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25年来稻田土壤养分演变特征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建军 辛景树 +4 位作者 张会民 段建军 任意 孙楠 徐明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03,共12页
【目的】目前我国的水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0%,为了探明我国水稻土土壤养分和肥力的演变特征,科学合理地指导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水稻土长期动态监... 【目的】目前我国的水稻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0%,为了探明我国水稻土土壤养分和肥力的演变特征,科学合理地指导稻田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水稻土长期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方法】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中值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土壤养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别总结了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以及土壤p H在不同监测时期的演变特征和总体变化趋势;用统计分析得出不同监测时期施肥量的变化情况;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上述6大肥力指标对该区土壤综合肥力属性的年代变化趋势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监测时期土壤肥力主要贡献因子和限制性因子的变异情况。【结果】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监测初期相比均略有升高,其中有机质含量从监测中期到监测后期上升趋势明显(P<0.05),碱解氮从监测初期到中期也呈显著性增加趋势(P<0.05);2)监测25年来,土壤有效磷含量从12.4 mg/kg增加到12.9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变化趋势,与监测初期相比,监测中期和监测后期的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3.9 mg/kg和17.9 mg/kg;3)土壤p H值总体呈缓慢降低的趋势,下降了0.37个单位,表明在当前的施肥和田间管理措施下我国水稻土存在一定的酸化趋势;4)土壤全氮、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与监测初期相比,20 25年后水稻土土壤肥力主要贡献因子由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转变为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主要限制因素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缺乏转向p H值的逐渐降低。【结论】在农民习惯的耕作施肥管理条件下,该地区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肥力总体上得到了改善;但土壤p H在一定程度上已显现出对土壤肥力的限制性作用,所导致的酸化趋势需要关注。另外,从农田养分平衡管理的角度看,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仍然是该区稻田持续生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肥过程中对钾与磷的投入仍需加强,而氮肥施用量需要合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施肥 稻田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的测试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45
2
作者 谢银旦 杨相东 +2 位作者 曹一平 江荣风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1-497,共7页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 在土壤培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三种测定方法以及在土壤中测得的包膜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与在水中测得的养分释放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土壤培养中,采用肥料养分化学测定法、肥料养分称量法和土壤无机氮增量法都能直接或间接表征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率及其相关性状。包膜控释肥料在土壤与水两种体系中所测得的养分释放率之间相关性显著,其相关关系符合一元一次线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大于0.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料 控释肥料 土壤培养法 养分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驱动的县域养分平衡状况的变化——以山东惠民县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甄兰 崔振岭 +7 位作者 陈新平 张福锁 寇长林 巨晓棠 康存水 王卫东 王月琴 朱同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采用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4年土壤调查的实测数据以及历年农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25年来惠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该县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惠民县种植业结构由以... 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采用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4年土壤调查的实测数据以及历年农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25年来惠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该县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惠民县种植业结构由以粮棉为主演变为以棉粮菜为主;该县的养分平衡状况为氮盈余6089~19405t,磷盈余259~7001t,钾亏缺2532~6712t;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7%、22%、303%,速效钾含量则降低了6%。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农田氮、磷、钾养分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的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如何合理进行作物种植布局并优化不同种植体系的施肥技术将成为今后区域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结构 养分平衡 土壤养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磷素营养的光谱响应及诊断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磊 白由路 杨俐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2-808,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监测不同磷营养水平春玉米典型生育期叶片光谱变化,并对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磷含量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磷素营养的光谱响应敏感期,3507-30 nm和14201-800 nm是磷素营养的光谱敏感波段。