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俊 郭金龙 +2 位作者 张永旺 魏瑶瑶 郑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自然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长期监测,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8—10月草地群落...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自然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长期监测,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8—10月草地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11月辽东栎林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随着植被恢复,土壤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水分有所减少,但并不影响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有一定的时间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质地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昆虫饲养设备在昆虫学实验室的应用比较
2
作者 宋月 李冬娴 +4 位作者 樊永亮 武丽娟 张战凤 刘小凤 刘同先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0-774,共5页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 本文比较了智能人工气候箱、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和简易型养虫室等4种常用昆虫饲养设备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了不同设备的适用情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正在应用的昆虫饲养设备为例,详细介绍了几种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智能型人工气候箱和全自动控制养虫室可用于饲养对温度、湿度及光照要求较高的寄主植物及昆虫;智能型光照培养箱适用于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而对湿度要求不严格的试验;简易养虫室造价低,较容易建立,适用于饲养普通试验观察的昆虫种群。本文对4种设备的比较为农业科学研究中昆虫饲养设备的选择及管理维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候箱 光照培养箱 养虫室 昆虫饲养 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果树害虫发生动态与生物源农药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雪莹 王欣 +7 位作者 高其琴 吴江波 侯伟 张伯虎 邹佩华 侯猛 袁涛 李怡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9-938,共10页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黄蚜 金纹细蛾 发生动态 生物源农药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梨木虱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
4
作者 姚文英 许靖宜 +1 位作者 吴梦楚 许向利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8-64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梨木虱Cocapsylla chinensis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变化,为深入研究该虫的两性通讯机制和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酥梨园调查中国梨木虱冬型成虫田间交配活动基础上,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梨木虱Cocapsylla chinensis成虫交配行为及昼夜节律变化,为深入研究该虫的两性通讯机制和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酥梨园调查中国梨木虱冬型成虫田间交配活动基础上,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5±1)℃、光周期14L∶10D],观察单头配对夏型和冬型成虫交配行为,包括交配次数和时长的昼夜节律。【结果】中国梨木虱在交配过程中,雄虫主动向雌虫求偶,交配时雌雄体躯朝同一方向平行或重叠排列。两性交配主要发生于光期,而暗期则常在寄主植物上静息,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观察光期的单头配对成虫时发现,夏型成虫3日龄达到交配高峰,至7日龄所观察个体中有94.0%发生了交配行为;而初羽化冬型成虫移入温度(25±1)℃,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从5日龄开始展现交配行为,7-9日龄达到高峰,至9日龄所观察个体中有84.0%发生了交配行为。夏型和冬型成虫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3.26±0.33和4.12±0.37,平均交配时长分别为(20.32±1.25)和(48.36±1.38) min/次。两型之间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差异,但冬型成虫的交配时长显著大于夏型成虫的。交配次数和时长分析表明,夏型成虫的交配次数以1~2次为主(占50.0%),交配时长主要在10~30 min/次(占67.5%),而冬型成虫的交配次数以1~3次为主(占52.0%),交配时长主要在30~60 min/次(占63.2%)。【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中国梨木虱单头配对成虫存在复交配现象,其交配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在相同条件下冬型成虫的交配次数和时长较大于夏型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夏型 冬型 交配行为 昼夜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滞育发生和解除过程中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丹 龙治任 +3 位作者 王越 仵均祥 许烨 成卫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脂类与昆虫滞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滞育过程中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麦红吸浆虫滞育与脂类物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香兰素硫酸显色法测定了2008年5月-2010年1月... 【目的】脂类与昆虫滞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明确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Géhin)滞育过程中脂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麦红吸浆虫滞育与脂类物质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香兰素硫酸显色法测定了2008年5月-2010年1月不同时间陕西杨凌养虫圃内麦红吸浆虫滞育前、滞育期及滞育解除后幼虫和蛹体内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滞育前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78.12和291.67μg/mg,显著高于整个滞育期(P<0.05)。