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深度学习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许世卫 李乾川 +3 位作者 栾汝朋 庄家煜 刘佳佳 熊露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给、消费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监测和预警。随着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市场体系的转型,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使得农业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然而,农产品多品种的联动监测和预测仍面临数据复杂、模型狭窄、应变能力弱等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适应中国农业数据特点的深度学习模型,以提升农产品市场的监测与预警能力,推动精准决策和应急响应。[方法]本研究应用深度学习方法,从中国多维农业数据资源实际出发,创新提出了一套不同监测预警对象条件下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构建了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and Residual Network, GAN-ResNet)、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Variational Autoencoder and Ridge Regression, VAE-Ridge)、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Adaptive-Transformer)。为适应实际需求,研究在CAMES中采用“离线计算与可视化分离”策略,模型推理离线完成,平衡了计算复杂度与实时预警需求。[结果和讨论]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在玉米单产、生猪消费量和番茄市场价格的预测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精度提升。GAN-ResNet生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县级尺度玉米单产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为6.58%,运用VAE-Ridge模型分析生猪消费量的MAPE为6.28%,运用Adaptive-Transformer模型预测番茄价格的MAPE为2.25%。[结论]该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综合预测方法,具有较先进的单品种、多场景、宽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分析能力,并在处理不同区域多维数据、多品种替代、市场季节性波动等分析方面显示出优良的指标性能,可为中国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提供一套新的有效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预警 深度学习 生产量预测 消费量预测 价格预测 生成对抗与残差网络协同生产量模型 变分自编码器岭回归消费预测模型 自适应变换器价格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分析及展望
2
作者 李灯华 许世卫 +1 位作者 李干琼 王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05-210,共6页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成为推动农业农村要素资源重组、乡村经济结构重塑、全球农业竞争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农村新基建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成为推动农业农村要素资源重组、乡村经济结构重塑、全球农业竞争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农村新基建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速;大数据应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提升,农业先进模型算法加速创新;智慧农业快速起步,智慧灌溉、变量施肥、精准饲喂、植保无人机等深化应用,催生了无人农场、立体植物工厂、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应用场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电商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治理和服务数字化不断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不足、信息化产业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快推动城乡间区域间信息化协调发展、加快农业信息化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信息化产业体系,为加快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信息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信息化 智慧农业 数字乡村 信息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世卫 代瑞熙 李灯华 《农业展望》 2022年第5期3-11,共9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首先从时间维度上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的演变历程,然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设施化、园区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人本化等...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首先从时间维度上梳理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的演变历程,然后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设施化、园区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人本化等6个维度,基于各维度自身特征,构建了相对应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针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统计监测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计监测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遥感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庄家煜 包维嘉 苏武峥 《农业展望》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农业遥感是以遥感技术为核心,融合农学、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可实现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高效获取及管理,常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测、灾害评估等领域。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农业政策和国内外农业遥感发展的文献... 农业遥感是以遥感技术为核心,融合农学、地理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可实现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信息的高效获取及管理,常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产量预测、灾害评估等领域。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农业政策和国内外农业遥感发展的文献收集、整理,揭示了遥感技术对国内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当前农业遥感在土地资源勘测、农作物种植环境监测、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产量评估、农业灾害监测与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农业遥感的技术特点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对未来农业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遥感技术 MODIS数据 植被指数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态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灯华 许世卫 李干琼 《农业展望》 2022年第2期73-86,共14页
