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十三省市土壤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菌种资源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孙建光 徐晶 +4 位作者 胡海燕 张燕春 刘君 王文博 孙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0-1465,共16页
从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份土样中分离、采集到了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资源181份。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采集到的菌种资源在科学分类上属于24属66种,大约占到已报道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属的一半,具备一定的多样性... 从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份土样中分离、采集到了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资源181份。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采集到的菌种资源在科学分类上属于24属66种,大约占到已报道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属的一半,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资源在分类学上的特点是分类地位相对集中,有65株菌属于类芽孢杆菌属,占总量的36%;52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占总量的29%;19株菌属于节杆菌属,占总量的11%;这3个属菌株合计占采集资源总量的76%。随地域和作物种类分布的特点是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两个属的菌种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广泛性和作物广泛性,即从采自全国各地、各种作物的土壤样品几乎都可以分离到这两类菌种。这个研究结果对微生物肥料菌种选育和生产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生 生物固氮 微生物资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设施菜地夏季不同填闲作物的吸氮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继宗 刘培财 +2 位作者 左强 邹国元 刘宏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63-2667,共5页
为筛选出吸氮效果明显的北方设施菜地夏季填闲作物,在北京郊区设施菜地,以甜玉米、高丹草、红叶苋菜、空心菜和小麦等5种不同作物为处理设置试验小区,开展田间监测、土壤和植株样品采集及检测,进行试验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筛选出吸氮效果明显的北方设施菜地夏季填闲作物,在北京郊区设施菜地,以甜玉米、高丹草、红叶苋菜、空心菜和小麦等5种不同作物为处理设置试验小区,开展田间监测、土壤和植株样品采集及检测,进行试验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种作物中,甜玉米生物量大、吸氮量大且速率快,阻控硝酸盐向深层土壤淋溶能力强。本试验条件下,甜玉米生物量和吸氮量分别达到92335kg.hm-2和330kg.hm-2;种植甜玉米后,0~120cm土层的硝酸含量减少近140kg.hm-2,均显著大于同等种植条件下的其他4种作物(P<0.05)。就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效果而言,甜玉米是北方设施菜地夏季填闲作物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填闲作物 硝酸盐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试验方案应用探讨--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油菜“3414”试验为例 被引量:58
3
作者 杨俐苹 白由路 +3 位作者 王贺 王磊 卢艳丽 吴国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8-1023,共6页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地区2007~2009三年油菜试验数据为例,对应用"3414"试验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基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 针对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地区2007~2009三年油菜试验数据为例,对应用"3414"试验数据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基于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建立施肥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3414"试验方案实施条件以及不同数学模型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海拉尔地区油菜土壤有效磷的分级和施肥指标:当土壤有效磷低于7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12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7~26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9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在26~50 mg/kg时,推荐施磷量为60 kg/hm2;而当土壤有效磷高于50 mg/kg时,一般不再推荐施用磷肥。该地区多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50~400 mg/kg范围,土壤速效钾含量已经在常规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的高限范围,但作为干旱地区风险施肥管理措施,仍然建议施用20~60kg/hm2钾肥。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试验方案实施前,应该在首先了解土壤养分限制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肥料用量试验,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地区采用一个试验方案。无论是采用哪种数学模型模拟肥料效应函数,都必须清楚肥料效应函数除了符合数学模型要求外,还要求符合肥料报酬递减率等农业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农业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效应函数 施肥模型 推荐施肥 肥力分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Ⅰ.