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郑强 刘齐军 +1 位作者 王正华 朱云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1-815,832,共6页
为直接高效地获取文献中的知识,命名实体识别用来识别文本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这是应用文本挖掘技术自动获取知识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主要从评测方法、特征选择、机器学习方法和后期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生物... 为直接高效地获取文献中的知识,命名实体识别用来识别文本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这是应用文本挖掘技术自动获取知识的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主要从评测方法、特征选择、机器学习方法和后期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方面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成果,并对目前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文本挖掘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研究领域若干重要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元丰 韩玉波 +9 位作者 曹鹏博 孟金凤 李海北 秦庚 张锋 靳光付 杨勇 邬玲仟 平杰 周钢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390,共28页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稳步发展,众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的诸多领域,如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癌症的体细胞突变、遗传学新方法新技术、疾病相关微小RNA(micro RNA,mi ...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稳步发展,众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的诸多领域,如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癌症的体细胞突变、遗传学新方法新技术、疾病相关微小RNA(micro RNA,mi RNA)、疾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疾病相关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 RNA)、疾病相关可变剪接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逐步从常见变异延伸到罕见变异,从遗传学现象的描述到功能机制的确证,从单组学分析扩展至多组学数据整合,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同时,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文概括性综述了2015年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领域取得的若干重要研究进展,旨在追踪当前中国医学遗传学领域发展的前沿,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学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研究进展 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 被引量:50
3
作者 周平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1-176,共6页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物理特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以及防护原则逐一讨论。核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的严重程度或危险概率,与辐射的品质、辐射剂量率和生物体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 生物效应 辐射危害 致癌 放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防护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光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防护研究计划,叙述了激光防护镜、防护材料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 激光 医学防护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渊 骆志刚 +4 位作者 管乃洋 尹晓尧 王兵 伯晓晨 李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2-483,共12页
生物医学数据的积累速度史无前例,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传统数据分析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列举深度学习方法的主要实现模型,随后总结... 生物医学数据的积累速度史无前例,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传统数据分析技术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在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列举深度学习方法的主要实现模型,随后总结了目前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情况,分析了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共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分析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通量组学 临床医学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ARE通路的抗辐射有效活性成分筛选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邵帅 马增春 +3 位作者 洪倩 王宇光 王小彦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抗辐射复方四物汤加味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抗氧化反应元件插入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pGL4.26,构建重组质粒pGL4-ARE,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TK共同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四物汤加味方中...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抗辐射复方四物汤加味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抗氧化反应元件插入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pGL4.26,构建重组质粒pGL4-ARE,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TK共同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四物汤加味方中刺五加皂苷E、金丝桃苷、五味子乙素等12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对Nrf2-ARE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在四物汤加味方中,白藜芦醇(50μmol.L-1以上)和金丝桃苷(100μmol.L-1以上)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红景天苷也有较好的效果,500μmol.L-1以上可提高诱导表达倍数(P<0.01)。结论白藜芦醇、金丝桃苷、红景天苷是四物汤加味方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反应元件 报告基因 白藜芦醇 金丝桃苷 红景天苷 抗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2对恒河猴造血系统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熊国林 赵毅 +10 位作者 邢爽 申星 宁学成 卢世香 李建 郭玲玲 郝锐 陈廷超 缪锦来 贺济琛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0-15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 本研究旨在初步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2(rhIL-12)对急性辐射损伤猴造血系统的防护和治疗作用,为同类型病人的临床救治提供实验依据。