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农业土壤氮素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
1
作者 范菲菲 范成五 秦松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110,共5页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氮素损失的途径、机制、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总结贵州农业土壤氮素含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农田氮...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氮素损失的途径、机制、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许多研究。在总结贵州农业土壤氮素含量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壤氮素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减少农田氮素损失、优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氮素 影响 防治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柴冠群 秦松 +2 位作者 范成五 刘桂华 敖明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7期45-47,共3页
结合近年来贵州设施栽培发展情况,总结贵州设施栽培发展现状,分析贵州设施栽培发展制约因素,包括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土壤环境恶化等,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动贵州设施栽培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贵州 设施栽培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旱作耕地土壤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6 位作者 赵伦学 吴清英 何佳芳 赵平英 王正银 李振轮 肖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7-285,共9页
【目的】本研究在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贵州主要旱作耕地长期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效应,以期为不同产区玉米、马铃薯高产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贵州省106个玉米和62个马铃薯钾肥田间试验... 【目的】本研究在贵州省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贵州主要旱作耕地长期种植玉米和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效应,以期为不同产区玉米、马铃薯高产的钾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贵州省106个玉米和62个马铃薯钾肥田间试验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调查及钾肥效应的研究,在无肥处理,等量氮、磷肥基础上,选取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并结合近3年当地玉米和马铃薯产量水平和无肥处理产量确定高、中和低产区开展土壤钾素状况调查研究,进行相应产区施钾肥和不施钾肥两个处理的钾肥效应大田试验。【结果】玉米种植区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平均含量均低于马铃薯种植区;从玉米和马铃薯不同产量水平种植区看,玉米种植区,高、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2、135.1和71.0 mg/kg,按照养分丰缺指标划分,分别属于高、中和低等水平;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49.5、245.2和144.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马铃薯种植区,高、中和低产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6、177.8和140.3 mg/kg,前两者属于高等水平,后者属于中等水平;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98.6、287.4和265.5 mg/kg,均属于中等水平。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相对产量(一定氮、磷肥基础上无钾肥处理产量占施钾肥处理产量的百分数)均以高产区最大,低产区其次,中产区最低;玉米、马铃薯种植区钾肥增产率和钾肥农学效率均表现为中产区>低产区>高产区,而钾肥偏生产力为高产区>中产区>低产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区和马铃薯种植区的土壤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550,达极显著水平。【结论】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之间以及两作物不同产量种植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均有较大差异,而钾肥对玉米和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与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和供钾水平有关。因此,在贵州旱作耕地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区应依据不同产区的土壤钾素状况合理施用钾肥,尤其应注重有机肥与钾肥的配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旱作耕地 供钾能力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白及生长适宜区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华 张邦喜 +1 位作者 秦松 周瑞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为了评价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的产地环境质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单位、监测与评价导则》(NY/T1054-2006)标准,对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产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分析,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 为了评价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的产地环境质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单位、监测与评价导则》(NY/T1054-2006)标准,对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产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分析,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产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达国家Ⅰ级标准,无任何污染。