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洪波 王常勇 江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微囊技术 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2
作者 范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9-190,共2页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范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三位发育生物学家E。B。Lewis、E。F。Wieschaus... 个体发育与同源框基因──199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范明(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与了三位发育生物学家E。B。Lewis、E。F。Wieschaus和Nusslein-Volh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个体发育 同源框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造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兼论干细胞可塑性(英文) 被引量:29
3
作者 唐佩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1995年以来我国造血干细胞工程与相关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有关造血干 祖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 ,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陈竺、陈赛娟等为正常和急性白血病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NA文库的基因表达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工作体系。... 1995年以来我国造血干细胞工程与相关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有关造血干 祖细胞基因表达的研究 ,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陈竺、陈赛娟等为正常和急性白血病人骨髓造血干祖细胞cDNA文库的基因表达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工作体系。他们在许多白血病细胞系的干 祖细胞中发现了 30 0个新的相关基因。中山大学医学院李树浓、黄绍良等从人的桑葚期胚胎干细胞成功地诱导出造血细胞等。北京输血研究所裴雪涛等从成人和胎儿的骨髓分离出成年源干细胞 ,又进一步诱导分化为骨、软骨、脂肪和神经原细胞等。他们成功地构建了胎儿和成人间充质干细胞cDNA扣除文库 ,获得了胎儿和成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在胎儿特异表达基因。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血液学重点实验室赵春华等证实从胚胎胰腺、骨髓和肝脏中都可以分离出人间充质干细胞 ,又证明G CSF可以使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促造血重建。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毛宁等的实验不支持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最近他们发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分化重现了胚胎早期造血发生的生物学程序以及Smad5基因调控在胚胎造血发生中的必要性和多样性 ,又表明其上游配体TGF beta家族分子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和特点。本文针对干细胞可塑性研究作了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可塑性 胚胎干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8
4
作者 唐佩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PCT 生物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抗体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倍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4,共4页
抗体的靶向性提供了一个改进治疗制剂选择性的方法 .由于大部分抗原均可诱生抗体 ,因此抗体应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临床上正用于治疗肿瘤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病 ,中毒性休克 ,再狭窄 ,Rh溶血症和抗移植排斥等 .但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 抗体的靶向性提供了一个改进治疗制剂选择性的方法 .由于大部分抗原均可诱生抗体 ,因此抗体应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临床上正用于治疗肿瘤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病 ,中毒性休克 ,再狭窄 ,Rh溶血症和抗移植排斥等 .但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一定限制 ,主要障碍是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 ) ,肿瘤参入量低 ,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 .然而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克服这些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结合物 治疗性抗体 抗体 靶向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L-6与其受体作用的结构基础及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镇珲 冯健男 沈倍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通过对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晶体衍射结果的分析 ,从分子水平揭示人白细胞介素 6(hIL 6 )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式及结合表位 .hIL 6属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 ,首先和hIL 6受体α低亲和力结合 ,两者形成的复合物再与hIL 6受... 通过对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晶体衍射结果的分析 ,从分子水平揭示人白细胞介素 6(hIL 6 )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式及结合表位 .hIL 6属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 ,首先和hIL 6受体α低亲和力结合 ,两者形成的复合物再与hIL 6受体 β(gp130 )的胞外区相互作用形成高亲和力三聚体 ,但是hIL 6不能单独和gp130结合 ,需要借助于hIL 6受体α的桥梁作用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而促进六聚体的形成 .hIL 6是一种能够介导细胞表面信号转导 ,调节机体免疫及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 ,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发展进程都和hIL 6过表达有关 .基于对hIL 6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方式的探究 ,为hIL 6小分子拮抗剂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已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种类的hIL 6新型分子拮抗剂 ,其中部分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指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6 结构功能关系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性 被引量:43
