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渡江农业土壤中农药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华东 李勤奋 +1 位作者 张汇杰 武春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9,共9页
为摸清稻菜轮作土壤中农药(CUPs)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采集海南岛南渡江流域稻菜轮作系统168个土壤样品,利用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土壤中25种CUPs残留水平,结合土壤因子与作物类型分析CUPs残留关键影响因... 为摸清稻菜轮作土壤中农药(CUPs)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采集海南岛南渡江流域稻菜轮作系统168个土壤样品,利用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土壤中25种CUPs残留水平,结合土壤因子与作物类型分析CUPs残留关键影响因素,以风险熵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5 CUPs处于0.30μg·kg^(-1)—11.625 mg·kg^(-1)之间,吡虫啉、多菌灵检出率与质量分数最高;∑25CUPs呈现辣椒(Capsicumannuum L.)>大白菜(Brassicapekinensis L.)>豆角(Vigna unguiculata L.)>线瓜(Luffaacutangula L.)>水稻(Oryza sativa L.)>未种植趋势,CUPs残留种类与含量随作物类型显著不同。主成分分析显示,多菌灵、吡虫啉为主要杀菌剂与杀虫剂种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黑炭与其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正相关,而土壤总氮、总磷、p H与CUPs残留量与种类相关性不高。从单一和联合风险熵(RQ)看,多菌灵、吡虫啉与甲基硫菌灵呈高生态风险,其高风险作物种类、采样期和区域为辣椒、7月及中游区域,而其他CUPs的RQ均小于1,无高生态风险。土壤中总CUPs、杀菌剂与杀虫剂的RQ均大于1,CUPs多残留生态风险不可忽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稻菜轮作土壤农药污染监测与风险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 农药 污染 生态风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荔枝资源叶片结构及炭疽菌侵染后生理响应差异
2
作者 吴佶 曹学仁 +4 位作者 张蕾 林祺英 李焕苓 李芳 王家保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6,共9页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 【目的】探究抗、感病荔枝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侵染响应的差异,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荔枝抗病资源‘海垦5’(HK5)和感病资源‘农美5号’(NM5H)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HK5和NM5H的成熟叶片制作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差异,通过氯仿浸提法测定HK5和NM5H叶片的蜡质含量。采用炭疽菌菌饼法接种HK5和NM5H的叶片作为处理组,接种PDA培养基为对照,对接种后0、6、24 h(hours post inoculation,hpi)的HK5和NM5H叶片的发病情况使用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后进行显微观察,并通过化学测定方法对叶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几丁质酶(chitin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漆酶(laccase,Lac)活性变化进行测定。【结果】HK5和NM5H叶片结构基本一致,NM5H的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极显著大于HK5,HK5叶片中蜡质含量显著高于NM5H。HK5和NM5H接种后的叶片病斑在24 hpi出现差异。接种炭疽菌后,HK5叶片的PAL酶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的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NM5H叶片中,PPO和Lac的活性在6 hpi显著上升,POD酶活性在24 hpi显著上升;两份资源叶片的Lac酶活性在6 hpi极显著上升,几丁质酶酶活性在24 hpi极显著上升。【结论】荔枝叶片的蜡质含量、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能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PAL、POD、几丁质酶和Lac在抵抗炭疽病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炭疽病 叶片结构 生理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地区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华东 王传咪 +1 位作者 吕宝乾 武春媛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99-110,共12页
农药在农业种植中的保产增收作用巨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等传统农业型亚洲国家。该区域有着广泛的作物种植,依赖农药的大量、高频使用以防治病虫草害,导致该区域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普遍。随着近十年来全球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顺... 农药在农业种植中的保产增收作用巨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等传统农业型亚洲国家。该区域有着广泛的作物种植,依赖农药的大量、高频使用以防治病虫草害,导致该区域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普遍。随着近十年来全球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已有较多的研究工作被报道,然而目前有关综述多集中于欧美等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亟需针对该区域环境介质中农药残留现状进展进行总结。本文综述了“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地区农药残留现状,旨在总结、评估该区域农药残留特征,并提出未来若干可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土壤 水体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甜瓜枯萎病链霉菌D2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邹立飞 余小兰 +4 位作者 邹雨坤 李光义 李晓亮 郑鹏 李勤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5-911,共7页