滞育年周期中,冬季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翌年1月结茧幼虫二者含量分别为335.29和275.72μg/mg,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整个滞育期间,裸露幼虫和结茧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随季节变化趋势相同,但同期结茧幼虫含量高于裸露幼虫;滞育当年与第2年同期幼虫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滞育解除后,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幼虫的发育和变态逐渐降低,其中中蛹和后蛹显著低于活动幼虫(P<0.05)。【结论】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幼虫及蛹总脂和甘油三酯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滞育与脂类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滞育 脂类 总脂 甘油三酯 香兰素硫酸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向利 刘小侠 +1 位作者 张青文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个体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体长、体宽、头壳宽和触角长在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程度大,后足胫节长的重叠百分比极小或无重叠;除有翅型个体4龄若蚜和成蚜之间存在13.93%的重叠外,腹管长在不同翅型的其他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百分比均极小或无重叠,说明后足胫节长和腹管长可作为虫龄鉴定的主要特征。翅、触角和尾片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在虫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3-4龄有翅型若蚜和成蚜虫个体前胸的膨大程度及其翅的长度明显大于同一龄期的无翅型个体,可用于蚜虫翅型的分辨以及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鉴别;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触角均为5节,3-4龄若蚜和成蚜的触角均为6节;同时,除了成蚜具有完整的尾片外,1-4龄若蚜尾片均不发达,说明触角的节数和尾片的发达程度可作为麦长管蚜不同龄期形态鉴别的辅助特征。【结论】以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的主要特征,配合其他辅助特征,如翅的大小、触角的节数以及尾片的发达程度等,可达到快速鉴别不同翅型不同龄期蚜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翅型 有翅型 无翅型 虫龄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的沙果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康 李玉婷 +4 位作者 郑燕 段辛乐 张蒙 彭雄 陈茂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沙果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分子鉴定方法。【方法】田间采集试虫,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扩增2种食心虫的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将获得的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并通过G... 【目的】建立基于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沙果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分子鉴定方法。【方法】田间采集试虫,利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扩增2种食心虫的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将获得的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并通过GeneDoc软件分析基因序列相似性,利用Mega 5.05软件分别计算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并分别构建COⅠ和COⅡ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分析的2种食心虫样本中,沙果小食心虫COⅠ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9.4%以上,梨小食心虫COⅠ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9.6%以上,2种食心虫COⅠ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95.0%-95.6%;沙果小食心虫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9.0%以上,梨小食心虫COⅡ基因的种内相似度在99.3%以上,2种食心虫COⅡ基因的种间相似度为94.6%-95.5%;2种食心虫COⅠ基因种间存在30个稳定变异位点,COⅡ基因种间有26个稳定变异位点。2种食心虫种内遗传距离为0.001-0.006(COⅠ)和0.001-0.010(COⅡ),种间遗传距离为0.046-0.052(COⅠ)和0.047-0.057(COⅡ),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均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分别构建COⅠ和COⅡ基因单倍型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2个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上,2种食心虫的基因序列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支,且置信度均达到100%,同种食心虫的基因序列位于相同的进化枝。【结论】可以根据本研究所用的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差异性,进行沙果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果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 COⅠ基因 COⅡ基因 单倍型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段辛乐 乔宪凤 陈茂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是重要的小麦害虫,毒死蜱和异丙威作为有效防治禾谷缢管蚜的杀虫剂,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禾谷缢管蚜,其亚致死浓度也可能会引起禾谷缢管蚜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毒死蜱和...