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输血——猕猴受输猪红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檀英霞 季守平 +5 位作者 卢雁平 张成林 李立立 宫锋 张金国 章扬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猪红细胞(pRBC)表面抗原,使之与灵长类动物相容,以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结合使用α半乳糖苷酶(AGL)酶解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改造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并输注给猕猴,观察pRBC在猕猴体内活存时间及安全性;使...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猪红细胞(pRBC)表面抗原,使之与灵长类动物相容,以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结合使用α半乳糖苷酶(AGL)酶解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改造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并输注给猕猴,观察pRBC在猕猴体内活存时间及安全性;使用免疫抑制剂(蛇毒因子CVF和地塞米松)延长pRBC在猕猴体内的存活时间;建立失血性贫血猕猴模型,观察输注pRBC治疗失血性贫血猕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GL酶解能够去除猪红细胞表面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减弱其与猕猴血清的凝集反应,酶解技术与mPEG修饰技术结合可以使猪红细胞与猕猴血清更为相容。异种输血试验表明,双修饰的pRBC在猕猴体内存活时间为12小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延长至40小时;pRBC在猕猴体内8小时的存活率为38%,在输注pRBC的8小时内,失血猕猴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维持在失血前的正常水平。结论:改造后的pRBC可安全地输注给猕猴,改善失血猕猴的贫血症状,提示用猪红细胞进行异种输血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红细胞 α—Gal抗原 Α-半乳糖苷酶 甲氧基聚乙二醇 异种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红细胞血型抗原修饰异种输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捷熙 章扬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异种器官移植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异种输血的研究带来了曙光。人与猪的红细胞的血清学和生物化学特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猪就成为实现异种输血最具可能性的红细胞供体。猪红细胞上存在异种抗原 ,包括αGal抗原和non αGal抗原。αGa... 异种器官移植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异种输血的研究带来了曙光。人与猪的红细胞的血清学和生物化学特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猪就成为实现异种输血最具可能性的红细胞供体。猪红细胞上存在异种抗原 ,包括αGal抗原和non αGal抗原。α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αGal抗体结合后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在抗体介导的凝集反应中起主要作用。但是non αGal抗原和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non αGal抗体结合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作用也不能低估。经特定修饰、改造以后的猪红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红细胞 血型抗原修饰 异种输血 同种输血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及其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1
3
作者 裴雪涛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再生医学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交融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涵盖了干细胞与克隆技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异种器官移植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将给... 再生医学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交融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新兴技术领域涵盖了干细胞与克隆技术、体细胞重编程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组织器官代用品、异种器官移植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其研究与应用将给因疾病、创伤、衰老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修复及再生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3 位作者 李晓天 杨敏 阮金秀 张振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237、0.225、0.200和0.062h-1。结论氧化苦参碱的吸收窗比较长,适于制备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大鼠肠道 动力学特征 吸收速率常数 缓释给药系统 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基因工程制备新型重组α-半乳糖苷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红伟 李素波 +6 位作者 鲍国强 檀英霞 王玲燕 金泗虎 王颖丽 季守平 宫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03-507,共5页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脆弱类杆菌来源的新型α-半乳糖苷酶并将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在获得了能够表达细菌α-半乳糖苷酶工程菌株的基础上,从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两个方面对工程菌株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细菌α-半乳糖苷...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脆弱类杆菌来源的新型α-半乳糖苷酶并将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在获得了能够表达细菌α-半乳糖苷酶工程菌株的基础上,从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两个方面对工程菌株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细菌α-半乳糖苷酶的最佳可溶性表达条件;超声上清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利用纯化后的α-半乳糖苷酶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处理B型红细胞2小时,制备O型红细胞。结果表明细菌α-半乳糖苷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37℃、起始D600为0.8,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2小时。纯化后α-半乳糖苷酶的纯度为电泳纯,比活由纯化前的0.42 U/mg提高到了2.1 U/mg。该酶在26℃、接近中性的pH条件(6.8)下经2小时可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需要的酶量为225μg/ml红细胞。结论:建立了重组细菌α-半乳糖苷酶的表达纯化工艺,制备的重组α-半乳糖苷酶可有效地将B型红细胞改造成O型红细胞,为B→O血型改造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 血型改造 B→O血型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葡萄糖在冰冻干燥保存人红细胞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权国波 刘敏霞 +3 位作者 郭永 刘安 任素萍 韩颖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6,共6页