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决定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DDA和VOSviewer引用分析功能,重点分析了... 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决定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专业数据分析工具DDA和VOSviewer引用分析功能,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领域近10年发展态势和技术热点。研究表明,全球和中国农业信息技术论文数量均呈现出整体增长态势,近3年加快增长;国际上影响力较强的机构主要有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院、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等;技术方面,遥感技术和农业通信技术研究最多,遥感技术和信息化设备联系更为紧密;从新兴趋势看,人工智能趋势明显,分类算法、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随机树分类器等作为新兴技术热点应该引起重点关注。基于此,未来中国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应着眼全球,借鉴国际经验,与高水平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引领农业信息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技术 文献计量 发展态势 新兴趋势 农业大数据 智能农业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T技术驱动的农业发展范式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灯华 李干琼 +1 位作者 许世卫 陈威 《农业展望》 2023年第12期73-80,共8页
当前,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演进,Transformer模型架构、基于人工反馈的强化学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技术驱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创新生态... 当前,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演进,Transformer模型架构、基于人工反馈的强化学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技术驱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创新生态有寒武纪大爆发的趋势,正在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GPT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入渗透融合,将引发农业农村领域智能化变革,对农业农村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业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将成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热点。本研究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育种、作物和土壤智能监测预警、病虫草害智能识别预警、农业机器人、智能专家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构建大规模农业标注语料库、研建农业多模态大模型、开发多模态大模型智能交互终端、部署农业大模型场景应用等农业GPT技术开发路径,对GPT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科研等领域的范式创新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T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深度学习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与标准化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邸佳颖 李干琼 +2 位作者 张永恩 杨丽 王盛威 《农业展望》 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
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举措。目前中国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标准化工作获得积极推进,但仍存在制约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的标准化难题。从秸秆、畜禽粪污的... 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举措。目前中国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标准化工作获得积极推进,但仍存在制约农业废弃物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的标准化难题。从秸秆、畜禽粪污的利用现状出发,梳理了农业废弃物标准化研制现状,发现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标准实用性集成性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两大问题。基于此,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提升利用效率评价的科学化和程序化,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支撑,从构建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加强数据监测与评价管理规范、加大科技创新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标准需求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标准体系 应用 评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荔枝领域科研态势分析
8
作者 卢泓雨 金青婷 +3 位作者 刘晓珂 赵俊生 李灯华 卢琨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荔枝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果树种类。近年来,荔枝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但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尚未进行系统梳理。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 荔枝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果树种类。近年来,荔枝领域研究发展迅速,但对该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以及未来趋势尚未进行系统梳理。文章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荔枝”相关文献及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我国荔枝科学领域研究以及专利申请的进展、趋势和热点。结果表明,国内“荔枝”领域研究覆盖了荔枝病虫害防治研究、采摘研究、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以及荔枝副产物及加工品研究等方面。国外“荔枝”领域研究主要聚焦在荔枝果实褐变、转录组学分析、目标检测以及荔枝皮的吸附作用等方面。荔枝相关领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A部(人类生活必需)和C部(化学,冶金)两种IPC技术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文献计量 态势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和2024年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晶 周向阳 +1 位作者 刘继芳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年... 蔬菜是重要“菜篮子”农产品之一。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偏高位运行,夏季菜价跌幅不明显。受多次寒潮和补偿性上涨因素影响,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明显,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3年菜价整体偏高,在田面积同比增加,大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供大于求,北方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蔬菜上市稳健,部分产区寒潮受灾但恢复供应的可能性大,预计2024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总体看,在蔬菜供给总量宽松、结构调优的背景下,建议加快发展特色蔬菜,优化布局设施蔬菜,推进绿色转型,稳定供应链,升级产业链,充分发挥蔬菜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市场形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 路浩冉 +6 位作者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害 花期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蔬菜芦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丹 孙芳 +2 位作者 刘晓霞 李灯华 杨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25-228,234,共5页