该生育期构... 通过盆栽试验监测不同磷营养水平春玉米典型生育期叶片光谱变化,并对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磷含量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磷素营养的光谱响应敏感期,3507-30 nm和14201-800 nm是磷素营养的光谱敏感波段。该生育期构建的单波段高光谱变量、窄波段光谱变量和宽波段光谱变量与叶片磷含量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关系;窄波段光谱变量比值指数R725/625和R1745/1585与叶片磷含量的回归关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625/555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光波段光谱变量与磷含量的回归关系优于近红外波段光谱变量与磷含量的回归关系,表明可见光波段叶片光谱反射率可能更适合春玉米磷营养状况的评价。不同波段宽度的光谱变量分析表明,在敏感波段范围内,801-00 nm波段平均的叶片宽波段光谱反射率没有降低对叶片磷含量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磷素营养 光谱响应 光谱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Ⅰ植物铁吸收与运输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段立红 丁红 +1 位作者 李文学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9-744,共6页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两年来,人们对于植物,尤其是机理Ⅰ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铁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部位除根系外,在地...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两年来,人们对于植物,尤其是机理Ⅰ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铁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部位除根系外,在地上部、花等器官也能够检测到;IRT1基因是机理Ⅰ植物主要的Fe(Ⅱ)运输基因;烟碱酰胺在铁的长距离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还原、吸收、长距离运输及对这些过程的调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机理Ⅰ植物适应铁胁迫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还原酶基因 铁吸收基因 长距离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供应及修剪方式对设施樱桃番茄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宇 任涛 +3 位作者 刘新明 李亚灵 陈清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2-986,共5页
以"千禧"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及植株打顶后的修剪方式对樱桃番茄的果实发育、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修剪方式(Pc)相比,在氮素供应充足条件下,优化修剪方式(Po)可明显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和果... 以"千禧"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及植株打顶后的修剪方式对樱桃番茄的果实发育、产量及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修剪方式(Pc)相比,在氮素供应充足条件下,优化修剪方式(Po)可明显提高樱桃番茄的产量和果实单果重。其中在适宜氮素供应水平下,樱桃番茄产量提高49%,平均单果重提高20%;在氮素过量供应条件下,樱桃番茄产量提高27%,平均单果重提高25%。进一步分析表明,优化修剪能显著提高樱桃番茄果实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并通过提高植株叶片中的氮含量来促进番茄源的活力,说明在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改善打顶后的樱桃番茄的库源关系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樱桃番茄 优化修剪 氮素营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美青 江荣风 赵方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465-470,共6页
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对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采用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 mg.kg-1的土壤培养试验和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μmol.L-1的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Z... 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Thlaspi caerulescens L.)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对其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目前研究很少。采用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 mg.kg-1的土壤培养试验和Zn处理浓度为0、50、500、1 000μmol.L-1的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Zn超积累植物遏蓝菜的两个生态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对Zn的积累特点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培养和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在土壤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 584 mg.kg-1 DW和5 702 mg.kg-1 DW。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Zn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2 287 mg.kg-1 DW和15 966 mg.kg-1 DW。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生态型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土壤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叶片SOD活性的变化分别是:从23.1 units.g-1 FW增加到51.2 units.g-1 FW和从23.2 units.g-1 FW增加到61.3units.g-1 FW。营养液培养条件下,Prayon和Ganges地上部SOD活性的变化分别是:从19.8 units.g-1 FW增加到44.6 units.g-1 FW和从62.4 units.g-1 FW增加到85.0 units.g-1 FW。相关分析发现两个生态型地上部Zn浓度与SOD活性极显著高度正相关。说明SOD活性的提高是Thlaspi caerulescen超积累Zn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遏蓝菜 ZN 超积累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被引量:2185
