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质检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探讨
1
作者 刘海燕 陈惠婷 +1 位作者 罗飞苑 汪敏 《广东饲料》 2025年第5期11-14,共4页
农产品质检机构承担着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各类检验检测工作。其构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至今,有着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就农产品质... 农产品质检机构承担着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各类检验检测工作。其构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至今,有着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进行梳理、剖析,从薄弱环节着手,从实验室典型问题出发,提出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体系的实践对策,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风险防范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高风险农用地水稻安全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文典 江棋 +2 位作者 李蕾 赵沛华 杜瑞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4-628,共5页
在农田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生产安全高品质的稻米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不但能有效降低水稻稻米中重金属的含量,而且有经济成本低、且环境友好等特点,但在重金属高风险污染区仅仅使用低积累品种无... 在农田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生产安全高品质的稻米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挑战。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不但能有效降低水稻稻米中重金属的含量,而且有经济成本低、且环境友好等特点,但在重金属高风险污染区仅仅使用低积累品种无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以重金属污染高风险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和化学修复手段结合的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23个不同品种水稻在高风险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种植重金属含量比较分析,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Cd吸收能力差异较大,五优321、广8优占、丰优428、粤晶丝苗2号、粤金银占、合美占等6个水稻品种对Cd吸收能力较弱,但在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下,Cd质量分数仍高于0.2 mg·kg^-1,Pb和As含量均不超标;在此结果基础上结合土壤污染特点,采取3种污染物控制技术降低稻米中Cd含量,五优321品种与石灰、石灰Se配施等配合施用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此类污染区域重点推广品种;喷施Se叶面肥能显著增加稻米中Se含量,提升稻米品质,且Se与石灰配合施用,增Se效果要好于单独施Se肥。采用化学钝化剂联合低累积水稻品种,稻米中Cd含量降低40%-70%。该研究采用大田原位试验,其结果可以对当地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 水稻 安全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森锌及其代谢物在芒果中的残留与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富伟 叶倩 +3 位作者 黄聪灵 孟华岳 唐雪妹 万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99,108,共9页
【目的】研究代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芒果中的残留动态,评估其通过膳食途径摄入的风险。【方法】基于代森锌酸解会产生二硫化碳(CS_(2))这一原理,分别用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及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 【目的】研究代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芒果中的残留动态,评估其通过膳食途径摄入的风险。【方法】基于代森锌酸解会产生二硫化碳(CS_(2))这一原理,分别用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及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芒果中代森锌(以CS_(2)表示,下同)及其代谢物ETU的检测方法。参照有关试验标准,于2017年在海南海口、广西南宁、云南玉溪、福建宁德、广东肇庆、广东惠州6个芒果主要种植区分别进行代森锌及ETU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并对其在芒果中的膳食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代森锌添加水平为1.8 mg/kg时,其在芒果全果、果肉空白样品中的转化率分别为94%和97%;代森锌添加水平为0.1~2.0 mg/kg时,其在芒果全果、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2%~102.3%和91.2%~10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6.3%和0.6%~3.9%,定量限为0.1 mg/kg。ETU添加水平为0.01~0.5 mg/kg时,其在芒果全果、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4%~97.9%和92.3%~9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9%~8.3%和2.1%~5.7%,定量限为0.01 mg/kg。云南玉溪和广东肇庆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代森锌在芒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30和2.04 d,代森锌和ETU在芒果果肉中均未检出,其残留值均小于定量限;芒果全果中ETU的残留量小于CS_(2)的残留量,并且残留中值和残留最大值均以ETU的较小。末次施药10 d后,芒果全果中代森锌和ETU的残留量分别为<0.10~1.51和<0.010~0.024 mg/kg;末次施药14 d后,芒果全果中两者的残留量分别为<0.10~1.55和<0.010~0.012 mg/kg;末次施药21 d后,芒果全果中两者的残留量分别为<0.10~0.29和<0.010 mg/kg。