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60年 被引量:9
1
作者 白由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9-1415,共7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研究的重点,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年之前的单一肥料肥效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研究单一养分的肥料效应,为我国化学肥料工业发展提供了依据;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经历了6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研究的重点,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0年之前的单一肥料肥效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研究单一养分的肥料效应,为我国化学肥料工业发展提供了依据;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至1990年,该阶段主要研究了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配合肥效与主要配合方式,为我国复合肥料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2000年,该阶段主要进行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同时研究了中微量元素的肥料效应;2000年以后是第四阶段,该阶段可称为养分综合管理阶段,该阶段重点研究了精准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支撑技术、施肥与环境、新型肥料及节肥增效关键技术等,这些研究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肥料 施肥技术 肥料效应 精准施肥 新型肥料 节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农业新需求,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报告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玉芬 赵秉强 +1 位作者 侯翠红 许秀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1-568,共8页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制约。解决的思路:通过肥料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机替代、精准施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系统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具体建议:构建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国家化肥产品新体系,促进农业高产、土壤培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加强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化肥有机替代减量;加强施肥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肥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加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建设;建议国家设立肥料重大科技专项,为上述建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需求 建议 肥料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0
3
作者 张水勤 袁亮 +3 位作者 林治安 李燕婷 胡树文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5-1076,共12页
【目的】腐植酸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腐植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从腐植酸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及肥料利用率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施用腐植酸促进植物生... 【目的】腐植酸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腐植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从腐植酸刺激植物根系生长、调控土壤与肥料养分转化及肥料利用率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施用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途径,阐述了腐植酸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的机理,旨在梳理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为腐植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进展】1)腐植酸能够对植物产生类似生物刺激素的效应。它能够提高植物根系H+-ATP酶等的活性、刺激植物根伸长和侧根生长点的增加,从而增加根系活力及植物根系与土壤养分的接触面积,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逆境胁迫下,腐植酸能够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并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缓解甚至消除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3)腐植酸能够通过与氮素、磷素和钾素发生结合效应,与磷酸盐产生竞争效应和对钾离子的吸附作用固持与活化土壤与肥料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料有效性和缓释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4)腐植酸还能够影响土壤中与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在活化养分的同时,保蓄养分,降低养分的损失,为植物生长保障持久的养分供应;5)腐植酸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应受腐植酸结构特征、添加量和供试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与展望】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研究技术的差异,人们对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腐植酸的基本特征、影响腐植酸作用的主控因子、土壤–植物系统中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途径和腐植酸对土壤功能性微生物等的影响都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植物生长 根系 抗逆性 养分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际沉积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4
作者 艾超 孙静文 +3 位作者 王秀斌 梁国庆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3-1351,共9页