8
作者 张福锁 王激清 +4 位作者 张卫峰 崔振岭 马文奇 陈新平 江荣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24,共10页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kg-1和9.8 kg kg-1,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降趋势。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产农田过量施肥,忽视土壤和环境养分的利用,作物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养分损失未能得到有效阻控等。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就必须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入手,充分利用来自土壤和环境的养分资源,实现根层养分供应与高产作物需求在数量上匹配、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致,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农学效率 氮肥利用率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王燕 王小彬 +2 位作者 刘爽 梁二 蔡典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66-771,共6页
本文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系统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 本文把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系统总结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历程与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研究与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其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指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寻求有效的固碳途径和管理措施;探讨农田土壤保护性耕作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及其动态响应,实现农田系统碳汇/源科学管理调控;采用G IS技术结合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评价保护性耕作区域尺度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有机碳 模型模拟 GIS 区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策略及氮肥施用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兵 任涛 +3 位作者 李俊良 陈清 江荣风 刘庆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4-1109,共6页
以传统水肥管理为对照,根据根层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与氮素供应目标值指标,对秋冬季设施番茄生育期进行氮肥追施优化管理.同时结合小管出流的方式比较研究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及固定灌额两种策略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氮素追施调控的影响... 以传统水肥管理为对照,根据根层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与氮素供应目标值指标,对秋冬季设施番茄生育期进行氮肥追施优化管理.同时结合小管出流的方式比较研究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及固定灌额两种策略对设施番茄产量及氮素追施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下,优化氮素处理保证了番茄产量,与传统氮肥处理相比。追施的氮肥数量减少了48%;在番茄的主要生育时期内.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及固定灌额处理的灌溉量分别比传统灌溉处理减少46%和30%;采用同样指标所推荐的氮肥追施数量也分别减少14%和10%,明显减少土壤—蔬菜体系中氮素的表观损失,减轻了由于过量施氮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层氮素管理 小管出流 产量 氮素利用 设施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pH和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燕婷 白灯莎.买买提艾力 +2 位作者 张福锁 江荣风 毛达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在无植物栽培的条件下通过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试验研究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 pH值、有效铁含量的影响 ,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对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缺铁失绿黄化症的矫正效果。结果表明 ,酸性根际肥 (pH 1.0~ 2 .0 )中的酸在土壤中扩散的影... 在无植物栽培的条件下通过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试验研究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 pH值、有效铁含量的影响 ,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对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缺铁失绿黄化症的矫正效果。结果表明 ,酸性根际肥 (pH 1.0~ 2 .0 )中的酸在土壤中扩散的影响半径可达 6cm ,但对土壤pH降低作用最显著的是在距肥料 2cm内 ;在施肥 2 8d内 ,距肥料 2cm处 ,土壤 pH值降低了 0 .9个单位 ,土壤铁有效性 (DTPA浸提量 )增加了 5 .9mg kg ;施用酸性根际肥可使花生叶绿素SPAD值与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提高 ,克服了花生缺铁黄化症状 ,使施肥区 (肥料周围 2cm内 )土壤pH值显著降低 ,并显著提高了该区土壤铁的有效性和花生对土壤Fe的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根际肥 石灰性土壤 pH值 有效性 影响因素 无植物栽培 扩散试验 症状 吸收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污染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中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萌 陈世宝 +1 位作者 李娜 马义兵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34-439,共6页