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糖类能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试验采用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研究。首先对影响红细胞葡萄糖吸收率的因素,如... 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糖类能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试验采用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研究。首先对影响红细胞葡萄糖吸收率的因素,如浓度、孵育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筛选,而后将负载葡萄糖的红细胞与保护液混合并进行冻干保存。结果表明;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依赖于外源葡萄糖浓度、孵育温度以及时间的变化。另外,随着PVP浓度的上升,保护液的结晶起始温度也随之下降,但过度的玻璃化不利于红细胞的冰冻干燥。试验冻干保存的红细胞再水化后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g/L。总之,采用PVP和葡萄糖冻干保存红细胞是可行的,但是如何降低PVP对细胞的渗透压伤害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红细胞保存 冰冻干燥 聚乙烯吡咯烷酮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权国波 吕翠翠 +3 位作者 刘敏霞 扈文博 王艳 韩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92-596,共5页
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糖类,特别是海藻糖,能提高一些低等生物或细胞对干燥环境的耐受性,但如何将糖类导入细胞内又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于不同温度(4、25和37℃)、不同浓... 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糖类,特别是海藻糖,能提高一些低等生物或细胞对干燥环境的耐受性,但如何将糖类导入细胞内又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人红细胞对糖类摄取的规律性。于不同温度(4、25和37℃)、不同浓度(0、0.2、0.4、0.6、0.8、1mol/L)及不同培育时间(1、3、5、7、9小时)条件下检测了红细胞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及游离血红蛋白量,并测定了红细胞变性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和细胞外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也随之上升,细胞内的海藻糖和葡萄糖浓度分别可以达到30mmol/L和40mmol/L以上。但孵育时间对海藻糖和葡萄糖的吸收率影响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海藻糖浓度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而葡萄糖吸收率则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是糖吸收过程对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和变形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海藻糖,这主要来源于渗透压伤害。结论:红细胞的糖吸收率与孵育温度、外源糖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的糖吸收效率也较高,但此过程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伤害,这可能会影响糖类在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如何处理细胞伤害和糖吸收效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红细胞 海藻糖 葡萄糖 冰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包裹的紫杉醇缓释微球的理化性质及抑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卞丽红 王洪权 +3 位作者 张明伟 李素波 梅兴国 章扬培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用化学材料聚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和大小,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介质中的释放情况,用MTT法测定了IC50,通过荷瘤裸鼠实验评价了体内抑瘤活性.结... 用化学材料聚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和大小,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介质中的释放情况,用MTT法测定了IC50,通过荷瘤裸鼠实验评价了体内抑瘤活性.结果表明,PLGA-紫杉醇微球呈光滑球形,平均粒径7~37μm,微球包封率在90%以上.PLGA-紫杉醇微球具有缓释作用,其抑瘤活性与紫杉醇从微球内的释放密切相关,微球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达到了更好的抑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球 紫杉醇 活性研究 理化性质 PLGA 包裹 扫描电镜观察 抑瘤活性 HPLC法 化学材料 IC50 实验评价 平均粒径 缓释作用 药物浓度 共聚物 乙醇酸 聚乳酸 MIT 包封率 长时间 测定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 3a在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姝 师伟 +9 位作者 李艳华 姚海雷 谢小燕 陈琳 施双双 白慈贤 南雪 闫舫 王韫芳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1-977,共7页
Wnt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Wnt3a是Wnt家族的成员之一,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重组Wnt3a腺病毒转入神经干细胞中,研究Wnt3a在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Wnt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Wnt3a是Wnt家族的成员之一,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将重组Wnt3a腺病毒转入神经干细胞中,研究Wnt3a在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将神经干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组)、抗坏血酸诱导组(AA组)、Wnt3a重组腺病毒诱导组(Wnt3a组)以及Wnt3a重组腺病毒加抗坏血酸诱导组(Wnt3a+AA组).结果显示,Wnt3a组细胞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Nurr1表达量显著增多,Wnt3a+A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多于AA组,酪氨酸羟化酶(TH)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是AA组的1.86倍.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各诱导组均有TH的表达,Wnt3a组和AA组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细胞数比例分别为(5.76±3.34)%和(37.42±2.54)%,与Wnt3a+AA组(73.96±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诱导后的细胞可分泌多巴胺.结果表明,Wnt3a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再通过抗坏血酸的诱导作用,在体外可获得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有分泌多巴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神经干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3a转基因基质细胞的建立及其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扩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师伟 韩姝 +8 位作者 李艳华 谢小燕 施双双 陈琳 白慈贤 闫舫 南雪 王韫芳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5-841,共7页