【目的】活跃的根际微生物被喻为植物的第二套基因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植物通过根际碳沉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根际碳沉积是连接大气、植物和土... 【目的】活跃的根际微生物被喻为植物的第二套基因组,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植物通过根际碳沉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作为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根际碳沉积是连接大气、植物和土壤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因此,理解根际碳沉积在根际微生态中的作用对于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作物产量,调控根际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根际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组学研究;根际碳沉积的组成和产生机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形成机制;根际微生物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以及气候变化和长期施肥对植物-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1)植物根际沉积物原位收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2)稳定同位素探针与分子生态学技术的结合,将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根际界面中微生物的活性与功能;3)高通量测序、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的引入势必使根际微生物学研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4)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肥力改变,例如全球变暖、CO2浓度升高和长期施用化肥,根际沉积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中的分配与调节机制,以及这种环境选择压力下植物如何诱导根际促生菌发挥更大作用。希望通过平衡作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实现作物的高产高效,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沉积 根际微生物 碳分配 宏基因组学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水勤 袁亮 +5 位作者 李伟 林治安 李燕婷 胡树文 赵秉强 李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7-1214,共8页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 【目的】研究腐植酸尿素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以期为传统尿素产品的提质增效及新型腐植酸尿素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以自制的腐植酸尿素为供试肥料,运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展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普通尿素(U)和腐植酸尿素(HAU)3个处理,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采集植株地上部样品进行考种,同时,分别测定玉米叶片、茎秆、苞叶、穗轴、籽粒的干物质量、氮素含量和^(15)N丰度;分别采集0—15 cm、15—30 cm、30—50 cm、50—70 cm、7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素含量和15N丰度。【结果】各处理玉米植株地上部及各器官(苞叶除外)干物质量由低到高为CK<U<HAU,而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占该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与U处理相比,HAU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平均提高13.8%,籽粒产量提高14.2%;玉米籽粒产量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玉米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百粒重却无显著差异。同时,HAU处理玉米对氮素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比U处理高0.989 g和0.072 g,提高了氮肥利用率4.8个百分点;各处理氮素和肥料氮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苞叶、穗轴<茎秆<叶片<籽粒,籽粒总氮和肥料氮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植株地上部总吸收量的65.7%~74.2%和58.6%~60.5%;从氮素来源分析,各器官所吸收的肥料氮仅占该器官氮素总吸收量的13.3%~30.9%。另外,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中肥料氮的总残留量影响不显著,但HAU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0—15 cm)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处理(P<0.05)。HAU处理肥料氮的损失率为34.9%,低于U处理5.1个百分点。【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腐植酸尿素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向下层土壤的淋溶,有利于土壤残留氮的进一步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尿素 玉米 产量 15^N标记技术 肥料氮去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醇和氨基酸对小白菜钙营养及生长、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丁双双 李燕婷 +5 位作者 袁亮 赵秉强 林治安 杨相东 李娟 张建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4-751,共8页
【目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大多针对其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等的营养效果,较少研究其对养分有效性及吸收利用的影响,对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选用糖醇和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分子有机物质对小... 【目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大多针对其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等的营养效果,较少研究其对养分有效性及吸收利用的影响,对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选用糖醇和氨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分子有机物质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和养分吸收以及对钙有效性的影响。【方法】以小白菜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设置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和硝酸钙单独喷施,氨基酸(甘氨酸、谷氨酸)和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分别与硝酸钙配合喷施,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6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中氨基酸喷施浓度为250 mg/L,糖醇喷施浓度为150 mg/L,硝酸钙喷施浓度为Ca2+130mg/L。收获后测定植株生物量和维生素C、可溶性糖、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析植株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的吸收量。【结果】1)叶面喷施糖醇和氨基酸明显促进了小白菜生长和养分吸收,并改善了其品质。与喷施清水(CK)相比,喷施糖醇和氨基酸可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9.17%,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0.96%、50.78%和30.66%,硝酸盐含量平均降低31.07%,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12.43%、15.24%和42.16%,钙吸收量增加显著,平均增加25.65%;2)糖醇和氨基酸分别与硝酸钙混合施用可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提高硝酸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与单独喷施硝酸钙相比,糖醇和氨基酸与硝酸钙混合喷施可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17.44%,小白菜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4.23%、45.27%、33.43%,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平均提高38.25%、16.13%、25.11%,对钙养分的吸收量平均增加27.75%;与单独喷施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和糖醇)相比,糖醇和氨基酸与硝酸钙混合喷施使小白菜生物量平均增加12.04%,对钙养分的吸收量平均增加17.60%。