7
作者 陈健琳 郭子宽 +4 位作者 徐晨 李欲航 侯春梅 毛宁 陈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 为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异体T细胞反应性下降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异体T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前后CD4,CD8,CD25和CD28等的变化,同时应用RT-PCR测定MSC是否表达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并用ELISA的方法验证培养上清中蛋白的存在。结果显示,异体T细胞与MSC共培养后,CD8^+细胞增多,CD25^+细胞减少。RT-PCR检测结果证明MSC高表达TGF-β1基因,但不表达IL-4和IFN-γ基因。ELISA证实MSC培养上清存在TGF-β1蛋白,其72小时分泌量约为1ng/ml。结论:骨髓MSC在体外可使异体T细胞对异体抗原的反应性减低,这种作用体现在细胞亚群的改变与MSC分泌TGF-β1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预防HLA不相合骨髓移植中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TGF-Β1 免疫反应 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在小鼠上诱导的拟脑老化效应 被引量:170
8
作者 李文彬 韦丰 +5 位作者 范明 张京立 张炳烈 马向晨 杨卫平 魏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3-95,共3页
小鼠scD-半乳糖50和500mg·kg-1·d-1×6wk,游泳迷宫作业训练成绩降低:皮层和海马神经元C-fos,H-ras原癌基因杂交效率和核仁组织区染色能力下降,神经元核浆面积比值,细胞密度,总蛋白... 小鼠scD-半乳糖50和500mg·kg-1·d-1×6wk,游泳迷宫作业训练成绩降低:皮层和海马神经元C-fos,H-ras原癌基因杂交效率和核仁组织区染色能力下降,神经元核浆面积比值,细胞密度,总蛋白和核酸含量下降。上述结果与老龄小鼠所见吻合,提示在D-半乳糖诱导下产生了拟脑老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 脑老化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0
9
作者 李秀森 郭子宽 +4 位作者 杨靖清 刘晓丹 侯春梅 唐佩弦 毛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 ,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MSCs具有独特的表征 ,即CD2 9,CD4... 从人骨髓中分离人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状态 ,MTT实验检测不同细胞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抗原特征并观察细胞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MSCs具有独特的表征 ,即CD2 9,CD44 ,CD16 6阳性 ,CD34,CD45 ,HLA DR和荆豆素阴性。细胞化学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细胞酸性萘酚醋酸酯酶 (ANAE)及糖原 (PAS反应 )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及苏丹黑反应 (SB)阴性 ,约5 %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倍增时间约为 30h ,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约 10 %细胞处于S期。MTT结果表明 ,MSCs对多种细胞因子的增殖反应性不同 ,TNF α ,IFN γ ,干细胞因子 (SC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提示 :MSCs是一群均一的细胞 ,具有独特的增殖、表征及组织化学特征。MSCs对细胞因子的不同反应性 ,为筛选合适的细胞体外扩增及维持体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因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粗多糖的免疫活性 被引量:69
10
作者 齐春会 张永祥 +5 位作者 赵修南 黄琳娟 魏昌华 茹祥斌 沈倍奋 田庚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枸杞多糖并进行深入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应用淋巴细胞增殖 ,溶血空斑 ,杀伤性T淋巴细胞 (CTL)杀伤活性测定 ,酶联免疫测定法和噻唑蓝等方法研究了枸杞粗多糖 (LBP)的免疫活性特点 .结果发现 :口服给予LBP对LACA小鼠脾细... 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枸杞多糖并进行深入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应用淋巴细胞增殖 ,溶血空斑 ,杀伤性T淋巴细胞 (CTL)杀伤活性测定 ,酶联免疫测定法和噻唑蓝等方法研究了枸杞粗多糖 (LBP)的免疫活性特点 .结果发现 :口服给予LBP对LACA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生成反应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对CTL细胞特异性杀伤P815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影响 ;明显增加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脾抗体生成细胞的数目 ,升高脾细胞产生抗体IgG水平 .结果提示 ,LBP是枸杞子中主要免疫活性成分 ,促进或改善体液免疫功能可能是其对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免疫活性 抗体生成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贾宇峰 林秋霞 +2 位作者 郭尧君 郭鹞 刘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 ,蛋白质组 (proteome)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其中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 ,2 DE)技术使对组织或细胞的整个蛋白质组的综合分析成为可能 .近年来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 ,蛋白质组 (proteome)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其中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 ,2 DE)技术使对组织或细胞的整个蛋白质组的综合分析成为可能 .