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延帅 赵立 +6 位作者 王亚林 李建涛 曲楠 黄晨 麦海星 李学超 陈立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舒尼替尼治疗肾癌已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晚期肾癌患者36例,其中单发转移16例,其余为全身多发转移病灶,均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肾癌。采用标准4/2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 mg... 背景与目的:舒尼替尼治疗肾癌已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晚期肾癌患者36例,其中单发转移16例,其余为全身多发转移病灶,均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肾癌。采用标准4/2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 mg,每天1次。口服,服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持续至患者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至少2个周期进行1次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截止至2012年7月,可评价疗效病例29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7例,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82.8%(24/29),客观反应率(ORR=CR+PR)为24.1%(7/29),因疾病进展死亡5例(1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尚未达到。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21例(58.3%)、皮肤黄染17例(47.2%)、手足皮肤反应18例(50%)、高血压16例(44.4%)、甲状腺功能减退8例(22.2%)、腹泻10例(27.8%)、贫血9例(25%)、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25%)、血小板减少7例(19.4%),3、4级不良反应有手足皮肤反应2例(6%),高血压1例(3%),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8%),血小板减少2例(6%)。多数为轻度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结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有效,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转移癌 舒尼替尼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董金凯 陈立军 +1 位作者 曲楠 于继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9-263,共5页
肾细胞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对于转移性的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靶向药物的完全缓解率非常低,大多数的患者在最初治疗有效后很快发生肿瘤进展。因此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发展再次成为研... 肾细胞是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对于转移性的肾细胞癌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但是靶向药物的完全缓解率非常低,大多数的患者在最初治疗有效后很快发生肿瘤进展。因此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随着肿瘤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发展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已经完成临床试验的肾细胞癌免疫治疗方法,根据免疫治疗的原理主要从T细胞调节剂、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疫苗以及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了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领域基本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T细胞调节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疫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在肿瘤放化疗不敏感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超 麦海星 +1 位作者 陈立军 张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9-523,共5页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近年来研究肿瘤细胞内异常活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在肿瘤微环境中,STAT3呈持续性活化状态,不仅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近年来研究肿瘤细胞内异常活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肽类配体激活。在肿瘤微环境中,STAT3呈持续性活化状态,不仅造成肿瘤对放、化疗的不敏感,降低了临床疗效,而且也参与了肿瘤免疫耐受现象的形成,削弱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STAT3有可能成为克服肿瘤治疗障碍的一个理想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放疗 化疗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N0期阴茎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延帅 赵立 +6 位作者 王亚林 曲楠 黄晨 麦海星 李学超 李建涛 陈立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3-356,共4页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在原发病灶切除后是否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无肿大淋巴结的pN0期阴茎癌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 背景与目的:阴茎癌在原发病灶切除后是否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无肿大淋巴结的pN0期阴茎癌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4年3月—2012年08月收治的25例pN0期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切除原发病灶后均利用亚甲蓝蓝染,并同时行改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inguinallymph node dissection,ILND)。结果: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实际检测出24例,成功率为96%(24/25),阳性7例,阴性17例;本组准确率为95.8%(23/24),灵敏度为87.5%(7/8),假阴性率为12.5%(1/8),无假阳性。SLNB病理结果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value=0.903,P<0.01)。结论:目前SLNB对于pN0期阴茎癌患者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仍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
5
作者 张亮 麦海星 +3 位作者 王亚林 赵立 陈立军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及成熟情况与肾透明细胞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307医院2010-07/2013-01期间手术的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切片中DC特异性标志CD11c、DC成熟标...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及成熟情况与肾透明细胞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307医院2010-07/2013-01期间手术的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切片中DC特异性标志CD11c、DC成熟标志MHC-Ⅱ和MVD标志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癌组织中CD11c阳性率和MVD分别为(93.08±66.14)‰和26.31±11.05个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91±12.29)‰和12.78±5.49个,癌组织中MHC-Ⅱ阳性率为(9.65±3.6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7.60±6.26)‰。MVD与MHC-Ⅱ阳性率成负相关关系,而与CD11c则无明显相关性。癌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癌组织中的血管密度、DC含量高于癌旁组织,而成熟DC含量低于癌旁组织,肿瘤微血管密度与DC成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血管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抑制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
6
作者 丁超 麦海星 +1 位作者 陈立军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对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PD-L2、CD80、CD86、B7-H4及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对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PD-L2、CD80、CD86、B7-H4及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随机分为sunitinib联合LPS组、LPS组及DMSO组。Sunitinib联合LPS组用200 ng/m L sunitinib预处理DC 12 h,再用1μg/m L脂多糖(LPS)刺激24 h;LPS组用1μL/m L DMSO预处理12 h,再用1μg/m L LPS刺激24 h;DMSO组用1μL/m L DMSO作用36 h。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PD-L2、CD80、CD86、B7-H4及HVEM表达变化。结果 Sunitinib联合LPS组和LPS组的DC均呈典型的树枝状突起,DMSO组细胞树突不明显;与LPS组相比,sunitinib联合LPS组表达的CD80、PD-L1及B7-H4显著下降;DMSO组的PD-L1、PD-L2、CD80、CD86、B7-H4及HVEM均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Sunitinib抑制LPS诱导DC表达CD80、PD-L1、B7-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树突状细胞 共抑制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信号通路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及其阻断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飞龙 麦海星 +2 位作者 李学超 陈立军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1-703,共3页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为负性共刺激分子,有2个配体,即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作用时,可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随着对PD-1/PD-L通路的深入研究,其在树突状细胞(DC)、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应用抗体阻断P...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为负性共刺激分子,有2个配体,即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作用时,可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作用。随着对PD-1/PD-L通路的深入研究,其在树突状细胞(DC)、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应用抗体阻断PD-1/PD-L信号通路对肿瘤及慢性病毒感染等疾病进行生物治疗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PD-1/PD-L信号通路在DC、T细胞、B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抗体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 抗体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B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飞龙 麦海星 +4 位作者 董金凯 李学超 汤永永 陈立军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 目的观察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舒尼替尼刺激下,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PD-L1)和PD-L2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小鼠骨髓细胞,对照组加入二甲基亚砜,实验组分别加入(100、200、300)ng/m L舒尼替尼,刺激48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成熟DC(m DC)和总DC(包括m DC和im DC)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达PD-L1的未成熟DC(im DC)、m DC和DC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m DC百分比显著降低;表达PD-L2的DC百分比在100 ng/m L、300 ng/m L舒尼替尼组中显著降低。结论舒尼替尼可显著降低小鼠DC表面PD-L1、PD-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树突状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2 肾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