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商品价值和环境风险的西葫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1
作者 杨岩 刘丽 +3 位作者 石璟 江丽华 李妮 徐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 【目的】针对设施蔬菜过量施氮导致产量品质下降、环境风险升高等系列问题,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西葫芦适宜氮肥用量,促进其绿色高效生产,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春茬拱棚内设置6个施氮(N)水平:0、195.0、292.5、390.0、487.5和585.0k g/hm^(2),分别记作N 0、N 1、N 2、N 3、N 4和N 5,研究施氮量对西葫芦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计算了基于产量和蔬菜安全(品质和环境)的氮素投入阈值。【结果】西葫芦产量、效益、氮肥利用率和品质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4个指标最高值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427.8、416.2、310.5和228.8 kg/hm^(2)。各处理下氮肥利用率介于14.15%~23.14%,大量氮素累积在土壤中,1 m土体中,矿质氮残留量和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施氮量为261.7kg/hm^(2)时,氮素收支基本持平。【结论】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和土壤氮盈余与施氮量的关系,提出春季拱棚西葫芦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为288.3~386.8 kg/hm^(2),能保证西葫芦获得高产、增收、质优,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产量 氮素表观盈余 氮肥效应 氮肥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在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薄录吉 李冰 +3 位作者 李彦 刘兆辉 曲召令 王艳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0-251,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发布与实施,减肥增效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腐植酸尿素因其在减肥增效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如此,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及其... 近年来,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发布与实施,减肥增效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腐植酸尿素因其在减肥增效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如此,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推广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农业减肥增效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文中系统综述了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与尿素的作用机理、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田间应用效果及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腐植酸尿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及应用推广建议,为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活化 工艺流程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减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措施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薄录吉 李彦 +2 位作者 王艳芹 仲子文 井永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 为有效降低设施番茄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氮和灌溉带来的土壤氮素淋失,本研究应用可阻控土壤氮素淋失的物理阻隔材料、肥料增效剂、酶制剂和微生物菌剂等产品,通过设置常规施肥(FP)、优化施肥(OPT)、物理化学调控(PCT)、生物生态调控(BET)、水肥调控(WRT)和综合调控(CRT)等措施对比研究菜田最佳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技术,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氮素淋失阻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OPT与FP处理番茄产量持平,PCT、BET、WRT和CRT处理番茄产量比FP处理分别高4.70%、2.05%、7.93%和9.28%;WRT处理番茄纯收益最高,PCT处理最低。与FP处理相比,OPT、PCT、BET、WRT和CRT处理总氮淋失量分别降低25.6%、35.6%、34.5%、40.5%和40.9%,硝态氮分别降低31.5%、32.7%、38.4%、43.9%和49.2%,有机氮分别降低21.2%、37.7%、31.5%、38.0%和34.7%,其中以CRT处理表现最优;所有处理有机氮和硝态氮淋失量分别占总氮淋失量的55.2%~62.9%和36.7%~44.6%,铵态氮占比不足0.5%。FP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OPT处理,20~100 cm土壤硝态氮表现为WRT处理>CRT处理>BET处理>PCT处理>OPT处理。在本研究中,综合经济和环境效益,水肥调控措施可作为设施番茄土壤氮素淋失控制最佳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田 氮淋失 有机氮 硝态氮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微塑料与镉污染、迁移特征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瑞阳 薄录吉 +4 位作者 李冰 金维政 李彦 柴超 王艳芹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研究自2016年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各省(区、市)农田土壤中均已检出微塑料,其来源主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有机肥、包膜化肥、污泥、地表径流与农业灌溉、大气沉降、轮胎磨损颗粒;我国覆膜种植区的土壤微塑料含量较高;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可对土壤理化性质、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产生系列影响,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今后可从土壤微塑料采样和检测规范制定、微塑料与镉互作机制、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和镉复合污染的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复合污染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替代及减量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磷损失的影响
5
作者 李洪杰 孙明 +4 位作者 王婷婷 李彦 赵同凯 刘兆辉 张英鹏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为筛选设施黄瓜的适宜基肥替代及减施量,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降低土壤氮磷损失,选择设施黄瓜长季越冬栽培模式,以德瑞特118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施用基肥时用生物有机肥(BM)代替常规有机肥(OM)、稳定性肥料(SF)代替常规复合肥(CF)。设置... 为筛选设施黄瓜的适宜基肥替代及减施量,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降低土壤氮磷损失,选择设施黄瓜长季越冬栽培模式,以德瑞特118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施用基肥时用生物有机肥(BM)代替常规有机肥(OM)、稳定性肥料(SF)代替常规复合肥(CF)。设置常规施肥(FP)(OM+CF)、优化施肥(OPT)(BM+SF等量替代)和4个基肥替代及减量处理(T1:75%BM+75%SF;T2:75%BM+50%SF;T3:50%BM+75%SF和T4:50%BM+50%SF),共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作为基肥的有机肥和复合肥替代及减量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氮磷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基肥替代及减量施用各处理均能保持设施黄瓜的产量。其中,与FP相比,T4处理的设施黄瓜2年增产幅度分别为3.25%和8.11%;OPT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T2处理的黄瓜硝酸盐含量最低;T4处理的总氮淋溶量和T3处理的总磷淋溶量均最低,分别比FP处理降低22.48%和31.71%;2个生长季T4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比FP处理分别提高58.97%和66.45%。综上,用生物有机肥代替普通有机肥减施50%用量,同时稳定性肥料代替常规复合肥减施50%作为基肥施用,不仅能够提高黄瓜产量和改善品质,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而且显著降低总氮淋溶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氮磷的淋溶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基肥替代 基肥减量 产量 品质 氮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改良滨海盐碱地的适用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利宁 张长锋 +5 位作者 马长健 孙泽强 刘盛林 王学君 万方 刘兆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09-1921,共13页