【结论】叶面喷施糖醇和氨基酸能有效增加小白菜生物量、改善其品质并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糖醇和氨基酸分别与硝酸钙混合施用可有效促进钙的吸收,提高硝酸钙在小白菜上的应用效果。因此,小分子有机物糖醇和氨基酸可用作钙肥的有效助剂,用以促进作物对钙的吸收利用,提高钙养分的有效性和钙肥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有机物质 钙营养 生长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潮土夏玉米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宜伦 苏瑞光 +4 位作者 刘举 韩燕来 卢艳丽 白由路 谭金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3-569,共7页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 为实现潮土区夏玉米科学施肥,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养分积累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壤质潮土夏玉米施肥两年增产6.55%~39.32%和5.53%~21.19%,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推荐施肥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产4.06%和5.04%,增收21.90%和27.44%。基于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46、25.89和9.93 kg kg–1,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13%、31.48%和50.35%,化肥偏生产力平均为36.62 kg kg–1。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沙壤质潮土区夏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具有增产增收效应,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潮土 养分专家系统 推荐施肥 产量 肥料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Ⅱ.有机物料与磷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5-83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玉米淀粉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磷酸一铵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磷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磷(设置低、中、高3个施磷水平)投入条件下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中、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单株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比化肥磷处理分别提高19.14%、11.29%和37.83%,且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大于化肥磷处理比对应的不施磷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明显提高了化学磷肥的增产效果。2)无论是施用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复混磷肥,玉米植株的含磷量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可能是施用磷肥大幅度增产引起的"稀释效应"所致;但施用磷肥处理的植株吸磷量却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CK处理。3)有机物料与化学磷肥复混具有优化化肥养分利用和提高化学磷肥利用率的效果。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玉米植株吸磷量比化肥磷(P)处理分别提高12.58%、2.82%和33.42%;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化肥磷素表观利用率分别平均比化肥磷处理提高了16.59、1.21和16.0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新型肥料 磷肥利用率 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粒片状肥料实现夏玉米一次施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宜伦 白由路 +3 位作者 谭金芳 刘举 卢艳丽 韩燕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6-1132,共7页
【目的】为探求夏玉米高产一次性施肥技术,根据夏玉米需肥特性,研制大小一致、含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新型压缩片状肥料,将此肥料施在玉米植株适宜的位置,实现单株定量精准施肥。【方法】将尿素、磷酸一铵和氯化钾肥料按夏玉米需肥特性合理... 【目的】为探求夏玉米高产一次性施肥技术,根据夏玉米需肥特性,研制大小一致、含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新型压缩片状肥料,将此肥料施在玉米植株适宜的位置,实现单株定量精准施肥。【方法】将尿素、磷酸一铵和氯化钾肥料按夏玉米需肥特性合理配比,粉碎、充分混匀后采用液压机压缩为重7.0 g的片状肥料,每2片含有每株玉米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在夏玉米苗期,将2粒片状肥料分别施在两株玉米中间两边间隔约15 cm处,施肥深度约10cm,使得每株玉米四周都有肥料持续供应养分。采用田间试验分别在河南鹤壁和山东菏泽研究了单株定量施肥、缓释肥及常规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代谢、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鹤壁和菏泽夏玉米施氮肥显著增产15.1%19.5%和13.8%16.1%。单株定量一次性施肥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分别较习惯2次施肥高7.45%和5.57%,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别高9.88%和6.18%;植株氮、磷和钾素积累量均略有增加,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当季利用率分别高1.24 kg/kg和3.41个百分点,产量平均增加2.5%。【结论】夏玉米单株定量一次性施肥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干物重、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与习惯2次施肥、缓释肥一次性施肥效果相当,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略有增加,实现了高产和一次性施肥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定量施肥 粒片状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码相机进行绿肥翻压后春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产量预测 被引量:16
10
作者 白金顺 曹卫东 +3 位作者 熊静 曾闹华 志水胜好 芮玉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34-3338,共5页
