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植物精油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抑菌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竞月 吴斌 +1 位作者 时小东 莫开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植物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确定精油抑菌活性与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GC-MS确定山苍子精油、薄荷精油、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中的特征成分;其次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精... 【目的】探究植物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确定精油抑菌活性与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GC-MS确定山苍子精油、薄荷精油、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中的特征成分;其次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与肉源腐败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后结合MIC与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抑菌效果最佳精油内部组分之间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山苍子精油的抑菌活性最强,对8种供试菌的MIC为0.625~2.500μL/mL;薄荷精油次之,MIC为5~20μL/mL;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的总体抑菌效果较弱,MIC为2.5~160.0μL/mL。山苍子精油的主要抑菌成分为柠檬醛,其内部成分香茅醛、1,8-桉叶素与柠檬醛联用对8种供试菌的FIC均≤2.0,其联用整体能增强抑菌效果,而β-蒎烯与柠檬醛的联用对8种供试菌的FIC均>2.0,其抑菌呈拮抗或无关作用。【结论】山苍子精油具有作为天然防腐剂控制食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潜力,其中柠檬醛、香茅醛、1,8-桉叶素和β-蒎烯是影响精油抑菌活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抑菌活性 抑菌成分 联合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倒伏性燕麦茎秆强度及其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特点
2
作者 南铭 马艳明 +6 位作者 柴继宽 刘亚锋 李璇 赵桂琴 向达兵 闵庚梅 张丽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3-1371,共9页
本研究以2个抗倒性不同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及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究木质素生物合成对燕麦茎秆强度的调控关系,为燕麦茎秆强度的遗传改良与抗倒伏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茎秆... 本研究以2个抗倒性不同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及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究木质素生物合成对燕麦茎秆强度的调控关系,为燕麦茎秆强度的遗传改良与抗倒伏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在不同抗倒伏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部节间茎秆强度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P<0.05)。9个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灌浆期<蜡熟期<乳熟期,不同生育时期间均表现为易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乳熟期至蜡熟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与其合成基因表达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推测PAL,4CL,C4H,CCR,C3H,COMT是参与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代谢的主要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茎秆强度 木质素合成 基因表达 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黑茶来源冠突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固态发酵对苦荞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刘姝琪 郑浩楠 +6 位作者 辛园 夏陈 赵江林 郑晓琴 邹亮 向达兵 姜良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从8种市售黑茶中分离和鉴定冠突散囊菌,并固态发酵苦荞籽粒。测定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脂肪、还原糖,以及功能成分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并分析两种重要生物转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及与营养功能... 从8种市售黑茶中分离和鉴定冠突散囊菌,并固态发酵苦荞籽粒。测定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脂肪、还原糖,以及功能成分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并分析两种重要生物转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及与营养功能成分间的关系,以比较不同冠突散囊菌对苦荞营养功能成分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菌中7株为冠突散囊菌,1株为谢瓦氏曲霉;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苦荞籽粒营养物质中的总淀粉、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皆显著低于发酵前(P<0.05),而还原糖以及功能成分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多数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总黄酮含量较高的为LB和YZ菌株,总多酚含量较高的为JW和YZ菌株。相关性分析显示,发酵苦荞的总黄酮、总多酚分别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还原糖和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提示发酵苦荞营养物质的变化与冠突散囊菌的生物转化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基于益生菌发酵工艺开发新型苦荞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分离鉴定 固态发酵 苦荞 冠突散囊菌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芝麻油风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鑫 李睿 +3 位作者 徐漪沙 陈燕 张雨琦 王金秋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6,共9页