近年来,寻求环境友好型的污染土壤与污水净化高效修复剂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新的热点。随着环境分子科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微界面特征,可以强化多种界... 近年来,寻求环境友好型的污染土壤与污水净化高效修复剂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新的热点。随着环境分子科学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污染环境修复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微界面特征,可以强化多种界面反应,如对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表面吸附、专性吸附及增强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在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污染土壤及污水治理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纳米材料进行污染土壤修复及污水净化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及研究前景,以期为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污染土壤 污水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分析 被引量:105
13
作者 钟茜 巨晓棠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是112和180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生理利用率表现出抛物线的趋势。在农户习...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是112和180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生理利用率表现出抛物线的趋势。在农户习惯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10%和6%,每千克氮肥分别增产2和3千克。灌水和集中降雨是引起土壤硝态氮明显下移的主要因素。氮素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低施氮量时,氮素盈余以残留Nmin为主,高量施氮则以表观损失为主。将收获后0—9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的量控制到150kg/hm2,可以在兼顾环境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时冬小麦季的施氮量是122 kg/hm2,产量(干物重)达到最高产量4331 kg/hm2;夏玉米季的施氮量是145 kg/hm2,产量(干物重)是7965 kg/hm2,达到最高产量的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氮素 环境承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1
14
作者 丁燕芳 梁永超 +1 位作者 朱佳 李兆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1-478,共8页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低抗的扬麦9号(Yangmai 9)和高抗的豫麦18(Yumai 18)为材料,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589MPa)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含量...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低抗的扬麦9号(Yangmai 9)和高抗的豫麦18(Yumai 18)为材料,用PEG6000(聚乙二醇6000,渗透势约为-0.589MPa)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了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显著受到抑制,加硅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及光合作用,且1.0 mmol/L Si处理的效果优于0.1mmol/L Si处理。与不加硅处理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加硅处理后,小麦幼苗的鲜干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显著下降,可溶性糖积累量也降低。因此,硅可显著提高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番茄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何飞飞 肖万里 +3 位作者 李俊良 陈清 江荣风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399,共6页
根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原理,应用氮素供应目标值结合PSNT(Presidedress Soil Nitrate Testing)技术对日光温室春、秋季番茄主要生育时期0—30 cm土壤硝态氮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氮素追施调控。试验设计为:当春季目标产量为84 t/hm2时,在第... 根据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原理,应用氮素供应目标值结合PSNT(Presidedress Soil Nitrate Testing)技术对日光温室春、秋季番茄主要生育时期0—30 cm土壤硝态氮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氮素追施调控。试验设计为:当春季目标产量为84 t/hm2时,在第一、二、三穗果膨大期每次追肥时采用N 300 kg/hm2的氮素供应目标值(0—30 cm土层NO3--N+灌溉水带入氮素+追施化肥氮素),之后每次追肥采用N 200 kg/hm2的氮素供应目标值;当秋季目标产量为75 t/hm2时,在第一、二、三、四穗果膨大期每次追肥时采用N 200 kg/hm2的氮素供应目标值,之后每次追肥采用N250 kg/hm2的氮素供应目标值。结果表明,与传统氮素处理相比,由于充分利用了来自环境的氮素养分(包括矿化态有机氮和灌溉水中氮素),氮素追施调控处理的番茄在春季生长后期(3至6穗果生长时期)、秋季生长前期(1至3穗果生长时期)没有追施氮肥;在氮肥总投入量分别减少62%和78%的情况下,番茄产量不降低,但显著降低了土壤—蔬菜体系中氮素表观损失量,作到了氮素资源的综合管理与作物的高效利用,减轻了过量施氮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综合管理 氮素供应 PSNT NO3^--N 日光温室番茄 追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柿铜毒害的土壤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波 马义兵 +4 位作者 刘继芳 韦东普 陈世宝 张洪涛 郭雪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5-673,共9页
通过有代表性的16种中国土壤的外源铜的西红柿毒害试验,发现淋洗(使用模拟的人工雨水滤洗定量的土壤样品)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碳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的毒性阈值。土壤pH是影响西红柿铜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基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两... 通过有代表性的16种中国土壤的外源铜的西红柿毒害试验,发现淋洗(使用模拟的人工雨水滤洗定量的土壤样品)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碳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的毒性阈值。土壤pH是影响西红柿铜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基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两因子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淋洗和非淋洗土壤上铜对西红柿生物量50%抑制的毒性阈值(EC50),且相关性均达到了80%以上。当考虑到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对EC50的影响时,对于非淋洗和淋洗土壤来说,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到了0.862和0.891。本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土壤性状(土壤pH,有机碳含量以及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外源铜对西红柿生长的毒性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毒害 土壤性质 淋洗 西红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蔬菜的氮素平衡及施肥调控潜力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何飞飞 任涛 +2 位作者 陈清 江荣风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2-699,共8页