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尽管该区域面临淡水资源匮乏与土壤盐渍化的双重挑战,但丰富的咸水与微咸水资源为其可持续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长期使用咸水灌溉可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 滨海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尽管该区域面临淡水资源匮乏与土壤盐渍化的双重挑战,但丰富的咸水与微咸水资源为其可持续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长期使用咸水灌溉可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总结了咸水灌溉对滨海盐碱农田土壤、作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梳理了咸水水质提升、安全高效灌溉和淡咸水梯级利用等关键技术;凝练并阐述了咸水灌溉驱动的耐盐作物复合生态、咸水灌溉与水盐调控综合管理和光伏-食用菌-咸水协同3种创新模式。结合滨海盐碱区水盐分布特征与降水特征,提出咸水分区利用策略:在重度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和柽柳等先锋盐生作物,灌溉咸水,利用结冰冻融技术,因地制宜选择“咸水滴灌+高垄+覆膜”模式或推行菌菜轮作模式;在中度盐碱地种植棉花和饲草等耐盐经济作物,除盐分敏感期补充淡水外,其余生育期灌溉微咸水,运用咸水活化处理与淡咸水梯级利用技术,还可采用光伏-食用菌-咸水协同的创新模式;在轻度盐碱地种植玉米、小麦等中度敏感与中度耐盐粮食作物,主要灌溉淡水,在作物耐盐生育期,依据土壤水分、盐分与作物生长状况,利用基于植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智能灌溉决策方法,适时补充微咸水并精准调控灌水量与时间。展望未来,应加强咸水灌溉对滨海盐碱地区域水资源与盐分均衡要素影响、水盐运移模型模拟、咸水灌溉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机制与策略以及多技术融合与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滨海盐碱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灌溉 滨海盐碱地 耕地质量 作物生产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菌渣提升盐碱地果园产地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亮 田慎重 +4 位作者 张玉凤 宫志远 刘兆辉 田叶 李瑞琴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26-129,共4页
为研究腐熟后废弃菌渣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果园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的废弃菌渣对盐碱地苹果园的果品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微生物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弃菌渣后苹果产量增加20.66%~32.13%,VC含量增加4... 为研究腐熟后废弃菌渣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果园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用量的废弃菌渣对盐碱地苹果园的果品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微生物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弃菌渣后苹果产量增加20.66%~32.13%,VC含量增加46.81%~88.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34~3.97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32~1.24个百分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5.38%~26.76%、16.04%~22.98%、6.67%~16.42%,有机质增加0.05~0.18个百分点。表明施用菌渣能显著提升盐碱地果园产地环境质量,且利于提升果品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盐碱地 果园 产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种植对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慎重 管西林 +5 位作者 宁堂原 孙涛 张玉凤 边文范 董亮 高新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9-634,共16页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 多样化种植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壤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粮食供给紧张和耕地短缺背景下,多样化种植在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多样化种植的理解多集中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功能等方面,对其提升耕地质量的作用关注较少,特别是多样化种植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来提高耕地质量和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理解还较为局限。本文在总结多样化种植的内涵及对促进耕地土壤健康和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多样化种植对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以提升耕地质量为核心发展多样化种植亟需关注的方向和研究重点,以期为多样化种植在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策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种植 耕地质量 土壤健康 轮作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与保护利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兆辉 孙泽强 +2 位作者 刘盛林 马长健 刘利宁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 黄河流域盐碱地分布广泛、盐分含量高,黄河上游盐渍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游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后套和中滩三个冲积平原,下游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沿黄灌区以及黄河三角洲的渤海滨海盐渍土,面积约为206.44×10^(4)hm^(2),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农业生产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利用策略,概述了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特点,包括面积分布、土壤盐分性质和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流域上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的保护利用策略,为黄河流域盐碱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盐碱地 保护利用 土壤改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改良剂对盐碱地菊芋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管西林 郭洪海 +5 位作者 贾曦 王璐 边文范 张玉凤 董亮 田慎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