以传统作坊式水代法芝麻油、传统作坊式压榨芝麻油、商品芝麻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芝麻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水代芝麻油和商品芝... 以传统作坊式水代法芝麻油、传统作坊式压榨芝麻油、商品芝麻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芝麻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对比。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水代芝麻油和商品芝麻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程度更高;此外,芝麻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硫杂环化合物和苯系物因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差异显示出较大变化,其中3-乙基-2,5-二甲基吡嗪、4-甲基噻唑、愈创木酚等可作为区别三种芝麻油的关键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加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基复合膜的制备及食品保鲜应用进展
5
作者 李中珍 周丽娇 +1 位作者 王蕾 邹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8-410,共13页
多酚作为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因其绿色安全性、卓越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及独特的环境响应性等,成为制备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的理想原料。本文系统综述了多酚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到功能化应用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一方... 多酚作为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因其绿色安全性、卓越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及独特的环境响应性等,成为制备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的理想原料。本文系统综述了多酚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到功能化应用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一方面聚焦于制备过程中多酚选择、负载策略与成膜工艺的创新升级,剖析其技术优势与适用范围;另一方面,通过解析多酚基复合膜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环境响应性和阻隔性机制,揭示其在果蔬、肉类、水产等典型食品保鲜体系中的实际应用效能,并提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本综述旨在为多酚基复合膜的功能定向设计、工艺优化及保鲜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进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更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复合膜 食品保鲜 活性包装 智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6
作者 何财林 卢晶 +2 位作者 郭会会 李小安 吴琪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72,共16页
【目的】开展藜麦Cq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为藜麦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方法】基于拟南芥MADS-box蛋白序列,利用BLASTP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文件(Hidden Markov Model, HMM)鉴定Cq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采用最大似然... 【目的】开展藜麦CqMADS-box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为藜麦产量品质的提高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方法】基于拟南芥MADS-box蛋白序列,利用BLASTP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文件(Hidden Markov Model, HMM)鉴定Cq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MADS-box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利用MXSCan分析Cq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在藜麦亚基因组A/B间,及其与甜菜二倍体近缘种C. pallidicaule(A)、C. suecicum(B),六倍体近缘种中国台湾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中MADS-box成员的共线性,利用WoLF PSORT、PlantCARE等在线网站分析CqMADS-box转录因子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基于前期发表的转录组数据,分析CqMADS-box在不同组织、6个花序发育时期、种子萌发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在长日照和短日照下,花期和花器官相关CqMADS-box的表达情况。【结果】鉴定得到117个藜麦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17条染色体上。Ⅰ型CqMADS-box包含Mα、Mγ两个进化分支,Ⅱ型包含CqPI(CqGLO)、CqAGL17等14个进化分支。不同分支CqMADS-box基因结构、蛋白Motif组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类型和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化分析表明,串联复制是藜麦MADS-box家族扩张的主要途径,大部分复制的时间在四倍体化之前。表达模式结果表明,CqMADS-box基因在花序中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花序发育前期(YP1或YP2),CqSEP3、CqAP1、CqGGM13类基因呈相对高表达;种子经过ABA处理后,CqSEP3类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模式表明,CqAP1、CqSOC1类基因在长日照和短日照下表达量均较高。【结论】Cq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且CqSEP3类基因在藜麦花序发育和响应ABA激素处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qMADS-box 藜麦 全基因组鉴定 进化分析 花序发育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7
作者 吴曦 王继婷 +6 位作者 刘艳霞 李寒 徐代英 尹俊杰 卢扬 李强 刘长英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19,共11页
【目的】旨在探究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为二氯喹啉酸的合理使用及烟草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施加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分析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 【目的】旨在探究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烟草生长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为二氯喹啉酸的合理使用及烟草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施加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处理烟草,分析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烟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变化。【结果】相对于无二氯喹啉酸处理(CK),施加0.5和1.0 mg/kg二氯喹啉酸(分别为T1和T2)均严重抑制烟草生长,且T2抑制更强。