Wnt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祖细胞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纯化的Wnt3a蛋白可以实现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通过病毒转染原代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建立转基因滋养层细胞.通过共培养对转基因滋养层细胞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进... Wnt信号通路在造血干/祖细胞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纯化的Wnt3a蛋白可以实现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通过病毒转染原代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建立转基因滋养层细胞.通过共培养对转基因滋养层细胞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滋养层加细胞因子组相比,经转基因滋养层加细胞因子组培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CFC)是其(1.55±0.06)倍;混合集落形成能力是其(1.95±0.26)倍;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能力(HPP-CFC)是其(1.45±0.40)倍;LTC-IC活性是其(3.83±0.86)倍.结果表明,转基因滋养层细胞通过分泌具有天然活性的Wnt3a蛋白能在体外有效地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滋养层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玲 刘国树 +6 位作者 曹丰 牛丽丽 高艳红 张鹏 赵连旭 李艳华 裴雪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损伤心肌是否可行和安全,观察移植MSC在宿主的归巢与组织学分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大鼠MSC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损伤心肌是否可行和安全,观察移植MSC在宿主的归巢与组织学分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大鼠MSC移植组,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同种大鼠骨髓MSC,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4h给各组大鼠经静脉输注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4周后处死、摘取心脏等脏器,行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在急性心肌梗死MSC移植组,梗死区及其周边部位可见到DAPI标记的MSC;(2)在梗死心肌周边区,移植的MSC胞浆心肌特异性蛋白肌钙蛋白I和转录因子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3)在各组大鼠其他脏器,移植的MSC主要分布在肺脏、脾脏和肝脏;(4)细胞移植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未见淋巴细胞增殖,各脏器没有肿瘤形成。结论经静脉移植的MSC可归巢至大鼠梗死心肌部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表型,该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细胞移植 心肌梗塞 输注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血红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明子 郭延军 +1 位作者 赵莲 周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9-444,共6页
血红蛋白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但对其结构及功能的认识尚不能满足疾病诊治的需求。拉曼光谱在血红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不但可以检测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及其周围分子结构变化,还可以反映血红蛋白反应动力学具体过程。同... 血红蛋白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但对其结构及功能的认识尚不能满足疾病诊治的需求。拉曼光谱在血红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不但可以检测血红蛋白中血红素及其周围分子结构变化,还可以反映血红蛋白反应动力学具体过程。同时,血红蛋白拉曼光谱在疾病状态下异常血红蛋白检测,血氧饱和度定量测定及血液代用品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中突显优势。本文综述了拉曼光谱在血红蛋白结构及功能领域中的研究,简述了拉曼光谱在一些病变血红蛋白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血红蛋白拉曼光谱检测的因素,以促进拉曼光谱技术在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拉曼光谱 血红蛋白病 血氧饱和度 高铁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α-半乳糖苷酶清除动物红细胞表面αGal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红伟 张雪 +6 位作者 李素波 檀英霞 鲍国强 王颖丽 徐丽娟 季守平 宫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1-1234,共4页
异种抗原αGal是引起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脆弱类杆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新型的糖苷酶,能够切除支链多糖和直链多糖末端的αGal残基。本研究探讨新型α半乳糖苷酶清除红细胞表面αGal抗原的作用。利用新型的基... 异种抗原αGal是引起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脆弱类杆菌来源的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新型的糖苷酶,能够切除支链多糖和直链多糖末端的αGal残基。本研究探讨新型α半乳糖苷酶清除红细胞表面αGal抗原的作用。利用新型的基因重组α-半乳糖苷酶酶解牛、猪、狗、兔红细胞上的异种抗原,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的αGal抗原。结果表明,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异种抗原αGal被完全或部分清除。结论:新型α-半乳糖苷酶可以用来清除异种红细胞上的αGal抗原,对降低异种移植引起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异种抗原 αGal抗原 Α-半乳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对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及黑素生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瑞春 周勇 +4 位作者 章金刚 徐建国 尚靖 于鲁海 王冬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 探讨氢化可的松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 ,以及对小鼠B 16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 目的 探讨氢化可的松体外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 ,以及对小鼠B 16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用 5 70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氢化可的松体外可激活酪氨酸酶活性 ,增强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 ,提高酪氨酸酶和黑色素合成能力。结论 氢化可的松可增强酪氨酸酶活性 ,进而促进黑素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可的松 B-16黑素瘤细胞 酪氨酸酶 黑素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超 习佳飞 +1 位作者 岳文 裴雪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97-802,共6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得到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在体外可以向造血细胞分化,有可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细胞输注开辟新的来源.此外,ES细胞向造...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指由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经体外抑制培养而筛选得到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在体外可以向造血细胞分化,有可能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血细胞输注开辟新的来源.此外,ES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也为阐明哺乳动物造血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了良好的体外模型.对ES细胞向造血干/祖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诱导 体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暴露、渗透脆性增高和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权国波 韩颖 +5 位作者 杨超 扈文博 刘敏霞 刘安 王艳 王捷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42-1446,共5页