试验在黄河三角洲典型盐碱地上进行,以菊芋品种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商品有机肥(M)、生物炭基调理剂(T1)、抗盐调理剂(T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改良剂对菊芋苗期生物量、块茎产量及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试验在黄河三角洲典型盐碱地上进行,以菊芋品种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肥(F)、商品有机肥(M)、生物炭基调理剂(T1)、抗盐调理剂(T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改良剂对菊芋苗期生物量、块茎产量及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改良剂对盐碱地菊芋苗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地下块茎产量影响显著,其中T1处理菊芋苗期干物质量和成熟期块茎产量最高,较CK、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76.4%、36.2%和38.7%、25.1%。与CK相比,T1处理菊芋苗期0~3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下降;M、T1和T2处理较CK和F处理显著降低菊芋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降幅达8.3%以上,且T1优于M和T2处理;菊芋收获后,M、T1和T2处理0~1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5.1%、20.7%和21.0%,T1处理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M处理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综上,施用生物炭基调理剂对改良土壤盐碱化、促进壮苗培育、提高菊芋产量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芋 盐碱地 有机改良剂 块茎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根系分泌物改变酚酸类物质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病原菌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忆南 李庆凯 +6 位作者 刘苹 郭峰 唐朝辉 赵自超 万书波 张正 李宗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4-553,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 为进一步探索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收集玉米根系分泌物,外源添加到酚酸类化感物质处理的花生种子及病原菌培养基中的方法,研究玉米根系分泌物对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浓度(0.75 mmol/L和1.5 mmol/L)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胚芽生长和根腐镰孢菌及炭疽菌2种病原菌起化感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种子发芽起促进作用,对花生根腐镰孢菌和炭疽菌主要起抑制作用。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后,减轻了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及其混合物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低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降低了60.10%~88.11%;增强了其对根腐镰孢菌的化感抑制作用,高浓度处理下化感指数增加了28.00%~46.55%;改变了对羟基苯甲酸和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对炭疽菌的化感效应方向,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玉米根系分泌物可以减轻花生连作障碍中自毒酚酸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增强其对土壤中病原菌的化感抑制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粮油作物综合产能的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分泌物 酚酸类物质 化感作用 病原菌 花生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冬油菜压青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庆凯 迟宝杰 +7 位作者 王鹤翔 万俊 张昕悦 刘苹 唐朝辉 郭峰 赵自超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2,共9页
为改良盐碱地,实现花生的高产高效,探讨冬油菜压青还田对盐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连续3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定点设置冬闲地不播种冬油菜、冬油菜蕾薹期压青还田和开花期压青还田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时期冬油菜压青... 为改良盐碱地,实现花生的高产高效,探讨冬油菜压青还田对盐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连续3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定点设置冬闲地不播种冬油菜、冬油菜蕾薹期压青还田和开花期压青还田3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时期冬油菜压青还田对花生结荚期根部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水稳定性等结构特征和土壤pH、速效养分、有机质、盐分等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油菜压青还田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特征,显著降低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0~20 cm土层>2 mm、1~2 mm和0.5~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0.25 mm粒级土壤微团聚体数量则显著降低,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显著提高。冬油菜压青还田显著增加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平均比对照增加10.47%~l5.80%;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平均比对照降低20.76%,但各处理土壤pH差异不显著。从整体看,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0~20 cm土层受到的影响较大,40~60 cm土层最小。蕾薹期和开花期冬油菜压青还田花生分别增产22.48%和29.41%,但两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从相关性分析看,>2 mm土壤团聚体与有效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25 mm团聚体、容重与速效养分呈负相关。因此,冬油菜压青还田通过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特征、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和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分等途径形成相对有利花生生长的土壤理化性状,从而增加了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绿肥 花生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沂南县典型蔬菜区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敏 刘燕 +4 位作者 李彦 王婷婷 井永苹 刘兆东 张英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为了解山东沂南县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沂南县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通过内梅罗公式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解山东沂南县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沂南县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通过内梅罗公式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沂南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酸化,微酸性占比分别为25.00%和44.83%。设施黄瓜土壤以轻度盐渍化和无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43.75%和34.37%,而设施番茄土壤则以无盐渍化、轻度和中度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34.48%、31.03%和24.14%。