【目的】优化甜瓜枯萎病拮抗链霉菌D2菌株的发酵条件,为该菌发酵方法的建立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2菌株有效活菌数为考察指标,玉米粉含量、豆饼粉含量、p H、摇床转速、接种量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D2菌株的... 【目的】优化甜瓜枯萎病拮抗链霉菌D2菌株的发酵条件,为该菌发酵方法的建立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D2菌株有效活菌数为考察指标,玉米粉含量、豆饼粉含量、p H、摇床转速、接种量和温度为影响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D2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豆饼粉含量、玉米粉含量和温度对D2菌株有效活菌数有显著影响(P<0.05)。D2菌株有效活菌数回归模型为:Y=8.28757+0.12344X1+0.21477X2+0.06184X3-0.05929X12-0.09817X22-0.14942X32(式中,Y为有效活菌数对数,X1、X2和X3分别为玉米粉含量、豆饼粉含量和温度的编码值),理论有效活菌数为2.99×108CFU/m L。D2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含量39.08 g/L、豆饼粉含量39.19 g/L、培养温度37.4℃,在此条件下D2菌株有效活菌数为3.01×108CFU/m L,与理论值接近,但极显著高于未经优化采用培养基Ⅱ得到的有效活菌数(1.0×106CFU/m L)(P<0.01)。【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D2菌株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该菌株有效活菌数,且回归模型推算出的理论活菌数与优化条件发酵的有效活菌数接近,可用于指导D2菌株的实际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枯萎病 拮抗菌 链霉菌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5
作者 余小兰 邹立飞 +3 位作者 邹雨坤 李光义 李晓亮 李勤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筛选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为丰富热带地区甜瓜枯萎病生防菌资源库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82株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及盆栽试验筛选... 【目的】筛选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为丰富热带地区甜瓜枯萎病生防菌资源库及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82株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平板对峙、继代培养、发芽率及盆栽试验筛选出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株对甜瓜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2,其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3.53%。D2菌株可形成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呈螺旋形,孢子卵呈圆形,且与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聚于同一分支中,其同源性达99.6%;综合D2菌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可鉴定其为利迪链霉菌(S.lydicus)。【结论】D2菌株对甜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枯萎病 拮抗菌 筛选 鉴定 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歆 李玮 +3 位作者 彭黎旭 李宁 范长华 陈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95-2000,共6页
为研究不同替代施肥对热区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模式的施用效果,2017—2019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第7队基地布置了田间试验。试验保持相同的田间施肥量,设置5个替代施肥处理:(1)100%肥... 为研究不同替代施肥对热区辣椒植株形态、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模式的施用效果,2017—2019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第7队基地布置了田间试验。试验保持相同的田间施肥量,设置5个替代施肥处理:(1)100%肥效的复合肥(CK);(2)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秸秆(T1);(3)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T2);(4)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生物炭(T3);(5)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羊粪(T4)。研究中,与CK相比,在植株形态上,T2处理能显著促进植物的茎高生长,T2和T3处理能有效增加辣椒植株分叉;在植株干物质累积上,植株的地上部分差异不显著,地下部分仅T2处理达显著性差异;在辣椒植株养分累积上,各处理下的植株N、P含量无显著差异,T1处理植株的K含量差异显著,T2处理植株的P含量显著高于T3、T4处理;在产量上,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田间施用等量肥效下,与施用100%复合肥相比,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T2)和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生物炭(T3)具有促进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潜力。但施用50%肥效的复合肥+50%肥效的蚯蚓粪还能够保持辣椒植株的P含量。因此,土壤缺磷地区采用蚯蚓粪和化肥配施模式更有利于保证辣椒产量,并减少化肥投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施肥 辣椒 形态 产量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肥料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侯宪文 李云霞 +3 位作者 唐超 邢楚明 符瑞益 李光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64-71,共8页
