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陇东黄土旱塬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建军 王勇 +4 位作者 唐小明 樊廷录 李尚中 党翼 王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7-254,共8页
在陇东旱塬覆盖黑垆土的土壤上,通过3年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深耕配施有机无机肥有利于作物高产和提高WUE;免耕年限增加不利于产量的增... 在陇东旱塬覆盖黑垆土的土壤上,通过3年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塬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深耕配施有机无机肥有利于作物高产和提高WUE;免耕年限增加不利于产量的增加;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传统耕作和免耕配施有机无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传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试验前的11.75 g/kg提高到13.0 g/kg,提高了10.6%,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试验前的11.75 g/kg提高到13.93 g/kg,提高了18.6%。从产量、WUE和土壤养分等方面综合分析,在陇东旱塬以传统深耕配施有机无机肥有利于增加作物产量,提高WUE,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因此,传统耕翻配施有机无机肥是目前陇东黄土旱塬培肥土壤和抗逆减灾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作区干旱灾害特点及抗旱救灾农作制度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绪成 朱润身 +1 位作者 樊庭录 侯惠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 在分析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当前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干旱灾害和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农田系统抵御干旱灾害能力的影响。认为抗旱减灾农作制度必须以科学轮作的作物体系、耕地质量保育和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为支撑点。只有建立基于多样化的作物体系、秸秆还田、科学轮作、垄沟种植、二元覆盖和少免耕技术的农作制度,协调农田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甘肃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抗旱救灾和农田生产力持续提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区 干旱气候 抗旱救灾 农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3
作者 汤瑛芳 高世铭 +1 位作者 王亚红 张绪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3,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沟垄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和产量等,计算马铃薯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旱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沟垄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和产量等,计算马铃薯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旱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能有效增加马铃薯生育前期地温,苗期日均地温较传统平播(CK)增加了0.5℃~2.23℃,0~10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52.8 mm。6月底至7月中旬的伏旱期间,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0~25 cm土层日均地温较全地膜覆盖处理降低3.6℃~6.9℃,较CK仅增加0.6℃~0.8℃;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全膜覆盖处理增加6.2~8.3 mm,较CK增加27.3 mm。表明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种植,可改善伏旱期间的土壤水热状况,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覆盖种植方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实现了水温对马铃薯生长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马铃薯 覆盖方式 水热效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侯慧芝 吕军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穴播种植方式与平衡施肥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有利于小麦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实施N、P、K平衡施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效果明显;该种植方式下各施肥处理比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露地穴播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7%~6.7%、9.4%~10.3%、30.7%~35.4%;该种植方式下,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180 kg/hm2、120 kg/hm2、90 kg/hm2时(Z0F1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 034 kg/hm2;该方式的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露地穴播,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前者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后者显著提高33.7%~48.3%。表明春小麦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条件下,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全膜覆土穴播 平衡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地膜覆盖和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雪莲 吕军锋 +3 位作者 郭天文 郭贤仕 张绪成 张平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6,126,共4页
研究了旱地地膜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土壤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块茎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覆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最佳施肥处理(OPT)的干物质累积高于传统施肥处理(FP)和不施肥处理... 研究了旱地地膜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土壤水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块茎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覆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最佳施肥处理(OPT)的干物质累积高于传统施肥处理(FP)和不施肥处理(CK)。在21~80 cm土层露地田间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覆膜。覆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显著高于露地(L),OPT处理的WUE和产量高于FP和CK,且3个施肥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干物质累积 施肥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增高和施氮量对抽穗期春小麦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润佳 张绪成 +2 位作者 高世铭 于显枫 马一凡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37,58,共7页