结论:贵州省白及生长适宜区环境总体状况符合绿色食品A级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完全满足目前国家所规定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中药材安全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产地环境质量 评价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渝 罗龙皂 蒋太明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年第4期11-14,共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指出了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地 环境质量评价 重金属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行轮作休耕问题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彦伶 李渝 +4 位作者 秦松 黄兴成 张雅蓉 张文安 蒋太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7-1124,共8页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探讨其实行轮作休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对完善该区轮作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耕地质量和耕地环境两方面分析了贵州实施轮作休耕的必要性;在剖析轮作休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实行轮作休耕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问题为轮作模式面积不大、特色不强,休耕为被动休耕、休耕农田不合理。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轮作休耕的措施与对策,重点探讨了不同退化类型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技术路径,耕地质量优越区应发展山地高效的特色农作制度,重金属污染区宜实施多年休耕,连作障碍、面源污染及石漠化区应合理实施轮作和休耕,同时与秸秆还田、肥田作物、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相结合;最后,简要介绍了贵州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贵州 耕地退化 轮作休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典型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累积特性及低累积品种筛选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桂华 胡岗 +2 位作者 秦松 任婧 范成五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6-401,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作物——苋菜、油菜和芹菜的12个品种(每种蔬菜有4个供试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作物对Cd富集规律的探讨,筛选出对Cd的低累积品种。结果表明,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冠...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作物——苋菜、油菜和芹菜的12个品种(每种蔬菜有4个供试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作物对Cd富集规律的探讨,筛选出对Cd的低累积品种。结果表明,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冠一青梗菜、四季小香芹及圆叶白苋菜生物量变化不显著。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苋菜、油菜、芹菜。对于3种供试蔬菜的不同品种对Cd的累积水平,苋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圆叶红苋菜、圆叶白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红圆叶苋菜,油菜为五月慢、宝竹青梗菜、紫冠一号、冠一青梗菜,芹菜为黄苗实芹、荷兰红芹、四季小香芹、津南实芹王。聚类分析表明,四季小香芹、荷兰红芹及津南实芹王为Cd低累积类群,五月慢、红圆叶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圆叶白苋菜、大圆叶红苋菜为Cd高累积类群,其他品种均为Cd中累积类群。3组处理(对照组、低质量比、高质量比)中,苋菜的4个品种和五月慢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1,芹菜的4个品种和冠一青梗菜对Cd的富集系数则小于1,宝竹青梗菜和紫冠一号仅在高Cd质量比处理时富集系数大于1。初步筛选出四季小香芹为Cd低累积叶菜类蔬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酸性黄壤 叶菜类蔬菜 累积 低累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高氮绿肥品种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芶久兰 魏全全 +3 位作者 张萌 肖厚军 陈龙 秦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131,F0004,共6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明确适宜贵州黄壤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贵州黄壤区绿肥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品种冬种绿肥(箭筈豌豆、苕子)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生育期与分枝数,测定不同...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明确适宜贵州黄壤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贵州黄壤区绿肥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品种冬种绿肥(箭筈豌豆、苕子)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生育期与分枝数,测定不同绿肥品种生物量及氮素含量,折算氮素累积量,测定留种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绿肥的生育期不同,苕子品种生育期高于箭筈豌豆品种,箭筈豌豆品种分枝数高于苕子品种;鲜草产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为最大,达到24927kg·hm^-2,高于其他处理52~5120kg·hm^-2,6625号箭筈豌豆干草产量为3630kg·hm^-2,高于其他处理39~741kg·hm^-2;氮素累积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最大,为61.90kg·hm^-2,高于其他处理;6625号箭筈豌豆留种产量为1254kg·hm^-2,高于其他品种1~740kg·hm^-2。在贵州黄壤区,箭筈豌豆和苕子均适合收割后还田改土,但苕子不适合留种种植,推荐6625号箭筈豌豆和S79-6箭筈豌豆为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绿肥品种,6625号箭筈豌豆和333/A号箭筈豌豆为适合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留种绿肥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黄壤 高氮 绿肥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高海拔地区不同春马铃薯品种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萌 马智黠 +6 位作者 徐永康 张荣华 芶久兰 陈龙 周瑞荣 秦松 何佳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84,共5页