在体外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浓度rhIL-12(0、1、5、25、125和625 ng/ml)对来自人和健康成年猴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用11只经3.0 Gy全身照射后90 d活存猴再经致死剂量60Coγ(6.0 Gy)射线全身1次照射以建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被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n=4)、单次给药组(n=3)和分次给药组(n=4)。单次给药组于照射后2 h皮下注射rhIL-12 4μg/kg,分次给药组分别于照射后2 h和3、6、9 d皮下注射rhIL-12 1μg/kg,对照组于皮下注射同样体积的PBS。观察照射后动物活存情况和外周血象变化。体外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hIL-12可明显促进正常猴和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特别是CFU-E和CFU-GM最为明显。照射对照组动物于照射后22 d内全部死亡,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时间为(20.3±1.2)d;rhIL-12单次给药组3只动物全部存活,rhIL-12分次给药组1只动物于照射后17 d因贫血死亡。与对照组比较,rhIL-12治疗能明显提高动物存活(P=0.018),并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以及网织红细胞数的恢复(P<0.05)。结论:rhIL-12可明显促进灵长类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并明显促进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猴的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 辐射损伤 急性放射病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白蕴红 王德文 +3 位作者 徐在海 杨怡 时振声 杨瑞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实验采用203只雄性Wistar大鼠经^(60)Coγ线胸部(全胸、半胸),单次(10、30、50、70Gy)及分次(累积30、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病理学(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定性定量等多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于3... 本实验采用203只雄性Wistar大鼠经^(60)Coγ线胸部(全胸、半胸),单次(10、30、50、70Gy)及分次(累积30、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病理学(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定性定量等多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于30Gy剂量组发生了典型放射性间质性肺炎(RIP)。肺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可分为四期:渗出期、肉芽生长期、纤维增生期、胶原化期。认为RIP分为四期更能较准确客观反映其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照射后肺组织肥大细胞、Ⅱ型细胞均可能参与其肺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肺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衍生物对辐射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红 汪思应 +4 位作者 严雨倩 王林 徐勤枝 丛建波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对人成纤维母细胞(HFS)的毒性检测,然后再通过MTT方法检测各衍生物对2Gy照射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VND3207对4Gy照射的正常T淋巴母细胞系AHH-1细胞的影响;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检测香兰素和VND3207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种衍生物单独作用HFS细胞72h,VND3206和VND3207在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正常细胞未见明显毒性;单独作用HeLa细胞72h后,VND3206在30μmol/L时对HeLa细胞有增殖作用(P〈0.05),而VND3207、VND3209对其没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相反VND3208对HeLa细胞具有增敏作用;VND3207对照射后AHH-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SR进一步检测表明VND3207能够清除自由基,且清除能力大于香兰素(P〈0.05或P〈0.01)。本实验初步筛选出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香兰素衍生物 ^60CO γ射线细胞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致睾丸早期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浩宇 王水明 +4 位作者 彭瑞云 钱小红 左红艳 高亚兵 王丽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04-1307,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早期睾丸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辐射组(n=18)。辐射组接受30mW/cm2微波辐射,并分别于辐射后6、24、72h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不接受辐射,于72h时间点处死。观察两组大...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早期睾丸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辐射组(n=18)。辐射组接受30mW/cm2微波辐射,并分别于辐射后6、24、72h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不接受辐射,于72h时间点处死。观察两组大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辐射72h后睾丸组织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微波辐射后72h内,辐射组大鼠睾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生精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精子减少或缺失,生精小管腔内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积聚,间质水肿,血管淤血。对照组、辐射组(辐射后72h)睾丸组织蛋白质点分别为1379±166、1509±243个,匹配的蛋白质点为1178±102、1217±135个,匹配率为85.4%、80.6%。对两组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136个,其中28个在辐射组上调,108个在辐射组下调。对其中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结果显示,蛋白功能涉及细胞骨架、能量代谢、分子伴侣、离子结合运输、应激、信号转导等。结论微波辐射可导致睾丸组织一系列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可能参与了生精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射 非电离 蛋白质组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薇 彭瑞云 +6 位作者 高亚兵 王水明 张静 赵黎 李翔 李扬 董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辐射组(不接受辐射),2.5、5和10mW/cm2辐射组(分别接受2.55、、10mW/cm2的微波辐射,6min/次,每周5次,持续辐射30d)。分别在最后1次辐射结束...