在绿肥翻压条件下,常规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技术存在耗时、费力和可靠性差的缺点。基于数码相机的可见光光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但尚未见应用于绿肥翻压后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为评价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绿肥翻... 在绿肥翻压条件下,常规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技术存在耗时、费力和可靠性差的缺点。基于数码相机的可见光光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但尚未见应用于绿肥翻压后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为评价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绿肥翻压后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玉米产量预测的可行性,设置了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绿肥翻压试验,利用数码相机获取不同生育期玉米冠层数字图像,分析了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与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成熟期籽粒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肥翻压显著改善了玉米的氮素营养,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叶绿素含量(SPAD值)、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氮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绿肥翻压处理下,玉米冠层光谱指数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单施化肥处理低,且其相关性在不同的生育期有较大变异,其中,12叶期(V12)的蓝光标准化值(B/(R+G+B))与灌浆期(R4)的红光标准化值(R/(R+G+B))与植株氮营养指标相关性较好,二者均与玉米产量间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45%和46%。因此,数字图像技术在进行绿肥翻压后玉米氮素营养的诊断和产量预测方面具有应用潜力,但应注意诊断时期和关键指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相机 绿肥 玉米 氮素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促进樱桃番茄对水溶肥料氮素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健 李燕婷 +4 位作者 袁亮 赵秉强 李伟 张水勤 李絮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目的】氨基酸发酵尾液因富含多种有机营养成分,近年来被作为增效材料在肥料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利用^(15)N标记技术,研究了氨基酸发酵尾液对水溶肥料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樱桃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置8... 【目的】氨基酸发酵尾液因富含多种有机营养成分,近年来被作为增效材料在肥料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本文利用^(15)N标记技术,研究了氨基酸发酵尾液对水溶肥料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樱桃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置8个肥料处理,分别为:焦磷酸钾和氯化钾为材料配制水溶肥料(F,N–P_2O_5–K_2O比例为0–14–24);^(15)N尿素(^(15)N丰度为10.46%)、焦磷酸钾和氯化钾为材料配制水溶肥料(P,N–P_2O_5–K_2O比例为18–14–24);在两个肥料基础上分别添加谷氨酸发酵尾液(H)、赖氨酸和苏氨酸混合尾液(B)和聚合谷氨酸尾液(S)配制水溶肥料FH、FB、FS、PH、PB和PS(发酵尾液添加量为200 g/L)。每个处理重复6次,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肥料于番茄定植、坐果、膨果、初果和盛果五个时期等量施入,其中,肥料P、PH、PB和PS按等尿素氮量施入,每次施入量为纯氮60 mg/kg风干土,肥料F、FH、FB和FS保持相同施入量。植株保留三穗果实打顶,收获后测量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和产量,并对植株各部和收获后土壤中全氮含量和^(15)N丰度进行测定。【结果】1)水溶肥料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明显优化肥料氮素在促生、增产方面的作用效果。与P处理相比,PH、PB和PS处理的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果实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7.7%、3.8%、8.5%、12.5%和4.8%。2)水溶肥料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显著提高植株对肥料氮素的吸收量,增加叶片、果实等主要功能部位的肥料氮累积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较P处理,施用水溶肥料PH、PB和PS处理的番茄植株总氮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分别平均增加8.1%和9.9%,叶片、果实等主要功能部位肥料氮累积量分别平均增加18.2%和8.0%,肥料氮素利用率平均提高9.9%。【结论】水溶肥料中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可以显著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肥料氮的吸收累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作物对水溶肥料中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发酵尾液 水溶肥料 ^15N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发酵尾液在水溶肥料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健 李絮花 +3 位作者 李燕婷 袁亮 赵秉强 李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1,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普通水溶肥料(18-10-26)为对照,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后水溶肥料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的水溶肥料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与普通水溶肥料相比,...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普通水溶肥料(18-10-26)为对照,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后水溶肥料对设施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的水溶肥料可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与普通水溶肥料相比,平均增产幅度达9%以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14.61%~19.28%、10.15%~16.54%、16.32%~17.73%和35.38%~36.01%,可滴定酸度含量降低7.84%~16.00%。添加氨基酸发酵尾液的水溶肥料能提高土壤全氮、有效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等功能性酶活性;与普通水溶肥料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增加4.32%~6.79%,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88%~5.7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27.77%~36.23%,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提高34.46%~38.39%、10.59%~16.47%和10.74%~22.15%。可见,氨基酸发酵尾液对水溶肥料具有良好的改性增效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发酵尾液 水溶肥料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氮磷钾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陈建生 张发宝 解开治 黄旭 蒋瑞萍 李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6-1164,共9页