尽管高浓度葡萄糖孵育有利于深低温或冰冻干燥保存人红细胞的存活,但是高浓度葡萄糖仍然对红细胞造成一定损伤。本研究探讨海藻糖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红细胞损伤的影响。将红细胞于含有一定浓度海藻糖的葡萄糖缓冲液中孵育3小时后,用... 尽管高浓度葡萄糖孵育有利于深低温或冰冻干燥保存人红细胞的存活,但是高浓度葡萄糖仍然对红细胞造成一定损伤。本研究探讨海藻糖对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红细胞损伤的影响。将红细胞于含有一定浓度海藻糖的葡萄糖缓冲液中孵育3小时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和细胞渗透脆性,用TBA法检测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结果表明:葡萄糖可以导致红细胞PS暴露、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而且其效率和葡萄糖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然而,海藻糖却可以很好地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红细胞PS暴露、渗透脆性增高和过氧化损伤。随着海藻糖浓度的增加,红细胞PS标记率、丙二醛(MDA)浓度和细胞碎片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导致细胞PS暴露、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渗透脆性增高,而且这3种损伤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海藻糖可以有效地抑制高浓度葡萄糖导致的红细胞PS暴露、渗透脆性增高以及过氧化损伤,这对于应用小分子糖类保存红细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葡萄糖 红细胞 磷脂酰丝氨酸暴露 渗透脆性 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人红细胞的新策略—抗氧化剂保养液保存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恩普 刘秀珍 +6 位作者 韩颖 刘明东 任素萍 刘安 靳鹏 卜凤荣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塑料血袋盛义务献血员的静脉血 (含适量保养液 )并置 4℃冰箱保存。在保存前、后不同时间检查各项指标 ,旨在研究抗氧化剂保养液延长人血红细胞在 4℃条件下的保存时间 ,以缓解血液保存供应的压力 ,为输血抢救创造有利条件。实验分 3组 ... 塑料血袋盛义务献血员的静脉血 (含适量保养液 )并置 4℃冰箱保存。在保存前、后不同时间检查各项指标 ,旨在研究抗氧化剂保养液延长人血红细胞在 4℃条件下的保存时间 ,以缓解血液保存供应的压力 ,为输血抢救创造有利条件。实验分 3组 :ACD组 ,GMA组和抗氧化剂 (SOD)组。研究结果表明 ,在 4℃条件下保存 75天后SOD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回收率为 87.2 % ,血浆血红蛋白 (mg/L)为 193.2 ,P5 0 (mmHg)为 34.0 (正常值为 33.1) ,最大变形指数 (DImax)为 0 .2 4 13,即为正常值的 74 .3% ,外观检查无明显溶血、变色、气泡和凝块。结论提示 ,用抗氧化剂保养液保存红细胞在 4℃条件下可延长到 75天 ,其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浆血红蛋白回收率附合国家《血站基本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红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氧化剂保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半乳糖苷酶酶解B型长臂猿细胞回输A型长臂猿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泽澎 张成林 +9 位作者 卢雁平 杨明海 张金国 高新 杨军 贾延军 高红伟 任会明 李素波 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使用基因重组咖啡豆α 半乳糖苷酶体外处理B型长臂猿红细胞 ,使其转变为O型 ,再回输给A型长臂猿 .α 半乳糖苷酶可以清除B型长臂猿红细胞表面B抗原 ,而不影响红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在受体体内存活 .α 半乳糖苷酶酶解的B型红细胞输给A型... 使用基因重组咖啡豆α 半乳糖苷酶体外处理B型长臂猿红细胞 ,使其转变为O型 ,再回输给A型长臂猿 .α 半乳糖苷酶可以清除B型长臂猿红细胞表面B抗原 ,而不影响红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在受体体内存活 .α 半乳糖苷酶酶解的B型红细胞输给A型血的长臂猿 ,未发生输血反应 ,受血猿的血液及尿液常规指标与输血前相比 ,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红细胞B抗原 长臂猿 输血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于景敏 孟志云 窦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52-456,共5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促使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保护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并加强它们...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促使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保护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并加强它们的功能。G-CSF被广泛地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G-CSF的结构和动员机制、研发现状、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与副反应及应用前景等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物代谢动力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干细胞研究中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锦 谢超 裴雪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端粒酶的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复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干细胞中端粒酶表达的因素包括生长因子、基因调控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利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修饰干细胞 ,可有效地体外长期扩增并维持某些干 /祖细... 端粒酶的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复制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干细胞中端粒酶表达的因素包括生长因子、基因调控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利用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修饰干细胞 ,可有效地体外长期扩增并维持某些干 /祖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通过异位表达hTERT使干细胞永生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干细胞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药物筛选模型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