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T1减少了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T2减少了细菌的多样性却增加了丰富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T1和T2显著改变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在不同处理的烟草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黏球菌门(Myxococc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优势细菌门。T1和T2处理显著促进变形菌门等优势菌门而显著抑制芽单胞菌门等优势菌门。土壤差异细菌分析表明,T1和T2均会导致A4b、BIrii41、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等细菌属显著上调,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Pedosphaeraceae等细菌属显著下调。与T1相比,T2中芽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等细菌属显著上调,鞘氨醇单胞菌属、A4b、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细菌属显著下调。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二氯喹啉酸会导致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的新陈代谢活跃度能力下降,氨基酸代谢、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二级代谢通路受抑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芽单胞菌属可能参与氨基酸、萜类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鞘氨醇单胞菌属和Pedosphaeraceae主要集中在能量与核苷酸代谢,赭黄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或可降解异生素,而MND1、氢噬胞菌属、BIrii41等细菌属可能干扰关键代谢过程。【结论】二氯喹啉酸不仅会抑制烟草生长,还影响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代谢活动,且这种影响程度因浓度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烟草 根际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来源类外泌体囊泡对C57BL/6小鼠生理影响初探
8
作者 张籍月 任朝琴 +2 位作者 曹亚楠 任远航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9-337,共9页
目的:探索饮食中添加苦荞来源的类外泌体囊泡(TBDNs)对小鼠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添加TBDNs组,分析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小鼠结肠、肝脏细胞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相... 目的:探索饮食中添加苦荞来源的类外泌体囊泡(TBDNs)对小鼠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添加TBDNs组,分析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小鼠结肠、肝脏细胞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相对正常饮食组,10 mg TBDNs剂量组小鼠体重、甘油三酯、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下降(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肌酐等生理指标及肝脏、结肠组织等未见显著改变(P>0.05);肠道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Lachnoclostridium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TBDNs摄入对小鼠生理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及对健康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为苦荞的营养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苦荞来源类外泌体囊泡 肠道菌群 营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荞麦蒸糕的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9
作者 母志平 林永翅 +4 位作者 赵莎莎 吴苗钰 彭真 钟灵允 赵江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以红豆、荞麦、大米粉、小苏打、酵母和白砂糖为原料制备一款新型杂粮蒸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确定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佳原料配比,进一步测定其质构指标、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豆荞麦蒸糕的... 以红豆、荞麦、大米粉、小苏打、酵母和白砂糖为原料制备一款新型杂粮蒸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确定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佳原料配比,进一步测定其质构指标、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优配方为荞麦粉添加量70%,红豆泥添加量60%,大米粉添加量70%,小苏打添加量3.6%,酵母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8%。在此配方下制得的蒸糕质地均匀、香甜软糯、富有弹性,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该产品是一款新型健康糕点类食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 荞麦 蒸糕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感官评价系统的不同特色蜜源蜂蜜面包比较研究
10
作者 岳芽 艾岁 +3 位作者 王嘉 吉子伍支 李佳思 时小东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201,共7页
为探究不同特色蜜源蜂蜜加工制成的面包的风味差异,选出最佳的特色蜜源面包,该研究采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如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解析11种特色单一蜜源蜂蜜面包的色泽、滋味和气味特征。人为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五倍子蜜面包最受消费者喜... 为探究不同特色蜜源蜂蜜加工制成的面包的风味差异,选出最佳的特色蜜源面包,该研究采用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如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解析11种特色单一蜜源蜂蜜面包的色泽、滋味和气味特征。人为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五倍子蜜面包最受消费者喜爱,但蜂蜜面包风味特征得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需借助仪器开展辅助评价。蜂蜜面包样品电子眼分析中共提取到18个特征色号,其定性和定量数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能够评价不同样品间的色泽差异。蜂蜜面包的电子舌数据中甜味传感器的响应值最高,其次是苦味传感器的响应值,表明甜味和苦味是蜂蜜面包的主要滋味特征。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的前两个主成分贡献率为98.69%,样品均不存在重叠区域,区分性好。由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蜂蜜面包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甲基类,此外,还有氮氧化物、芳香类化合物和硫化物。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可以充分反映样品的气味信息,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特色蜜源蜂蜜面包的气味差异。五倍子蜜面包能够通过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与其他特色蜜源蜂蜜面包准确区分和差异分析,为蜂蜜产品开发和专用蜂蜜研发提供了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面包 蜜源 电子眼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色泽青稞膨化米的品质特性和风味比较