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代森锌在芒果全果中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56~3.14 mg,风险概率为82.3%~166.0%。【结论】代森锌(以CS_(2)表示)在芒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代森锌 乙撑硫脲 芒果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飞苑 杨土生 +5 位作者 胡党振 刘海燕 钟妙嫦 陈惠婷 陈钢 汪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内控信息化建设加强内控,为科研人员松绑放权,保障其长远发展。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研究...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内控信息化建设加强内控,为科研人员松绑放权,保障其长远发展。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研究,提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制度,加强系统整合,打造全覆盖安全信息化系统,加强环节管理,健全全程内控监管系统,加强资金保障,构建人人参与内控系统,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控 信息化建设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龙眼标准现状分析及策略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智慧 王芬 +2 位作者 陈健晴 廖若昕 刘香香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广东龙眼产业作为地方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产业基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升级,龙眼的标准化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但龙眼标准化工作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文章对广东龙眼... 广东龙眼产业作为地方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产业基础。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升级,龙眼的标准化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但龙眼标准化工作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文章对广东龙眼标准类型、标准内容、发布时间及与其他省份对比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龙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龙眼 标准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湾区根茎类蔬菜-农田土壤系统中10种重金属吸收特性及其种植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富荣 徐爱平 +4 位作者 吴志超 王旭 石含之 杜应琼 王富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51-1259,共9页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农用地安全有效利用和蔬菜安全高质生产,有必要针对该区域农田土壤特性和主要蔬菜品种的重金属吸收特性开展相关研究。以大湾区5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白萝卜(Ra... 为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农用地安全有效利用和蔬菜安全高质生产,有必要针对该区域农田土壤特性和主要蔬菜品种的重金属吸收特性开展相关研究。以大湾区5种常见的根茎类蔬菜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白萝卜(Raphanus sativus)、胡萝卜(Daucus carota)和莲藕(Nelumbo nucifera)为代表,开展了蔬菜-土壤对应的田间采样,测定了138对蔬菜及其产地土壤样品中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蔬菜中10种重金属的浓度大小为Fe>Zn>Mn>Cu>Ni>Pb>Cr>As>Cd>Hg;而在土壤中的浓度大小依次为Fe>Mn>Zn>Pb>Cr>Cu>Ni>As>Hg>Cd。结合我国内地、港、澳三地蔬菜及土壤重金属限量标准计算样品超标率后发现,同一元素的样品超标率在蔬菜和土壤中不一致的现象普遍存在。总体上为Cd、Cr、As、Hg这4种元素的土壤超标率高于蔬菜超标率,而Pb为蔬菜超标率略高于土壤超标率。由根茎类蔬菜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可知,其对10种元素的吸收能力大致为Cd>Zn>Cu>Mn>Ni>As>Pb>Hg>Cr>Fe。Cd元素相对其它元素而言更易被根茎类蔬菜吸收,而Fe元素相对来说更不易被根茎类蔬菜吸收。同一元素在蔬菜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呈显著正相关的仅为Cd、Hg和Ni,而其他7种元素在蔬菜与土壤中的含量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大湾区根茎类蔬菜重金属污染来源存在多样性,对不同元素的吸收机制不同。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相关性显示,Cd、Cr、Pb、Cu、Fe、Mn、Ni、Zn含量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几种元素来自同一来源的可能性很大,导致土壤和蔬菜重金属含量存在复合污染关系。总的来说,用现行标准评价大湾区根茎类蔬菜产地土壤质量时,极有可能将能种出安全根茎类蔬菜的土壤评价为有污染风险的土壤。有必要进一步制定针对大湾区农田及作物特性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使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根茎类蔬菜 安全阈值 相关性 农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典型区域蔬菜产地土壤Cd安全阈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文典 赵沛华 +5 位作者 陈楚国 李富荣 杜瑞英 黄永东 李蕾 王富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3-609,共7页