以传统木薯品种‘华南205’及新育品种‘华南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植株养分含量状况,探讨了施肥措施对不同品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产量与块根生长阶段(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含... 以传统木薯品种‘华南205’及新育品种‘华南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植株养分含量状况,探讨了施肥措施对不同品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产量与块根生长阶段(块根形成期、块根生长早期、块根快速膨大期)的氮含量和苗期、块根快速生长期和快速膨大期的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淀粉含量与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苗期及成熟期的磷含量以及成熟期的钾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木薯的氮含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对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可使木薯的磷含量小幅提高,而仅苗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钾肥对木薯的磷含量也有一定影响。钾肥显著提高了木薯钾含量,氮肥、磷肥对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对氮肥、磷肥的响应相对一致,但‘华南205’的钾含量对钾肥的响应明显强于‘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5号’的氮含量和磷含量水平相对一致,但‘华南205’在块根形成期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华南5号’,而苗期的磷含量显著低于‘华南5号’,‘华南5号’从苗期至块根膨大期的钾含量均高于‘华南205’,其中块根形成和快速生长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木薯推荐施肥过程中,在均衡氮磷钾养分的基础上,还需结合考虑品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施肥 品种特性 生长时期 矿质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超级稻品种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惠芬 张彬 +5 位作者 黄庆 刘怀珍 陆秀明 邹积祥 陈永 黄庆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为了明确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成份Ca O、MgO、SiO_(2)和ZnO含量分别为20%、12%、10%和3%)不同用量对超级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年早、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材料,设置4个用量水平(F0,对照,全生育期不施用,F1、F2和F... 为了明确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成份Ca O、MgO、SiO_(2)和ZnO含量分别为20%、12%、10%和3%)不同用量对超级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年早、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材料,设置4个用量水平(F0,对照,全生育期不施用,F1、F2和F3用量分别为25 kg/667 m^2、50 kg/667 m^2和75 kg/667 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对水稻的茎秆抗折力、形态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与对照相比,F1和F2处理分别使水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下降10.50%、8.37%和2.56%、2.22%;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单株和单茎抗折力、节间抗折力、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和茎壁厚度,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0.78%、13.49%、12.33%、11.93%和4.81%;同时基部不同节间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第2节间倒伏指数的下降幅度较第3节间多5.51个百分点,而第2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鲜质量/干质量、茎壁厚度和粗度则分别多增加3.55个、2.41个、0.98个和0.19个百分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但除成穗率和抽穗期绿叶面积外,其他指标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其适宜用量为25~50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中微量元素 倒伏 茎秆形态结构 产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液体肥料对沙糖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彭智平 于俊红 +5 位作者 黄继川 刘建峰 林金棠 吴柏林 王良 姚洁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9,109,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液肥在沙糖桔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液肥淋施后,沙糖桔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5.8%20.3%,果实直径比对照增加6.7%16.3%,单株平均座果数比对照提高54.4%95.7%,比普通商品液肥淋施处理增产10.4%41.... 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液肥在沙糖桔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液肥淋施后,沙糖桔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5.8%20.3%,果实直径比对照增加6.7%16.3%,单株平均座果数比对照提高54.4%95.7%,比普通商品液肥淋施处理增产10.4%41.6%,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氨基酸液肥处理能有效提高沙糖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糖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有效提升果实糖酸比,改善果实风味,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氨基酸液体肥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肥料对荔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智平 于俊红 +3 位作者 黄继川 蔡国豪 周李珠 田惠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79,共3页
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制定施肥措施,进行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灌溉施肥系统进行液体肥料施用,能促进荔枝对养分的吸收,其叶片氮、磷、钾、钙、镁、硼、锌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1.5%、19.4%、12.6%、32.6%、34.0%、... 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制定施肥措施,进行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通过灌溉施肥系统进行液体肥料施用,能促进荔枝对养分的吸收,其叶片氮、磷、钾、钙、镁、硼、锌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1.5%、19.4%、12.6%、32.6%、34.0%、32.0%和24.4%,产量增加43.8%,可溶糖含量和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7.2%和13.1%,具有显著的节肥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液体肥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连作菜地土壤磷库特征