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是重要的小麦害虫,毒死蜱和异丙威作为有效防治禾谷缢管蚜的杀虫剂,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禾谷缢管蚜,其亚致死浓度也可能会引起禾谷缢管蚜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成蚜的毒力;并以含0.1%吐温-80的蒸馏水为对照,利用生命表技术分别研究了毒死蜱亚致死浓度(C-LC20和C-LC30)和异丙威亚致死浓度(I-LC20和I-LC30)对禾谷缢管蚜F0代和F1代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LC20、C-LC30、I-LC20和I-LC30处理后,禾谷缢管蚜F0代成蚜寿命分别缩短14.03%、36.04%、12.01%和26.86%,产蚜量分别下降20.55%、42.27%、17.13%和2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与对照相比,C-LC20、C-LC30、I-LC20和I-LC30处理后,禾谷缢管蚜F1代种群的若虫期分别延长1.51 d、1.92 d、0.9 d和1.19 d,成蚜寿命分别缩短21.62%、33.68%、15.51%和23.14%,产蚜量分别降低21.81%、37.4%、14.51%和29.29%,且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以及总生殖率GRR都比对照降低,而F1代种群加倍时间Dt和平均世代周期T均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亚致死浓度的毒死蜱和异丙威能够降低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发育和繁殖速率,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异丙威 生命表 亚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晶晶 高丹 冯纪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9-104,112,共7页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浙江北部、江西局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中部、陕西关中及陕南、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82和0.962(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最湿月份降雨量、最湿季度降雨量和最冷季度降雨量对葡萄根瘤蚜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结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广泛,加强未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地区的监测管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瘤蚜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苹果蠹蛾种群遗传分化研究--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婷 王康 +6 位作者 郑燕 门秋雷 钱路 安榆林 冯纪年 张雅林 陈茂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90,共6页
【目的】揭示河西走廊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联系,分析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方法】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扩增并分析了河西走廊8个地理种群132个苹果蠹蛾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片段... 【目的】揭示河西走廊苹果蠹蛾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联系,分析地理种群间的序列变异、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方法】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扩增并分析了河西走廊8个地理种群132个苹果蠹蛾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片段,应用DnaSP 5.10计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核甘酸多样性指数(Pi)和Tajima’s D值,采用ZT软件包进行Mantel检验,分析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利用软件Arlequin 3.11计算成对种群间的固定系数(Fst)。【结果】在获得的132条序列中共发现了8个变异位点和5个单倍型,其中3个单倍型为种群共享单倍型。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578,种群内单倍型多样性为0.000~0.700。各种群的Tajima’s D值中性检验符合中性突变,说明河西走廊苹果蠹蛾在历史上没有出现群体扩张,群体大小稳定。Fst值表明,河西走廊苹果蠹蛾种群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而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河西走廊苹果蠹蛾遗传多样性较低,且地理种群间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高温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率和适应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浩 方程 +1 位作者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702,共7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鳞翅目:卷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能使蔷薇科的果树严重减产。本研究旨在评估此害虫的耐热性及适应性。【方法】将梨小食心虫成虫暴露在不同温度(36,38,40,42,44和46℃)和不同暴露时间(0...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鳞翅目:卷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能使蔷薇科的果树严重减产。本研究旨在评估此害虫的耐热性及适应性。【方法】将梨小食心虫成虫暴露在不同温度(36,38,40,42,44和46℃)和不同暴露时间(0.5,1,2,4和8 h)下,测定其存活率以及短期高温(38或40℃热驯化1 h)对其热耐受力、寿命、生殖力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温暴露时间的延长,梨小食心虫成虫存活率下降。在38或40℃热驯化1 h后,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成虫在42℃下2 h的存活率(P<0.05)。在41℃处理1 h,梨小食心虫出现热休克现象,其寿命显著延长,但产卵量显著下降。进一步的试验证明雄虫受高温影响较大,导致与其配对后的雌虫产卵量降低。然而,不论亲代受到怎样的热刺激,其后代的孵化率均不受影响。【结论】结果说明,超过41℃,1 h的高温能对梨小食心虫带来负面影响,但梨小食心虫成虫有适应高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温度 生殖力 寿命 存活率 热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微卫星标记的扩增稳定性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燕 王康 +2 位作者 李玉婷 乔宪凤 陈茂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5-1342,共8页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并依据所筛选的微卫星位点进行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欧洲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种群中已报道的11个微卫星位... 