针对珠三角典型区域的蔬菜产地和主栽蔬菜品种采集了16个种类的360个蔬菜样品,同时采集对应的产地土壤样品。通过分析蔬菜和土壤中镉(Cd)质量分数,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土壤Cd在16种不同蔬菜种类的可食部分中的富集规律。另外,分别依据中国... 针对珠三角典型区域的蔬菜产地和主栽蔬菜品种采集了16个种类的360个蔬菜样品,同时采集对应的产地土壤样品。通过分析蔬菜和土壤中镉(Cd)质量分数,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土壤Cd在16种不同蔬菜种类的可食部分中的富集规律。另外,分别依据中国现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7)对该区域菜地土壤和蔬菜Cd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特定区域的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镉在土壤中的超标率高于在蔬菜中的超标率,分别为13.3%和6.7%。同时,分析不同蔬菜品种的Cd富集系数发现,根茎类蔬菜中的芋头,叶菜类蔬菜中的生菜、韭菜、小白菜等对土壤Cd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强,冬瓜、节瓜、苦瓜等瓜类蔬菜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16种蔬菜及其产地土壤中镉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有14种蔬菜与土壤C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进一步建立回归方程,结合GB 2762—2017中各类蔬菜的Cd限量值,推算出针对该区域产地土壤特性并能保障这14种蔬菜安全种植的土壤Cd阈值,所得阈值均高于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大部分在现行限量值的3倍以上。因此,根据现行标准进行珠三角菜地土壤质量评价极可能将能安全种植蔬菜的土壤定为有污染风险的土壤,不利于目前日益紧张的耕地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蔬菜 安全种植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3种真菌毒素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曾睿 陈佩榕 +2 位作者 王琼珊 王富华 赵亚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2-680,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柄曲霉素(STC)、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的污染情况,为真菌毒素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从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采集家禽配合饲料样品232份,经含20%水的... 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柄曲霉素(STC)、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的污染情况,为真菌毒素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从华南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采集家禽配合饲料样品232份,经含20%水的甲醇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加入N-丙基乙二胺(PSA)和C 18吸附杂质,上清液过膜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通过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地区家禽配合饲料中STC、OTA、ZEA的检出率和含量。结果显示:3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0.18μg/kg和0.07~0.59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3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3.0%~98.9%,精密度为0.8%~8.2%,日间差和日内差均<20%。232份家禽配合饲料样品中,ZEA检出率最高(100.0%),其次为STC(70.3%)、OTA(22.0%)。其中,海南省样品中ST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本试验开发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饲料中ZEA、OTA和STC的同时检测分析;我国华南地区家禽配合饲料尽管总体污染水平较低,但真菌毒素污染情况普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饲料 华南地区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菜心镉吸收及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9
作者 李富荣 王琳清 +6 位作者 曹怡然 吴志超 石含之 李冬琴 文典 李蕾 王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9,共9页
针对华南地区旱地土壤低硼高镉和蔬菜重金属镉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以广东特色蔬菜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硼添加对菜心生长特性和镉吸收的调控效应,并从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的角... 针对华南地区旱地土壤低硼高镉和蔬菜重金属镉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以广东特色蔬菜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外源硼添加对菜心生长特性和镉吸收的调控效应,并从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的角度探讨硼调控蔬菜镉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5μmol/L的镉处理下,20和50μmol/L的外源硼添加显著提高菜心株高和根长达50%以上,同时,50μmol/L的外源硼添加较0.25μmol/L硼添加时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都明显增加114.19%和187.59%,说明适当施加硼元素供应能有效缓解重金属镉对蔬菜的胁迫作用。另外,10、20、50μmol/L 3种浓度的外源硼添加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菜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镉吸收,下降量达24.0%。从硼影响菜心的抗氧化酶活性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的结果来看,镉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硼处理后,不同菜心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适宜浓度的硼添加可有效提高镉胁迫下的菜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SOD、POD、CAT、APX、DHAR、GR活性,增强菜心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其AsA-GSH循环,从而降低镉对菜心植株的胁迫作用并调控菜心对镉的吸收。这意味着有可能通过筛选适合的硼肥类别和施用量,进一步实现控制蔬菜可食部分镉含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研究结论可为合理施用硼肥保障中轻度镉污染土壤上的蔬菜安全种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 酶活性 AsA-GSH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镉吸收转运特征
