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Bmo-miR-2739对丝素重链基因Fib-H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宋菲 王欣 +4 位作者 钱平 唐顺明 赵巧玲 郭锡杰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4-408,共5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s,可通过序列互补配对的方式对靶基因mRNA的转录进行调控。丝素重链(Fib-H)是家蚕丝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miRNAs对Fib-H基因mRNA的调控作用,有助于理解丝腺高效合成蚕丝蛋白的分子机制。...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小RNAs,可通过序列互补配对的方式对靶基因mRNA的转录进行调控。丝素重链(Fib-H)是家蚕丝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研究miRNAs对Fib-H基因mRNA的调控作用,有助于理解丝腺高效合成蚕丝蛋白的分子机制。用靶基因预测软件RNA22和RNAhybrid对Fib-H基因的3'-UTR及已知的家蚕miRNA进行分析,发现Fib-H基因的3'-UTR有一个Bmo-miR-2739的潜在靶位点。进一步将人工合成的Bmo-miR-2739模拟物和带有Fib-H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BmN细胞,48 h后检测到荧光素酶表达上调约13%。初步推测Bmo-miR-2739对Fib-H具有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MICRORNA 丝素重链基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品种野三元耐微量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新品系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阳春 覃光星 +7 位作者 许平震 钱平 陶鸣 杨斌 丁志用 赵巧玲 徐安英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8-693,共6页
基于为培育耐农药污染家蚕品种和研究家蚕对农药的耐受性机制提供基础材料的目的,对包括家蚕四元杂交品种野三元中2个含野桑蚕血统的中系亲本野A、野B和2个日系亲本84Y2、784等在内的160份家蚕品种资源,以0.01 mg/L杀灭菊酯添食后进行... 基于为培育耐农药污染家蚕品种和研究家蚕对农药的耐受性机制提供基础材料的目的,对包括家蚕四元杂交品种野三元中2个含野桑蚕血统的中系亲本野A、野B和2个日系亲本84Y2、784等在内的160份家蚕品种资源,以0.01 mg/L杀灭菊酯添食后进行耐药性筛选,供试家蚕品种中的野B、辐射诱变品种辐7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进一步以0.1~0.3 mg/L杀灭菊酯添食诱导后,自野A、野B中筛选建立了新的耐受性品系野AJ、野BJ,另以辐7为母本,分别以84Y2、784为父本杂交后培育获得新的耐受性品系辐84Y2、辐784。从以上4个新品系中均获得了添食微量杀灭菊酯后幼虫存活率100%的蛾区。4个对微量杀灭菊酯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品系,进一步通过农药诱导选择及系统选择提高和固定其耐受性水平后,可作为耐农药污染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野三元 杀灭菊酯 耐受性品系 直接选择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o-miR-2755*对丝素蛋白基因BmFib-L和BmP25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洋洋 陈晨 +4 位作者 王欣 宋菲 唐顺明 易咏竹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了研究家蚕miRNA对丝素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获得对家蚕丝素轻链基因(BmFib-L)和P25蛋白基因(BmP25)有潜在调控作用的Bmo-miR-2755*。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Bmo-miR-2755*及其靶基因BmFib-L、BmP2... 为了研究家蚕miRNA对丝素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获得对家蚕丝素轻链基因(BmFib-L)和P25蛋白基因(BmP25)有潜在调控作用的Bmo-miR-2755*。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Bmo-miR-2755*及其靶基因BmFib-L、BmP25在家蚕4~5龄期幼虫后部丝腺和5龄3 d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三者在后部丝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都较高,呈现严格的时空特异性。以pcDNA3质粒为载体,构建Bmo-miR-2755*的重组表达载体pcDNA3[ie1-egfpprimiR-2755*-SV40];以pGL3.0-Basic质粒为载体,分别构建BmFib-L 3'UTR、BmP25 3'UTR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融合的重组报告质粒pGL3.0[A3-luc-Fib-L-3'UTR-SV40]和pGL3.0[A3-luc-P25-3'UTR-SV40]。以海肾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RL-CMV为内参,分别将构建的Bmo-miR-2755*重组表达载体和2个重组报告质粒共转染BmN细胞,通过检测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明确Bmo-miR-2755*可显著下调BmFib-L基因的表达,并能上调BmP25基因的表达,但上调作用未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为研究家蚕miRNA的功能和阐明蚕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家蚕 Bmo-miR-2755* 丝素轻链基因 P25基因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全有 张建平 +1 位作者 孙鑫 杨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8-394,共7页