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6,共8页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 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作为有机原料,与尿素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尿素氮投入条件下(设置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不同有机无机比例的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子粒产量比单施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12.4%、4.8%和5.4%;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的有机物料处理的增产幅度均大于尿素处理比对应的不施氮肥(CK)处理的增产幅度,有机物料与尿素复混,明显提高了尿素的增产效果。2)有机物料与化学氮肥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尿素处理的分别提高29.0%、21.6%和18.9%;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比尿素处理(尿素N)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氮肥利用率 新型肥料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光合参数与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万峰 李兆君 +3 位作者 梁永超 解晓瑜 魏学智 杨佳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6-1089,共4页
为探明覆膜对早春东北黑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 为探明覆膜对早春东北黑土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够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如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影响不显著。就施肥条件而言,覆膜对N、P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施肥处理。覆膜能够增加施P和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Fm、Fv/Fm和Fv/Fo值,而显著降低了施NPK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相应的荧光参数,覆膜对其他施肥处理玉米拔节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覆膜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际高效固氮菌Sphingomonas sp. GD542的分离鉴定及接种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孙建光 张燕春 +1 位作者 徐晶 胡海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
固氮微生物菌种选育是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基础。本研究从玉米根际土壤分离到1株高效固氮菌株GD542,菌体短杆状,0.4μm×1.0~1.5μm,革兰氏阴性;固氮酶活性为5.046nmol(C2H4)·h-1·mg-1(蛋白);利用碳源较广泛,抗逆... 固氮微生物菌种选育是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基础。本研究从玉米根际土壤分离到1株高效固氮菌株GD542,菌体短杆状,0.4μm×1.0~1.5μm,革兰氏阴性;固氮酶活性为5.046nmol(C2H4)·h-1·mg-1(蛋白);利用碳源较广泛,抗逆性较强,既可在4℃低温生长,也可以在37℃下生长,耐盐性高达10%。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azotifigens的16SrDNA序列有高达96%的同源性,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将其初步鉴定为鞘氨醇单孢菌Sphingomonas sp.。接种小白菜的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GD542具有很好的固氮效能,与无氮对照相比,接种GD542处理植株干重增加206%,含氮量增加230%,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水平,开发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际 固氮菌 分离鉴定 鞘氨醇单孢菌GD5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研究 Ⅲ.有机物料与钾肥复混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将有机物料与化学钾肥按不同比例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研究其对优化化肥钾的吸收利用效应和机理,可为复混肥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作为有机原料,与硫酸钾按照3∶1、1∶1、1∶3(w/w)比例复混... 【目的】将有机物料与化学钾肥按不同比例复混制成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研究其对优化化肥钾的吸收利用效应和机理,可为复混肥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作为有机原料,与硫酸钾按照3∶1、1∶1、1∶3(w/w)比例复混,采用团粒法制成含钾量分别为K2O 12.2%、24.7%和37.3%的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采用土柱栽培方法,设置K2O低(75 kg/hm2)、中(150 kg/hm2)、高(225 kg/hm2)3个施钾水平,每个施钾水平下,采用不同含钾量的有机无机复混钾肥为供试肥料,以硫酸钾为对照,同时设置与钾处理等量的糖渣施用量处理作为对照,以消除有机物料可能带来的影响。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玉米收获后,分别测定叶片、茎鞘、籽粒中的含钾量,并根据生物量计算钾的累积量和化肥钾的利用率。【结果】1)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比硫酸钾处理分别增产27.75%和10.77%;而中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复混钾肥玉米植株籽粒平均产量较硫酸钾增产11.36%。2)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玉米植株钾素吸收量比硫酸钾处理分别提高31.32%和16.11%;中钾水平下,复混钾肥植株钾素吸收量较硫酸钾处理没有明显增加;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在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下的植株平均吸钾量较硫酸钾处理提高11.43%。3)低钾、中钾、高钾水平复混钾肥玉米植株平均吸钾量较等量有机物料处理提高11.92%,而硫酸钾处理较不施钾肥的对照处理(CK)仅提高3.31%,有机物料与钾复混后,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吸钾量。