10
作者 杜瑞英 文典 +3 位作者 邓腾灏博 黄永东 赵沛华 徐爱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8-13,共6页
我国南方农田重金属污染以镉为主,水稻对镉的吸收特点可能会导致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米受镉污染风险更高,选择种植适宜的水稻品种是降低水稻中镉含量、减少人体摄入镉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是实现污染农田边生产边修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我国南方农田重金属污染以镉为主,水稻对镉的吸收特点可能会导致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米受镉污染风险更高,选择种植适宜的水稻品种是降低水稻中镉含量、减少人体摄入镉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是实现污染农田边生产边修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针对水稻对镉的吸收积累等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机理,其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参考性不强。为明确田间条件下当地主推水稻品种对镉的吸收积累特征,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1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开展大田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征,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18个水稻品种对镉的吸收转运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水稻各器官中镉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和稻米,整体来看,杂交稻稻米中镉含量高于常规稻稻米;通过分析水稻不同器官吸收转运镉的能力可知,粤禾丝苗、粤丰新占、丰优428、玉香油占、粤油丝苗、五优613、合美占、泰丰优208、五优308等9品种对Cd的转运能力较差;综合因素分析表明,五丰优615、丰优428、桔农占、玉香油占、丰优丝苗、泰丰优208、粤晶油占、五优376等8个品种表现较优,可作为该区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大田 积累特征 低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环唑对普通白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残留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健祥 叶倩 +5 位作者 陈汉才 朱富伟 黄聪灵 李桂花 骆冲 孙玲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0-1296,共7页
本研究探索了丙环唑对普通白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残留动态,为建立普通白菜生产中丙环唑安全有效使用技术规程和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两个实验剂量分别为高浓度(375 g a.i./hm^2)和低浓度(250 g a.i./hm^2)。结果表明,喷施后7 d... 本研究探索了丙环唑对普通白菜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残留动态,为建立普通白菜生产中丙环唑安全有效使用技术规程和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两个实验剂量分别为高浓度(375 g a.i./hm^2)和低浓度(250 g a.i./hm^2)。结果表明,喷施后7 d,高、低剂量处理组株高比对照组分别下降17.19%和15.63%,达显著水平;喷施后14 d,高、低剂量处理组株高比对照组分别下降12.24%和7.35%,达显著水平;而产量下降均未达显著水平。丙环唑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98 d。喷施后7~14 d,丙环唑终残在0.380 9~0.032 7 mg/kg,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0.42~7.56,处于可接受范围;喷施后第14 d的残留低于日本标准。广州农贸市场和超市中的普通白菜丙环唑残留以及膳食暴露风险研究表明,丙环唑残留监测值99位点为0.013 7 mg/kg,拟合残留值99位点为0.011 3 mg/kg,残留暴露风险熵99.9位点为7.44,处于可接受范围。按照风险最大化原则,参考农药残留限量制定规则,以1 mg/kg和0.01 mg/kg为最高和最低残留限量理论值,对消费者膳食暴露风险保护水平分别为6.44、13.56。建议将1 mg/kg作为普通白菜丙环唑残留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普通白菜 产量 株高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沙复合硼调理剂对酸性菜地土壤镉铅的钝化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富荣 王旭 +5 位作者 李庆荣 吴志超 冯起 文典 徐爱平 赵沛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88-1895,共8页
针对华南地区酸性菜地土壤缺硼特性和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现状,为解决如何保障缺硼土壤上的农产品高品质安全种植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提供数据支撑。以蚕沙为土壤调理剂,结合外源硼添加进行复合调控,探讨其对铅镉复合污... 针对华南地区酸性菜地土壤缺硼特性和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的现状,为解决如何保障缺硼土壤上的农产品高品质安全种植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问题提供数据支撑。以蚕沙为土壤调理剂,结合外源硼添加进行复合调控,探讨其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铅镉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和6%的蚕沙添加量在不同硼处理下都能使土壤pH值显著提高,增加幅度达49.5%;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硼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不同蚕沙添加量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效果与元素类别有关,其中对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对有效态铅含量的降低效果则十分显著。