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是近年从感病桑树中分离鉴定的一种新的桑树病毒,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由于MCLV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中含有较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mori)BL21(DE3)的稀有密码子而限制了其在大肠... 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是近年从感病桑树中分离鉴定的一种新的桑树病毒,该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由于MCLV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中含有较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mori)BL21(DE3)的稀有密码子而限制了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通过人工合成DNA的方法对MCLV cp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将其中40个大肠埃希菌稀有密码子变换成同义偏爱密码子,构建优化后的MCLV 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MCLV CP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菌株,经0.1 mmol/L IPTG诱导及SDS-PAGE电泳鉴定,实现了融合蛋白GST-MCLV CP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纯化后切胶回收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GST-MCLV CP,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CLV CP的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法测定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4 096,Western blot检测其能与MCLV发生特异性反应。用制备的抗血清对MCLV感染阳性的桑叶样品进行间接ELISA检测,其检出率仅为25%,但将桑叶样品的粗汁液煮沸处理后能显著提高MCLV的检出率,检出率达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稀有密码子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早期家蚕幼虫血淋巴蛋白质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崔颖俊 郭伟 +3 位作者 赵巧玲 沈兴家 唐顺明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利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早期的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分析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在感染BmNPV 24 h内,家蚕幼虫血淋巴中有16种蛋... 利用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早期的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分析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在感染BmNPV 24 h内,家蚕幼虫血淋巴中有16种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进一步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包括了抗凝乳蛋白酶、β-1,3糖苷识别蛋白、丝氨酸蛋白酶样蛋白、抗胰蛋白酶、Sp185/333和转铁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家蚕与BmNPV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血淋巴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全有 吴祖建 +1 位作者 夏志松 谢联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获得编码该病毒外壳蛋白C端38 k D的核苷酸序列片段,暂命名为CP38。将CP38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4T-CP38,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1 mmol/L IPTG诱导,使融合蛋白GST-CP38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胶回收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MLRa V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 048,Western blot检测其能够与MMLRa V发生特异性反应。用制备的抗血清对感病桑树叶片粗汁液煮沸后离心获得的上清液进行间接ELISA检测,MMLRa V的检出率达到84%,可以应用于大田病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卵黄膜蛋白基因BmVMP23的3'-UTR变异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安利 夏定国 +3 位作者 裘智勇 高鹏 唐顺明 赵巧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4,共7页
BmVMP23已被预测为一种编码家蚕卵黄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在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中呈显著下调表达,并已证明其终止密码子后的序列发生了变异。为研究变异位点是否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及序列变异对该基因表达的影... BmVMP23已被预测为一种编码家蚕卵黄膜蛋白的基因,该基因在家蚕"明"死卵突变体(l-em)中呈显著下调表达,并已证明其终止密码子后的序列发生了变异。为研究变异位点是否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及序列变异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RACE扩增获得BmVMP23的全长cDNA序列,证实突变位点位于BmVMP23的3'-UTR区段。在此基础上,以突变体l-em及正常型的BmVMP23 3'-UTR序列为实验模型,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载体pMD18-T(A3-EGFP-SV40)、pMD18-T[A3-EGFP-3'UTR(WT)]和pMD18-T[A3-EGFP-3'UTR(l-em)],并将其分别转染BmN细胞观察EGFP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pMD18-T(A3-EGFP-SV40)和pMD18-T[A3-EGFP-3'UTR(WT)]质粒的细胞均能检测到绿色荧光,而转染pMD18-T[A3-EGFP-3'UTR(l-em)]质粒的细胞检测不到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证实BmVMP23的正常表达须具有完整的3'-UTR,由此认为"明"死卵突变体中BmVMP23基因表达量的降低是因其3'-UTR的变异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卵黄膜蛋白 BmVMP23基因 3′端非翻译区序列 基因表达 卵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的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建革 沈中元 +2 位作者 唐旭东 徐莉 朱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7-542,共6页
