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资源 被引量:5
1
作者 祁亮亮 蓝桃菊 +3 位作者 龙继风 黄朝勇 赵智勇 郎宁 《食用菌》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报道了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92种,隶属于57属30科,其中担子菌50属26科82种;子囊菌7属4科10种。广西新记录种14种。保护区木生大型真菌中,多数为食用菌或药用菌,开发利用潜力大。
关键词 分类学 木生大型真菌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植物根际促生菌DD3的功能特性及对大蒜幼苗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梦琦 陈云云 +4 位作者 张熙 邓辉 孙建光 高淼 卜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756,共9页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环境兼容性、不易引起抗性、效果持久稳定等优势。筛选高效多功能菌,探索抗病促生机理,对开发防控大蒜土传病...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环境兼容性、不易引起抗性、效果持久稳定等优势。筛选高效多功能菌,探索抗病促生机理,对开发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大蒜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从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部分离的70株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ACCC37402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链格孢属菌株(Alternaria sp.)D14011-1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解蛋白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HCN能力等,研究菌株的拮抗特性;通过测定菌株的固氮能力、溶磷能力、产IAA能力,产ACC脱氨酶能力等,研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进行多功能菌菌悬液及其无菌发酵液对大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病效果研究。【结果】菌株DD3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ACCC37402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D14011-1具有较好拮抗效果,抑菌率均为45%;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其它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Bacillus sp.DD3具有水解蛋白能力、产HCN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固氮能力、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对氨苄青霉素钠、硫酸卡那霉素等11种抗生素无耐受性,不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和产ACC脱氨酶能力。盆栽试验显示,接种Bacillus sp.DD3菌悬液对大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控率达80%。接种Bacillus sp.DD3及其无菌发酵液后能够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其中接种菌悬液效果更佳。【结论】菌株Bacillus sp.DD3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对大蒜根腐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同时可以显著促进大蒜幼苗生长,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多功能菌 抗病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食用菌鲜品外源细菌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琼英 高巍 +4 位作者 赵梦然 邬向丽 陈强 曲积彬 黄晨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80-85,共6页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 目前,市售食用菌鲜品大多保藏于常温条件下,食用菌因营养丰富、表面组织鲜嫩而更易滋生外源微生物。以市售常温保藏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鲜品为材料,分析货架期内其外源细菌数量、种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在货架期内外源细菌数量明显增加,货架期5 d蟹味菇增长了29倍,金针菇、杏鲍菇分别增长了417、4 116倍。外源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在货架期呈动态变化,表现为优势菌在货架期1~5 d能够被检测到,蟹味菇假单胞菌属丰度增加和金针菇乳球菌属丰度降低。Shannon指数表明在货架期内,金针菇外源细菌多样性明显低于杏鲍菇和蟹味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用菌各自在不同货架期内菌群结构呈现相似性,蟹味菇和杏鲍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金针菇外源细菌菌群结构与蟹味菇和杏鲍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高通量测序法 多样性 致病菌 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秀明 陈强 +1 位作者 邬向丽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全面了解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主要成分和应用效果,笔者综述日本、美国和荷兰针对其本土主要栽培食用菌所开发的多种增产添加物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中试验验证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类的增产添加物,提出了通过对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进行适宜... 为全面了解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主要成分和应用效果,笔者综述日本、美国和荷兰针对其本土主要栽培食用菌所开发的多种增产添加物以及国内食用菌生产中试验验证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类的增产添加物,提出了通过对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等进行适宜种类、浓度和比例的筛选,制成不同复合型食用菌增产添加物的必要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收剂 添加物 矿物元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顾金刚 左雪梅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9,共7页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革兰氏阴性,菌体短杆状,0.5~1.0μm×1.0~2.0μm,以单生为主,有时成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气,氧化酶阴性。进一步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gyrB、rpoB、atpD、infB 4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在分类上属于欧文氏菌属,暂定为Erwi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细菌性软腐病 欧文氏菌 16S RDNA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省松口蘑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马银鹏 陈强 +3 位作者 赵梦然 邬向丽 张金霞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6,共10页
采用ITS、mt SSU rDNA的V4和V9区对采自西藏、吉林和云南3个省份30个地区的59个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运用IGS1-RFLP和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为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松口蘑ITS序列存在明显的地域性;IGS1-R... 采用ITS、mt SSU rDNA的V4和V9区对采自西藏、吉林和云南3个省份30个地区的59个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并运用IGS1-RFLP和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本均为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松口蘑ITS序列存在明显的地域性;IGS1-RFLP分析表明,吉林样本属于A型,西藏和云南样本是2种新类型;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702水平时将供试样本分为3大类群;我国松口蘑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地域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mtSSU IGS1-RFLP RAPD 遗传多样性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玉米上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及其所致叶斑病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玉杰 牛永春 邓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6,共8页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可引起多种玉米叶斑病。为了解当前玉米生产上此类病害的发生情况,2014年8-9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吉林5省市玉米上疑似由该两属真菌引起的叶部病斑样品进行了采...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可引起多种玉米叶斑病。为了解当前玉米生产上此类病害的发生情况,2014年8-9月对我国玉米主产区北京、河北、河南、黑龙江和吉林5省市玉米上疑似由该两属真菌引起的叶部病斑样品进行了采集,随后进行了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共采集样品42份,根据其形状特点归为4类:长条形、椭圆形、小点状和梭形病斑。经组织分离获得平脐蠕孢属和弯孢属真菌28株,基于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共鉴定出5个种:玉蜀黍平脐蠕孢(B.maydis)、玉米平脐蠕孢(B.zeae)、玉米生平脐蠕孢(B.zeicola)、新月弯孢(C.lunata)和穂状弯孢(C.spicifera)。从长条形病斑和椭圆形病斑上分离到的主要是B.maydis和B.zeicola,从小点状病斑分离到的主要是C.lunata,其次是B.zeae。分离出C.lunata的样品病斑较为稀疏、颜色略浅、呈苍白色,分离出B.zeae的样品病斑更为密集、颜色较深。从梭型病斑分离到的是C.spicifera。有少数样品可分离到上述两种菌。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温室玉米苗接种,上述5种真菌均可致病。以接种B.maydis发病最快,发病最重;接种B.zeicola、C.lunata或C.spicifera发病较慢,症状明显;接种B.zeae发病最慢,仅引起小点状病斑。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叶斑病的正确诊断提供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斑病 诊断 平脐蠕孢 弯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五种常见禾本科杂草病原真菌种类调查与部分菌株的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杏利 牛永春 邓晖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2,140,共6页