4)低钾、高钾水平下,复混钾肥的平均化肥钾表观利用率比硫酸钾有所提高;中钾投入水平下,复混钾肥处理钾的表观利用率与硫酸钾处理基本相同;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复混钾肥平均钾素表观利用率比硫酸钾处理提高17.92个百分点。【结论】有机物料与硫酸钾复混,可以优化硫酸钾的肥效和玉米对其中钾的吸收利用。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糖渣与硫酸钾的适宜复混比例可定为1∶3(w/w),其施用量在与本试验类似的土壤条件下应低于硫酸钾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 硫酸钾 钾肥利用率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紫色土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会民 徐明岗 +2 位作者 吕家珑 石孝均 陈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0-645,共6页
采用钾素容量/强度(Q/I)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和紫色土供钾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不同施肥影响,水稻土和紫色土的钾离子平衡活度比(AR0K)大小顺序均表现出: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化肥NPK配施(NPK)>不施肥(CK)>... 采用钾素容量/强度(Q/I)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和紫色土供钾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不同施肥影响,水稻土和紫色土的钾离子平衡活度比(AR0K)大小顺序均表现出: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化肥NPK配施(NPK)>不施肥(CK)>化肥氮单施(N)和化肥氮磷配施(NP);土壤活性钾(KL)、非专性吸附钾(-ΔK0)和专性吸附钾(KX)大小顺序水稻土为NPKM>NPK>CK>N和NP,紫色土为NPKM>NPK和CK>N和NP。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钾位缓冲容量(PBCK)影响不明显,施肥15a后紫色土PBCK大小顺序为:NP>N>CK>NPKM和NPK。水稻土的AR0K、KL和-ΔK0值均大于紫色土,而其PBCK(21.7~29.1)和K+与Ca2++Mg2+交换自由能(-ΔG)值(11.4~13.9kJmol-1)小于紫色土(PBCK值为48.2~125.8,-ΔG值为14.9~19.9kJmol-1)。长期单施N和施NP条件下,土壤AR0K、KL、-ΔK0和KX值降低,而PBCK和-ΔG值升高,土壤(尤其是紫色土)钾素耗竭程度加剧,施NPK和NPKM减缓了土壤钾素的耗竭。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钾素的耗竭程度均高于水稻土,前者年均钾肥或有机肥的施用量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容量和强度关系 水稻土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专用型腐殖酸长效尿素肥效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红梅 秦俊梅 +2 位作者 李兆君 王改玲 陆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1-655,共5页
为延长普通尿素的肥效期, 在前期关于风化煤腐殖酸脲酶抑制剂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盆栽培养和田间试验, 进行了玉米专用型腐殖酸长效尿素的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就玉米产量而言, 尿素与腐殖酸(HA4)的比例以32.5∶1~121.7∶1较为适宜;... 为延长普通尿素的肥效期, 在前期关于风化煤腐殖酸脲酶抑制剂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盆栽培养和田间试验, 进行了玉米专用型腐殖酸长效尿素的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就玉米产量而言, 尿素与腐殖酸(HA4)的比例以32.5∶1~121.7∶1较为适宜;加工而成的腐殖酸长效尿素(UHAⅢ)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在苗期最强, 达24.1%, 拔节期后逐渐减弱;UHAⅢ在玉米后期供氮能力明显高于普通尿素, 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增加31.58%~32.73%;与普通尿素相比, 施用UHAⅢ后玉米籽粒产量增加40%, 产投比增加40%, N利用率提高39.70%, 表明UHAⅢ比普通尿素肥效高, 适于作玉米专用型长效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长效尿素 玉米产量 氮肥利用率 脲酶活性 碱解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俐苹 金继运 +3 位作者 白由路 王磊 王贺 卢艳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3-780,共8页
研究了一种土壤供氮能力快速测定方法-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以及碱溶有机质与常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及其在测土推荐施肥中的初步应用。选择我国有代表性的潮土、黑土、红壤土样各50个,研究土壤碱... 研究了一种土壤供氮能力快速测定方法-土壤碱溶有机质的测定,以及碱溶有机质与常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及其在测土推荐施肥中的初步应用。选择我国有代表性的潮土、黑土、红壤土样各50个,研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常规方法-丘林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二者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345,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土壤有机质(g kg-1)=3.3265μ碱溶有机质(g kg-1)+6.9389。选择代表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28个土样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土壤供氮能力测定方法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碱溶有机质与不施氮处理植株吸氮量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628,p>0.01),且其相关系数高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与植株吸氮量的相关系数。虽然土壤碱溶有机质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低于生物培养方法即好气培养2周后土壤矿质氮(硝态氮+铵态氮)与植株氮素吸收的相关性,但土壤碱溶有机质更适合测土推荐施肥实验室高效快速测定的需要,可见碱溶有机质是可浸提的土壤腐殖质,可用比色法快速测定并能较好估测土壤的供氮能力,值得推荐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有机质 土壤供氮能力 土壤有机质 氮素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菜地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以岳阳市君山区广兴洲镇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豹 龙怀玉 +2 位作者 诸葛玉平 张建国 巩永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1-558,共8页