沂南县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除钾外(全钾处于中等),其余均处于较高和高等级。设施黄瓜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和肥沃,而设施番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瘦瘠、一般和肥沃。其中,盐分、全钾和pH是影响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均与土壤表层氮、磷积累有关,沂南县典型设施菜区的氮、磷养分投入应根据土壤氮、磷含量来确定,适当补充钾素,降低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程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肥力特征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改善富磷菜田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和蔬菜磷素吸收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琳琳 石宁 王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 【目的】碳是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优质养分和能量来源,对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具有重大影响。解析碳驱动微生物周转对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影响,探索富磷土壤中磷素高效利用的绿色途径。【方法】蔬菜田间试验分别在山东东营(潮土)和淄博(褐土)进行,供试作物依次为番茄、西葫芦。设置不施肥对照(CK)、优化施肥(OPT)、优化施肥+腐植酸(OPT+HA)、优化施肥+蚯蚓粪(OPT+EC)、优化施肥+菌渣(OPT+MR) 5个处理。在拉秧期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碳、磷养分含量,碳、磷相关胞外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结果】1)有机物料投入提高了番茄和西葫芦产量及磷吸收积累量。2)在OPT基础上,增施HA、EC和MR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以MR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在东营,增施MR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17.46%和17.03%,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C)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9.75%和13.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了28.50%;在临淄,增施MR土壤各类碳组分含量较OPT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在16.19%~54.30%,土壤β-GC活性显著提高了24.55%。3)增施EC和MR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增施MR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突柄杆菌(Prosthecobacter)、堆囊菌属(Sorangium)相对丰度,增施HA显著提升了土壤中Vermiphilaceae、MWH_CFBk5、Pedobacter相对丰度;增施EC的土壤中富集了Fodinicola和Phaselicystis,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优化施肥基础上,增施有机物料,尤其是菌渣,可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比例,增加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益菌群丰度,增强土壤磷的活化,进而提高了蔬菜对磷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因此,在富磷土壤上,优化施肥配合增施菌渣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蔬菜磷素吸收积累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磷土壤 土壤碳组分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Α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效剂对设施黄瓜生长及土壤氮磷迁移的影响
15
作者 耿亚菲 李合莲 +4 位作者 井永苹 李彦 王志典 刘兆东 程玉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85,共7页
为了解决设施菜田中由于超量施用化肥导致的氮磷利用率低、迁移淋溶损失大等问题,除优化施肥外,增施氮磷增效剂也是一项有效措施。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设置优化施肥、优化施肥基础上分别添加聚天冬氨酸、黄腐酸... 为了解决设施菜田中由于超量施用化肥导致的氮磷利用率低、迁移淋溶损失大等问题,除优化施肥外,增施氮磷增效剂也是一项有效措施。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设置优化施肥、优化施肥基础上分别添加聚天冬氨酸、黄腐酸、植酸酶、柠檬酸(用量分别为150、150、30、30 kg/hm^(2))处理,研究不同增效剂对设施黄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氮、磷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增效剂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黄瓜产量和品质,其中优化施肥+聚天冬氨酸处理增产效果最佳,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4.52%;此外,增效剂有效降低氮、磷向深层土壤的迁移累积,其中黄腐酸和聚天冬氨酸处理效果最好;等氮量投入条件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黄腐酸处理盛果期深层(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13.08%,优化施肥+聚天冬氨酸处理深层土壤有效磷累积量减少76.32%。综合以上结果,从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减少土壤氮、磷淋溶损失角度考虑,优化施肥条件下,增效剂黄腐酸和聚天冬氨酸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剂 设施黄瓜 品质 产量 氮磷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北藏族自治州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驱动因素分析
16
作者 赵环宇 车海忠 +4 位作者 杨岩 刘玉敏 李静 江丽华 徐钰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4期21-26,44,共7页
为明确海北藏族自治州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情况,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海北州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资投入情况及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州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作物向油料作物转变,... 为明确海北藏族自治州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情况,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海北州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农资投入情况及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北州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粮食作物向油料作物转变,门源地区农资投入量最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最高,约占75.0%,并且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约占总排放的88.8%。因此,海北州需重点关注门源地区农作物生产的管理过程,尤其是氮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资投入 温室气体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种养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发展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田慎重 郭洪海 +5 位作者 姚利 宫志远 董亮 边文范 罗加法 张玉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11期123-131,共9页