在开顶式小型温室内模拟大气CO2浓度增高,并在N0,N100,N200计3个氮素水平〔施N量分别为纯N0、0.1、0.2 g/kg(土)〕下盆栽小麦,研究小麦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升高的响应及其氮素调控机制。结果表明,760μmol/molCO2浓度&... 在开顶式小型温室内模拟大气CO2浓度增高,并在N0,N100,N200计3个氮素水平〔施N量分别为纯N0、0.1、0.2 g/kg(土)〕下盆栽小麦,研究小麦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升高的响应及其氮素调控机制。结果表明,760μmol/molCO2浓度×N素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限制值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呈明显上升趋势,叶片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400μmol/molCO2浓度下,N0和N100处理的小麦光合速率明显下降,但N200处理较当前CO2浓度处理明显升高;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小麦的气孔限制值Ls和WUE在N200条件下表现最高,较各个处理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种大气CO2浓度下的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表现均不一致。因此,长期高CO2浓度使得小麦叶片WUE和Ls值显著升高,在低中氮处理下产生明显的光合下调现象,但在高氮处理下却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施氮量 光合参数 气孔限制值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吕军峰 郭天文 +1 位作者 侯慧芝 谭雪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22-7924,7946,共4页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 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春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产量 养分吸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复水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根源ABA调控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柳燕兰 郭贤仕 +1 位作者 马明生 姜小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3,199,共8页
为了探明根源ABA对春玉米干旱后复水补偿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春玉米酒单2号为材料,设CK(正常供水,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MS(中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50%~55%)、SS(重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35%~40%)、MS-CK(中度... 为了探明根源ABA对春玉米干旱后复水补偿生长的调控效应,采用盆栽试验以春玉米酒单2号为材料,设CK(正常供水,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5%~80%)、MS(中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50%~55%)、SS(重度干旱,保持最大持水量的35%~40%)、MS-CK(中度干旱再复水)、SS-CK(重度干旱再复水)等5个处理,研究苗期干旱及复水条件下春玉米生物量积累、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根源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具有较高的根源ABA含量,诱导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5.48%、72.67%、22.58%,并导致其叶片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降低51.56%、12.16%,同时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及Ru BP羧化酶的羧化效率(CE)降低,使其单株生物量较正常供水降低46.56%;复水后,较高的根源ABA含量影响其细胞膜修复和光合功能恢复的速度,使单株生物量较未复水重度干旱胁迫增加90.36%,较正常供水增加1.73%,表现出补偿效应。中度干旱胁迫具有相对较低的根源ABA含量,诱导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提高幅度较小,增幅分别为64.72%、41.72%、11.62%,并使Gs和Pn分别降低15.01%和6.42%,同时Jmax、VCmax、TPU及CE稍有降低,其单株生物量较正常供水仅降低13.64%;复水后,相对较低的根源ABA含量最终使单株生物量较未复水的中度干旱胁迫增加30.71%,较正常供水增加12.88%,表现出超补偿效应。综上,干旱胁迫产生的根源ABA主要对旱后复水春玉米光能吸收、光合碳同化及抗氧化保护功能起积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旱 复水 根源ABA 生长 光合特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大气CO_2浓度下C3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升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润佳 高世铭 张绪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0-195,共6页
大气CO2升高不仅造成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反应,而且对植物的生理、生长等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对高大气CO2浓度下C3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导度以及植物的光合、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 大气CO2升高不仅造成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反应,而且对植物的生理、生长等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对高大气CO2浓度下C3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导度以及植物的光合、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同样也下降了约30%左右。光合速率的增幅一般为50%-100%,不同植物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表现极为不一致,约为10%-70%,水分利用效率则呈上升趋势,且氮肥处理充足下的WUE增加幅度比氮肥处理不充足的大。本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植物 气孔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O_2浓度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显枫 张绪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95-900,共6页
CO2和光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和底物,它们的变化必然引起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变化。研究大气CO2浓度和光强变化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有利于认识作物对全球生态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试验以高大气CO2浓度和遮荫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小... CO2和光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和底物,它们的变化必然引起植物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变化。研究大气CO2浓度和光强变化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有利于认识作物对全球生态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试验以高大气CO2浓度和遮荫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强光合速率响应曲线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光强光能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高大气CO2浓度(760μmol.mol 1)和遮荫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增加;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显著升高;遮荫处理使小麦叶片的Pnmax、LSP、LCP降低。