在夏季和冬季运用网格法采取耕层土,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并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及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且在不同季节大致保持总量平衡,但8月份变异系数比12月份大。2)... 在夏季和冬季运用网格法采取耕层土,测定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并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及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且在不同季节大致保持总量平衡,但8月份变异系数比12月份大。2)在同一季节中,3种速效养分间彼此显著相关,而且氮磷之间的相关性大于氮钾、磷钾之间的相关性。土壤速效氮、磷、钾之间存在比较好的比例关系,在不同季节基本保持稳定,受茬口影响不大;速效养分季节变化量间也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其中速效磷变化量与速效钾变化量间相关关系的决定系数最大。不同季节同种速效养分含量间相关性极显著,但速效氮的相关系数最小,表明速效氮含量随季节产生的趋势性变化不如速效磷、钾明显。3)不同季节不同速效养分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12月份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为球形模型,其他指标为指数模型;8月份速效磷含量空间相关性弱,其他指标空间相关程度中等。速效氮空间相关性不同季节相对稳定,最大相关距稳定在450 m;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结构参数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半方差的结构系数12月份明显大于8月份,8月份最大相关距分别为497 m和413 m,12月份最大相关距分别为141 m和15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速效养分 时空变异 菜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尿素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2
12
作者 袁亮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温延臣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0-628,共9页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尿素,采用尿素熔融工艺分别制备了普通尿素(U)、海藻酸增值尿素(AU)、腐植酸增值尿素(HAU)和谷氨酸增值尿素(GU)试验产品,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N 0.1 g/kg干土,以0—30cm土层干土重量计算)3种增值尿素... 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尿素,采用尿素熔融工艺分别制备了普通尿素(U)、海藻酸增值尿素(AU)、腐植酸增值尿素(HAU)和谷氨酸增值尿素(GU)试验产品,运用土柱栽培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N 0.1 g/kg干土,以0—30cm土层干土重量计算)3种增值尿素产品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影响。主要结果,1)与U相比,AU、HAU和GU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加幅度分别为7.12%、13.63%和3.65%;2)小麦吸收的氮素中有44.8%48.0%来自肥料氮,AU、HAU、GU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吸收的肥料氮量均显著高于U处理,分别高出4.83%、7.41%和3.12%;3)虽然所有处理土壤残留的肥料氮均主要集中在0—50 cm土层中,U处理在50—90 cm层次土壤肥料氮累积量显著高于AU和HAU处理;4)AU、HAU和GU处理的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U处理显著提高6.38、15.63、3.08个百分点,HAU和AU处理的15N利用率分别较普通尿素高出3.70和2.41个百分点,AU、HAU和GU处理的肥料氮的损失率分别比普通尿素显著降低7.64、9.52和2.1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尿素 小麦产量 氮肥利用率 残留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74
13
作者 郑伟 何萍 +2 位作者 高强 沙之敏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1-309,共9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省高、低肥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范家屯和榆树试验点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N 251和206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N 227和134kg/hm2。两试验点的最高产量和最...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省高、低肥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范家屯和榆树试验点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N 251和206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N 227和134kg/hm2。两试验点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均表现为范家屯试验点高于榆树试验点。适宜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范家屯低肥力试验点玉米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提前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玉米收获后0—30cm土层残留的硝态氮呈现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榆树高肥力试验点土壤硝态氮积累明显高于范家屯低肥力土壤。范家屯低肥力试验点氮素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回收率和偏因子生产力高于榆树高肥力试验点。范家屯低肥力条件下可通过增施氮肥提高产量;而榆树高肥力条件下则可通过控制氮肥用量达到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 土壤肥力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7