[目的]调研中国特色蔬菜芦笋产业现状与趋势,从芦笋的生产与消费、设施栽培、精深加工以及芦笋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中国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FAO(中国内地)的芦笋生产数据和中国海... [目的]调研中国特色蔬菜芦笋产业现状与趋势,从芦笋的生产与消费、设施栽培、精深加工以及芦笋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中国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FAO(中国内地)的芦笋生产数据和中国海关(全部贸易)的芦笋贸易数据,对中国芦笋的生产、消费态势及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芦笋的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1,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近10年,中国芦笋面积和产量的增速比较缓慢,而单产增长幅度非常低,科技含量不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21年中国芦笋表观消费量为734.10万t,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人均表观消费量为5.15 kg/人,仅次于秘鲁(6.80 kg/人),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随着当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档升级,芦笋产品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鲜或冷藏芦笋主要销往临近地区和亚洲发达国家,2021年对中国澳门和日本的出口量均突破100 t,对日本的出口额突破37万美元,出口创汇非常显著,而进口规模相对较小。近10年中国芦笋罐头出口量保持平稳,出口额显著下跌,出口单价保持较高水平,进口规模极小,芦笋罐头主要销往西班牙、荷兰、德国等欧盟市场。[结论]应认清芦笋消费模式的新特点,推进设施栽培,确保效益稳增,优化产业结构,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实施芦笋贸易多元化战略,促进中国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产业 特色蔬菜 趋势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智鸣 潘增柔 +6 位作者 杨欢 宿雅涵 李建政 汪扬媚 赵静 杨文钰 吴雨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8-1035,共8页
【目的】明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方法】以“登海605”为供试玉米品种,以“南豆12”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3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对土... 【目的】明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土壤肥力、酶活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方法】以“登海605”为供试玉米品种,以“南豆12”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3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pH、容重,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带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其中玉米带增幅分别为18.1%、14.9%和21.8%,大豆带有机质和速效钾增幅分别为17.7%和34.9%,而有效磷增幅较小且不显著,并保持了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pH的稳定。玉米带土壤容重显著下降3.3%,大豆带则显著增加4.7%。带状套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玉米带增幅为16.3%和20.5%,大豆带增幅为133.7%和66.2%,酸性磷酸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保持稳定。带状套作促进了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套作玉米和大豆带>2 mm团聚体分别显著提高18.8%和22.2%,其他各粒级的小团聚体不同程度下降。带状套作玉米较单作千粒重、穗粒数、有效株数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带状套作大豆有效株数、单株粒数分别较单作显著下降12.9%、26.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最终使大豆产量达到单作的60.9%。【结论】玉米-大豆套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显著增加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等的含量,维持了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pH的稳定,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植物吸收利用。带状套作还促进微小团聚体向稳定的大团聚体转化,从而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满足了玉米和大豆生长需要。因此,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持与单作相当的玉米产量,并能额外收获相当于单作产量60.9%的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土壤肥力 土壤酶 团聚体 玉米和大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粮食需求量预测与未来黑土地耕地质量提升思考
13
作者 邸佳颖 王盛威 +4 位作者 刘红芳 付海美 熊露 庄家煜 张淑香 《农业展望》 2024年第8期132-138,共7页
明确东北三省未来粮食需求走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利用东北黑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国家粮食供需平衡角度,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预测分析2023-203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的粮食需求量可以为量化保... 明确东北三省未来粮食需求走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利用东北黑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国家粮食供需平衡角度,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预测分析2023-203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的粮食需求量可以为量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效利用黑土地资源提供基本依据。依据粮食供需均衡原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种农产品供需预测模型,以LST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2023-2032年中国粮食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引入黑龙江、吉林、辽宁各省的粮食承载系数,计算出各省粮食需求量,对满足未来粮食单产增加需求的黑土质量提升进行预判。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2023-2032年东北三省各省的粮食需求量均稳中有增,其中稻谷需求量变幅不大,玉米和大豆需求量增幅明显。预计203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玉米需求量比2022年分别增长10.9%、23.2%、24.8%,吉林省和辽宁省未来10年的玉米需求量增幅明显高于黑龙江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大豆需求量将比2022年分别增长47.7%、39.1%、34.8%,黑龙江省2023-2032年的大豆需求量的绝对值和增幅均最高。东北三省未来粮食需求呈增长趋势,受粮食消费结构持续变化影响,玉米、大豆需求增幅较大。基于此,未来东北三省要多途径提升粮食单产,以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为基础,进一步筑牢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粮食需求 东北三省 深度学习预测模型 粮食安全 黑土地保护 耕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数据的东北三省玉米产量预测
