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转录组挖掘六妹羊肚菌生长发育相关基因
1
作者 胡继鹏 鲍大鹏 +4 位作者 杨瑞恒 高贺宇 仝乐涛 徐爱国 唐利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共11页
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菌丝体(M)、幼小子实体(FS)和成熟子实体(FB)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FS与M相比共鉴定出13500个DEGs,FB与FS相比共鉴定出957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FS与M的DEGs主要... 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的菌丝体(M)、幼小子实体(FS)和成熟子实体(FB)进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显示,FS与M相比共鉴定出13500个DEGs,FB与FS相比共鉴定出957个DEGs。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FS与M的DEGs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膜和催化活性等条目中;FB与FS的DEGs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呼吸链等条目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显示,FS与M的DEGs主要富集在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自噬等通路中;FB与FS比较组的DEGs主要富集在酪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氧化磷酸化等通路中。筛选到与羊肚菌生长发育相关的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编码转录因子、自噬、漆酶和碳水化合物酶(CAZymes)相关基因(ap1、atg8、laccase2、laccase4、bgl2、exg1)。酶活测定结果表明,CAZymes(α-葡萄糖苷酶、β-1,3-葡萄糖苷酶)和漆酶(laccase2和laccase4)在子实体阶段的活性显著高于菌丝体阶段,且在成熟子实体中活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羊肚菌生长发育机制及相关功能基因挖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转录组 生长发育 漆酶 碳水化合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用菌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6
2
作者 庄海宁 张劲松 +2 位作者 冯涛 杨焱 冯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0,共6页
分析了中国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包括保健功能、原料来源、审批情况、前沿开发与技术创新现状、集成示范与成果转化现状等;展示了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针对食用菌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用菌 保健食品 功能成分 开发现状 应用前景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菌渣部分替代废棉栽培草菇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正鹏 余昌霞 +3 位作者 黄建春 鲍大鹏 李玉 周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 以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渣(SP)、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菌渣(SH)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渣(SA)替代部分废棉(CW)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9715菌株,结果与对照培养料(97CW+3%石灰)相比,用6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可使草菇生产周期缩短1.6d、产量分别提高15%和17%;30%的SP和SA分别替代CW生产周期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产量皆提高7%;30%的SH替代CW进行草菇栽培时生产周期与产量和对照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草菇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鲜味评价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忠 谷镇 +3 位作者 杨焱 周帅 刘艳芳 唐庆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1-54,共4页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测定松口蘑、鸡油菌和美味牛肝菌3种野生食用菌中主要的非挥发性呈味成分,包括可溶性糖(糖醇)、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等鲜量值(EUC)对3种野生食用菌的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野生菌的主要呈味...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测定松口蘑、鸡油菌和美味牛肝菌3种野生食用菌中主要的非挥发性呈味成分,包括可溶性糖(糖醇)、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等鲜量值(EUC)对3种野生食用菌的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野生菌的主要呈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影响着其独特滋味的形成。松口蘑的EUC值为31.93g/100g,鸡油菌的EUC值为0.46g/100g,鸡油菌的EUC值为13.87g/100g,3种野生食用菌中松口蘑的鲜味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鲜味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种食用菌水溶性粗多糖的β-葡聚糖含量与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文 杨焱 +5 位作者 周帅 吴迪 汪雯翰 刘艳芳 蒋俊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8种不同食用菌子实体的水溶性粗多糖,测定了样品中多糖、葡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桑黄(Phellinus baumii)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较高,香菇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粗多糖中葡聚糖含量较高;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刺芹侧耳、香菇和姬松茸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较高。采用截留分子量8000~12000透析袋纯化8种食用菌粗多糖,将纯化产物用于体外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8种样品均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其中香菇、刺芹侧耳和毛头鬼伞粗多糖在低浓度(200μg/mL)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量即可达到40μmol/L以上,高浓度(500μg/mL)时高于阳性对照;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8种供试样品均能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香菇、刺芹侧耳和猴头菌粗多糖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证明这8种食用菌粗多糖均具有体外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葡聚糖 Β-葡聚糖 巨噬细胞 NO 脾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孟兰 赵妍 +1 位作者 陈明杰 汪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 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对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资料,主要包括β-1,4-内切木聚糖酶、β-木糖苷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乙酰木聚糖酯酶、α-葡萄糖醛酸酶的研究。主要对半纤维素酶系,尤其是木聚糖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简要概括,包括结构、酶学性质、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等,并综述了在食用菌生产中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最后展望了食用菌半纤维素酶系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半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基因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农药残留安全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26