在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上进行蚕沙复合硼的处理表现为,在6%蚕沙添加量下,0.5 mg·kg^(−1)硼添加处理使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较未添加硼时有所增加,而当硼添加量为2.0 mg·kg^(−1)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又显著下降;而其他蚕沙添加量处理下,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在复合不同硼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就土壤有效态铅含量而言,两种蚕沙添加量均使其较未加蚕沙时明显下降,降低量达98.9%。对不同因素的交互效应分析可见,“硼+蚕沙”二因素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镉和铅含量存在一定的交互效应,且其影响作用大于单一硼处理,但单一蚕沙处理相对上述两种处理对土壤有效态镉和铅含量的影响更大。该研究结果将为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提升耕地生产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调理剂 土壤污染 钝化效应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的陈皮产地溯源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富荣 刘雯雯 +5 位作者 文典 徐爱平 李蕾 陈永坚 陈楚国 王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5-302,共8页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陈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有效产地溯源指标,构建陈皮不同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广东、福建、重庆3个不同产地的206份陈皮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陈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的有效产地溯源指标,构建陈皮不同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广东、福建、重庆3个不同产地的206份陈皮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32种矿质元素含量,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陈皮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陈皮样品的32种矿质元素中有26种元素含量在广东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11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从32种矿质元素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代表了总指标70.0%的信息。基于主成分分析,陈皮样品可根据其来源进行初步聚类。其中前2个主成分的主要变量为Dy、Sm、Gd、Pr、Nd、Y、La、Fe、Be、V、Ce、Sc、Co、P、Mo、As、Pb、B这18种元素。通过线性判别分析确定了K、P、Ca、Co、Cu、Mn、Mo、V、Ni、B、Li、Pb、As、Sr、Ti、Th、Gd、Sc、Nd、Pr、Y这21种矿质元素为陈皮的有效溯源指标,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确定了Sc、B、Y、Co、Nd、La、Pr、Be、Gd、Dy、Sm、Mo、Fe这13种元素的重要性。2种判别分析方法构建的判别模型的交叉验证和外部样品验证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陈皮的产地判别,研究证明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可用于陈皮的产地溯源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 陈皮 产地溯源 农产品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敞开体系快速全消解ICP-MS法测定土壤中总砷 被引量:8
14
作者 文典 陈楚国 +3 位作者 李蕾 邓腾灏博 杜瑞英 王富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17-2320,共4页
利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一种新型消化管,探索了一种土壤总砷测定的微敞开体系快速全消解前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王水水浴法(GB/T 22105.2—2008)进行对比.结果显示,8种国家土壤标准物质经过王水消解后提取的砷含量符合标准... 利用本课题组研发的一种新型消化管,探索了一种土壤总砷测定的微敞开体系快速全消解前处理方法,并将该方法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王水水浴法(GB/T 22105.2—2008)进行对比.结果显示,8种国家土壤标准物质经过王水消解后提取的砷含量符合标准参考值范围,但仅为快速全消解法测定的总砷含量的31.2%—60.2%.快速全消解法测定的砷含量基本相当于王水消解后溶液的砷含量与残渣中砷含量的总和.该结果表明王水消解后仍然有大量砷残留在未完全消化的土壤残渣中,王水水浴法提取的砷并非土壤中的"总砷".通过美国土壤标准物质SRM 2710a验证,微敞开体系快速全消解法能满足土壤"总砷"日常检测需求,配合ICP-MS的使用可以实现土壤中"总砷"与其他元素一次消解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敞开体系 快速全消解 ICP-MS 总砷 土壤 多元素同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芹对重金属的吸收累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富荣 王琳清 +2 位作者 李文英 吴志超 王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23-2430,共8页
农田土壤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诸多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水芹作为一种常见的水生蔬菜,具有发达的维管束组织,且适应性强,对水体和土壤中的... 农田土壤和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诸多修复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水芹作为一种常见的水生蔬菜,具有发达的维管束组织,且适应性强,对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修复中。