通过比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探讨二者对家蚕的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Percoll法纯化微孢子虫,再以玻璃珠破碎法提取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进... 通过比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探讨二者对家蚕的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Percoll法纯化微孢子虫,再以玻璃珠破碎法提取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后进行双向电泳(2-DE)。通过Imagemaster软件分析比较家蚕微孢子虫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总蛋白质的2-DE图谱,可较为明显地发现后者缺少11个蛋白点,前者缺少2个蛋白点。对13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有一个大小约40 kD的差异蛋白点被注释为家蚕微孢子虫的极管蛋白3(PTP3);另有6个假定蛋白,其中5个源自家蚕微孢子虫,1个源自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其它蛋白点则分别被注释为ATP酶、铁氧还蛋白、ABC转运蛋白、解旋酶等,其中一个被注释为HrpA样解旋酶的蛋白点源自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其余则源自家蚕微孢子虫。初步推测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由于极管蛋白3相对表达量偏低或缺少PTP3的部分肽段或其结构不同,影响到极管的弹射伸长,因而对家蚕的侵染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家蚕 桑尺蠖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极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o-miR-375-3p对家蚕丝素蛋白轻链基因BmFib-L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洋洋 钱平 +3 位作者 沈兴家 王欣 蒋涛 唐顺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 miRNAs对丝素蛋白轻链基因(fibroin light chain gene,Bm FibL)和P25蛋白基因Bm P2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以Bm Fib-L和Bm P25 mRNA 3'UTR为靶序列,应用在线预测软件RNAhybrid从前期家蚕4和5龄... 【目的】探究家蚕Bombyx mori miRNAs对丝素蛋白轻链基因(fibroin light chain gene,Bm FibL)和P25蛋白基因Bm P25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以Bm Fib-L和Bm P25 mRNA 3'UTR为靶序列,应用在线预测软件RNAhybrid从前期家蚕4和5龄幼虫后部丝腺(posterior silk gland)sRNA高通量测序获得的29个差异表达bmo-miRNAs中,筛选对Bm Fib-L和Bm P25具有调控作用的候选bmo-miRNAs;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在mRNA水平分析候选bmo-miRNAs及其靶基因Bm Fib-L和Bm P25在4和5龄幼虫期以及5龄第3天幼虫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家蚕细胞Bm N中验证候选bmo-miRNAs对Bm Fib-L和Bm P25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筛选到一个在Bm Fib-L和Bm P25 mRNA 3'UTR上都有靶位点的bmo-miR-375-3p(曾称bmo-miR-375*)。在后部丝腺中bmo-miR-375-3p和其预测靶基因Bm Fib-L和Bm P25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bmo-miR-375-3p具备调控Bm Fib-L和Bm P25表达的时空条件。miR-375-3p重组表达载体与融合了Bm Fib-L 3'UTR的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luc)表达载体共转染Bm N细胞,报告基因luc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在miR-375-3p重组表达载体与融合了Bm P25 3'UTR的luc表达载体共转染Bm N细胞中报告基因luc的表达水平下降不显著。【结论】miR-375-3p显著下调Bm Fib-L基因的表达,而对Bm P25基因的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MIRNA bmo-miR-375-3p 丝素轻链基因 P25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业顺 张国政 +1 位作者 韦亚东 夏定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399-16401,共3页
[目的]研究高效的家蚕人工授精技术。[方法]取雌蛾交配约30min后的交尾囊,通过挤压离心提取精细胞,胰蛋白酶处理后进行交尾囊注射。[结果]建立了家蚕精子细胞高效采集技术;2人解剖操作,每h可取得精液100μl左右;显微镜观测精子细胞活率... [目的]研究高效的家蚕人工授精技术。[方法]取雌蛾交配约30min后的交尾囊,通过挤压离心提取精细胞,胰蛋白酶处理后进行交尾囊注射。[结果]建立了家蚕精子细胞高效采集技术;2人解剖操作,每h可取得精液100μl左右;显微镜观测精子细胞活率达80%以上;精液的纯度较好,家蚕的受精率平均达76.5%。[结论]高效家蚕精液提取处理技术的建立为家蚕精子其他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授精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山梨醇脱氢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娟 王欣 +4 位作者 韦博尤 唐顺明 黄金山 郝碧芳 沈兴家 《中国蚕业》 2014年第2期4-7,12,共5页
为了探究家蚕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和组织的转录水平,根据家蚕二化性品种子代滞育性受亲代胚胎期催青条件调控的原理,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25.0℃常温明催青和17.5℃低温暗催青对家蚕品种“秋丰”各发育时期蚕体... 为了探究家蚕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在家蚕各发育时期和组织的转录水平,根据家蚕二化性品种子代滞育性受亲代胚胎期催青条件调控的原理,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25.0℃常温明催青和17.5℃低温暗催青对家蚕品种“秋丰”各发育时期蚕体和组织中BmSDH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BmSDH-1、BmSDH-2a和BmS-DH-2b在家蚕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幼虫期5龄3d,BmSDH-1在常温明催青组脂肪体中转录水平较高;BmSDH-2a和BmSDH-2b在常温明催青条件下的血液、脂肪体和卵巢中转录水平均高于低温暗催青;在蛹期3d,BmSDH-2a和BmSDH-2b在常温明催青条件下血液和卵巢中的转录水平均低于低温暗催青;在次代卵产下后6~24h期间,BmSDH-2a和BmSDH-2b的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因此,BmSDH-1和蚕卵滞育与否没有直接关系,而BmSDH-2a和BmSDH-2b与家蚕二化性品种卵滞育与否有重要的平行关系,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家蚕滞育的分子机制积累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滞育 山梨醇脱氢酶 基因表达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的功能及家蚕microRNA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菲 王欣 +3 位作者 钱平 陈晨 范洋洋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广泛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与生命体的发生、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miRNA除了对靶基因mRNA的翻译抑制、降解等起到负调控作用,还有去抑制和miRNA激活作用等...