近年来中国种养业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呈现大幅度增长,由于人们对种养业废弃物资源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污染。在国家大力推进"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 近年来中国种养业发展迅速,随之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呈现大幅度增长,由于人们对种养业废弃物资源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污染。在国家大力推进"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背景下,该文总结了中国种养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现状,概述了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主要方式和相关技术,分析了中国在种养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并对未来中国种养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中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别是肥料化利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处置 秸秆 废弃物肥料化 废弃物资源化 种养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田慎重 张玉凤 +3 位作者 边文范 董亮 Jiafa Luo 郭洪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moval,RT)、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RTS)、旋耕转变为深松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moval,RT-DT)、旋耕转变为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turn,RTS-DTS)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的变化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从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对SOC及其各活性组分均产生显著影响,耕作方式转变、秸秆还田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SOC及其活性组分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RTS处理和RTS-DTS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RT和RT-DT处理高6.1%~15.6%和19.1%~32.3%。并且转变耕作方式后RTS-DTS处理比于RTS处理SOC含量提高16.9%~20.0%。同时,RTS-DTS处理的POC含量比RTS处理高13.6%~53.8%;但RT-DT和RTS-DTS处理的土壤ROC含量较RT和RTS处理都呈下降趋势,RTS-DTS处理的ROC含量比RTS处理下降4.6%~10%;MBC含量降低23.8%~30.6%。虽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处理的DOC含量,但RTS转变为RTS-DTS处理后,其3个土层的DOC含量下降了8%~41%。相比于RT和RTS处理,RT-DT和RTS-DTS处理0~30 cm各土层中LOC在SOC中的比例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OC与ROC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外,SOC及各组分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耕作方式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提高了SOC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SOC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这更有利于SOC的有效积累,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秸秆还田 深松 活性有机碳 旋耕 碳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大葱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马征 崔荣宗 +4 位作者 贾德 魏建林 张柏松 郑福丽 李国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探求大葱科学施肥技术,明确氮、磷、钾肥料对大葱产量的影响,分析大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试验以章丘大葱品种大梧桐为试材,在山东章丘4个多年大葱栽培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优化施肥(OPT)... 探求大葱科学施肥技术,明确氮、磷、钾肥料对大葱产量的影响,分析大葱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肥料利用效率。试验以章丘大葱品种大梧桐为试材,在山东章丘4个多年大葱栽培试验点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优化施肥(OPT)、减氮(OPT-N)、减磷(OPT-P)、减钾(OPT-K)、有机肥(OPT+OM)和农民习惯施肥(FP)。结果表明,大葱优化施肥施肥量较农民习惯施肥量氮、磷、钾肥分别降低13.3%、24.4%和17.5%;大葱产量与农民习惯无显著差异,大葱施氮可增产22.2%,施磷可增产10.7%,施钾可增产17.5%;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较农民习惯均有提高,其中钾素积累量显著提高17.7%;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3.5%、13.4%和29.6%,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为53.8、57.1和44.1kg·kg^-1,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72.0、527.2和268.8kg·kg^-1。基于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的大葱平衡施肥可优化氮磷钾配比,提高施肥产投比,促进养分吸收,其中在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减氮30%增施有机肥处理在山东省章丘大葱主产区也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可作为大葱推荐施肥方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 大葱 产量 肥料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作用下滨海盐化潮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征 王学君 +3 位作者 董晓霞 刘苹 郑福丽 沈玉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7-333,共7页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CSA),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分形维数(D)、有机碳储量(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SOCS)和有机碳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organic carbon)。结果表明,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主要以<0.25 mm粒径为主,改良剂施用后土壤R0.25显著提高,其影响主要集中在>5 mm和2~5 mm粒径级,OSA处理2个粒级团聚体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7.38%和59.00%,CSA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17%和100.66%。施用OSA与CSA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值,说明2种改良剂的施用均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施用改良剂2年处理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OSA处理以1~2 mm粒级提高最多,CSA以2~5 mm粒级提高最多,且前者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改良剂可促使土壤有机碳向大团聚体富集,显著提高>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93.62%~109.76%,降低或显著降低<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20.55%~24.92%。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改良剂施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还可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储量,是加强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滨海盐化潮土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