17
作者 宁建凤 陈勇 +4 位作者 姚建武 梁紫薇 曾瑞锟 王荣辉 李彤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磷既是作物营养必需元素也是重要面源污染因子,研究集约化菜地土壤磷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菜地磷养分管理措施,降低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江门、肇庆、惠州等地)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9... 磷既是作物营养必需元素也是重要面源污染因子,研究集约化菜地土壤磷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菜地磷养分管理措施,降低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江门、肇庆、惠州等地)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9份城郊菜地土壤样品,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库分级法分析土壤磷组分,探明土壤性质与磷库相关性。赤红壤菜地土壤磷库以无机磷(Pi)为主要赋存形态,无机磷在磷库占比达88%,有机磷(Po)、残余磷在磷库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1%、3.9%。菜地土壤无机磷含量为1176.78 mg·kg^(-1),远高于有机磷(109.03 mg·kg^(-1))和残余磷含量(52.19 mg·kg^(-1))。无机磷库中,H2O-Pi、NaHCO_(3)-Pi、NaOH-Pi、稀HCl-Pi、浓HCl-Pi含量分别为46.35 mg·kg^(-1)、264.64 mg·kg^(-1)、427.45 mg·kg^(-1)、274.82 mg·kg^(-1)、163.52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3.32%、20.74%、31.29%、16.32%、14.13%。有机磷库中,NaHCO_(3)-Po、NaOH-Po、浓HCl-Po含量分别为27.24 mg·kg^(-1)、62.35 mg·kg^(-1)、19.44 mg·kg^(-1),占总磷比例依次为2.33%、5.70%、1.56%。NaOH提取磷(NaOH-P)在菜地无机磷库、有机磷库中均占主导地位。从土壤磷活性角度分析,活性磷、中等活性磷、稳定性磷含量分别为338.23 mg·kg^(-1)、764.62 mg·kg^(-1)、235.15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25.3%、57.1%、17.6%。几乎全部89个样点土壤活性磷与中等活性磷之和在总磷库占比均超过50%。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均与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浓度效应。赤红壤菜地土壤总体上磷含量丰富、有效性高。施肥、耕作管理等人为活动及赤红壤特性共同影响土壤磷库形成。考虑到赤红壤区的强降水气候特征,常年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大,应注意通过合理施肥降低磷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菜地 Hedley磷库分级法 无机磷组分 有机磷组分 磷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系统中磷循环影响砷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林晓扬 黄宇 +1 位作者 佘梓健 徐梓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 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磷循环影响水稻砷吸收机制。该文综述了稻田砷、磷的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磷-砷竞争吸附的动态平衡、磷对砷氧化还原反应的间接调控作用、磷对砷甲基化和挥发的双重作用、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磷调控砷污染稻田水稻砷吸收的展望,以期为加强砷污染稻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砷污染 磷循环 砷的迁移转化 磷与砷的竞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0
19
作者 宋蝶 陈新兵 +3 位作者 董洋阳 沙之敏 徐新朋 曹林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5,共8页
苏北地区水稻集约化种植体系中存在氮肥施用过量、施肥时期与肥料配比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是农民收益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为科学、系统地指导苏北地区稻田施肥,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风险,本研究基于地... 苏北地区水稻集约化种植体系中存在氮肥施用过量、施肥时期与肥料配比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是农民收益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为科学、系统地指导苏北地区稻田施肥,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风险,本研究基于地块土壤性状、产量目标及养分管理措施等信息,运行水稻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 System,NE)进行施肥推荐,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NE推荐施肥对苏北地区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水稻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基于NE处理的减氮(NE-N)、减磷(NE-P)和减钾(NE-K)处理,以及农民习惯施肥(FP)。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的氮、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4.77%和6.32%,其中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水平(P<0.05);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33.55%(P<0.05);氮肥、钾肥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4.91%、19.35%,磷肥回收利用率与FP处理基本相同。相比于FP处理,NE处理在减少氮肥投入,保证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条件下,水稻增产2.23%,增收6.24%,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植株籽粒中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0.32%和51.63%,其中后者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水稻养分专家系统在苏北地区依据地块信息和智能化施肥系统,指导优化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促进了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可以在苏北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 肥料利用率 苏北地区 氮磷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志对 黄继川 +4 位作者 于俊红 李文英 杨林香 林志军 吴雪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8,共3页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有效提高茶青产量,增加茶芽密度、百芽重,其中黄腐酸的效果优于腐植酸钾。在增加茶芽密度方面,夏茶的效果优于秋茶,百芽重方面以秋茶优于夏茶。同时,施用腐植酸肥... 施用腐植酸肥料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有效提高茶青产量,增加茶芽密度、百芽重,其中黄腐酸的效果优于腐植酸钾。在增加茶芽密度方面,夏茶的效果优于秋茶,百芽重方面以秋茶优于夏茶。同时,施用腐植酸肥料能够提升茶叶品质,以黄腐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产量 品质 腐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