文章针对水芹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能力、不同器官的重金属累积特性、重金属耐性机理、以及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为:(1)水芹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重金属Cd、Zn、Pb、Cu、Hg、As、Ag、Au等元素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2)重金属复合污染下水芹对各元素的吸收特性与单一元素污染情况下有所差异,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3)水芹对重金属的累积大多集中于根部,其作为以茎叶为食用部位的水生蔬菜,为进行植物修复的同时保障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品种资源;(4)水作和旱作模式下水芹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累积特性存在差异,应结合重金属污染种类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调控措施来进行重金属污染修复;(5)水芹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植物络合素等来消除活性氧物质的胁迫,从而提高其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6)关于水芹植物修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工湿地环境修复、养殖废水治理、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方面,但目前尚未有大规模应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水芹重金属吸收分子机理、农艺调控措施与水芹修复技术结合、水芹重金属修复技术相关标准制订等方面的深入探讨,相关工作将为更好地发挥水芹在环境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重金属 富集能力 植物修复 水污染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稻米中镉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文典 江棋 +2 位作者 邓腾灏博 赵沛华 杜瑞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0-404,共5页
近年来土壤调理剂被大量投入到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修复中,大部分产品使用后可以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效果,但对农产品品质影响方面关注较少。选取市面上销量较大的4种(A、B、C、D)土壤调理剂,通过早、晚两造水稻大田验证试验结果来评价... 近年来土壤调理剂被大量投入到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修复中,大部分产品使用后可以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效果,但对农产品品质影响方面关注较少。选取市面上销量较大的4种(A、B、C、D)土壤调理剂,通过早、晚两造水稻大田验证试验结果来评价调理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对指导实际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增幅在2%—6%之间;使稻米的镉含量降低18%—48%,调理剂的增产控Cd效果表现为早稻均优于晚稻。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晚稻效果更加明显,含量均处于国家优质米直链淀粉含量(14%—20%)之间。各处理稻米蛋白质含量均有提高,晚稻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整体高于早稻。施用调理剂可以增加稻米矿物质元素Ca、Mg、Cu、Zn、Fe、Mn在稻米中的积累,其中调理剂C对提高早稻稻米Ca、Cu、Zn含量效果最好;调理剂B对提高早稻稻米Mg、Fe、Mn含量效果最好,且也有利于提高晚稻稻米Fe含量;调理剂A对提高晚稻Ca、Mg、Zn、Mn效果最好;调理剂D对提高晚稻稻米铜元素含量效果最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米中6种矿物质元素Ca、Mg、Cu、Zn、Fe、Mn均与稻米中Cd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提高稻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能有效抑制镉向稻米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品质 稻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14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开发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倩 朱富伟 +2 位作者 王刚 廖林瀚 唐雪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410,共7页
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牛奶中14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无水乙酸钠净化,过0.22μm有机相滤膜后,目标物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E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 建立了同时快速检测牛奶中14种除草剂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无水乙酸钠净化,过0.22μm有机相滤膜后,目标物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E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在0.005~1 mg/L范围内,14种目标除草剂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02。在0.01、0.05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14种除草剂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6%(n=6)。14种除草剂在牛奶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步骤简单,适用于同时快速测定牛奶中14种除草剂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除草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农药多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敞开体系-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稻米中8种重金属 被引量:15
18
作者 江棋 彭锦芬 +6 位作者 陈楚国 李蕾 邓腾灏博 陈永坚 赵沛华 文典 杜瑞英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7-413,共7页