【目的】研究4种肥料施用后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土壤的科学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羊粪、生物有机肥、矿源腐植酸钾和酸化土壤调理剂为供试肥料,研究其对设施菜地退化土壤pH值、EC值、碱解氮含... 【目的】研究4种肥料施用后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设施菜地土壤的科学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羊粪、生物有机肥、矿源腐植酸钾和酸化土壤调理剂为供试肥料,研究其对设施菜地退化土壤pH值、EC值、碱解氮含量,以及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羊粪5000、10000 kg/hm^(2),土壤pH值比常规施肥(CK)分别提高0.58和0.81,土壤速效钾含量比CK分别提高43.0%和78.2%,羊粪施用量增加1倍可显著提升土壤EC值和碱解氮含量;施用生物有机肥3000、60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71和0.81;施用矿源腐植酸钾3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1200 kg/hm^(2)、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400 kg/hm^(2),土壤pH值比CK分别提高0.99和1.00,土壤EC值、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仅施用矿源腐植酸钾对土壤基本性质无显著影响。施用羊粪的第1茬小白菜产量提高33.7%和11.6%,硝酸盐含量降低23.4%和8.3%;施用“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使小白菜Vc含量提高66.6%和105.1%,但施用量增加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无明显提升效果。在种植第2茬小白菜时,4种肥料对其影响不显著。【结论】设施菜地底肥施用羊粪或“矿源腐植酸钾+酸化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改善和蔬菜产量、品质提升效果显著,用量以羊粪5000 kg/hm^(2)或矿源腐植酸钾600 kg/hm^(2)+酸化土壤调理剂2400 kg/hm^(2)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设施栽培 土壤改良 土壤性质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剪枝还田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侯宪文 张军 +2 位作者 符瑞益 李焕苓 李光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荔枝剪枝在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和有机替代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果树剪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粉碎荔枝枝条和叶片为供试材料,应用网袋法研究其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干物质... 【目的】研究荔枝剪枝在土壤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和有机替代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果树剪枝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粉碎荔枝枝条和叶片为供试材料,应用网袋法研究其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干物质、粗纤维、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变化。【结果】荔枝枝条和叶片在处理0~30 d腐解速率快,处理30 d 时,荔枝枝条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0.8%、13.9%;荔枝叶片在覆土和覆盖处理下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27.8%、20.9%;荔枝枝条处理24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1.7%、38.8%,荔枝叶片处理150 d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55.2%、42.5%,表现为覆土>覆盖。在整个腐解过程中,荔枝枝条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荔枝叶片的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N>P。荔枝枝条和叶片中的全钾在覆土处理下累积释放率均达90%以上。【结论】荔枝剪枝还田利用,可以采用将荔枝剪枝粉碎后先覆盖果园再适时翻耕入土的管理方式,要适当减少基肥中钾、磷肥用量,适时补充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土壤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特征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 结构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果 刘耀婷 +4 位作者 高兆银 李焕苓 王树军 李芳 王家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1-1920,共10页
【目的】探究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结构与多胺变化,为优化荔枝体胚发生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苏木精整体染色法、GC-MS法研究了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 【目的】探究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结构与多胺变化,为优化荔枝体胚发生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苏木精整体染色法、GC-MS法研究了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及多胺代谢变化。【结果】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日增殖量前期增殖缓慢,后期快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最大日增殖量出现在继代后第15天。愈伤组织快速增殖阶段颗粒明显,细胞形态相对均匀,细胞质浓厚,染色深。在体胚发生培养基上约10 d时愈伤组织出现明显的厚壁细胞形成生殖隔离,分化原胚,在原胚发生及子叶胚时期有大量淀粉积累。腐胺(Put)和精胺(Spm)是荔枝愈伤组织中多胺(PAs)的主要组分,亚精胺(Spd)含量较低。Put在愈伤组织中维持在较高水平,Put与Spd含量在愈伤组织胚性较强(继代第6天及体胚发生第10天)时都达到最高,体胚发生时愈伤组织中的Spm含量远低于继代时含量。多胺氧化酶(PAO)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与Put及PAs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愈伤组织继代约第15天时日增殖量最大,体胚发生过程中约在第10天分化体胚。高的PAO活性与PAs含量有利于荔枝体胚高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愈伤组织 组织形态 多胺 多胺相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东明 李怡 +3 位作者 邓晓 张文 武春媛 李勤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7-783,共7页
