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彦 李平 +4 位作者 梁志杰 窦明 黄仲冬 高芸 齐学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8,共10页
系统梳理了灌区水生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类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和风险评价方法,从地表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提... 系统梳理了灌区水生态环境污染物来源及类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和风险评价方法,从地表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地下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加强灌区水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及相关管理制度研究、加大灌区水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机理研究、加强灌区水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究以及加强生态灌区建设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水生态环境 污染物 风险评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河流域河南段不同时期水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彦 邹磊 +2 位作者 窦明 李平 梁志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8-1789,共12页
为了评估卫河流域河南段不同时期水环境风险,选取卫河流域4个监测断面和3种水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的监测数据,通过建立边缘分布函数和优选Copula函数构建适宜的水体污染物三维联合风险分布模型,分析了... 为了评估卫河流域河南段不同时期水环境风险,选取卫河流域4个监测断面和3种水体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和总磷(TP)]的监测数据,通过建立边缘分布函数和优选Copula函数构建适宜的水体污染物三维联合风险分布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卫河流域水体污染物的组合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监测断面卫辉皇甫(非汛期和汛期)、浚县王湾(非汛期)和大名龙王庙(非汛期和汛期)的水体污染物间拟合优度最好的三维Copula函数为Gaussian Copula函数,监测断面浚县王湾(汛期)和汤阴五陵(非汛期和汛期)的水体污染物间拟合优度最好的三维Copula函数为t Copula函数;在非汛期和汛期大名龙王庙水体污染物均处于Ⅰ~Ⅲ类水质标准的联合概率最大,分别为26.30%和21.61%,卫辉皇甫水体污染物至少有一个指标处于劣Ⅴ类水质标准时的联合风险概率最大,分别为52.34%和56.53%;当仅NH_(3)-N处于劣Ⅴ类水质标准时,监测断面卫辉皇甫、浚县王湾、汤阴五陵和大名龙王庙非汛期水体污染物的联合风险概率分别为25.68%、22.94%、24.68%和13.47%,汛期水体污染物的联合风险概率分别为28.01%、10.31%、6.16%和4.12%;在非汛期和汛期监测断面卫辉皇甫和浚县王湾主要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影响且其主导水体污染物均为NH3-N,在汛期时监测断面汤阴五陵和大名龙王庙主要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且其主导水体污染物由非汛期的NH3-N转变为汛期的TP。研究表明,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卫河流域河南段不同时期水体污染物的联合风险概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河流域 河南 COPULA函数 水体污染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对引黄灌区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平 张彦 +4 位作者 梁志杰 刘铎 黄仲冬 齐学斌 李中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71,共6页
为了客观评估特大暴雨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土壤与地下水的环境效应,跟踪研究了2016年7月9—20日特大暴雨降雨过程,分析了暴雨作用下人民胜利渠灌区典型区域土壤盐分及地下水化学组成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暴雨前相比,暴雨驱动了80 cm以... 为了客观评估特大暴雨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土壤与地下水的环境效应,跟踪研究了2016年7月9—20日特大暴雨降雨过程,分析了暴雨作用下人民胜利渠灌区典型区域土壤盐分及地下水化学组成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暴雨前相比,暴雨驱动了80 cm以上根层土壤脱盐,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盐分下降明显,分别较暴雨前降低了63.74%、68.20%、33.41%;典型区域暴雨后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为0.1879 mS/cm;区域地下水埋深较暴雨前上升了0.18 m,区域地下水阳离子水文化学相的分类类型由暴雨前的钙-钠型转化为暴雨后的钠-钙型,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含量较暴雨前增加了24.95%,达到1315.09 mg/L,区域地下水钠吸附比较暴雨前增加了54.05%,达到32.94。暴雨驱动了根层土壤盐分向下淋溶,导致0~100 cm根层土壤盐分呈现“扁平化”分布,由暴雨产生的淋溶补给加剧了地下水作为灌溉水的碱化危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井渠结合灌区 土壤脱盐率 水化学特征 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彦 窦明 +3 位作者 邹磊 李平 梁志杰 李桂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67-3877,共11页
为揭示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PLA)3种微塑料,并分别设置3种微塑料粒径(150μm、1000μm和4000μm)和质... 为揭示不同微塑料赋存环境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塑料(PLA)3种微塑料,并分别设置3种微塑料粒径(150μm、1000μm和4000μm)和质量浓度(0.1g/kg、0.5g/kg和1g/kg)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不同微塑料组合处理下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抑制率、生长特征及幼苗生长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胁迫下均降低了小麦种子平均发芽水平,小麦种子平均发芽抑制率呈现出HDPE>PLA>PP;微塑料的粒径和质量浓度处于中粒径和中浓度条件下对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抑制率最大分别为5.65%和4.55%,而处于低或高粒径和质量浓度条件下微塑料对小麦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微塑料粒径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用较大,微塑料类型和质量浓度次之.与对照组相比微塑料HDPE和PLA对小麦种子生长特征指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作用比微塑料PP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其中小麦种子活力指数受微塑料类型、粒径和质量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照组和不同微塑料类型对小麦幼苗平均生长速率呈现出CK>PP>HDPE>PLA,而不同微塑料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为PLA>HDPE>PP,微塑料类型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赋存环境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河流域河南段水体污染物时空差异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彦 邹磊 +4 位作者 李平 窦明 黄仲冬 梁志杰 齐学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为了揭示卫河流域河南段水体污染物时空差异性特征,选取流域9个监测断面水体污染物COD、NH_(3)-N和TP的监测数据,利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水体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以及差异性进行分... 