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广泛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与生命体的发生、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miRNA除了对靶基因mRNA的翻译抑制、降解等起到负调控作用,还有去抑制和miRNA激活作用等正调控作用,以及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机制。在家蚕中已经鉴定了许多新的miRNA,通过深度测序技术和利用基因芯片数据等分析了蚕体各个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miRNA的表达特征,关于家蚕miRNA的功能及靶基因研究也成为热点。本文对miRNA的形成、生物学功能、靶基因预测等进行概述,并特别介绍家蚕miRN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生物合成 生物学功能 靶基因 竞争性内源RNA 家蚕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M分析技术和SSR分子标记对家蚕伴性早熟基因Lm^e的精细定位
13
作者 余俊杰 刘晓晓 +3 位作者 张业顺 夏定国 张美蓉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5-999,共5页
化性是家蚕的重要生理特性,受第6染色体上的化性主基因V及Z染色体上的伴性成熟基因Lm的影响,伴性早熟基因Lme促进家蚕化性趋向多化性。采用多化性家蚕品种nistari和二化性家蚕品种p50配制BC1M群体[p50×(nistari×p50)],选择其... 化性是家蚕的重要生理特性,受第6染色体上的化性主基因V及Z染色体上的伴性成熟基因Lm的影响,伴性早熟基因Lme促进家蚕化性趋向多化性。采用多化性家蚕品种nistari和二化性家蚕品种p50配制BC1M群体[p50×(nistari×p50)],选择其中734头产非滞育卵的雌蛾个体作为定位群体,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SSR标记的PCR扩增,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进行各个标记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绘制出遗传总距离为12.91 c M的分子遗传连锁图,Lme基因位于标记s2734-299和s2734-525之间,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均为0.41 c M。s2734-299和s2734-525间的物理距离为226 kb,其间有18个预测基因,有2个属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基因,但尚不能判定这2个基因是否与Lme有明确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化性 伴性早熟基因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SSR分子标记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脂肪酶基因Bmlipase-1在不同BmNPV抗性水平家蚕品种间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婷婷 夏定国 +3 位作者 赵巧玲 裘智勇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5-672,共8页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在家蚕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的活性。以对BmNPV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6个家蚕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mlipase-1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5龄期健康幼虫中肠组... 家蚕脂肪酶Bmlipase-1在家蚕中肠组织特异性表达,具有抵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的活性。以对BmNPV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6个家蚕品种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Bmlipase-1基因在不同家蚕品种5龄期健康幼虫中肠组织的表达水平及感染BmNPV后的5龄期幼虫中肠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该基因表达水平与家蚕对BmNPV的抗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间Bmlipase-1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抗性较强的品种,其表达水平较高,6个供试品种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Bmlipase-1表达水平依次为NIL.LVR>P50>CVDAR18>nsd.NIL>892>306,抗性较强品种NIL.LVR 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的8.2倍;BmNPV能够诱导Bmlipase-1的表达,但不同品种间该基因的诱导表达差异显著,仍表现为抗性较强的品种该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较高,NIL.LVR经BmNPV感染诱导后Bmlipase-1在5龄期的平均表达量约为抗性较弱品种306平均诱导表达水平的12.4倍。推测Bmlipase-1的表达水平与蚕体自身对BmNPV的抗性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脂肪酶 Bmlipase-1基因 表达水平 荧光定量PCR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AN品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连锁与定位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山山 徐晴 +5 位作者 余俊杰 张业顺 何小柏 覃光星 徐安英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对Bm NPV感染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家蚕品种华康2号杂交组合(F1)累代自交建立AN品系,以Bm NPV多角体悬液对该品系2龄起蚕经口添食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54×10~9...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对Bm NPV感染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家蚕品种华康2号杂交组合(F1)累代自交建立AN品系,以Bm NPV多角体悬液对该品系2龄起蚕经口添食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54×10~9m L^(-1),比对易感品系C108的LC_(50)提高了10~4倍以上。