为了提高稻米中重金属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微敞开体系-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稻米中Cr、Ni、Cu、Zn、As、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稻米中Hg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并确定了稻米最佳称样量和酸... 为了提高稻米中重金属的检测效率,建立了一种微敞开体系-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稻米中Cr、Ni、Cu、Zn、As、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稻米中Hg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并确定了稻米最佳称样量和酸定容体系。结果表明,稻米中蛋白质是影响Hg测定准确度的重要因素,选用0.4 g作为称样量可以减轻稻米中蛋白质对Hg测定的影响,HNO3(1%)+HCl(1%)混合溶液定容能有效提高Hg回收率。经过大米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验证,可以同时准确测定Cr、Ni、Cu、Zn、As、Cd、Hg、Pb,检出限、正确度、精密度和效率能满足大批量稻米中8种重金属的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稻米 多元素分析 微敞开体系 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介导植物抗重金属胁迫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耿安静 王旭 +5 位作者 李秋剑 杨慧 陈岩 刘雯雯 陈永坚 王富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90,共11页
近年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重金属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不仅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质量,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内,最终威胁人体健康。如何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重金属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不仅严重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质量,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人体内,最终威胁人体健康。如何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花青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参与植株的生长与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文章归纳总结文献报道,阐明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并以砷为例说明危害机理,介绍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花青素介导植物抗重金属胁迫机制,包括清除自由基、激发/促进内源抗氧化系统、螯合重金属、区室化隔离和花青素相关基因表达。针对目前重金属修复及农林废弃物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重点开展花青素介导植物重金属胁迫和归趋的机理与应用研究,开发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新原料,为丰富植物重金属转运机制和防控措施、减少植物重金属污染、综合利用富含花青素的有色蔬果及制糖原料等农林废弃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重金属 胁迫 介导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溶解性有机物的动态变化对水溶态铜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含之 刘帆 +9 位作者 黄永东 吴志超 李富荣 徐守俊 邓腾灏博 文典 王旭 王富华 江棋 杜瑞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96-1902,共7页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铜污染严重,耕地点位超标率高达2.1%。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由其形态决定,而并非其总量决定。水溶态铜含量活性最高,最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秸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中。秸秆还田...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土壤铜污染严重,耕地点位超标率高达2.1%。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由其形态决定,而并非其总量决定。水溶态铜含量活性最高,最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秸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钝化修复中。秸秆还田后会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这部分周转最快、活性最高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中水溶态铜含量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中国3种地带性土壤(红壤、褐土和黑土),设计添加铜和秸秆的土壤培养试验,温室培养12个月,每4个月取样一次。测定土壤中水溶态铜、溶解性有机碳(DOC)、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红壤、褐土及黑土的秸秆处理中DOC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92%—567%,107%—202%,114%—141%。培养后8个月,3种土壤中DON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其中,红壤、褐土及黑土中DON含量下降的幅度分别为88%—90%,47%—93%,62%—88%。在培养的第8—12个月,红壤和褐土的秸秆处理中DON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8%,22%,说明微生物在激发效应过程中优先利用溶解性有机氮。(2)秸秆处理中溶解性有机物芳香环上取代基种类增加,芳香性增强,分子量增加;随时间推移,3种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芳香性及分子量随时间逐渐下降。(3)由于溶解性有机物对铜离子的络合作用,有机物加入后3种土壤中水溶态铜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中,DOC含量与水溶态铜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表明,相比于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性质,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对水溶态铜含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带性土壤 外源铜 老化 秸秆 溶解性有机物 紫外-可见光谱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