正常光照下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叶片呼吸速率(Rd)显著下降,遮荫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Rd无显著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能显著提高小麦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而遮荫对AQY的影响因大气CO2浓度而异,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AQY显著提高,正常大气CO2浓度下遮荫则使AQY明显下降。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小麦株高、穗长增加,而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减小。受光合特性的变化和光强限制,高大气CO2浓度下遮荫使小麦叶片呼吸增强,导致Pn下降,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高CO2浓度 遮荫 光合作用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水分调亏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守臣 张绪成 +2 位作者 杨慎骄 段爱旺 孙景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1,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调亏效应进行了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复合肥(F1)和复合肥+有机肥配施(F2);2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W:75%FC)和水分调亏(D:50%FC~55%FC)。研究表明,在孕穗期,相同施肥条件下,...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调亏效应进行了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复合肥(F1)和复合肥+有机肥配施(F2);2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W:75%FC)和水分调亏(D:50%FC~55%FC)。研究表明,在孕穗期,相同施肥条件下,调亏处理冬小麦的叶面积、株高和叶绿素均显著小于未调亏处理。到花期时,各水分调亏处理的叶绿素量与未调亏没有显著差别。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与未调亏小麦没有显著差别;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均显著小于相应未调亏处理小麦。在拔节期,F0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未调亏处理;F1和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与未调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复水后,到抽穗期,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表现超补偿效应。但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和未调亏小麦相比没有显著区别。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有显著负效应。F2的调亏处理小麦的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在干旱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没有影响,但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的小麦。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分调亏处理小麦的稳产性均高于未调亏处理小麦。在各调亏处理中,F2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高,F1处理小麦次之,F0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水分调亏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抗剂复合处理对甜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恩祥 乃小英 +3 位作者 陈年来 张玉鑫 乔昌萍 韩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3,161,共4页
诱导抗性是发掘植物内在抗性机制的一种新对策,诱抗剂的研发是未来提高作物内在抗逆性的必然途径。本试验以甜瓜银帝和卡拉克塞为试材,用苯丙塞二唑(BTH)、水杨酸(SA)、纳米硅(SiO2)作诱导剂,在甘肃民勤大田不同时期对甜瓜进行全株喷雾... 诱导抗性是发掘植物内在抗性机制的一种新对策,诱抗剂的研发是未来提高作物内在抗逆性的必然途径。本试验以甜瓜银帝和卡拉克塞为试材,用苯丙塞二唑(BTH)、水杨酸(SA)、纳米硅(SiO2)作诱导剂,在甘肃民勤大田不同时期对甜瓜进行全株喷雾复合处理,研究诱抗剂对甜瓜叶片光合能力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诱导剂处理后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大于对照,初花期BTH+SA的处理效果最好,两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6%和32.0%,说明经诱导处理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采前对甜瓜植株进行处理,能明显提高果实单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初花期BTH+SA效果最好,银帝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6%、9.0%,卡拉克塞分别提高了24.1%、27.6%。各处理对卡拉克赛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较银帝明显。处理两次的与一次的、复合诱导剂与单一诱导剂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抗处理 甜瓜 光合特性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伟 何宝林 +1 位作者 郭天文 康恩祥 《农学学报》 2011年第8期9-15,共7页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 针对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匀、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覆膜时期对旱地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秋季覆膜优于顶凌覆膜、春覆膜和播前覆膜,即早覆膜优于晚覆膜。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增加了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率为70.21%,产量为10039.34kg/hm2,比播前覆膜增产24.81%,水分利用效率30.19kg/(hm2·mm),比播前覆膜提高15.26%。全膜双垄沟秋覆膜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使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是旱作区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高产田创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时期 土壤含水量 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小红 张绪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糜子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糜子发育动态、0—200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糜子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2a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糜子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时期延长,但全生育期缩短;PMS处理的糜子的生育期较CK缩短12~13d,较PM延长10~11d。地膜覆盖使糜子拔节前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糜子生育进程的推进,3种处理的耗水量依次为:PM>PMS>CK。