贵州省威宁县是典型的高海拔马铃薯种植区,为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植株形态、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马铃薯品种中,以... 贵州省威宁县是典型的高海拔马铃薯种植区,为筛选适合该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植株形态、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马铃薯品种中,以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2 086.5kg/hm2,其他品种丽薯7号、wy 08-002和威芋5号属于"高产"品种,丽薯8号、白粉果、威芋6号和宣薯2号类属于"中产"品种,而威芋3号和丽薯6号则类属于"低产"品种;宣薯2号、丽薯8号和wy 08-002病情指数较低,均属于"高抗"品种,丽薯6号、丽薯7号、青薯9号、威芋5号和威芋6号属于"中抗"品种,而威芋3号和白粉果则属于"低抗"品种;此外,与常规品种威芋3号相比,其他引进品种的氮、磷、钾、淀粉含量以及收获后的土壤肥力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提升。综合来看,青薯9号、威芋5号、丽薯7号、宣薯2号和wy 08-002表现较好,可在贵州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马铃薯品种 产量 结薯性状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振 王小利 +4 位作者 段建军 徐明岗 张雅蓉 李渝 蒋太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3-226,235,共5页
以贵州长期定位试验的黄壤性水稻土为对象,以单施有机肥处理为例,采用湿筛法和碱液吸收法研究不同粒径土壤[粗颗粒(>250μm)、微团聚体(53~250μm)、单粉粒(2≤粒径<53μm)和单黏粒(<2μm)]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为提... 以贵州长期定位试验的黄壤性水稻土为对象,以单施有机肥处理为例,采用湿筛法和碱液吸收法研究不同粒径土壤[粗颗粒(>250μm)、微团聚体(53~250μm)、单粉粒(2≤粒径<53μm)和单黏粒(<2μm)]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为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有组分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在培养后4 d达到峰值,矿化速率CO2-C介于0.004 0~0.050 4 g/(kg·d)之间;培养前期单粉粒有机碳和微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较高,粗颗粒有机碳矿化速率最低。所有组分的累积矿化量CO2-C介于0.151 7~0.185 4 g/kg之间,且粗颗粒和单黏粒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原土分别降低了13.3%和8.18%,其他组分较原土略有提高;微团聚体和单粉粒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高,分别为0.176 4 g/kg和0.185 4 g/kg,显著高于粗颗粒和单黏粒(P<0.05)。在培养前期所有组分的矿化速率方程为指数函数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培养后期呈对数函数(P<0.01),累积矿化量呈对数函数由快到慢增长(P<0.01)。不同粒径土壤中可矿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固碳能力依次是:粗颗粒>单黏粒>微团聚体>单粉粒。不同粒径土壤中可矿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随粒级减小而变大,大粒径土壤固碳能力较小粒径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性水稻土 粒径 有机碳 矿化 稳定性 矿化速率 累积矿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春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对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谢婷婷 肖厚军 +5 位作者 陈云梅 胡岗 秦松 赵伦学 何成兴 赵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探究贵州黄壤区适宜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指导黄壤区合理的秸秆还田和优化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的田间交互试验,研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养分(N、P、K)吸收量、干物质积累... 【目的】探究贵州黄壤区适宜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为指导黄壤区合理的秸秆还田和优化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的田间交互试验,研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养分(N、P、K)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能优化玉米产量的构成要素,显著增加玉米百粒重,玉米增产21.39%,同时提高玉米各部位对N、P、K的吸收量,表现为N>K>P,以玉米籽粒N吸收量最高,达150.28 kg/hm^(2),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玉米的总干物质量提高15.98%~50.40%,以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处理最高,达26383 kg/hm^(2);旋耕秸秆粉碎还田能够提高N、P和K的肥料利用率。【结论】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更能优化玉米产量构成要素和生物性状等指标,提高玉米各部位对N、P和K养分吸收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从而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 养分吸收量 土壤肥力 干物质积累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春玉米产量与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对新型缓/控释肥料的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婷婷 肖厚军 +8 位作者 赵欢 秦松 芶久兰 赵堂甫 胡岗 赵伦学 何成兴 张萌 魏全全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筛选适合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的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稳定性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 为筛选适合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的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稳定性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当地习惯施肥,施用普通复合肥)比较,4种缓/控释肥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以开磷硝基肥增幅最高,达11.81%;自制炭基肥其次,增幅为10.82%;施用自制炭基肥和开磷硝基肥的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综合优于其他缓控释肥处理。