【目的】筛选适合我国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并依据所筛选的微卫星位点进行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欧洲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种群中已报道的11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各位点在我国12个种群257头梨小食心虫样本中的扩增稳定性,再进行其多态性分析,筛选适合的位点,然后进行种群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分析的11个微卫星位点中,位点Gm01,Gm03,Gm04和Cyd15无法稳定扩增;位点Gm05扩增成功率较低,位点Gm07遗传多态性较低;而位点Gm02,Gm06,Gm08,Gm09和Gm10等扩增效果稳定且遗传多态性丰富。这5个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量(NA)为7.417~12.50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66~0.65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42~0.84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00~0.935。【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位点Gm02,Gm06,Gm08,Gm09和Gm10等5个微卫星位点。基于这5个微卫星位点标记的结果显示,山东和陕西不同梨小食心虫地理种群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5个位点可以适用于我国梨小食心虫种群的进一步遗传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地理种群 微卫星位点 扩增稳定性 遗传多态性 无效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越 龙治任 +1 位作者 冯安荣 成卫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为明确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选择4块麦田,调查分析麦红吸浆虫春季虫口基数、成虫发生量与小麦品种受害指标的关系及降雨量与各虫态种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 为明确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选择4块麦田,调查分析麦红吸浆虫春季虫口基数、成虫发生量与小麦品种受害指标的关系及降雨量与各虫态种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粒被害率和单穗幼虫数与虫口基数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当年3-5月上旬降雨量的影响;2014年雨量多,幼虫出土率显著较高,成虫发生和小麦受害明显严重。相同年份,不同田块小麦受害程度主要受小麦品种影响,无论当年虫口基数多寡,2a试验期间均以小偃22受害最严重,单穗幼虫数和粒被害率显著较高,其次为西农979,渭丰151和郑麦9023受害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虫口基数 降水 小麦品种 受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Ⅱ(CpomPBP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曹馨月 黄嫒媛 +2 位作者 赵骁 王敦 冯纪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目的】获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Ⅱ(CpomPBP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融合表达,为探明苹果蠹蛾雌雄间的信息素交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苹果蠹蛾触角总RNA,利用RT-PCR、3′-RACE和5′TAIL-PCR扩增技术获得C... 【目的】获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Ⅱ(CpomPBP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融合表达,为探明苹果蠹蛾雌雄间的信息素交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苹果蠹蛾触角总RNA,利用RT-PCR、3′-RACE和5′TAIL-PCR扩增技术获得CpomPBP2基因的全长序列;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pomPBP2对CpomPBP2进行重组表达与检测;并对融合蛋白pET28a-CpomPBP2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及可溶性鉴定。【结果】以苹果蠹蛾触角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链,以cDNA为模板经RT-PCR、3′-RACE和5′TAILPCR扩增,得到CpomPBP2基因约3 000bp的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CpomPBP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约510bp,编码169个氨基酸,预测的成熟蛋白分子质量为16.45ku,等电点(pI)为5.09。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融合蛋白CpomPBP2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0ku。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获得了目标蛋白CpomPBP2。用终浓度1.0mmol/L IPTG诱导8h后,可获得大量融合蛋白。【结论】获得CpomPBP2的全长序列,成功构建了CpomPBP2的原核表达载体,经Western blot鉴定,CpomPBP2表达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结合蛋白Ⅱ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胁迫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7-592,共6页
【目的】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为蚜虫饥饿胁迫下的能量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取食小麦苗的麦长管蚜为对照,测定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鲜重、干重、... 【目的】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为蚜虫饥饿胁迫下的能量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取食小麦苗的麦长管蚜为对照,测定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通过这些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能量代谢特点。【结果】麦长管蚜饥饿组鲜重和干重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前者范围分别为5.30-8.73和1.67-3.10 mg/20头,后者分别为7.93-8.73和2.53-3.10 mg/20头;饥饿组和取食组含水量范围分别为63.16%-71.76%和63.25%-67.32%,除羽化后1 d外,饥饿组含水量均高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饥饿组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在6.60-11.21,0.35-10.81,18.28-30.42和12.77-33.44μg/mg鲜重之间,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分别为7.53-11.21,3.66-10.81,27.53-33.63和21.54-34.43μg/mg鲜重)。