为了揭示卫河流域河南段水体污染物时空差异性特征,选取流域9个监测断面水体污染物COD、NH_(3)-N和TP的监测数据,利用M-K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水体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以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河干流、共产主义渠和汤河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淇河和安阳河的水质状况较好,NH_(3)-N为卫河流域河南段主要的水体污染物。大部分监测断面的水体污染物在不同时期均呈现出显著减小的趋势,COD和NH_(3)-N的突变时间多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而TP的突变时间多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各监测断面的COD和NH_(3)-N处于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的占比呈现出非汛期>汛期,而TP呈现出汛期>非汛期;不同时期的水体污染物的空间聚类结果有效且相对较好,监测断面鹤壁耿寺COD质量浓度和浚县前枋城TP质量浓度在不同时期的波动性均较小,其余监测断面COD和TP质量浓度的波动性相对较大;各监测断面NH_(3)-N质量浓度在不同时期的波动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表明,卫河流域河南段水体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河流域 河南 时空差异性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白芳芳 李平 +4 位作者 乔冬梅 齐学斌 郭魏 马灿灿 杜臻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75-1283,共9页
探讨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特性和水氮利用效率影响,以百农4199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下水埋深(GW2:2 m,GW3:3 m,GW4:4 m)和施氮量(N300:纯氮量300 kg/hm^(2),N240:纯氮量240 kg/hm^(2))2个因素,评估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 探讨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特性和水氮利用效率影响,以百农4199为试验材料,设置地下水埋深(GW2:2 m,GW3:3 m,GW4:4 m)和施氮量(N300:纯氮量300 kg/hm^(2),N240:纯氮量240 kg/hm^(2))2个因素,评估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特性、产量形成及水氮利用效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千粒质量与快速增长期时间拐点、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地下水埋深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单株籽粒质量、穗数、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地下水埋深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34(P<0.05),施氮量主要是通过影响单株籽粒质量和穗数来间接影响产量;地下水埋深相同时,N240施氮水平氮肥偏生产力NPP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N300施氮水平.故建议地下水埋深大于2 m地区小麦高产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施氮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下水埋深 施氮量 灌浆特性 千粒质量 产量 WUE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和不同时间尺度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干旱风险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彦 梁志杰 +4 位作者 邹磊 李平 窦明 黄仲冬 齐学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68,96,共7页
灌区干旱事件频发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为了定量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干旱风险,基于灌区1951—2017年逐月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系列数据,构建不同时间尺度下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游程理论识别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 灌区干旱事件频发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为了定量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干旱风险,基于灌区1951—2017年逐月降水量与平均气温系列数据,构建不同时间尺度下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游程理论识别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两个特征变量,并结合Copula函数建立联合概率分布函数,进而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灌区干旱联合分布概率及其同现重现期。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的最大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均不同,12个月尺度在干旱历时为31个月时干旱强度最大(24.4);1个月尺度、3个月尺度和6个月尺度的灌区干旱事件以短历时低强度的情况居多,而12个月尺度存在较少的长历时、高强度情况;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联合分布概率和同现重现期均不同,如6个月尺度在干旱历时大于5个月且干旱强度大于5时的联合分布概率为19.65%、联合分布概率的变化率为32.37%,干旱历时为5个月且干旱强度为5时的同现重现期为1.65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COPULA函数 干旱风险 同现重现期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清水灌溉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陆红飞 齐学斌 +4 位作者 李平 乔冬梅 沙菲克•乌尔•拉赫曼 白芳芳 崔佳欣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116-116,共1页