11
作者 张莹璐 何文佩 +3 位作者 胡晓蓉 王婷玉 成翠 时小东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以白、青、黑3种不同色泽的膨化青稞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质构特性、热特性、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特征及风味特征。结果表明:膨化青色青稞米的水溶性指数、咀嚼性和感官评分最高。膨化白色青稞米的吸水性指数和... 以白、青、黑3种不同色泽的膨化青稞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质构特性、热特性、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特征及风味特征。结果表明:膨化青色青稞米的水溶性指数、咀嚼性和感官评分最高。膨化白色青稞米的吸水性指数和电子鼻、电子舌响应值最高。与其他2种色泽膨化青稞米相比,膨化白色青稞米的甲基、醇、醛、酮、烯烃、硫化物、吡嗪、有机硫化物风味最浓郁,甜味、苦味、鲜味最高。膨化黑色青稞米的硬度、厚度、糊化温度、淀粉重组程度、剪切稀化程度、黏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青稞 品质特性 风味特征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色藜麦氨基酸与黄酮含量差异分析
12
作者 梁灿 刘思怡 +4 位作者 王智强 韦献雅 向达兵 邹亮 赖运平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86-91,共6页
为探究3种颜色藜麦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从而为藜麦品种选育及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红色、黑色、白色藜麦为研究对象,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藜麦籽粒均... 为探究3种颜色藜麦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从而为藜麦品种选育及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红色、黑色、白色藜麦为研究对象,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藜麦籽粒均富含氨基酸,其中苯丙氨酸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要成分对氨基酸变异的累计贡献率高达95.2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藜麦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8种氨基酸差异不显著;苯丙氨酸、丝氨酸等10种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此外,三种藜麦的黄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为品种的进一步营养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氨基酸含量 主成分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粮营养功能与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向月 曹亚楠 +1 位作者 赵钢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62-370,共9页
膳食失衡是相关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而膳食干预是维护机体健康最有效、安全的策略。杂粮中富含多种营养功能因子,具有多种活性,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来源,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缺乏杂粮营养功能的系统论... 膳食失衡是相关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而膳食干预是维护机体健康最有效、安全的策略。杂粮中富含多种营养功能因子,具有多种活性,是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来源,其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缺乏杂粮营养功能的系统论述,同时忽视了杂粮自身或不当食用方式带来的安全风险,使得杂粮产品定位模糊,不利于杂粮精深加工以及差异化精准营养食品的开发。因此,本文从杂粮的营养与功能成分、安全性两方面对杂粮进行系统梳理,重新审视杂粮对人体的利弊,旨在规避杂粮的食用风险,定位精准化杂粮产品,为营养安全的杂粮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助推杂粮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安全性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粮芽苗菜的营养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亚楠 向月 +4 位作者 杨斯惠 任远航 邹亮 赵钢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33-446,共14页
杂粮是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但适口性与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杂粮发芽后其营养物质与功能活性成分得到增强,口感与加工特性发生变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型食品原料。不同种类杂粮芽菜为消费者提供了多... 杂粮是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但适口性与加工特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杂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杂粮发芽后其营养物质与功能活性成分得到增强,口感与加工特性发生变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型食品原料。不同种类杂粮芽菜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然而其营养与功能成分差异及活性缺乏系统分析。本文比较了不同种类杂粮芽菜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含量,阐述了杂粮芽菜及其制品的降脂、降糖及抗炎等作用,同时阐述了杂粮芽菜的生产工艺与品质提升方法,为改善人们饮食结构和杂粮芽菜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芽菜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 生产工艺 优质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粮烘焙食品原粮前处理技术及产品开发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莹 彭镰心 +3 位作者 邹亮 赵江林 张云峰 万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综述了杂粮原粮加工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杂粮烘焙产品的种类及开发现状,以期为杂粮烘焙食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粮 烘焙食品 前处理技术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益生和抗癌活性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斯惠 马明芳 +4 位作者 曹亚楠 任远航 万燕 邹亮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7,共11页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PPH、ABTS和羟自由基法研究不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多糖在48、72 h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通过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分别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粮多糖体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十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苦荞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12.76μmol Trolox/g DW、39.56μmol Trolox/g DW和1615.32μmol V_(C)/g DW。