饥饿3 d恢复取食后1 d,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糖原含量均增加,而可溶性糖、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饥饿组可溶性糖与糖原、总脂或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与糖原或者总脂的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代谢变化与其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通过能量物质的综合利用来适应短期饥饿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饥饿胁迫 体重 生化物质 能量物质 能量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吸浆虫保幼激素酯酶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滞育和变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晶晶 梁婷婷 +1 位作者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1-412,共12页
【目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在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滞育诱导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 JHE)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 JHEH... 【目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JH)在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滞育诱导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幼激素酯酶(hormone esterase, JHE)和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 JHEH)是调控JH滴度的重要降解酶。本研究旨在探讨JHE和JHEH在小麦吸浆虫滞育和变态发育中潜在功能。【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小麦吸浆虫滞育前幼虫克隆JHE和JHEH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及编码蛋白特性;采用qPCR技术分析其在小麦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滞育前、滞育期、滞育后静息期和滞育后发育)3龄幼虫及1龄幼虫到成虫不同发育阶段(1-2龄幼虫、预蛹、初蛹、中蛹、后蛹、雌成虫和雄成虫)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了cDNA全长分别为3 102和1 980 bp的小麦吸浆虫SmJHE和SmJHEH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876768和MG876769),其开放阅读框分别长1 740和1 371 bp,分别编码579和45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分别为65.67和51.65 kD。SmJHE蛋白含有5个JHE家族特有的保守模块,SmJHEH含有催化三联体Asp228, Asp404和His431及组成阴氧离子洞的两个Tyr(Tyr299和Tyr374)和HGWP花样结构。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SmJHE和SmJHEH均与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不同滞育时期的表达模式表明,SmJHE和SmJHEH在滞育前期(1龄到滞育前的3龄幼虫早期)表达量变化不明显,进入滞育后表达量基本维持恒定,但均在滞育后静息阶段的当年12月至翌年1月最低。发育表达模式表明,幼虫恢复发育后SmJHE表达量逐渐升高,预蛹期达到最高,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雄成虫中的;SmJHEH表达量则在预蛹期最低,在雌成虫中最高。【结论】SmJHE和SmJHEH参与小麦吸浆虫滞育调控,其表达量的降低与滞育后静息阶段JH的累积有关;SmJHE在发育过程中表达量的升高可能参与幼虫到蛹的变态,表达量的降低可能与生殖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吸浆虫 保幼激素酯酶 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 基因克隆 滞育 变态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向利 何乐乐 +1 位作者 俞晓婷 仵均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低温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率和快速冷驯化反应,以期为该虫耐寒性的研究和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麦长管蚜实验室种群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1龄若蚜和未产仔成蚜分别在-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低温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率和快速冷驯化反应,以期为该虫耐寒性的研究和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麦长管蚜实验室种群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1龄若蚜和未产仔成蚜分别在-7.0^-11.0℃极端低温下暴露3 h和在0℃冷驯化1~5 h后暴露于致死温度3 h,再转移至15℃72 h后的存活率;调查自然条件下陕西杨凌小麦整个生育期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1龄和2龄若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为-27.4^-19.2℃和-27.3^-18.3℃;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27.4^-10.7℃,-26.7^-12.5℃和-26.7^-11.2℃。麦长管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加均显著升高,其中成蚜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1龄和2龄若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在不同翅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温存活率分析表明,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致死温度(80%死亡率)分别在-10.5℃和-8.1℃左右。0℃快速冷驯化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在极端低温下的存活率,其中冷驯化2 h时的存活率最高。2018-2019年小麦生育期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能以孤雌生殖若蚜和成蚜在陕西杨凌越冬。【结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陕西杨凌能以孤雌生殖蚜成功越冬。