在抽穗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09和2010年提高了83.53%和64.56%,115.51%和84.47%;与PM处理相比,PMS的糜子产量在2009年和2010年提高了17.42%,18.18%,但两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a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糜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通过覆盖方式的选择来调控糜子的发育进程和耗水过程,对提高糜子产量和WUE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含水量 产量 糜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庄浪县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朱海媛 陈英 +4 位作者 郭天文 吴永斌 张立功 赵振刚 董博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50-52,共3页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 在GIS支持下,利用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的方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性状以及立地条件等11个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指数等方法将庄浪县71 079.3 hm2耕地分为5级,并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力 GIS 评价模型 庄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柳燕兰 马明生 郭贤仕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60-63,共4页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对水分敏感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酒单2号和豫玉22号幼苗在水分胁迫及复水后株高、植株生物量、叶片MDA含量、SOD、POD及CAT等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对水分敏感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酒单2号和豫玉22号幼苗在水分胁迫及复水后株高、植株生物量、叶片MDA含量、SOD、POD及CAT等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可抑制2个玉米品种苗期植株生长,导致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显著下降,酒单2号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豫玉22号。复水后,2个品种的株高、生物量都产生了补偿效应,豫玉22号更明显。干旱胁迫增加了2个品种叶片的丙二醛含量,豫玉22号变化幅度小于酒单2号。复水后豫玉22号叶片中MDA含量更接近于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豫玉22号通过保持较高的SOD活性来减弱活性氧伤害,而复水后通过较高的SOD、POD协同作用有效清除活性氧,避免对细胞膜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干旱 复水 抗氧化酶 植株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朝巍 董博 郭天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7-10,共4页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了补水和施加保水剂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的耗水主要集中在80 cm土层内,80 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施用保水剂处理的群体水平水... 在陇中半干旱区探讨了补水和施加保水剂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的耗水主要集中在80 cm土层内,80 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基本不被马铃薯吸收利用。施用保水剂处理的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42.73 kg/(mm.hm2)和94.21 kg/(mm.hm2),单叶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但产量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水分利用效率 半干旱区 马铃薯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大棚山药珠芽快繁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军峰 侯慧芝 +1 位作者 张国平 郭天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2期46-47,共2页
"平凉山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药品种,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长柱种的变种(Dioscorea opposita Thoch),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平凉山药在生产上一直采用龙头(栽子)繁殖,其繁殖系数小于1,薯块繁... "平凉山药"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药品种,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长柱种的变种(Dioscorea opposita Thoch),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平凉山药在生产上一直采用龙头(栽子)繁殖,其繁殖系数小于1,薯块繁殖系数虽然能达到3~5,但成本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快繁技术 塑料大棚 珠芽 繁殖系数 地方特色 栽培历史 薯蓣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控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柳燕兰 马明生 郭贤仕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12-14,共3页
为探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叶面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DA-6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配合喷施DA-6和磷酸二氢钾使玉米秃顶长缩短,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苗期喷施的效果好于... 为探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叶面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DA-6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配合喷施DA-6和磷酸二氢钾使玉米秃顶长缩短,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苗期喷施的效果好于抽雄期喷施,且以苗期喷施DA-6 75g/hm^2、抽雄期追施磷酸二氢钾3 750 g/hm^2的处理穗部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2 762.44 kg/hm^2,较对照不施生长素增产1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化控技术 DA-6 磷酸二氢钾 全膜双垄沟播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半干旱偏湿润区西瓜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党翼 郭天文 +2 位作者 吕军峰 谭雪莲 张平良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37-39,共3页
以西农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陇东半干旱偏湿润区西瓜平衡施肥的效应。结果表明,以N、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180、120、90 kg/hm2时西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分别为30 148.1 kg/hm2和为41 277.0元/hm2,在此基础上增施钾肥不经济。
关键词 西瓜 平衡施肥 效应研究 陇东半干旱偏湿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