14
作者 赵士诚 裴雪霞 +5 位作者 何萍 张秀芝 李科江 周卫 梁国庆 金继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2-497,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N 240 kg/hm2,基肥和大喇叭口追肥为1∶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N 168 kg/hm2,基肥、大喇叭口肥和吐丝肥为1∶3∶1)处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没有降低,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氮肥减量后移可使耕层无机氮供应较好地与作物吸收同步,降低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减少氮素的田间表观损失。基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吸收特征进行氮肥减量后移可节省氮肥30%,是较为理想的氮素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夏玉米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胁迫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及苜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逄焕成 李玉义 +2 位作者 于天一 刘高洁 董鲁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3-1408,共6页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及筛选较为耐盐的苜蓿品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和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盐胁迫-微生物菌剂-苜蓿品种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0—20...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以及筛选较为耐盐的苜蓿品种,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盐分和苜蓿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盐胁迫-微生物菌剂-苜蓿品种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对0—20 cm土壤脱盐率有显著影响,与不加菌剂处理相比脱盐率提高9.04%;盐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盐胁迫的增加生物量下降;不同苜蓿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显著,其中劳博品种最为耐盐,保定次之,三得利最差。因此,盐胁迫下微生物菌剂、耐盐苜蓿品种对于降低土壤盐分以及增加苜蓿生物量具有良好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微生物菌剂 土壤脱盐 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北疆绿洲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瑜 褚贵新 +2 位作者 梁永超 李俊华 王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1,共7页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 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状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针对北疆绿洲灰漠土几种典型作物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不同作物使土壤表层(0~20cm)与亚表层(20~40cm)的土壤肥力性质产生明显分异,表层土壤的肥力水平明显高于亚表层;土壤pH则表层低于亚表层,而不同种植方式对灰漠土pH无显著影响。长期种植不同作物对土壤主要生物过程关键酶活性、土壤呼吸等土壤生物性状有明显影响,磷酸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差异显著,小麦/油葵轮作10年(WSR)方式下上述5种酶活性均较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下降,且玉米连作10年(CrM)、小麦连作10年后棉花连作10年(WCtR)、棉花连作15年(CtM)和小麦/油葵轮作10年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6.31、6.02、5.83和3.53。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呼吸在120h内的变化均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WSR呼吸商最高,平均20.54μg(CO2-C)·mg-1(Bc)·h-1,WCtR最低,平均14.01μg(CO2-C)·mg-1(Bc)·h-1。作物长期连作后与绿肥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是一种较好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连作 轮作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土壤呼吸 微生物量碳氮 生物学性状 呼吸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组成及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杜伟 赵秉强 +2 位作者 林治安 袁亮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肥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幅度(67.5 mg/kg~80.4 mg/kg)高于施用磷酸一铵化肥处理(62.3 mg/kg);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含量高低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2)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具有提高土壤Ca2-P含量的作用,且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但对Al-P、Fe-P、O-P、Ca10-P含量影响不大;施用无机磷肥和有机复混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Ca2-P、Ca8-P、Al-P含量,而对Fe-P、O-P、Ca10-P含量的影响很小;与磷酸一铵化学磷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复混磷肥对Ca2-P含量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Fe-P含量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而Al-P含量明显降低,O-P和Ca10-P含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比例高低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施用磷肥引起速效态Ca2-P和缓效态Ca8-P的变化最大,其它形态无机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磷酸一铵化肥处理相比,有机复混磷肥处理Ca8-P的变异提高幅度增加,而Al-P的变异提高幅度减小,其它指标库容的变异幅度与之相近。