7
作者 杨慧 赵志辉 +2 位作者 王瑞霞 董茂锋 宋卫国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概述食用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预测基础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对于开展相关研究、控制农药残留危害、确保食用菌产品安全和贸易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食用菌 农药残留 吸收 降解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应用于食用菌发酵培养料分析的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妍 刘顺杰 +4 位作者 张亚茹 孙育红 黄建春 余昌霞 陈明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6,共9页
食用菌培养料的腐熟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过程及产量。物种多样性差异反映了生态群落的功能和动态变化,因此分析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食用菌培养料的腐熟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过程及产量。物种多样性差异反映了生态群落的功能和动态变化,因此分析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生产优质的培养料,使食用菌获得高产量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食用菌发酵培养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并综述了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研究及开发复合菌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发酵培养料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锌、钙离子在三种食用菌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慧 张美彦 +3 位作者 宋春艳 刘建雨 徐珍 尚晓冬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3,共7页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中富集。实验范围内,铁离子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生长的浓度均为5.6~28.0 mg/kg,当浓度超过279.3、279.3、28.0 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锌离子促进香菇生长的浓度为3.3~6.0mg/kg,当浓度超过653.8、327.0、327.0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钙离子浓度超过1721.7、8608.5、8608.5mg/L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菌丝生长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细胞体外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超 汪雯翰 +3 位作者 杨焱 颜梦秋 冯娜 张劲松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以高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和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两种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对9种食用菌(桑黄、灵芝、香菇、杏鲍菇、鸡腿菇、灰树花、猴头、姬松茸和蛹虫草)醇提物、桑黄和灵芝的4种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 以高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和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两种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对9种食用菌(桑黄、灵芝、香菇、杏鲍菇、鸡腿菇、灰树花、猴头、姬松茸和蛹虫草)醇提物、桑黄和灵芝的4种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进行了研究。HepG2模型研究结果表明,9种食用菌醇提物中灵芝和桑黄醇提物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效果最好,并且两者高浓度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均好于阳性对照组;桑黄3种有机溶剂萃取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和灵芝4种有机溶剂萃取相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效果较好,均好于阳性对照组。3T3-L1细胞模型结果表明,9种食用菌醇提物中灵芝和桑黄醇提物的促进葡萄糖消耗效果最好,均好于阳性对照组;灵芝及桑黄4种有机溶剂萃取相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葡萄糖消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灵芝 HEPG2细胞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呈香呈味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1
作者 谷镇 杨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3-36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 综述了近年来食用菌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对目前研究报道的食用菌中挥发性呈香物质(八碳挥发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及酸、酮、醛、酯类化合物等)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可溶性糖、呈味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进行了概况总结,为更好地开发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挥发性呈香成分 非挥发性呈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基质中木质纤维素组分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倩 宋晓霞 +5 位作者 周帅 钱武兵 黄慢慢 肖婷婷 陈明杰 黄建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为建立批量测定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的方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建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进行了调整。将NREL法中0.3 g样品... 为建立批量测定食用菌栽培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的方法,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建立的方法的基础上,对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进行了调整。将NREL法中0.3 g样品于87 mL 4%(w/w)硫酸中121℃水解的反应体系改为0.1 g样品于10 mL 15.4%(w/w)硫酸中100℃水解,反应容器和加热容器分别由压力瓶和灭菌锅改为离心管和水浴锅。改进后的反应体系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酸液溢出,采用离心实现固液分离提高了测定效率。在新的反应体系中,确定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1.5 h,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基质的最适水解时间为2 h。通过比较新建立的方法与NREL建立的方法测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含量,表明改良后的新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栽培基质 食用菌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常食用加工方法对灵芝中活性成分利用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娜 颜梦秋 +5 位作者 王晨光 刘艳芳 张劲松 冯杰 王亚涛 唐庆九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阐明日常的食用加工方法是否能充分利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的活性成分,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龙芝二号子实体片经水煮、焖烧、水泡、酒浸四种加工处理的提取液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结果水煮、焖烧、水泡40min后多... 