为了节约淡水、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在水稻种植中采用再生水-淡水联合灌溉(从分蘖期开始采用再生水灌溉50 d,然后用淡水灌溉至收获)。再生水灌溉结束后,将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接种到土壤中,二者的用量分别为0 g和0 g(J0)、5 g和0 g(J1)... 为了节约淡水、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在水稻种植中采用再生水-淡水联合灌溉(从分蘖期开始采用再生水灌溉50 d,然后用淡水灌溉至收获)。再生水灌溉结束后,将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接种到土壤中,二者的用量分别为0 g和0 g(J0)、5 g和0 g(J1)、3.75 g和1.25 g(J2)、2.5 g和2.5 g(J3)、1.25 g和3.75 g(J4)以及0 g和5 g(J5),以全生育期再生水灌溉作为对照(CK),测定了植株高度、分蘖、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J1~J5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株高,并且水稻根、茎、穗干质量和千粒质量显著增加,而叶干质量下降。接种微生物显著提高了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如J1、J2和J4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而J3、J4和J5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接种微生物显著降低了土壤EC,J4处理降幅最大,同时微生物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基于KEGG的细菌功能预测表明,接种微生物对土壤代谢功能没有显著干扰,有机质和pH值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2个主要因素。在该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接种比例为每盆3.75 g枯草芽孢杆菌和1.25 g酿酒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酿酒酵母 水稻 再生水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与控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佘映军 李平 +6 位作者 杜臻杰 白芳芳 郭魏 梁志杰 崔嘉欣 马灿灿 齐学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9-314,共6页
为探明地下水埋深与减施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基于大型地中渗透仪,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植株氮素积累量、产量及其形成要素的影响,其中地下水埋深设2 m(G1),3 m(G2)和4 m(G3)3个水平,施氮... 为探明地下水埋深与减施氮肥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基于大型地中渗透仪,研究了地下水埋深和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植株氮素积累量、产量及其形成要素的影响,其中地下水埋深设2 m(G1),3 m(G2)和4 m(G3)3个水平,施氮量设减氮20%处理(240 kg/hm^(2),N1)、常规施氮处理(300 kg/hm^(2),N2)2个水平,不控水不施氮处理(G0N0)作为对照,共计7个处理。结果表明:(1)减氮20%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减小趋势,氮素收获指数在埋深2 m下显著高于埋深3,4 m,分别增加5.71%,7.22%;(2)常规施氮条件下,埋深2 m处理茎、叶吸氮量显著高于埋深3~4 m处理,增幅为19.52%~50.31%,但产量、籽粒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埋深2 m处理显著低于埋深3~4 m处理,降幅为17.28%~29.28%;(3)地下水埋深2 m下,产量、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减氮20%处理均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增幅为22.18%~115.35%。地下水埋深2 m条件下,施氮240 kg/hm^(2)显著提升氮肥的增产效果,以及施氮后氮素转化为产量和干物质的效率,同时还增强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率,从而保持产量不致降低,因此埋深2 m条件下减氮20%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浅埋地区控施氮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施氮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芳芳 乔冬梅 +4 位作者 李平 杜臻杰 陆红飞 郭魏 齐学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49,共12页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300 kg·hm^(-2),N2)、减氮20%(纯氮240 kg·hm^(-2),N1),提取土壤DNA,用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引物扩增后采用MiSeq PE300测序技术,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状及nirS、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nirS、nirK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nirS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高于nirK。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反硝化细菌物种组成。减氮对nirS、nirK反硝化细菌门水平及nirK纲水平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nirS反硝化细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属水平物种组成。硝态氮、速效磷、pH值是影响土壤nirS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nirK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适量减氮不影响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但显著影响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减氮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NIRK nirS 反硝化细菌 麦玉轮作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胜利渠灌区气象因素及干旱特征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彦 李平 +4 位作者 邹磊 梁志杰 窦明 高芸 齐学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8-64,共7页
近年来灌区水资源短缺现象频发,为定量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气候变化特征,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方法,分析了1951—2017年灌区气象因素及干旱特征年、季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灌... 近年来灌区水资源短缺现象频发,为定量分析人民胜利渠灌区气候变化特征,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气候倾向率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方法,分析了1951—2017年灌区气象因素及干旱特征年、季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灌区年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水面蒸发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均呈现升高趋势,且在不同年份发生明显突变;冬季平均相对湿度气候倾向率最大为-1.14%/(10 a),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在春季最大(分别为0.52、0.18、0.40℃/(10 a)),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最大(-12.49 mm/(10 a)),夏季蒸发量的气候倾向率最大(-6.91 mm/(10 a));灌区多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为33.43%,约每3 a就会发生一次干旱,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56.72%、56.72%和26.87%,而冬季无干旱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特征 演变规律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洋 常迪 +3 位作者 黄仲冬 李平 梁志杰 齐学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2-818,共7页