以寿光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4个生长季的试验,分析整个生产体系中氮素的平衡及0—180cm土层硝态氮动态,并对氮素优化管理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的生产力、氮素盈余与损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施氮管理相比,综合利用... 以寿光日光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4个生长季的试验,分析整个生产体系中氮素的平衡及0—180cm土层硝态氮动态,并对氮素优化管理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的生产力、氮素盈余与损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施氮管理相比,综合利用灌溉水带入氮素和根层土壤无机氮的优化氮素管理技术能够保证番茄产量,同时减少73%的氮肥施用,但节肥主要集中在春茬作物生长后期及秋茬作物生长前期。自休闲至番茄第一次追肥前土壤硝态氮的大量积累与频繁灌溉导致了整个生产体系氮素大量损失,建议通过种植填闲作物或者施用高C/N比作物秸秆等可能的方法来控制土壤氮素转化,减少该时期的氮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优化 氮素平衡 氮素损失 日光温室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Ⅱ.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被引量:49
18
作者 陈宏宇 李晓鸣 王敬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两个抗根腐病连作大豆品种生育期间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大豆根面细菌随生育期增加呈递减趋势,品种间无差异。合丰25(H25)的根际细菌数量随生育期呈递减趋势,绥农10号(S10)根际细菌数...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两个抗根腐病连作大豆品种生育期间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大豆根面细菌随生育期增加呈递减趋势,品种间无差异。合丰25(H25)的根际细菌数量随生育期呈递减趋势,绥农10号(S10)根际细菌数量从三叶期到鼓粒初期不断增加,到成熟期又急剧减少。感病品种H25根瘤重明显低于抗病品种S10。H25根面真菌和镰孢霉总数在三叶期和成熟期均高于S10,苗期是根腐病的主要发病期。总之,在连作条件下,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大豆成熟期其根面和根际细菌减少,真菌和主要病原菌(镰孢霉Fusarium)都会大量富集,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面和根际的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地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大豆 根面 根际 微生物区系 根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 Zn交互作用对金针菇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贾彦 杨勇 +2 位作者 江荣风 李花粉 王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68-1373,共6页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分别单独添加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Cd、Zn,采用栽培袋接种培养法研究了食用菌富集Cd、Zn以及Cd、Zn交互作用对食用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1mg·kg-1)、Zn(<600mg·kg-1)... 以金针菇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分别单独添加和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Cd、Zn,采用栽培袋接种培养法研究了食用菌富集Cd、Zn以及Cd、Zn交互作用对食用菌累积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1mg·kg-1)、Zn(<600mg·kg-1)能够促进金针菇的生长,但是高浓度的Cd、Zn对金针菇生长会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栽培基质中Cd、Zn处理浓度的增高,金针菇子实体中的Cd、Zn浓度也随之增加。Cd-Zn之间表现为互相拮抗作用,金针菇子实体内的Cd含量随着培养基质中Z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Cd浓度降低比例与Zn/Cd比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Zn处理浓度为600mg·kg-1,Cd处理浓度分别为1mg·kg-1和10时,与不加Zn相比,金针菇子实体Cd含量分别降低29%和11%。Cd对Zn也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但是除在Zn为0和Cd为10mg·kg-1处理时拮抗作用显著(P<0.05)外,其余处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在10mg·kg-1Cd和600mg·kg-1Zn处理条件下,金针菇生物量显著下降,可能是由于Cd-Zn协同作用,造成毒害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蔬菜对镉的吸收累积及亚细胞分布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芳 杨勇 +1 位作者 张燕 李花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基于叶绿体分离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对镉吸收、运输和亚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蔬菜在不同浓度镉的营养液中培养1周后,蔬菜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类的蔬菜生物量差异较大。镉在蔬菜叶片中大部分存在于... 采用营养液培养,基于叶绿体分离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对镉吸收、运输和亚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蔬菜在不同浓度镉的营养液中培养1周后,蔬菜生物量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类的蔬菜生物量差异较大。镉在蔬菜叶片中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壁中,占总量的62%~85%,少量存在于原生质(不含叶绿体)和叶绿体中;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增加,各组分中镉的含量明显增加,但分配比例变化不大。各种蔬菜根中镉的含量高于地上部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根中镉分配比例从44%~59%降低至27%~38%;不同蔬菜根部对镉的吸收能力及镉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细胞壁 叶绿体 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