为探讨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V=62∶38)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21 nm)建立了一种多效唑高效液相检测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常数。方法学考察结... 为探讨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水(V/V=62∶38)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21 nm)建立了一种多效唑高效液相检测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测定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中的吸附常数。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0.5~4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99.98%),检出限为0.1 mg·L^-1,定量限为0.3 mg·L^-1,回收率为94.16%~102.30%,相对标准偏差为1.14%~3.93%,适用于多效唑吸附试验的测定。等温吸附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ΔG<0,10 kJ·mol-1<|ΔG|<20 kJ·mol^-1,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受氢键结合作用和偶极间作用主导。吸附常数Kf在1.20~13.15 L·kg^-1之间,平均值为5.96 L·kg^-1,属于难吸附有机污染物。各土壤间吸附常数的变异系数为69.93%,说明不同土壤对多效唑的吸附效应差异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多效唑在土壤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交换量是主控因子。研究表明,多效唑在海南芒果园土壤吸附作用弱,对地下水具有潜在环境风险,吸附过程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芒果园土壤 吸附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多胺对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果 刘耀婷 +3 位作者 李焕苓 李芳 王树军 王家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35-2147,共13页
【目的】研究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对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作用,为揭示多胺在荔枝离体再生中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在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 【目的】研究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对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作用,为揭示多胺在荔枝离体再生中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在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环己胺(Cha)],比较不同处理下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差异。【结果】低浓度多胺或高浓度多胺合成抑制剂促进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增殖量达显著水平,胚性愈伤组织(EC)与非胚性愈伤组织(NEC)颜色状态界限更加明显。与对照相比,经过多胺处理增殖的愈伤组织乳白胚诱导数及萌发率均降低,而多胺合成抑制剂处理增殖的愈伤组织乳白胚诱导数及萌发率随着多胺合成抑制剂浓度升高而升高,当Cha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乳白胚数量最多,达960个·g^(^(-1)),萌发率29.41%;当D-Arg质量浓度为700 mg·L^(-1)时,乳白胚萌发率最高,为32.35%,胚数量为450个·g^(-1)。体胚诱导培养基上添加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体胚诱导作用差异较大,Spd促进体胚发生作用较明显,当Spd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乳白胚数量为590个·g^(-1),萌发率为30.30%。体胚发生培养基上添加Cha或高浓度D-Arg抑制体胚发生,而添加低浓度D-Arg则促进体胚发生。【结论】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上添加3种多胺可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并保持胚性,且抑制原胚发生,而Cha及高浓度D-Arg促进原胚发生。体胚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Spd促进体胚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植株再生 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硒量对辣椒硒、磷、钾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小兰 张静 +2 位作者 邹雨坤 李光义 李勤奋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46-149,共4页
采用杭椒2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硒肥施用水平对辣椒果实硒含量、产量及各器官中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肥不会影响辣椒不同生育期根、茎、叶、花芽中的磷、钾含量。但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 采用杭椒2号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硒肥施用水平对辣椒果实硒含量、产量及各器官中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肥不会影响辣椒不同生育期根、茎、叶、花芽中的磷、钾含量。但辣椒株高、茎粗、产量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指标在施硒量为20 kg/hm^2时达到最高值,该处理下株高为32.26 cm,茎粗为7.29 cm,产量为954 g/株,果实中硒含量为128.81μg/kg。因此,适量施硒可促进辣椒生长,提高果实硒含量和产量。