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造血组织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辐射组(不接受辐射),2.5、5和10mW/cm2辐射组(分别接受2.55、、10mW/cm2的微波辐射,6min/次,每周5次,持续辐射30d)。分别在最后1次辐射结束后的6h及7、14、30、601、80d取6只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另取大鼠处死后取胸骨,经光镜和电镜观察骨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5mW/cm2微波长期辐射结束后6h,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数均较假辐射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辐射后60d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数与假辐射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5、10mW/cm2组辐射后180d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可见,骨髓造血细胞在辐射后14d变化并不明显,辐射后30d骨髓间质可见明显充血、水肿,辐射后180d可见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明显增多,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5mW/cm2微波辐射后7d,电镜下可见骨髓中各系造血细胞呈凋亡和坏死改变。结论 5~10mW/cm2微波长期(30~180d)辐射可导致大鼠造血系统形态和功能改变,且与辐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大鼠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用于辐射损伤快速剂量估算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亚齐 陈英 +1 位作者 刘芬菊 李友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357,共5页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采用小鼠整体照射和人外周血离体照射方式,检测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探讨SCGE用于辐射损伤快速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整体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外周血细胞DN... 应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采用小鼠整体照射和人外周血离体照射方式,检测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外周血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探讨SCGE用于辐射损伤快速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整体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程度在照射后即刻最明显,照射后2h DNA损伤已基本修复,照射后24 h与照射前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体实验结果发现,照射后即刻人外周血细胞尾矩TM值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照射组与未照射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剂量效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0.3619+2.1834D(r=0.9946);人外周血细胞尾矩TM照射后6 h与未照射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是一种快速、灵敏检测DNA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修复较快,可测时间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 单细胞凝胶电泳 电离辐射 时间效应 剂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射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梅兰 曹晓哲 +2 位作者 王德文 刘杰 谷庆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系 (NIH/ 3T3)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EMP对生物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场强为 6 0kV/m的EMP照射细胞后 ,采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分别观察EMP对HIN/...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 (EMP)辐射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系 (NIH/ 3T3)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EMP对生物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场强为 6 0kV/m的EMP照射细胞后 ,采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分别观察EMP对HIN/ 3T3细胞的活力、凋亡以及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等的影响。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细胞 ,在高倍镜下用CMIAS II图像 -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所有数据均经SPSS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MP可明显抑制NIH/ 3T3细胞的增殖与活力 (P <0 .0 5 ) ;非贴壁细胞率在辐射后明显增加 ,6h达高峰 (33.9% ) ,并可诱导细胞明显凋亡 ,6h达高峰 (15 .0 7% )。图像分析结果表明 ,EMP辐射后 ,有不同程度的Bcl 2蛋白表达的下调及 p5 3蛋白表达的上调 (P <0 .0 5 )。结论 EMP可诱导NIH/ 3T3细胞凋亡及Bcl 2及p5 3蛋白异常表达 ,提示Bcl 2及p5 3可能参与了N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成纤维细胞 电磁辐射 BCL-2 P53 3T3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辐射防护材料人体防护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镇涛 周红梅 +1 位作者 胡向军 杨国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236,共5页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人体电磁辐射模型和非均匀网络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通过比较人体模型在防护前后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的变化,建立了防护材料对人体防护性能的评价方法。利用此方法,针对不同频率、不同入射角度的电磁辐射,对不同防护...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人体电磁辐射模型和非均匀网络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通过比较人体模型在防护前后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的变化,建立了防护材料对人体防护性能的评价方法。利用此方法,针对不同频率、不同入射角度的电磁辐射,对不同防护材料的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防护材料的防护性能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屏蔽性能,还与防护方式、照射方式等密切相关。局部防护方式对被防护的器官有良好的防护效果。相对于水平照射,斜向上照射时,防护效果较差;斜向下照射时,防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材料 防护性能 人体电磁辐射模型 比吸收率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类抗辐射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琳 黄荣清 +1 位作者 肖炳坤 杨建云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6期744-746,共3页