在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上,1%浓度的黄小米、大麦、燕麦多糖能够更易被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选择利用。在48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糙米>薏米>大麦>黄小米,在72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薏米>糙米>黄小米>大麦。实验结果将为杂粮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为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多糖 抗氧化 益生活性 抗结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钰 曹亚楠 +1 位作者 彭镰心 赵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51-357,共7页
苦荞是传统的食药两用资源,含丰富的营养与功能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和抗炎等多种活性,已被开发成各类食品。黄酮类化合物是苦荞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芦丁和槲皮素是苦荞黄酮类化合物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苦荞是传统的食药两用资源,含丰富的营养与功能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和抗炎等多种活性,已被开发成各类食品。黄酮类化合物是苦荞中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芦丁和槲皮素是苦荞黄酮类化合物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含量及转化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苦荞及其相关制品的功能活性和口感;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的系统论述,不利于差异化苦荞健康产品的开发。本文综述了苦荞中黄酮类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转化特性,以及制粉、萌发、发酵、热处理等几种常见加工方式对苦荞中黄酮类成分的影响规律,对苦荞加工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保持与转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开发针对性强的苦荞健康制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 粉碎 萌发 发酵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鱼面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小琴 李次歪 +5 位作者 王璐瑶 刘虔赫 刘京京 伍阳 周琳 李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37,158,共8页
鱼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苦荞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该研究在鱼面制备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苦荞粉,加工成营养美味的苦荞鱼面。选取苦荞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鱼面比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综合评... 鱼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苦荞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该研究在鱼面制备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苦荞粉,加工成营养美味的苦荞鱼面。选取苦荞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鱼面比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优化苦荞鱼面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苦荞鱼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粉添加量20%、食盐添加量0.45%、鱼面比1∶4。在该优化条件下,苦荞鱼面的综合评分为86.98分,与模型预测值综合评分86.99分基本一致。经过分析,其断条率为0%,蒸煮损失率为7.38%,蛋白质含量为8.11 g/100 g,脂肪含量为3.36 g/100 g。该研究为制备具有独特风味且营养的苦荞鱼面食品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鱼面 综合评分 响应面 最优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杂粮面酱发酵工艺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湖莲 张倩 +3 位作者 孟凡冰 李云成 刘达玉 王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以苦荞粉、黑豆粉、燕麦粉、小麦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设计,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杂粮面酱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盐水添加量为1∶1.3(曲∶盐水),米曲霉接种量为9×10^(6)个/g,发酵时间为25 d,面粉添加量为6∶4... 以苦荞粉、黑豆粉、燕麦粉、小麦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设计,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杂粮面酱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盐水添加量为1∶1.3(曲∶盐水),米曲霉接种量为9×10^(6)个/g,发酵时间为25 d,面粉添加量为6∶4(杂粮粉∶面粉)时,通过该方案发酵的杂粮面酱酱香浓郁,味道鲜美,咸味适宜,感官评分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杂粮面酱的生产及杂粮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面酱 模糊数学 感官评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杂粮种植的优势及科学种植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利聃 任远航 《南方农机》 2021年第4期69-70,共2页
当前,生态脆弱区种植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匮乏、水源涵养能力差、土壤盐渍化严重、资源过度开发、田间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困境。杂粮具有抗旱耐逆性强、生长成熟期短、种植过程无公害、可有效改善环境等生态优势,是生态脆弱区的理想作物。... 当前,生态脆弱区种植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匮乏、水源涵养能力差、土壤盐渍化严重、资源过度开发、田间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困境。杂粮具有抗旱耐逆性强、生长成熟期短、种植过程无公害、可有效改善环境等生态优势,是生态脆弱区的理想作物。对此,文章从生态视角展开对杂粮种植的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杂粮 科学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