但过量施硒则不利于辣椒生长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麻茎还田及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土壤肥力和剑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施北 习金根 +6 位作者 郑金龙 贺春萍 吴伟怀 梁艳琼 黄兴 李锐 易克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 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单独还田及配施不同用量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剑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加麻茎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达180.0%、46.8%、109.7%。麻茎配施不同水平尿素也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麻茎配施1/2用量尿素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活性。麻茎配施1/4用量尿素明显提高剑麻叶长,分别比空白对照、单施尿素和单施麻茎处理提高60.9%、25.0%、22.5%。添加麻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尿素的施用,在添加麻茎的情况下,不需要施用全量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麻茎 还田 氮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对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发生体系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果 刘耀婷 +1 位作者 王家保 李焕苓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66-2476,共11页
【目的】探究氨基酸对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别在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诱导阶段添加不同氨基酸,比较其对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氨... 【目的】探究氨基酸对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别在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继代及体胚诱导阶段添加不同氨基酸,比较其对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影响。【结果】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均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增殖率,最优处理为基础继代培养基添加0.1 g·L^(-1)γ-氨基丁酸+0.2 g·L^(-1)谷氨酰胺,愈伤组织增殖率为初始接种量的14.04倍。与对照相比,氨基酸处理组的胚性愈伤组织淡黄,颗粒较小,细胞呈椭圆形,细胞质浓厚,多为正在分裂状态;非胚性愈伤组织浅白,水渍严重,着生于顶部或者边缘,易于剔除。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培养基中添加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和丙氨酸对后续的体胚发生及萌发影响极显著(p<0.01),最优配方为基础继代培养基添加0.3 g·L^(-1)γ-氨基丁酸+0.4 g·L^(-1)谷氨酰胺+0.05 g·L^(-1)丙氨酸,每克愈伤组织可获得461个体胚,77株组培苗。在体胚发生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氨基酸,获得的体胚发生及萌发最优配方为基础诱导培养基添加0.3 g·L^(-1)γ-氨基丁酸+0.4 g·L^(-1)谷氨酰胺+0.05 g·L^(-1)丙氨酸,每克愈伤组织可获得270个体胚,72株组培苗。【结论】氨基酸可调节愈伤组织胚性,提高愈伤组织增殖率,促进体胚发生及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愈伤组织 体胚发生 体胚萌发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花宽叶十万错石油醚萃取相GC-MS分析及其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霞 沈奕德 +4 位作者 刘延 王亚 陈颂梅 张敏 范志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以海南省近年来突发的外来入侵植物小花宽叶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 subsp.micrantha(Nees)Ensermu]为研究对象,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小花宽叶十万错地上部分石油醚萃取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125... 以海南省近年来突发的外来入侵植物小花宽叶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 subsp.micrantha(Nees)Ensermu]为研究对象,采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小花宽叶十万错地上部分石油醚萃取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125、0.025、0.05 g/mL)的小花宽叶十万错地上部分石油醚萃取相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var.radiate Sch.Bip.)和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Griseb.)R.M.King et H.Rob.]进行培养皿滤纸法的化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小花宽叶十万错石油醚萃取相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917%,以醇类为主,占总量的51.384%,其次为脂类(18.372%),再次为烯烃类(16.264%),此外还有酚、醛、酸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小花宽叶十万错石油醚萃取相对伴生种三叶鬼针草和假臭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产生化感抑制作用,其中普遍发现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茎长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小花宽叶十万错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可起到抑制邻近植物生长的作用,提高其入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宽叶十万错 地上部分石油醚萃取相 GC-MS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甲四氯在铁铝土中的吸附特征
16
作者 吴东明 李勤奋 +2 位作者 李怡 邓晓 武春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7-533,共7页