14
作者 付海美 马巧云 +5 位作者 张春梅 邸佳颖 王红燕 韩佳冀 李俐膊 郭晓青 《农业展望》 2024年第9期40-48,共9页
分析研判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解析区域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响应关系,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以及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气象和玉米产量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玉米产量、... 分析研判气象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解析区域气象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响应关系,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以及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气象和玉米产量数据,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对玉米产量、玉米生长季(5—9月)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玉米气象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东北三省玉米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年际间波动明显,吉林和辽宁的降水量、黑龙江和吉林的日照时数、黑龙江和吉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表现为降低趋势,而黑龙江省降水量、辽宁省日照时数和吉林省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增加趋势;玉米实际单产和趋势产量均呈增加趋势,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7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和6月日照时数分别显著影响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玉米气象产量,且均为负相关。黑龙江玉米生长季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显著减少趋势有利于气象产量的增长,吉林玉米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显著增加趋势易形成干旱,制约玉米气象产量的提高。根据建立的拟合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玉米气象产量和实际单产,从而获得玉米总产。研究将为东北三省玉米稳产高产与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为更好地把握玉米的市场动态和产业链变化趋势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玉米 气候变化 产量预测 线性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蔬菜市场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晶 刘继芳 +2 位作者 周向阳 吴建寨 沈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2022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偏晚、偏缓,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2年菜价普遍偏高,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小幅增加,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量足价稳,北方设施... 2022年,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基本符合常年季节性波动规律。预计冬春菜价上行较往年偏晚、偏缓,春节后可能保持高位运行一段时间。考虑到2022年菜价普遍偏高,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小幅增加,白菜、萝卜等耐贮蔬菜量足价稳,北方设施蔬菜供给充足,“南菜北运”蔬菜上市量稳中有增,2023年春季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在蔬菜供给总体宽松的大背景下,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菜篮子”保供稳价,建议加快发展设施蔬菜,推进绿色生产转型升级,促进蔬菜产销衔接和冷藏保鲜供应链建设,全面夯实“菜篮子”负责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市场形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高温干旱对粮食生产和市场的影响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盛威 张永恩 邸佳颖 《农业展望》 2023年第6期3-6,共4页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在增加。2023年以来,欧洲以及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多地都出现了异常高温或旱情。总体来看,2022/23年度,全球粮食...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在增加。2023年以来,欧洲以及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多地都出现了异常高温或旱情。总体来看,2022/23年度,全球粮食生产和市场受干旱影响不大,国际粮价总体保持继续回落走势,主要是因为全球粮食产量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小麦、大豆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稻米产量虽有下降但仍居高位,玉米产量有所下降。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粮食产量仍将处于高位,市场价格有望走低,但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主要是厄尔尼诺极端天气可能出现,届时全球极端暖、极端旱、极端湿的事件都将明显增加,中国也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及降水天气。未来需密切跟踪主产国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加强极端天气对国内外粮食生产和市场影响的分析与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高温干旱 厄尔尼诺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粮食进口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庄家煜 崔彬 +4 位作者 李东元 张大伟 刘佳佳 马振华 王盛威 《农业展望》 2022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粮食进口的迅速增长,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愈发显著。对当前中国粮食贸易现状进行研判和未来贸易形势进行展望对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22年前3季度数据分析当前主... 近年来,随着中国粮食进口的迅速增长,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愈发显著。