为了解河南省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的病原真菌种类状况,于禾本科杂草生长季节对河南9个县市的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和虎尾草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从72份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个真菌菌株,对产孢的131个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rDNA ... 为了解河南省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的病原真菌种类状况,于禾本科杂草生长季节对河南9个县市的稗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和虎尾草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样。从72份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52个真菌菌株,对产孢的131个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9个属的真菌,其中70株鉴定为16种。明确了平脐蠕孢属、弯孢属、凸脐蠕孢属、内脐蠕孢属和长蠕孢属等蠕形分生孢子真菌是狗尾草、马唐、稗草等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的主要病原菌。对其中来自发病严重样品、产孢量大的30个菌株用人工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狗尾草平脐蠕孢NY1菌株和新月弯孢zxl07289a菌株均对供试杂草表现出很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丰富了禾本科杂草的病原真菌种类信息,为生物除草剂的研发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杂草 病原真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侧耳水渍状斑点病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左雪梅 顾金刚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0,F0003,共6页
近几年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水渍状斑点病(wet blotch disease)频繁发生,对罹病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病原菌分离,并对附生优势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渍状病变组织内未发现和分离到细菌和其它真菌;病斑... 近几年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水渍状斑点病(wet blotch disease)频繁发生,对罹病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病原菌分离,并对附生优势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渍状病变组织内未发现和分离到细菌和其它真菌;病斑表面的附生优势菌株L1和F1分别为Pseudomonas sp.和Arthrobacter sp.,回接试验检测无致病性,初步推断该病害不是由细菌或真菌侵染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侧耳(白灵菇) 水渍状斑点病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细菌性黄斑病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川 陈强 +2 位作者 张金霞 边银丙 黄晨阳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copiae)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3个种20个菌株为材料,研究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培养料配方和菇潮等对细菌性黄斑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皮侧耳、白黄侧耳和肺形侧耳种间对细菌性黄斑病的抗性无显著性差异,种内不同菌株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出菇温度条件下,病情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在20℃时病情指数最高,25℃和30℃时病情指数相对较低;80%~85%和95%~100%两个不同湿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培养料中玉米粉含量的增加,子实体的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与第一潮相比,第二潮的病情指数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氏假单胞菌 温度 湿度 培养基 玉米粉 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3种土传病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勇 牛永春 邓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585-9588,共4页
[目的]了解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瓜类植物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对分自不同瓜类植物及不同部位的461株内生真菌分别与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菌核病菌(Scleroti... [目的]了解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瓜类植物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对分自不同瓜类植物及不同部位的461株内生真菌分别与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种土传病菌进行对峙培养试验,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记载抑菌带的有无和宽度,计算供试病原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分析内生真菌对3种土传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内生真菌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表现为3种类型:抗生作用、基质竞争作用和寄生作用。在461株内生真菌中,共有1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产生拮抗作用,25株对立枯病菌产生拮抗作用,64株对菌核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分别占供试内生真菌菌株的2.8%、5.4%和13.9%。其中,菌株F3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9.0 mm。菌株JCL24对立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3 mm。菌株F94对菌核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4.3 mm。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3株,分别属于Nigrospora、Penicillium和Rhizoctonia属。对立枯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1株,分别属于Alternaria、Apiospora、Bipolaris、Colletotrichum、Exserohilum和Fusarium 6个属。对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7株,均为Fusarium属。[结论]部分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土传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主要通过抗生作用,少部分通过基质竞争和寄生作用抑制病菌生长。一些菌株对供试病菌抑制作用很强,可能具有用于瓜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拮抗作用 土传病菌 瓜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分析我国侧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英文)
12
作者 吴丹丹 张震 +4 位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顾金刚 胡清秀 左雪梅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5,共11页
采用FIASCO方法,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ACCC 50838分离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所得标记用于分析我国52个侧耳(平菇)栽培菌株多样性,对于SSR标记相同的菌株再进行ISSR PCR分析。结果表明:18个... 采用FIASCO方法,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ACCC 50838分离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所得标记用于分析我国52个侧耳(平菇)栽培菌株多样性,对于SSR标记相同的菌株再进行ISSR PCR分析。结果表明:18个SSR标记在供试菌株中的等位基因的数量为3~12个,多态性指数(PIC)为0.34~0.84;除了2组(ACCC50618,ACCC 50866和ACCC 50915;ACCC 50249和ACCC50476)共5个菌株之外,其他47个菌株都能利用这18个SSR标记进行有效的鉴别。SSR标记相同的的菌株,其ISSR、体细胞不亲合性和出菇性状(温型、菌盖颜色)也相同,这些菌株可能是同物异名。利用这18个SSR标记分析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相似性指数为0.755~0.9995。根据相似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52个菌株分成两个大的类群,分别为糙皮侧耳(P.ostreatus)和肺形侧耳(P.pulmonarius)。结合这些栽培菌株的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平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平菇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鉴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平菇类 糙皮侧耳 肺形侧耳 遗传多样性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