二甲四氯(MCPA)是铁铝土区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生物毒性大。吸附是控制MCPA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以C18为色谱柱、V(甲醇):V[水(乙酸调pH值至2.5)]=80:20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80 nm)的MCPA高效液相... 二甲四氯(MCPA)是铁铝土区域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生物毒性大。吸附是控制MCPA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本研究建立了以C18为色谱柱、V(甲醇):V[水(乙酸调pH值至2.5)]=80:20为流动相、PDA为检测器(检测波长280 nm)的MCPA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结合批量平衡法评估MCPA在铁铝土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0.5~40 mg/L内,MCPA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检出限为0.2 mg/L,定量限为0.5 mg/L;回收率为9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3.5%~4.0%,适用于MCPA吸附试验的测定。铁铝土对MCPA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自由能△G<0,|△G|为9.34~14.73 kJ/mol,是一个自发的、非均质的、多层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常数Kf值在0.85~4.24 L/kg之间,属于难吸附污染物,对地下水具有环境风险。不同铁铝土对MCPA的吸附作用受土壤pH值、有机质、矿物影响,表现为水稻土>暗红湿润铁铝土>简育湿润铁铝土。氢键结合、偶极间作用是吸附发生的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四氯 吸附 土壤理化性质 高效液相色谱 批量平衡法 Frenundli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对热带菜地土壤硝化过程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云飞 张琪 +4 位作者 黄一伦 冷有锋 陈淼 范长华 李勤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42-3048,共7页
本研究以热带菜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强度及N_(2)O排放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热区土壤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对N_(2)O的减排效应。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 本研究以热带菜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强度及N_(2)O排放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热区土壤硝化过程的调控作用及对N_(2)O的减排效应。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生物炭(N+Bc),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N+Ni)以及氮肥同时配施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N+Bc+Ni)。结果表明:培养期间,生物炭施用下土壤NO_(3)^(–)–N强度显著提高15.8%,表明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促进土壤硝化过程;硝化抑制剂添加下土壤NH_(4)^(+)–N强度显著提高33.4%,表明硝化抑制剂的施用显著减缓硝化过程;此外,硝化抑制剂能够削弱由生物炭添加引起的激发硝化过程的效应,表明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硝化过程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施用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都能降低NO_(2)^(–)–N强度,其中硝化抑制剂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单独施用能够降低菜地土壤15.1%~68.3%的N_(2)O排放量,二者联合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更强的减排作用。综合来看,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联合施用有望在热带菜地土壤中发挥固碳和减排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硝化抑制剂 硝化作用 氧化亚氮 菜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蔬菜中灭蝇胺的残留量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谭华东 赵淑巧 武春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制备CdSe/CdS量子点(CdSe/CdS QDs)。在弱酸性条件下,灭蝇胺(Cyr)可使CdSe/CdS QDs的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以CdSe/CdS QDs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辣椒、豇豆、苦瓜、黄瓜和圣女果中Cyr残留的新方法,并优化了Cyr的测... 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制备CdSe/CdS量子点(CdSe/CdS QDs)。在弱酸性条件下,灭蝇胺(Cyr)可使CdSe/CdS QDs的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以CdSe/CdS QDs为荧光探针快速检测辣椒、豇豆、苦瓜、黄瓜和圣女果中Cyr残留的新方法,并优化了Cy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当激发波长(λex)为481 nm时,CdSe/CdS QDs的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80 nm,且不受基质背景荧光干扰。在最优条件下,Cyr在5.0~120 nmol/L范围内与CdSe/CdS QDs的荧光强度增强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 1,检出限(LOD,S/N=3)为0.8~1.4 nmol/L,定量下限(LOQ,S/N=10)为2.4~4.6 nmol/L;在4、40、100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2.5%~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不大于6.9%。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应用于实际蔬菜中Cyr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蝇胺 CdSe/CdS量子点 荧光探针 荧光增强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