近年来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特别是图像分析系统 ,算法更为先进 ,功能日益强大 ,操作也更简便 ,为大规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使用新一代的 2D图像分析系统 ,对离体培养的雪旺氏细胞的蛋白质样品双向电泳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探讨了在图像扫描、点检测、背景消除、匹配、结果报告和数据分析各步中的技术问题 ,并报告了进行 2D图像分析的体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 图像分析 软件 雪旺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多糖CA4-3对小鼠B细胞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齐春会 付艳荣 +5 位作者 张永祥 聂伟 赖春宁 徐海 乔善义 沈倍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多糖CA4 3的免疫药理学活性及作用的靶细胞 ,为阐明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溶血空斑实验 (PFC)、[3H] TdR参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等方法...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多糖CA4 3的免疫药理学活性及作用的靶细胞 ,为阐明六味地黄汤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溶血空斑实验 (PFC)、[3H] TdR参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及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等方法。结果 CA4 3口服给药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脾细胞抗体生成反应能力低下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体外应用可直接促进小鼠B细胞增殖反应 ,升高脾细胞产生抗体IgG水平 ,增加脾细胞中产生抗体IgG细胞的数目 ,而对T细胞直接作用不明显。结论 六味地黄多糖CA4 3是免疫活性多糖 ,B细胞是其直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酸性多糖 B细胞 CA4-3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体外造血(英文) 被引量:38
13
作者 郭子宽 唐佩弦 +4 位作者 刘晓丹 杨靖清 李秀森 陈小三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 ,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 ,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结果显示 :①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 ,表明MSCs可形成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体外造血微环境 ;②共培养 5周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 ,说明MSCs具有维系LTC IC的能力 ;③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体外培养 5周后约 1%悬浮细胞表达CD34,15 %细胞CD4 1a阳性 ,提示MSCs促进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大鼠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被引量:54
14
作者 林红 贺永怀 +2 位作者 黎燕 陆应麟 沈倍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对Ⅱ型胶原蛋白(CⅡ-A)和弗氏完全佐剂(A-A)大鼠关节炎模型在大体外观和足部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分别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利用排水法对大鼠足部体积进行测定,并... 目的对Ⅱ型胶原蛋白(CⅡ-A)和弗氏完全佐剂(A-A)大鼠关节炎模型在大体外观和足部组织病理学切片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方法分别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建立大鼠关节炎模型,利用排水法对大鼠足部体积进行测定,并将大鼠后足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从大体外观和足部病理切片上两种大鼠模型均显示出有明显的病变,但CⅡ-A大鼠与A-A大鼠比较,滑膜增生及软骨破坏等继发性病变特征更为明显,关节炎持续时间也较长,更接近于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论CⅡ-A大鼠模型与A-A相比是研究RA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模型 关节炎 足部 Ⅱ型胶原蛋白 佐剂 体外 组织病理学 病变 利用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BVIL1)的构建及在HCV抗原表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宋晓国 凌世淦 +3 位作者 张贺秋 陈坤 孙柯儿 朱翠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关键词 表达载体 抗原表位 HCV抗原 高效原核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的体内外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蔡晴 贝建中 +4 位作者 王身国 王常勇 范明 刘爽 赵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成的乙交酯和L -丙交酯的共聚物 (PLGA) ,进行了聚合物在37℃、pH7.4条件下的体外降解行为以及在大鼠体内的降解。通过粘度测定、失重、1 H -NMR、DSC、X -ray衍射等手段详细研究了PLGA共聚物的体内外... 通过开环共聚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组成的乙交酯和L -丙交酯的共聚物 (PLGA) ,进行了聚合物在37℃、pH7.4条件下的体外降解行为以及在大鼠体内的降解。通过粘度测定、失重、1 H -NMR、DSC、X -ray衍射等手段详细研究了PLGA共聚物的体内外降解行为 ,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测定组织反应观察研究了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证明 :PLGA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 ,通过改变组成可以有效调节共聚物的降解速度 ,是一类潜在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降解 体外降解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PL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糖缀合物及糖链的化学结构与免疫活性 被引量:26
17