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4种缓/控释肥料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不施肥),绝大多数显著高于对照2,玉米氮吸收量开磷硝基肥最高,玉米磷吸收量炭基肥最高,玉米钾吸收量金正大控释肥最高。与对照2相比,开磷硝基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76.29%(P<0.05),自制炭基肥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27.55%(P<0.05),金正大控释肥的钾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5.27%(P>0.05)。不同缓释肥对土壤p 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均能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二者均适合在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缓释肥 吸收量 春玉米 土壤养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婷婷 赵欢 +4 位作者 肖厚军 胡岗 左明玉 周开芳 秦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明贵州尖椒专用炭基肥中生物质炭的最适添加量,为辣椒施肥时添加适宜用量生物质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物质炭设4个不同添加量处理,T_1∶10%生物质炭(添加量250 kg/hm~2)、T_2∶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T_3∶30... 【目的】探明贵州尖椒专用炭基肥中生物质炭的最适添加量,为辣椒施肥时添加适宜用量生物质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物质炭设4个不同添加量处理,T_1∶10%生物质炭(添加量250 kg/hm~2)、T_2∶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T_3∶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和T_4∶40%生物质炭(添加量1000 kg/hm~2),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尖椒产量,T_2最高,为14887.88 kg/hm~2,较T_1提高44.69%;尖椒生长性状,株高T_2最高,为116.67 cm,茎粗和分支数T_3最粗/多,分别为14.55 mm和22.17个,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尖椒品质,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T_2最高,分别为76.90和29.62 mg/kg,氨基酸含量T_1最高,为5.99 mg/kg,Vc含量T_3最高,为98.42 mg/100g;土壤肥力,不同处理p H为4.76~4.89,依次为T_1>T_2>T_3>T_4,有机质为33.5~41.4 g/kg,依次为T_4>T_3>T_2>T_1,碱解氮为314.76~358.21 mg/kg,依次为T_2>T_1>T_4>T_3,有效磷为25.50~34.94 mg/kg,依次为T_3>T_4>T_2>T_1,速效钾为152.00~192.00mg/kg,依次为T_2>T_4>T_3>T_1;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磷酸酶为0.15~0.21 mg/g,依次为T_3>T_4>T_2>T_1,过氧化氢酶为0.06~1.12 m L/(20 min·g),依次为T_3>T_2>T_1>T_4,脲酶为0.12~0.16 mg/g,依次为T_3>T_2>T_4>T_1,蔗糖酶为0.08~0.54 mg/g,依次为T_2>T_4>T_3>T_1;土壤肥力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磷酸酶与pH和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呈极显正相关。【结论】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和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可促进尖椒生长发育,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是生物质炭添加量的最佳比例,综合考虑,以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养分 酶活性 辣椒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地高效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云梅 赵欢 +5 位作者 肖厚军 胡岗 谢婷婷 赵堂甫 何成兴 秦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8期8-12,共5页
为贵州山地高效高产兼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选取黔单16、贵卓玉9号、金玉818(贵州种植面积较广)、毕玉7号、贵单8和盛农3号6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6个玉米品种在肥料投入一致条件下的产量、主要性状、籽粒养分吸收... 为贵州山地高效高产兼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选取黔单16、贵卓玉9号、金玉818(贵州种植面积较广)、毕玉7号、贵单8和盛农3号6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6个玉米品种在肥料投入一致条件下的产量、主要性状、籽粒养分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品种玉米籽粒产量为8221~10146 kg/hm^2,盛农3号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黔单16、毕玉7号、贵单8号和盛农3号较金玉818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产0.39%、10.45%、10.07%和23.9%;6个品种玉米秸秆产量(干重)在4366~7821 kg/hm^2,品种间差异明显,以贵卓玉9号玉米秸秆产量(干重)最高;盛农3号与其他品种相比,其株高、穗长及穗粗等性状均处于最优水平,籽粒全氮和全钾吸收量较优,氮肥和肥料偏生产力、净产值及产投比均最大,可推荐为贵州省黔西县山地减肥增效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饲兼用玉米 高产高效 品种筛选 贵州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肥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欢 张萌 +5 位作者 刘海 肖厚军 秦松 崔宏浩 郑常祥 祝云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种,【方法】以玉米品种黔单24为试验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探索不同养分释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传统多次追肥模式与不施肥相比,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总量,其中沃夫特缓释肥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其他3种新型肥料则与传统施肥无显著差异。