对当前中国粮食贸易现状进行研判和未来贸易形势进行展望对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22年前3季度数据分析当前主要粮食国际供需形势与国内进口情况发现,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影响不大,在国际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表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的传导影响有限。最后,对未来中国粮食进口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稻米、小麦进口将进一步放缓,玉米、大豆进口需求将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进口 供需 价格 进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乌冲突对中国农产品供需直接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世卫 刘子源 +1 位作者 张小允 袁世一 《农业展望》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影响。在分析俄乌两国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俄乌冲突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短期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将在短期内对中国小麦、大... 俄乌冲突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对中国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影响。在分析俄乌两国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剖析了俄乌冲突对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短期直接影响。结果表明,俄乌冲突将在短期内对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引起情绪面波动,引起钾肥原料和能源类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基于此,中国要做好农业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经营主体与国际合作等布局工作,统筹进行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设计安排、核心力量支持与信息渠道体系建设,推进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发展的全球综合布局,建立起兼具组织、预警、信息共享和措施协调的有效的农产品应急保障机制,为冲突形势下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农产品供需 粮食安全 监测预警 农产品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上半年中国化肥市场形势回顾和后期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邸佳颖 郭金秀 +4 位作者 丁莉 安霞 张永恩 李干琼 王盛威 《农业展望》 2023年第7期13-17,共5页
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判化肥市场形势,是化肥保供稳价的重要举措。2023年上半年国内化肥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春耕用肥、夏季用肥需... 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判化肥市场形势,是化肥保供稳价的重要举措。2023年上半年国内化肥市场供应总量充足,春耕用肥、夏季用肥需求整体有保障,国际、国内市场化肥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化肥进出口均明显增加。后期国内夏季追肥进一步释放,但总体需求较弱,加上原材料价格下滑与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下跌,预计国内市场化肥价格会以下跌为主,但受局部需求和库存消化、国际需求影响,局部地区、个别品种价格会出现阶段性小幅波动上涨;进入四季度,随着秋冬种陆续展开,化肥价格可能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但涨幅有限。基于此,需关注产业供应链与国际市场对化肥供需、价格产生的影响,后期应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化肥市场的监测调度、长效保供稳价机制的建立、新产品的研发与农户用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市场形势 价格 贸易 监测 保供稳价 新型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间融合Transformers的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方法
20
作者 刘佳佳 秦晓婧 +5 位作者 李乾川 许世卫 赵继春 王一罡 熊露 梁晓贺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87-199,共13页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大豆需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产业决策与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利用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TFT)模型开展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时,在特征交互层与注意力权重分配等方...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大豆需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产业决策与应对国际贸易变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利用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emporal Fusion Transformers,TFT)模型开展中国大豆需求预测时,在特征交互层与注意力权重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为此,亟需探索一种基于改进TFT模型的预测方法,以提升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方法]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的TFT模型应用到中国大豆需求预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动态特征交互(Multi-layer Dynamic Feature Interaction,MDFI)与自适应注意力权重优化(Adaptive Attention Weight Optimization,AAWO)改进的MA-TFT(Improved TFT Model Based on MDFI and AAWO)模型。对包含1980—2024年4652个相关指标的中国大豆需求分析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设计实验将MA-TFT模型分别与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及TFT模型进行预测性能对比,进行了消融实验,同时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工具可解释性分析影响中国大豆需求的关键特征变量,开展了未来10年的中国大豆需求量预测。[结果和讨论]MA-TFT模型的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036和5.89%,决定系数R^(2)为0.91,均高于对比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和MAPE分别较基准模型TFT累计降低21.84%和3.44%,表明改进TFT的MA-TFT模型能够捕捉特征间复杂关系,提升预测性能;研究利用SHAP工具可解释性分析发现,MA-TFT模型对影响中国大豆需求关键特征变量的解释稳定性较高;预计2025、2030和2034年中国大豆需求量分别达到11799万吨、11033万吨和11378万吨。[结论]基于改进TFT的MA-TFT模型方法为解决现有大豆需求预测方法精度不足、可解释性不强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也为其他农产品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优化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融合Transformers(TFT) 大豆需求预测 多层动态特征交互 自适应注意力权重优化 可解释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