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治疗复发和难治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袁顺宗 苏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7-1141,共5页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复发和难治常常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化疗和姑息治疗等作为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模式,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每年仍然有大量患者因肿瘤不治而死亡。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复发和难治常常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化疗和姑息治疗等作为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模式,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每年仍然有大量患者因肿瘤不治而死亡。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尤其是表达CD20的成熟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在利妥昔单抗问世之后,其治愈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然而仍然有近20%-40%患者因复发和难治而去世。近5年来,随着可特异性识别B细胞表面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的发展,尤其是CD19 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针对复发和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CAR-T细胞免疫治疗便逐渐受到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学家的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家医疗机构纷纷注册和开展了针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就CD19 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过程中的发展历史,在前进行中的主要的临床试验和已经证实的主要潜在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背景和参战意识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青 刘素刚 +4 位作者 王国权 仲凯励 游华 田飞 王雪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6期73-74,76,共3页
目的了解部分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背景和参战意识,以期为更好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所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背景和参战意识等项目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所军队医院聘... 目的了解部分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背景和参战意识,以期为更好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所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训练背景和参战意识等项目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所军队医院聘用人员约占75%,其中大部分聘用制护理人员不知道战时为部队服务的任务,且大多数聘用制护士不愿意参加战时救护任务。结论目前部分军队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模式需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用制护士 训练 人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梅 牟兆钦 +2 位作者 谢湘峰 陈建魁 尹秀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以PCR为基础的的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标记生... 目的 建立一种以PCR为基础的的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经提取的各真菌DNA ,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 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可扩增12种临床常见的真菌DNA ,扩增片段长度在 35 0bp左右。 8种特异性探针分别与上述真菌PCR扩增产物杂交 ,结果表明 8种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过 39例临床标本和 2 5例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 ,PCR -反向杂交法与真菌培养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且鉴定时间也由传统培养鉴定方法约需 1周的时间缩短至 2天。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正确地将 8种临床常见真菌鉴定到种水平 ,如经大量临床标本的检测验证 ,可望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反向斑点杂交法 快速检测 鉴定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两个问题
4
作者 贾启中 《中国医院管理》 1983年第6期29-30,共2页
所谓现代化医院,当然是用现代化设备装备起来的新型医院。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本质上说,现代化医院应该具备现代化医学的特点和现代技术管理水平。因此,建立现代化医院不仅是购买一些现代化医疗设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 所谓现代化医院,当然是用现代化设备装备起来的新型医院。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本质上说,现代化医院应该具备现代化医学的特点和现代技术管理水平。因此,建立现代化医院不仅是购买一些现代化医疗设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一个变革,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以下就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两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一、现代化医院应调整的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医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医院管理 现代化医疗 现代医学发展 超声诊断室 组织机构 设备装备 技术管理水平 人才培养 工程技术人员 先进医疗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健琳 郭子宽 +4 位作者 徐晨 李欲航 侯春梅 毛宁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TGF-Β1 免疫反应 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片及超声诊断 被引量:63
6
作者 陆虹 王艳萍 +3 位作者 邢旭东 任辉 李凤雏 方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讨论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 11例 ;每例均行双侧乳腺轴位 (正位 )及斜位摄片 ,必要时加拍病灶局部加压放大和 /或切线位摄片。 8例对乳腺各个象限作纵横切超声... 目的 讨论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 11例 ;每例均行双侧乳腺轴位 (正位 )及斜位摄片 ,必要时加拍病灶局部加压放大和 /或切线位摄片。 8例对乳腺各个象限作纵横切超声扫描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X线表现为结节肿块影 9例(81.82 % ) ,小灶致密影 1例 (9.0 9% ) ,微小钙化 4例 (36 .36 % ) ,局部血运增加 5例 (4 5 .4 5 % ) ,脂肪层浑浊 4例 (36 .36 % ) ,皮肤增厚、凹陷 3例 (2 7.2 7% ) ,乳头固定、内陷 3例 (2 7.2 7% ) ,彗星尾征 4例 (36 .36 % ) ,伪足征 4例 (36 .36 % ) ,导管征 2例 (18.18% )。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 7例 (87.5 % ) ,低回声带 1例 (12 .5 0 % ) ,细点状钙化 3例(37.5 0 % ) ,血流信号 6例 (75 .0 0 % )。结论 ①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常不太典型 ,需格外注意 ,尤其要注意间接X线征象。②超声扫描辅助X线检查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最基本和互补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乳腺钼靶X线摄影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于飞 刘晓晴 +4 位作者 李晓燕 李俭杰 郭万峰 秦海峰 高红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或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验证,但其在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地位还不明确。本文旨在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 背景与目的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或单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验证,但其在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地位还不明确。本文旨在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药物治疗。结果 46例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19例,客观缓解率为15.2%,疾病控制率为58.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3.0个月。分析显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及顺铂较培美曲塞单药治疗的疾病控制率明显增高(P=0.043)。