以易感品系C108作为回交亲本与AN品系组配F_1、BC_1、BC_2群体,2龄起蚕用浓度为1×10~8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浸渍的桑叶饲喂12 h进行抗性遗传分析,表明AN品系对Bm NPV的高度抗性由位于常染色体的1个显性主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对BC2F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发现AN品系的Bm NPV抗性主基因位于第27连锁群。依据对BC2M定位群体的600余个个体的HRM分析结果,绘制了遗传总距离为29.1 c M的AN品系抗性主基因遗传连锁图,抗性主基因与S2800-9和S2801-352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 M、2.9 c M。通过对添食中等浓度(1×10~7m L^(-1))Bm NPV多角体悬液后存活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子标记HRM分析,推测家蚕抗性品系AN还存在多个分布于其他染色体的微效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基因 SSR分子标记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实用桑树品种的耐盐性生理生化特征及耐盐害的能力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殷朝瑞 方荣俊 +3 位作者 尚春琼 沈萩荻 曹旭 程嘉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9-366,共8页
盐分胁迫会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影响,通过测定植物在盐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是评估其对盐害耐受能力的方法之一。以3个实用桑树(MorusL.)品种的绿枝扦插盆栽苗及其离体叶片为材料,分别用300mmol/LNaC1溶液进行盐胁迫处... 盐分胁迫会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产生影响,通过测定植物在盐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是评估其对盐害耐受能力的方法之一。以3个实用桑树(MorusL.)品种的绿枝扦插盆栽苗及其离体叶片为材料,分别用300mmol/LNaC1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观察与测定3个品种的扦插苗在盐胁迫下的叶片形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盐胁迫处理后3个品种扦插苗叶片的失绿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大10、金10、育711号。测定盐胁迫处理后4d3个品种扦插苗根、皮、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畀:3个品种的根、皮和叶中的脯氨酸(Pro)含量均升高,且育711号和金10的增幅显著高于大10;育711号的皮和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金10最低,而在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金10最高,大10最低;育711号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金10和大10,而大10根和皮中的SOD活性相对较低;育711号和金10根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大10,而大10叶中POD具有较高的活性;育711号根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显著高于金lO和大10。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大10扦插苗根和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较为稳定,叶圆片失绿程度最低,而育711号不同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据此评价3个桑树品种对盐害的耐受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大10、金10、育7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扦插苗 盐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耐盐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b-RAD技术的家蚕BmNPV抗性关联基因的全基因组筛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正斌 张业顺 +4 位作者 方瑷 何小柏 徐安英 吴阳春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5-912,共8页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家蚕抗性品系AN、野BN对Bm NPV侵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用易感家蚕品系C108分别与AN和野BN杂交、回交,构建两个抗性品系的BC3M和BC4M分离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家蚕抗性品系AN、野BN对Bm NPV侵染具有较强的抵抗性。用易感家蚕品系C108分别与AN和野BN杂交、回交,构建两个抗性品系的BC3M和BC4M分离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2b-RAD(基于IIB型限制性内切酶的RAD)进行亲本和杂交分离群体的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位于染色体上与抗性相关的多态性SNP标记,进行抗性品种的基因型分析。对3个亲本及2个抗性分离群体样本基因组DNA构建的2b-RAD标签文库进行Illumina测序,获得抗性亲本AN、野BN的多态性SNP标记11 919个和12 293个。对抗性分离群体全基因组染色体的Bm NPV抗性关联SNP标记指数(SNP-index)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品系AN、野BN的Bm NPV抗性相关SNP标记分布在多个染色体上,其中A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是第5、10、27、23和4号染色体,野BN的全基因组中抗性贡献率前5位的是第4、27、15、18和6号染色体,有多个SNP-index高值位点与已知Bm NPV抗性相关基因的位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推测AN、野BN两个品系的Bm NPV高抗性与抗性主基因和其他抗性基因的联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型组成 2b-RA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黑缟基因(pS)的精细定位及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丽丽 刘晓晓 +3 位作者 余俊杰 张业顺 夏定国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17,共7页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为母本,普通斑(+p/+p)的品系p50为父本和回交亲本,经杂交及连续多次回交构建BC7M分离群体,以其中的585头黑缟斑纹个体作为定位群体,PCR扩增筛选具有HRM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并进行基因型定位分析,将pS基因精细定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nscaf2623:97 113~222 422之间,pS基因与相邻的2个标记S2623-97和S2623-22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cM、0.3 cM。