4)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Ca2-P、Ca8-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88、0.9867,而Al-P、Fe-P、O-P、Ca10-P与土壤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无机磷库中Ca2-P、Ca8-P的变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混磷肥 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 土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养分管理对华北冬小麦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沙之敏 边秀举 +2 位作者 郑伟 李文娟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9-1055,共7页
针对华北地区小麦施肥过量和不平衡、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进行了河南、山东、河北3个小麦主产区最佳养分管理、农民习惯施肥和减素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山东和河北较高肥力地... 针对华北地区小麦施肥过量和不平衡、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进行了河南、山东、河北3个小麦主产区最佳养分管理、农民习惯施肥和减素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山东和河北较高肥力地区,最佳施肥处理(OPT)与农民习惯施肥(FP)处理相比在减少氮肥施用5.4%和43.8%的情况下,分别提高氮肥回收利用率7.7和4.5个百分点;在河南低肥力地区,OPT处理在比FP处理增加10%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冬小麦增产12.5%,氮肥回收利用率提高了13.0个百分点。同时,OPT处理钾肥和磷肥的回收利用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地区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变异较大,基于土壤养分测定和目标产量的优化养分管理很有必要且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最佳养分管理 养分吸收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硝化抑制剂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涛 梁永超 +3 位作者 褚贵新 马丹 刘倩 王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8-762,共5页
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25℃黑暗培养法研究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及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DCD、DMPP、Nitrapyrin的土壤NH4+-N含量较单施硫酸铵的土壤(... 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25℃黑暗培养法研究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及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DCD、DMPP、Nitrapyrin的土壤NH4+-N含量较单施硫酸铵的土壤(对照)分别提高228.45~244.85mg/kg(砂土)、209.75~254.79mg/kg(黏土),NO3-N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93.85%~94.99%(砂土)、9182%~95.38%(黏土)。表观硝化率随培养进程增加缓慢,培养期间只增加了1.28%~2.09%(砂土)、2.72%~8.40%(黏土),而对照增加了86.00%(砂土)、80.89%(黏土)。3种硝化抑制剂均显著抑制了石灰性土壤中硫酸铵水解铵硝化作用的进行,并且在砂土中的硝化抑制率高于黏土,硝化抑制效果最好的为DMPP处理,0.54%Nitrapyrin处理次之但用量最小,027%Nitrapyrin和10.8%DCD处理抑制效果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石灰性土壤 矿化氮 表观硝化率 硝化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在华北平原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2
20
作者 赵士诚 沙之敏 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7-524,共8页
在河北省衡水和辛集试验点,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试验点的土壤本底供氮量能满足小麦返青前的正常生长,施氮肥对小麦增产无效,但与施基肥处理相比,不施基... 在河北省衡水和辛集试验点,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试验点的土壤本底供氮量能满足小麦返青前的正常生长,施氮肥对小麦增产无效,但与施基肥处理相比,不施基肥、仅在拔节和孕穗期2∶1分次追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在辛集,不施基肥显著影响小麦返青前的生长,施N 60 kg/hm2能满足小麦拔节前的正常生长,不施基肥、仅在拔节后追肥不能消除前期氮缺乏对小麦生长和高产的影响;N 240 kg/hm2以基追比1∶3施用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冬小麦生育期田间氮肥表观损失主要来源于基肥,但中后期追肥比例过大也增加了收获后土壤的无机氮残留。由于土壤肥力和质地不同,相同氮肥管理方法下两试验点小麦的生长、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较大,因此,为达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对氮肥的同步调控应结合作物养分阶段需求、土壤养分供应特征和土壤肥力、质地的区域分异特征分区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管理 基肥 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