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结论应用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治疗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仍可使其临床获益,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肺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宁红梅 金建刚 +2 位作者 扈江伟 冯凯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 (HVGR)的可能途径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 为了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 (HVGR)的可能途径 ,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 ,将MSC分别以 8× 10 4 (A组 )、4× 10 4 (B组 )和 2× 10 4 (C组 )个细胞 孔分别接种于 6孔板 ,并与经分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 7天 ,以单独培养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培养 0、2 4、72小时和 7天测定各组T细胞上CD3、CD4、CD8、CD2 5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T细胞和MSC共培养组与T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 ,A组和B组CD4 + CD2 5 + 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 T细胞明显增多 ,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CD3、CD4、CD2 5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骨髓MSCs在体外可使外周血T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CD4 + CD2 5 + 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CD8+ T细胞明显增多 ,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GVHD时MSCs的输注数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CD4^+CD25^+T细胞 CD8^+T细胞 GVHD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TKI一线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俭杰 曲莉莉 +7 位作者 卫星 高红军 王伟霞 秦海峰 汤传昊 郭万峰 王红 刘晓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9-3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客观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铂二...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客观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铂二联的化疗,且耐受性更好。本研究旨在分析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54例晚期NSCLC患者肿瘤标本采用直接测序法证实EGFR活化突变(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点突变),一线给予EGFR-TKI口服治疗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54例患者外显子19缺失33例(61%),外显子21点突变21例(39%)。均一线接受EGFR-TKI治疗,总体缓解率为9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8.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9.5个月;外显子19缺失患者的中位PFS(9.0个月)较21点突变(7.0个月)时间长(P=0.002)。外显子19缺失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5.0个月)较21点突变(16.0个月)时间长(P=0.001);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组安全性更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皮疹和腹泻,有2例患者(4%)出现了3度皮肤毒性反应,2例患者(4%)出现了3度的转氨酶升高,1例患者(1%)出现了3度口腔炎。结论存在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接受EGFR-TKI治疗安全有效,且外显子19缺失比L858R突变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PCR定量检测供受者嵌合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孙琪云 艾辉胜 +4 位作者 姚波 余长林 郭梅 吕星 路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 ,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 ,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 ,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 ,并同时做染色体...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 ,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 ,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 ,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 ,并同时做染色体分带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对 2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 ,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 ,STR PCR检测嵌合体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 ,所需标本量少且不受性别限制 ,是检测NAST供受者嵌合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PCR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1
作者 周染云 范燕娜 +4 位作者 王国权 孙静 张敏 于丹 赵岩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3年3月,按入院先后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3年3月,按入院先后将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如伤情判断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实施早期有效的救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应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后,患者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生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将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可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使护士的工作更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2
作者 周染云 孙静 +2 位作者 王国权 张敏 尹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1-42,45,共3页
颅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颅脑外伤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多伴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2].... 颅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颅脑外伤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多伴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2].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3].如何做好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护理,已经成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降低患者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进展,以指导护士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住院期间 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防化应急处置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6
13
