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内丝氨酸代谢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桂霖 综述莫鈃淋 +3 位作者 甄兰 赵汝舟 吴飞翔 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1358,共8页
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体内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解代谢水平的变化均会影响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进程。丝氨酸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对多种... 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在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在体内的摄取、吸收、合成和分解代谢水平的变化均会影响组织细胞的多个生理进程。丝氨酸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对多种代谢性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产生深远影响。深入研究丝氨酸的代谢途径,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该文从丝氨酸生理功能出发,阐述丝氨酸在细胞内的合成及代谢转化,并对细胞内丝氨酸代谢影响细胞生理与相关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丝氨酸代谢作为疾病治疗的新兴靶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代谢 甘氨酸 一碳代谢 代谢综合征 癌症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步森 徐婧含 +1 位作者 高智强 侯利华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3,共13页
近十年来,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相继出现,对疫苗的快速研发提出重大挑战。其中病毒载体疫苗是新型疫苗研发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过雾化吸入或口服等方式进行无创免疫,在没... 近十年来,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相继出现,对疫苗的快速研发提出重大挑战。其中病毒载体疫苗是新型疫苗研发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过雾化吸入或口服等方式进行无创免疫,在没有佐剂的情况下发挥免疫作用,同时诱导体液、细胞和黏膜免疫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对病毒基因组和结构蛋白等元件认识的不断深入,利用合成生物学研究思路系统设计、改造病毒载体,从而赋予重组病毒载体疫苗高滴度生产、高安全性和高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征,对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复制型、非复制型等病毒载体疫苗研发策略,以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疫苗病毒载体,如腺病毒载体、痘病毒载体、水疱性口炎病毒载体等,希望对利用合成生物学进行新型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未来,病毒载体疫苗必将向着更高的安全性、更强的保护性、更好的依从性、更低的生产成本等方向迭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体 传染病 疫苗 合成生物学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3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α-2 6-唾液酸转移酶1 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MCF10A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王增盛 牛祖彪 +7 位作者 张波 郝佳慧 朱一超 杨瑞刚 任禾 刘辰瑜 孙强 任立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稳定的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以期用于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研究。探究了阿霉素(doxorubicin)诱导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衰老的最佳条件,包括最佳诱导浓度、最佳干预时长和最佳衰老天数,并多... 本研究旨在构建稳定的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以期用于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研究。探究了阿霉素(doxorubicin)诱导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衰老的最佳条件,包括最佳诱导浓度、最佳干预时长和最佳衰老天数,并多维度验证了MCF 10A作为细胞衰老模型的可行性。阿霉素诱导MCF 10A细胞衰老的最佳条件是:用0.6μmol/L的阿霉素处理16 h在第8 d MCF 10A细胞达到最佳衰老状态。在最佳诱导条件下,加药组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达到97%;同时,检测mRNA、蛋白质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的表达,结果显示:加药组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aecretory phenotype,SASP)、p16、p21和p53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显著下降(P<0.001)。加药组细胞与衰老细胞特有特征一致。本研究用阿霉素成功构建了MCF 10A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为基于衰老上皮细胞的衰老细胞清除剂的筛选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衰老模型 阿霉素 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互作用蛋白质的质谱鉴定揭示高尔基体蛋白73对RNA剪接效率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张畅 刘慕仪 +3 位作者 杨孟欣 万禄明 钟辉 魏从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的生化功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深入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是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的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系统挖掘了GP73的相...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的生化功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深入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是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的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系统挖掘了GP7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力求进一步解析GP73的分子功能。选取肝癌细胞系HepG2,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构建过表达GP73-3Flag的稳定细胞系,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检测鉴定出78个高置信的GP73相互作用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GP73与近40个细胞核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并参与RNA运输、剪接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的免疫荧光和细胞核蛋白质分离实验证实,GP73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细胞核定位,在78个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与mRNA剪接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了GP73与HNRNPH3、SMN1、RBM14、NCBP1等7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Minigene剪接实验提示,过表达GP73抑制细胞对pre-mRNA的剪接效率。本研究拓展了对GP73蛋白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解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角色及其与疾病的潜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高尔基体蛋白7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胞核定位 剪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1 Repression Triggers Ribosomal Biogenesis Impairment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Through p53 Pathway Activation
6
作者 ZHANG Chang-Jian LI Yu-Fang +4 位作者 WU Feng-Yun JIN Rui NIU Chang YE Qi-Nong CHENG Lo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3-1865,共13页
Objective The nucleolar protein PES1(Pescadillo homolog 1)plays critical roles in ribosome biogenesis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yet its involvement in cellular senescenc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ed to ... Objective The nucleolar protein PES1(Pescadillo homolog 1)plays critical roles in ribosome biogenesis and cell cycle regulation,yet its involvement in cellular senescence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his study aimed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PES1 suppression in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its regulatory role.Methods Initially,we assessed PES1 expression patterns in two distinct senescence models:replicative senescent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and doxorubicin-induced senescent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G2 cells.Subsequently,PES1 expression was specifically downregulated using siRNA-mediated knockdown in these cell lines as well as additional relevant cell types.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senescence were assessed by EdU incorporation and SA-β-gal staining assays,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proteins(p53,p21,and Rb)and SASP factors(IL-6,IL-1β,and IL-8)were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or qPCR.Furthermore,North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pre-rRNA processing and nucleolar morphology.Results PES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senescent MEFs and HepG2 cells.PES1 knockdown resulted in decreased EdU-positive cells and increased SA-β-gal-positive cells,indicating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senescence induction.Mechanistically,PES1 suppression activated the p53-p21 pathway without affecting Rb expression,while upregulating IL-6,IL-1β,and IL-8 production.Notably,PES1 depletion impaired pre-rRNA maturation and induced nucleolar stress,as evidenced by aberrant nucleolar morphology.Conclusion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PES1 deficiency triggers nucleolar stress and promotes p53-dependent(but Rb-independent)cellular senescence,highlighting its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nucleolar homeostasis and regulating senescence-associated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1 cellular senescence ribosomal biogenesis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