不同新型肥料的养分释放时期和释放速率存在差异,造成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情况不同,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千里马缓控释肥和长效氮肥处理籽粒N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施肥处理;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沃夫特缓释肥和千里马缓控释肥处理显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处理籽粒中K吸收量与传统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氮素收获指数最高,达67.92%。【结论】与耗时费工的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稳定性长效缓释肥和沃夫特缓释肥省时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质积累量,且产量无显著变化,二者更适合在贵州黄壤区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肥料 玉米 养分吸收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配施有机物料对贵州高山甘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3 位作者 张萌 柳玲玲 顾小凤 陈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4,共9页
为探讨氮肥减施及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上的应用效果,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N)梯度(100%N、85%N和70%N)配施有机物料[生物炭(B)或商品有机肥(O),600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贵州... 为探讨氮肥减施及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上的应用效果,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氮肥(N)梯度(100%N、85%N和70%N)配施有机物料[生物炭(B)或商品有机肥(O),600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减施情况下,与单施氮肥(100%N)相比,配施生物炭(100%NB)和商品有机肥(100%NO)处理甘蓝产量分别增加5544、6433 kg/hm^(2),增幅分别为7.16%、8.31%;收益分别增加5299、6476元/hm^(2),增幅分别为6.47%、7.91%;甘蓝养分累积量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高于100%N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当氮肥减施15%时,配施生物炭(85%NB)和商品有机肥(85%NO)处理甘蓝产量、产值、纯收益、养分累积量、品质以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均与100%N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均能起到稳产和增产的效果,其中商品有机肥效果优于生物炭。当氮肥减施30%时,即使配施生物炭(70%NB)和商品有机肥(70%NO),甘蓝产量、产值、纯收益、养分累积量、品质以及氮磷钾农学效率、吸收利用效率较100%N处理均呈降低趋势。综上,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区,配施生物炭或商品有机肥均能替代15%化学氮肥,且替代效果以商品有机肥优于生物炭。建议在该地区氮肥投入量为191.25 kg/hm^(2),同时配施6000 kg/hm^(2)有机物料,且有机物料以商品有机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有机物料 高山冷凉蔬菜 甘蓝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肥及其施用对贵州一熟区马铃薯生产性状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欢 芶久兰 +5 位作者 肖厚军 王正银 李振轮 赵伦学 赵平英 何佳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44-1648,共5页
为贵州一熟区马铃薯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2种来源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和适当减钾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一熟区马铃薯基施等钾量硫酸钾和氯化钾,马... 为贵州一熟区马铃薯高产栽培和高效利用钾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2种来源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和适当减钾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一熟区马铃薯基施等钾量硫酸钾和氯化钾,马铃薯产量无显著差异;高肥力黄壤钾肥用量可降低10%,硫酸钾宜作马铃薯追肥分期追施,氯化钾宜分期基施和追施;低肥力黄壤维持常规钾肥用量(150 K_2O kg/hm^2),施用氯化钾产投比更高(为3.79);高、低肥力地块钾肥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当季利用率均较高,分别达25.98~33.34,46.80~78.85 kg/kg和41.74%~5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效施肥技术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对贵州高山甘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2 位作者 张萌 陈龙 顾小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4-120,共7页
探究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上的应用效果,为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及其相似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以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为研究试材,研究增施保水... 探究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上的应用效果,为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及其相似地区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以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为研究试材,研究增施保水剂(FB)和脲酶抑制剂(FN)及两者同时施用(FBN)对高山冷凉蔬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F处理相比,FB、FN和FBN处理均可显著增加甘蓝产量,增幅为8.13%~15.58%,产值增加6924~13275元/hm^(2),增幅为8.13%~15.58%,FB和FN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FB、FN和FBN处理纯收益分别增加5724、6142和12025元/hm^(2),增幅分别为6.99%、7.50%和14.69%。FB、FN和FBN处理均能提高甘蓝氮磷钾累积量,以FBN为最大,分别达到181.34、44.12和200.93 kg/hm^(2),其中FB和FN处理差异不显著。甘蓝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FBN>FB>FN>HF>NF(不施肥)。单独配施保水剂(FB)或脲酶抑制剂(FN)和同时配施保水剂及脲酶抑制剂(FBN)显著提高甘蓝氮磷钾的农学效率和吸收利用效率,均以FBN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95.61 kg/kg、293.42 kg/kg、195.61 kg/kg和41.32%、16.17%、46.78%,FB和FN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在常规化肥的基础上,同时配施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的甘蓝生长效果优于单独配施保水剂或脲酶抑制剂,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促进甘蓝生长,研究结果能为贵州高山冷凉蔬菜产业中土壤添加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冷凉蔬菜 甘蓝 保水剂 脲酶抑制剂 生长 品质 产量 经济效益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现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雅蓉 李渝 +1 位作者 蒋太明 张文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262-267,共6页