作者 聂志勇 丁日高 +4 位作者 王汉斌 雍政 樊士勇 杨志奎 王永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6,共5页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难发生后,防化、医学、防爆等各相关专业专家和救援队伍响应国家号召,不畏艰险,群策群力,切实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在后期处置中不伤一人,不出现重...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难发生后,防化、医学、防爆等各相关专业专家和救援队伍响应国家号召,不畏艰险,群策群力,切实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出的"在后期处置中不伤一人,不出现重大次生灾害"的决策精神。为了更好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本文从灾难的起因、灾难的救援与处置过程、灾难带给人们的启示及今后应对突发化学事件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防化 救援 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脏灌注的多层螺旋CT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方捷 杨立 +2 位作者 肖越勇 邢宁 李功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5期719-721,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MSCT肝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10例正常和 1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 ,经右侧肘静脉以 6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 40ml,行肝血流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 (HBV )、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MSCT肝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10例正常和 13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 ,经右侧肘静脉以 6ml/s的速率注射对比剂 40ml,行肝血流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 (HBV )、平均通过时间 (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 (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 (HAI)等。根据各参数图评价正常与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 13例肝肿瘤患者HAI、BF明显高于正常组[HAI值 :0 .19± 0 .0 6vs 0 .5 8± 0 .2 0 ,P =0 .0 0 0 ;HBF值 :( 13 1.3 1± 3 8.2 5 )ml/( 10 0ml·min)vs ( 3 44.5 2± 95 .42 )ml/( 10 0ml·min) ,P =0 .0 0 2 ) ] ;MTT较正常组明显缩短 [( 12± 2 )svs ( 8± 4)s ,P =0 .0 2 8] ;HBV [( 2 7.49± 11.48)ml/10 0mlvs( 2 8.67± 16.81)ml/10 0ml ,P =0 .913 ]与PS[( 2 8.0 9± 15 .5 0 )ml/( 10 0ml·min)vs ( 3 1.3 6± 2 3 .98)ml/( 10 0ml·min) ,P =0 .678]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SCT肝血流灌注参数HAI、HBF和MTT在正常和肝癌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细胞癌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丹红 张斌 +2 位作者 高海燕 丁国梁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survivin和muc-1基因转染DC。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vs(3.6±5.9)%,P〈0.05]、Th2[(1.0±0.7)%vs(0.6±0.5)%,P〈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食道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鼎锋 崔秋 +2 位作者 乐守玉 范海涛 王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血流临时阻断技术 (blockofabdomialaorta ,BAA)在行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骨盆肿瘤切除术 1 64例 ,NBAA(非腹主动脉阻断 ) 94例 ,BAA(腹主动脉阻断 ) 70例 ;骶骨肿瘤切除术 1 0 9例 ,NBAA组 53例 ,BAA组 56例。结果 :骨盆肿瘤BAA组肿瘤大小比NBAA组平均大 0 .8cm ,术程平均缩短 2小时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2 2 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6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4 6 %。骶骨肿瘤BAA组肿瘤大小平均比NBAA组大 0 .7cm ,术程平均缩短 1小时 40分 ,术中平均减少出血 160 0ml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减少 2 3 % ,手术死亡率平均减少 7.5 %。结论 :采用BAA技术 ,可以减少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使止血操作时间相对减少 ,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相对延长 ,术野显露更加清楚 ,可以更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血流阻断技术 骶骨肿瘤 切除 临床评价 骨盆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7
17
作者 唐胜平 李强 +3 位作者 陈岗 李利生 赵富奇 张俊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治疗 麻醉 HI-FU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志愿者的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1
18
作者 付良青 黄丰 +1 位作者 吴德政 郭军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国人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羟化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 2 5名po 2 0mg奥美拉唑胶囊后 2 4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 2 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 目的 观察中国人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羟化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 2 5名po 2 0mg奥美拉唑胶囊后 2 4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 2 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 ,7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homoEMS(wt/wt,G1组 )〕 ;12名是CYP2C19中强代谢者〔heteroEMS(wt/m1orwt/m2 ,G2组 )〕 ;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MS(m1/m1,G3组 )〕。奥美拉唑在G1,G2和G3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 2 2 .9,12 .7和 4 .9mL·h- 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1.0 9,1.4 7和4 .87mg·L- 1·h ;G1,G2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G3组存在显著差别 ,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基因型有关系。结论 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基因型为m1/m1的受试者的奥美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基因型为wt/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药代动力学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党参提取物增强紫杉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柏长青 宋颖芳 +1 位作者 王德堂 郭惠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增强作用,为中医药抗肿瘤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右肋处皮下接种Lewis肺癌,6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紫杉醇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参芪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增强作用,为中医药抗肿瘤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C57BL/6小鼠右肋处皮下接种Lewis肺癌,6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紫杉醇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参芪注射液治疗,紫杉醇组接受同等剂量的紫杉醇治疗,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观察指标:移植瘤体积,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度和肺脏转移瘤数量,小鼠存活时间。结果:与紫杉醇治疗相比,紫杉醇联合参芪可以明显减少移植瘤内的微血管密度(10.1±4.4 vs 16.8±7.3,P<0.05)和肺脏转移瘤个数(13.4±4.3 vs 18.4±3.9,P<0.05),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43.3±8.4d vs 36.3±6.6d,P<0.05)。结论:黄芪、党参提取物对紫杉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移植肿瘤转移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党参 紫杉醇 Lweis肺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探析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82
20
作者 于敏 张波 +1 位作者 史耀勋 南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 介绍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的内涵及在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水毒证(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其率先提出的"毒损肾络"理论学说、不仅丰富了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中医病机理论的内涵,也拓宽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更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衰竭 毒损肾络 南征教授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