组织中高表达,肿瘤大小和TNM分期与GLIS3的高表达有关,GLIS3蛋白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无病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GLIS3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下调ACSL4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增殖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培培 周志刚 +3 位作者 杨媛媛 黄树升 涂逸轩 涂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1-2136,共6页
目的分析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在肝癌中的表达,探究铁死亡调控ACSL4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临床样本,HE染色病理学鉴定后,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ACSL4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 目的分析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在肝癌中的表达,探究铁死亡调控ACSL4对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临床样本,HE染色病理学鉴定后,微量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RT-qPCR检测ACSL4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CSL4与PCNA的蛋白表达。体外培养Huh-7人肝癌细胞,先分为3组:即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抑制剂Fer-1组、以及Erastin与Fer-1联合作用组;其中Erastin或Fer-1组均包含0、20、40、60、80、100μmol/L共6个浓度,然后采用筛选的Erastin浓度80μmol/L+(0、30、60、90μmol/L)Fer-1,筛选Fer-1浓度后再分为3组:对照组、80μmol/L Erastin单独处理组、80μmol/L Erastin+60μmol/L Fer-1联合处理组,均作用48 h。干预ACSL4、PCNA的表达后,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微量法检测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相较于癌旁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中MDA含量降低(P<0.01),ACSL4、PCN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Erastin可抑制ACSL4、PCNA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并抑制细胞增殖(P<0.001)、上调MDA含量(P<0.01);单独使用Fer-1对细胞存活率无影响;但加入Erastin后再应用Fer-1,则可逆转Erastin对ACSL4、PCNA表达(P<0.05),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P<0.001),MDA含量的上调(P<0.05)。结论ACSL4在肝癌中表达增强,Erastin可提高MDA含量、下调ACSL4表达,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抑制癌细胞增殖;Fer-1则可逆转Erastin的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增殖 Erastin ACSL4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LPS致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丹 尹东 +1 位作者 曾姝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1-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NF-κB核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40、80、120μmol·L-1川芎嗪预处理后,用10 mg·L-1LPS处理6 h,处理完成后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及NF-κB核移位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经终浓度分别为40、80、120μmol·L-1川芎嗪预处理后,用10 mg·L-1LPS处理6 h,处理完成后检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法检测ROS生成,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蛋白中NF-κB p65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剂量川芎嗪(40、80、120μmol·L-1)预处理3 h后可明显降低LDH活性,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ROS生成,减少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抑制NF-κB p65在细胞核中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川芎嗪可抑制LPS所致的心肌损伤,其机制与减少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系、降低ROS生成、抑制NF-κB p65核移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脂多糖 ROS NF-κB 心肌细胞 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RNA干涉技术(RNAi)在不同生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韩蓓 王秀敏 顾学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 )干涉技术可通过降解靶基因的mRNA进行基因干涉 ,是研究多种生物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 ,目前已在拟南芥、秀丽新小杆线虫、黑腹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等生物中应用 。
关键词 双链RNA 基因干涉 基因功能 生物 植物 动物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3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丹 何明 +3 位作者 易波 阙爱玲 徐江晶 张吉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Pim-3对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A/R损伤和缺氧预适应(APC)保护模型,将已经构建好的pEGFP-N2/Pim-3质粒导入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实验结束后测定Pim-3mRNA...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Pim-3对心肌细胞急性缺氧/复氧(A/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A/R损伤和缺氧预适应(APC)保护模型,将已经构建好的pEGFP-N2/Pim-3质粒导入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实验结束后测定Pim-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RT-PCR、Western blot法)的改变,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m-3在正常组几乎不表达,A/R组表达明显升高,缺氧预适应(APC)+A/R组表达则进一步升高;转染pEGFP-N2/Pim-3质粒后24h,荧光倒置显微镜显示转染效率达30%;在A/R损伤后,Pim-3基因转染组较未转染组的心肌细胞LDH值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则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结论在细胞水平,Pim-3参与心肌APC保护作用,导入外源性的Pim-3基因能对抗急性A/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 PIM-3 缺氧/复氧损伤 缺氧预适应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抑制HCT116细胞生长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秋珺 周龙洋 +5 位作者 刘映孜 牟钰钦 吴柯 周岐新 罗进勇 何百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分析及West-ern blot研究小檗碱诱导HCT11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RT-...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分析及West-ern blot研究小檗碱诱导HCT116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表达,确定小檗碱对其表达的影响;采用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研究小檗碱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与β-catenin的关系。结果小檗碱处理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小檗碱处理组全细胞、胞质及核内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能减弱小檗碱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小檗碱处理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小檗碱能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其机制可能与下调β-catenin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CT116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