为深入了解目前贵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4—2013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对近几年贵州播种面积较大且秸秆系数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和烤烟)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为深入了解目前贵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4—2013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对近几年贵州播种面积较大且秸秆系数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和烤烟)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全省以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最大,各市州4类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以遵义市最大,达488.04khm2;六盘水市最低,仅为95.78khm2。2)全省以水稻和玉米秸秆产量最大,油菜和烤烟次之,2003—2012年水稻秸秆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产量为300~480万t;玉米秸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10年全省玉米秸秆产量最大,达382.20万t;油菜秸秆量除少数年份低于200万t,其余年份均在200~260万t波动;烤烟秸秆量也逐年增加,2008年最高达34.69万t。3)全省秸秆分布最多市州为遵义市、毕节地区、黔南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其中,遵义市年均秸秆产量最高(259.30万t),贵阳市和六盘水市最低(分别为62.39万t和60.44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化利用 资源分布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黄壤小白菜生长、品质、光合特性及氮素利用对新型肥料的响应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欢 张萌 +3 位作者 秦松 安江勇 王正银 肖厚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0-1327,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新型肥料对贵州省酸性黄壤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施用的新型肥料产品,以贵州酸性黄壤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肥)、西洋复合肥(常规施肥)、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 为探究不同新型肥料对贵州省酸性黄壤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利用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合贵州黄壤施用的新型肥料产品,以贵州酸性黄壤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肥)、西洋复合肥(常规施肥)、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4个处理,研究了新型肥料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光合特性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型功能性肥和稳定性缓释肥可显著增加小白菜播种后34 d的生物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鲜重分别增加4.16%和22.28%,干重分别增加41.55%和62.35%;施用新型肥料还可以改善小白菜的营养品质,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保水型功能性肥可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18.61%,而还原性糖、V_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25.74%、130.95%和16.91%;而稳定性缓释肥则使硝酸盐、还原糖和Vc含量分别提高26.68%、15.35%和50.00%,但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较常规施肥相比降低14.43%;而且新型肥料还增强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能力(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其中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小白菜光合能力最佳,且气孔因素是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施用新型肥料小白菜对氮素的吸收显著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新型肥料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FPN)、生理利用率(PE_N)和表观利用率(REN)平均分别为48.30 kg·kg^(-1)、59.85 kg·kg^(-1)、95.46 kg·kg^(-1)和52.79%,以稳定性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最佳,尤其是氮肥表观利用率达66.66%。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白菜产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以及蒸腾速率T_r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小白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_n、g_s和T_r可以增加小白菜产量;同时小白菜叶片氮含量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937和0.978,表明增加小白菜叶片氮含量可以提高小白菜对氮肥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新型肥料对贵州酸性黄壤上小白菜的生物增产效应以及光合特性提高等效果显著,可为将来在贵州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黄壤 小白菜 新型肥料 生物量 光合特性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