作者 齐春会 黄琳娟 +4 位作者 张永祥 赵修南 田庚元 茹祥斌 沈倍奋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5-196,共12页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化学结构 ,免疫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 ,应用色谱法 ,凝胶过滤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技术从枸杞粗多糖 (LBP)中分离纯化了 5个组分 (LBP1 LBP5) ,并进一步从LBP1,LBP3,LBP4中纯化得到组分...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化学结构 ,免疫活性并探讨其构效关系 ,应用色谱法 ,凝胶过滤法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技术从枸杞粗多糖 (LBP)中分离纯化了 5个组分 (LBP1 LBP5) ,并进一步从LBP1,LBP3,LBP4中纯化得到组分均一的糖缀合物LbGp1,LbGp3和LbGp4及其糖链LbGp1 OL ,LbGp3 OL和LbGp4 OL ,用甲基化 ,部分酸水解和核磁共振 (NMR)技术基本阐明了其化学性质 ,糖组成 ,氨基酸组成及主要结构特征 ,并用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研究免疫活性表明 ,6个样品均具有直接增强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结果提示 ,枸杞子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有效成分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糖缀合物 ,其糖链部分可能是其发挥免疫活性的主要活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糖缀合物 糖链 免疫活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和老年小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被引量:19
18
作者 丁勤学 阙海萍 +2 位作者 郭尧君 景书谦 刘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3-687,共5页
使用双向电泳 (2 DE)比较成年和老年小鼠脑蛋白质差异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索老年脑蛋白整体变化规律 .以固相 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 (PAGE)为第二向进行 2 DE .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 使用双向电泳 (2 DE)比较成年和老年小鼠脑蛋白质差异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索老年脑蛋白整体变化规律 .以固相 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 (PAGE)为第二向进行 2 DE .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 .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 ,同组样品在三次不同实验中所得蛋白质斑点数目的相对标准差 (变异系数 )为 4 43%± 0 2 5 % ;同一蛋白质斑点在三次实验中等电点、分子质量和蛋白质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8 76 %± 5 14% ,13 0 0 %± 4 2 2 %和 10 84%± 9 16 % .成年和老年小鼠脑组织 2 DE图谱分别获得 996和 12 5 6个蛋白质斑点 ,其中 8个蛋白质在老年脑组织中含量降低 ,2 0个蛋白质斑点含量增加 .另至少有 4个蛋白质斑点在老年脑组织中缺失 ,14个蛋白质点为老年脑特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蛋白 固相PH梯度 双向电泳图谱 蛋白质组 成年 小鼠 脑老化 功能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单链DNA文库SELEX筛选寡核苷酸适配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8
19
作者 詹林盛 邵宁生 +2 位作者 彭剑淳 孙红琰 王全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155,共5页
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 (SELEX)技术是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 .体外构建了一个长度为 81nt、含有35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 (ssDNA)文库 ,优化了ssDNA文库扩增为双链DNA (dsDNA)文库的PCR反应条件 .通过对比不对称PCR和生物素 -链亲和素磁... 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 (SELEX)技术是一种新的组合化学技术 .体外构建了一个长度为 81nt、含有35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 (ssDNA)文库 ,优化了ssDNA文库扩增为双链DNA (dsDNA)文库的PCR反应条件 .通过对比不对称PCR和生物素 -链亲和素磁珠分离方法制备ssDNA文库的效果 ,确定了以生物素 -链亲和素磁珠分离方法制备ssDNA .由于脱氧核糖核酸的疏水性导致ssDNA文库与硝酸纤维素滤膜的结合背景过高 ,因此选择以微孔板为介质 ,分离与靶蛋白结合的适配子 .经过 9轮循环筛选 ,随机ssDNA文库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 (C蛋白 )的结合率从 0 . 5 %上升到 32 .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单链DNA文库 SELEX技术 筛选 寡核苷酸适配子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小霞 张毅 +4 位作者 李秀森 吴英 于晓妉 唐佩弦 毛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进一步用免疫磁珠纯化CD3+ T细胞 ,观察MSC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且用ELISA实验检测上清中IFN γ和I...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进一步用免疫磁珠纯化CD3+ T细胞 ,观察MSC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且用ELISA实验检测上清中IFN γ和IL 10的表达。结果 当CD3+ T细胞量为 2× 10 5/孔时 ,MSC对其增殖反应主要表现为负调控 ,且随MSC细胞量的增多 ,这种负调控越明显 ;而当体系中CD3+ T细胞量为 5× 10 4 /孔时 ,MSC对其增殖反应表现为正调控 ,而且随MSC细胞量的增多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ELISA结果表明 ,在没有MSC的存在下 ,2× 10 5/孔的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 γ和IL 10均高于 5× 10 4/孔的T细胞 ;但在有MSC存在情况下 ,2× 10 5/孔的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 γ和IL 10反而低于 5× 10 4/孔的T细胞。结论 MSC对T细胞的调控是复杂的 ,不仅与MSC的细胞量有关 ,还与T细胞的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T细胞 IL-10 T淋巴细胞 MSC 分泌细胞因子 增殖反应 调控 干细胞 免疫磁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