因此,其本地越冬存活个体是陕西杨凌小麦田的早春虫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耐寒性 冷驯化 过冷却点 存活率 孤雌生殖蚜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几种苹果园鳞翅目害虫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晓叶 钱路 陈茂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47,共7页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苹果园鳞翅目昆虫鉴定中的适用性,采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并分析采自陕西7个苹果园的鳞翅目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片段,基于扩增的COⅠ序列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NJ树(Neighbor-J...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苹果园鳞翅目昆虫鉴定中的适用性,采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并分析采自陕西7个苹果园的鳞翅目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Ⅰ)片段,基于扩增的COⅠ序列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NJ树(Neighbor-Joining tree)和ME树(Minimum-Evolution tree)。经通用的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显示,采集的鳞翅目昆虫隶属于7个属的9种昆虫;基于p-distance模型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种间遗传距离为8.4%-69.4%,种内遗传距离为0-0.6%,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无重叠;同时,基于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构建NJ树和ME树均显示,同种昆虫在系统树上都各自在同一进化支;因此,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定方法可区分这些苹果园的不同鳞翅目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害虫 DNA条形码 CO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粘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娟 孔勇 +2 位作者 李伯辽 宋梁栋 仵均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7-1102,共6页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 采用胃毒法、卵和蛹采用浸渍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杀虫剂对粘虫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室内毒杀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虫剂对卵的触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氯虫苯甲酰胺;对幼虫的毒杀作用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对蛹的触杀作用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粘虫卵和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对卵、1龄幼虫、3龄幼虫、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276、1.555、0.109和1.483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粘虫蛹的触杀效果最好,LC50为5.539mg/L。建议根据粘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生产中将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治粘虫的首选药剂。与其他供试的4种杀虫剂相比,氯虫苯甲酰胺对粘虫卵和蛹的毒杀作用最弱,对1龄、3龄、5龄幼虫的毒杀作用略高于辛硫磷或与其相当,显著低于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建议在粘虫大发生时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杀虫剂 室内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 SmHsp 40的克隆及其在滞育进程中和极端温度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佳佳 李雪娇 +2 位作者 刘珍珠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3-1262,共10页
【目的】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滞育昆虫,滞育过程中经历酷暑和严寒。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Hsp40在滞育中的作用。【方法】以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sp40全... 【目的】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滞育昆虫,滞育过程中经历酷暑和严寒。本研究旨在探讨麦红吸浆虫热激蛋白基因Hsp40在滞育中的作用。【方法】以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为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Hsp40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滞育不同阶段幼虫及越夏滞育幼虫在短期(≤120 min)极端高温(35~50℃)和越冬滞育幼虫在短期极端低温(0~-15℃)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获得麦红吸浆虫Hsp40基因,命名为SmHsp40(GenBank登录号:MH001167),其cDNA全长1 553 bp,开放阅读框长为1 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0.87 kD,理论等电点为5.3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Hsp40蛋白家族典型的J结构域和HPD基序。蛋白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SmHsp40蛋白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等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Hsp40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幼虫SmHsp40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进入滞育后表达量上调;滞育进程中,夏季7-8月和冬季12月至翌年1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与未处理的对照相比,40℃处理越夏滞育幼虫和-10℃处理越冬滞育幼虫1 h明显诱导SmHsp40的表达,但超过45℃或低于-15℃极端温度处理诱导效果均不明显。【结论】SmHsp40参与了麦红吸浆虫滞育进程,可能在滞育状态的维持及滞育期间耐热和耐寒能力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Hsp40 基因克隆 滞育 温度胁迫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