用p50继续回交得到BC8,对黑缟斑与普通斑表型个体的幼虫在3眠期每隔2 h分别解剖获取体壁组织,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不同斑纹表型个体的样本间筛选出6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对其中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分析表明,黑缟斑纹形成主要是通过加快酪氨酸向多巴的转化速度来实现黑色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斑纹 黑缟基因 精细定位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滞育关联山梨醇脱氢酶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娟 谢雨辰 +3 位作者 陈艳荣 唐顺明 易咏竹 沈兴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明确家蚕Bombyx mori滞育关联基因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BmSDH-1,BmSDH-2a和BmSDH-2b)的转录特性。【方法】用5'RACE技术确定家蚕3个BmSDH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PCR技术克隆3个BmSDH基因约1 kb及BmSDH-2a不同长度的启... 【目的】明确家蚕Bombyx mori滞育关联基因山梨醇脱氢酶基因BmSDH(BmSDH-1,BmSDH-2a和BmSDH-2b)的转录特性。【方法】用5'RACE技术确定家蚕3个BmSDH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利用PCR技术克隆3个BmSDH基因约1 kb及BmSDH-2a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区序列,分别构建带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载体pGL3-BmSDH-P-luc,并与pRL-CMV报告质粒(含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家蚕BmN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BmSDH基因启动子活性;分别在BmN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昆虫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和滞育激素,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BmSDH-2a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BmSDH-1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41),BmSDH-2a的转录起始位点为C(-41),BmSDH-2b的转录起始位点为A(-40)(翻译起始位点为+1)。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表明,BmSDH-2a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高于BmSDH-1和BmSDH-2b启动子,BmSDH-2a 355 bp长度片段的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高于674 bp和1 117 bp长度片段。用不同浓度滞育激素处理BmN细胞后,BmSDH-2a的1 117 bp启动子活性随着滞育激素浓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当浓度高于100 ng/mL时启动子活性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用保幼激素进行处理后,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启动子活性逐渐降低;蜕皮激素处理后,0.1 ng/mL激素显著增强启动子活性,当激素浓度继续升高启动子活性逐渐降低。【结论】确定了BmSDH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BmSDH-2a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BmSDH-1和BmSDH-2b启动子,一定浓度的蜕皮激素能显著提高BmSDH-2a启动子活性。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BmSDH基因在家蚕滞育中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启动子 山梨醇脱氢酶 滞育 转录起始位点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滞育生理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涛 沈兴家 +1 位作者 唐顺明 钱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滞育是昆虫等动物应对周期性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发育停滞的生理过程。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生物,研究家蚕滞育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昆虫的发育生理与适应性进化以及制定农林害虫防治策略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 滞育是昆虫等动物应对周期性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发育停滞的生理过程。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鳞翅目模式生物,研究家蚕滞育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对于理解昆虫的发育生理与适应性进化以及制定农林害虫防治策略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证实,家蚕滞育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环境信号被蚕体感知后转化形成滞育信号,再经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通过激素调节和营养物质储备与代谢的调控,使家蚕体内建立起适应滞育的生理代谢体系。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家蚕滞育激素受体蛋白、热休克蛋白以及磷酸化作用参与的基因表达调控是家蚕滞育重要的分子调控机制,与滞育的起始、维持、终止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概述了上述家蚕滞育生理机制与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昆虫 滞育 生理基础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