抗辐射药物是指机体在受电离辐射前或辐射后给药能减轻辐射损伤,促进其恢复,从而提高受照射机体存活率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氨硫基类辐射防护药、细胞因子、激素、中草药等。天然甾体激素或人工合成的非甾体激素,在动物实验中都... 抗辐射药物是指机体在受电离辐射前或辐射后给药能减轻辐射损伤,促进其恢复,从而提高受照射机体存活率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包括氨硫基类辐射防护药、细胞因子、激素、中草药等。天然甾体激素或人工合成的非甾体激素,在动物实验中都显示有一定程度的辐射防护作用。突破了国外同类药物研究的局限性,形成了我国研究特色;现已研究出一系列照前照后使用均有效、有效时间进一步延长、高效低毒的抗辐射药物。该文对重组人催乳素、重组胸腺素α原、白藜芦醇、褪黑素、甾族类化合物等5种激素类抗辐射损伤药物的特性、抗辐射效果、作用机制以及常见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药 激素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瑞婷 王华 吴祖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放射性肠损伤是急性放射病的重要组织损伤类型,也是腹部肿瘤放疗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放射性肠损伤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研发新的防治策略,对于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实... 放射性肠损伤是急性放射病的重要组织损伤类型,也是腹部肿瘤放疗引起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于放射性肠损伤尚无有效治疗措施。研发新的防治策略,对于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实验药理学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特别是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干细胞治疗和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双重优势,并具有协同作用,这为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本文对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辐射损伤 生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损伤生物剂量估算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英 周平坤 吴可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5-391,共7页
本文围绕急性放射损伤的剂量估算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剂量测量等方面,着重介绍我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实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目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物剂量估算技术包括染色... 本文围绕急性放射损伤的剂量估算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剂量测量等方面,着重介绍我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和临床应用实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目前的研究进展。其中生物剂量估算技术包括染色体生物剂量计的不断完善和自动化分析、急性超大剂量照射的剂量估算技术、迁延照射及辐射远后效应的研究、淋巴细胞微核以及各种新的基于DNA靶分子辐射损伤的检测技术等;ESR测量技术介绍了我院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生物剂量估算 电子自旋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放射病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玲玲 李明 +1 位作者 邢爽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28-830,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加速干细胞归巢、重建造血微环境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易于分离、扩增和外源基因转染。近年来用于各种组织器官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加速干细胞归巢、重建造血微环境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易于分离、扩增和外源基因转染。近年来用于各种组织器官损伤的治疗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用于急性放射病的实验治疗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介绍了MSC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急性放射病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放射损伤 重度急性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核辐射 避免核恐慌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庆良 朱茂祥 刘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314,共2页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20世纪以来罕见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且引发特大海啸,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高达10m的海浪袭击,截至3月20日,死亡8277人,失踪12722人,36万人仍栖身避难所...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20世纪以来罕见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且引发特大海啸,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高达10m的海浪袭击,截至3月20日,死亡8277人,失踪12722人,36万人仍栖身避难所,死亡和失踪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 辐射 公共卫生 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协同放射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传忠 裴雪涛 +3 位作者 李澎灏 郑宇辉 李梁 陈仕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了解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tk的融合基因(hytk)导入黑色素瘤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体外和C57BL/6小鼠动... 目的:了解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tk的融合基因(hytk)导入黑色素瘤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体外和C57BL/6小鼠动物实验,检测 GCV对转基因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结果:PCR、RNA Dot blotting、免疫组化检测证实HyTK在转基因细胞的表达,体内外实验示GCV对B16/Hy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野生型B1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P<0.05);联合应用低剂量GCV可使转入hytk基因的黑色素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高(SER=1.62),体内实验也证实协同疗法可延缓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结论: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有望成为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放射疗法 HSV-TK/G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