根据1951—2016年河南省10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通过Mann-Kendall检验、克里金插值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66 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根据1951—2016年河南省10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通过Mann-Kendall检验、克里金插值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66 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整体ET_0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37 mm/a,其中安阳、洛阳、郑州、商丘、许昌、宝丰、西华和驻马店等地ET_0下降趋势显著;河南省ET_0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由高至低的突变,降幅约为62 mm/a;近66 a来,河南省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介于917~1 007 mm之间,中部地区即郑州市南部、许昌市西北部参考作物蒸散量较大,而在东南部即西华、宝丰、商丘和驻马店,参考作物蒸散量较小;突变前后ET_0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且四季ET_0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春季和夏季分布特征与全年分布较为接近;对ET_0构成主要影响的气象因子排序依次为风速、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风速、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与ET_0呈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ET_0呈负相关.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分布 Mann—Kendall检验 克里金插值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调控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铎 白爽 +5 位作者 李平 宁东峰 杨庆山 梁志杰 郭魏 齐学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7-1513,共7页
盐碱胁迫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而硅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的生长有重要调节作用。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硅能有效促进盐碱胁迫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并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还能抑制植物体内积累过多的N... 盐碱胁迫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而硅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的生长有重要调节作用。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外源硅能有效促进盐碱胁迫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分散失并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还能抑制植物体内积累过多的Na+,使K+/Na+维持在平衡水平,从而缓解渗透胁迫;同时能提高植物体内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抗氧化物质合成,抵御氧化胁迫,达到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目的。本文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并建议将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传统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起来,从更深层次揭示硅调控植物耐盐碱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 胁迫 耐盐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提高植物耐旱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铎 李平 +3 位作者 杨庆山 梁志杰 郭魏 齐学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
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会引起植物失水,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虽然硅一直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但有许多研究证明,植物吸收硅后能够缓解各种逆境胁迫。系... 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耐旱性有着重要作用,干旱胁迫会引起植物失水,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降低作物产量,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虽然硅一直不被认为是植物必需元素,但有许多研究证明,植物吸收硅后能够缓解各种逆境胁迫。系统总结了硅对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渗透调节、抗氧化调节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表明,外源硅能够促进相关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干旱引起的渗透胁迫,还能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抵御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耐旱性。但有关硅调控植物耐旱性,目前在生理层面研究较多,有关硅是通过何种途径调控干旱胁迫下植物渗透物质合成以及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这方面可作为重点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胁迫 耐旱性 抵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百农矮抗58幼苗对Na_(2)SO_(4)胁迫响应及阈值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铎 白爽 +4 位作者 齐学斌 宁东峰 梁志杰 郭魏 李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百农矮抗58是我国小麦的主栽品种之一,探讨百农矮抗58幼苗对Na_(2)SO_(4)胁迫响应机制,并界定其对Na_(2)SO_(4)胁迫耐受阈值,进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水培试验... 【目的】百农矮抗58是我国小麦的主栽品种之一,探讨百农矮抗58幼苗对Na_(2)SO_(4)胁迫响应机制,并界定其对Na_(2)SO_(4)胁迫耐受阈值,进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mmol·L−1)Na_(2)SO_(4)胁迫处理,通过测定株高、鲜重、生物量、各种抗氧化酶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研究Na_(2)SO_(4)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的影响。【结果】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株高、鲜重及生物量均下降,小麦幼苗的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会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当超过一定阈值后会下降,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会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3.20倍和4.94倍;小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小麦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80 mmol·L^(−1)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则随着Na_(2)SO_(4)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最大值为对照的8.51倍。【结论】根据试验结果界定小麦百农矮抗58耐Na_(2)SO_(4)胁迫阈值为80~10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矮抗58 NA2SO4胁迫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