为阐明日常的食用加工方法是否能充分利用灵芝(Ganoderma lingzhi)中的活性成分,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法分别检测龙芝二号子实体片经水煮、焖烧、水泡、酒浸四种加工处理的提取液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结果水煮、焖烧、水泡40min后多糖基本全部溶出,三萜溶出率分别为85.5%、83.1%、51.1%;50%的白酒浸泡7d后三萜溶出率为95.0%,而多糖溶出率仅为0.31%;用这些方法比较龙芝二号与菌草灵芝的处理结果,结果多糖和三萜溶出效果基本相同;通过比较,焖烧40min能使灵芝片中有效成分大部分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丹丹 汪雯翰 +2 位作者 贾薇 张劲松 葛欣芸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166-170,共5页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对病毒、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多糖是天然大分子物质,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活性和低毒效应在临床应用及养殖业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对病毒、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多糖是天然大分子物质,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活性和低毒效应在临床应用及养殖业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和微生物中,为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对多种食用菌,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等进行了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食用菌多糖是理想的天然添加剂,且成本低廉,功能广泛,相信将来食用菌多糖在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在食用菌中的残留检测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卫国 杨慧 +2 位作者 王伟民 曲明清 张栩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 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Lentinula edodes)、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中的吡虫啉残留,结果表明:回收率在84%~93%之间,最低检出限均为0.01mg/kg;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3.5、2.3d,施药10d后,其消失率均大于90%;吡虫啉安全使用控制指标为:喷雾施药量10~30g a.i./hm2,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3d;经过残留安全评价,推荐吡虫啉在三种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吡虫啉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沉默技术在食用菌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茅文俊 周陈力 鲍大鹏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RNA沉默技术有效地避免了食用菌遗传操作中同源重组率低的缺点,应用于食用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有诸多优势,正在发展成为食用菌基础研究中必不可缺的遗传操作技术。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中的RNA沉默相关途径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RNA沉默... RNA沉默技术有效地避免了食用菌遗传操作中同源重组率低的缺点,应用于食用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有诸多优势,正在发展成为食用菌基础研究中必不可缺的遗传操作技术。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中的RNA沉默相关途径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RNA沉默技术在食用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RNA沉默技术在食用菌应用中的优缺点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RNA沉默 RNA干涉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瓶栽食用菌设施设备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峰 尚晓冬 +4 位作者 宋春艳 李正鹏 李巧珍 李玉 谭琦 《农业工程技术》 2017年第16期22-26,共5页
对瓶栽食用菌的车间、床架、加湿设施、空调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原料搅拌设备、装瓶机、灭菌锅、接种机、搔菌机、抑制机、挖瓶机、栽培瓶及周转筐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栽培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设备 食用菌 瓶栽 空调设施 通风设施 照明设施 搅拌设备 装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主要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令坤 唐庆九 +5 位作者 刘艳芳 杨焱 周帅 王金艳 于华峥 张劲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4-77,共4页
以三种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真姬菇、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与废弃物(下脚料与菌糠)的水溶性多糖、β-葡聚糖、海藻糖、糖醇和核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同一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主要活性成分种类类似... 以三种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真姬菇、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与废弃物(下脚料与菌糠)的水溶性多糖、β-葡聚糖、海藻糖、糖醇和核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同一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主要活性成分种类类似,但子实体和下脚料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菌糠中含量较低。三种食用菌相比,杏鲍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均为最高,含量分别为7.44%和36.93%,且杏鲍菇下脚料中β-葡聚糖也较丰富,含量为22.41%,而金针菇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最低;杏鲍菇子实体和下脚料中的海藻糖含量高于真姬菇和金针菇子实体,分别达到40.36%和19.04%,而只有金针菇含有阿拉伯糖醇,其子实体和下脚料含量分别为18.65%和8.17%。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食用菌子实体中核苷种类较丰富,且大部分核苷类化合物含量是子实体中最高。但是真姬菇和杏鲍菇下脚料中胞苷和鸟苷的含量远高于相应的子实体,这可能与其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子实体 下脚料 菌糠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9
作者 冯涛 水梦竹 +3 位作者 李雪 宋诗清 庄海宁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104,共8页
综述了影响食用菌风味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不同加工方式对食用菌风味的影响、食用菌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以及食用菌调味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未来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及调味品开发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食用菌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非挥发性化合物 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凯 祝子坪 +7 位作者 王金斌 陈建中 鲍大鹏 陈明杰 张劲松 谭琦 吴潇 唐雪明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9,共8页
综述了食用菌遗传转化方法、启动子和选择标记,并分析了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转化 启动子 选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