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秀珍 漆家学 +1 位作者 王政 孙景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军生物医学工程和卫生装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文献(IEEE与IOP数据库),筛选与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文献并查阅网站,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 目的综述国内外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进展,为发展我军生物医学工程和卫生装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文献(IEEE与IOP数据库),筛选与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文献并查阅网站,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提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的概念,阐明了其定义;从战伤一线救治、伤员寻找、战时化验与侦检、战时医疗卫勤信息等方面介绍了近10年来军事医学工程技术的进展。结论促进我军卫生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综合集成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信息技术,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等;我军应重视军事生物医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军事生物医学工程总体发展策略研究;应从转变观念,自主创新,完善平台,合作研发等方面推进我军卫生装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军事医学 军队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参数的囊式卫生装备人体工效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丰 杜振杰 +4 位作者 刘长军 杨健 李钒 倪爱娟 孙晓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背负不同型号背囊对人体行进中生理负荷和生物力学姿态的影响,分析背囊的结构设计是否适合人体生理特点和人体工效学要求。方法针对4种不同型号背囊,选择10名男性武警某部卫生员作为受试对象,在受试人员携行背囊行进过程中,对... 目的探讨背负不同型号背囊对人体行进中生理负荷和生物力学姿态的影响,分析背囊的结构设计是否适合人体生理特点和人体工效学要求。方法针对4种不同型号背囊,选择10名男性武警某部卫生员作为受试对象,在受试人员携行背囊行进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氧耗量、躯干倾角、躯体症状等进行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比较各项测试指标,Ⅰ号背囊结构设计没有考虑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特点,Ⅱ号背囊易造成腰背部受力集中,平衡能力受到影响,Ⅲ号背囊引起的肌体疲劳感较重,Ⅳ号背囊携行结构设计相对符合人体生理特点,适体性相对较好。结论人体背负背囊行进中生理负荷和生物力学姿态指标的变化与背囊携行结构设计密切相关,人体工效学评价可为背囊携行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囊 生理负荷 躯干倾角 人体工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势的卫生装备效能评估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鹏 王运斗 +3 位作者 李雅平 赵欣 熊晓雯 张巾帼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12期60-63,71,共5页
针对当前卫生装备效能评估方法的局限与不足,采用集对势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卫生装备效能评估与优化方法。介绍卫生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效能评估与优化模型,以防护服效能评估与优化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过程,重点分析其优势。结果表明... 针对当前卫生装备效能评估方法的局限与不足,采用集对势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卫生装备效能评估与优化方法。介绍卫生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效能评估与优化模型,以防护服效能评估与优化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过程,重点分析其优势。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从宏观上对卫生装备效能进行"评价排序"选出"最优",而且可以从微观上分析各个卫生装备效能的优劣所在,基于组合优化思想生成一个效能"更优"的新装备,从而实现卫生装备效能"选优"和"改进"的有机统一,可以同时为装备使用者和研制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装备效能 评估 优化 集对分析 集对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装备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方法
4
作者 宁洁 徐新喜 谭树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6,共2页
本文阐述了卫生装备的可靠性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了进行卫生装备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所应该考虑的问题、采用的方法以及与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区别.
关键词 卫生装备 可靠性 机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与人体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
5
作者 苏琛 徐新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6-122,共7页
为控制和改善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的舱室空气质量、保证舱室内人员的安全性,构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对某手术方舱整体和各人员位置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舱室外HCN(氢氰酸)浓度为5 mg/L时,除左半区医生1... 为控制和改善化学防护机动卫生装备的舱室空气质量、保证舱室内人员的安全性,构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污染损失率法对某手术方舱整体和各人员位置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舱室外HCN(氢氰酸)浓度为5 mg/L时,除左半区医生1安全性受到威胁外,其他人员安全状况良好;当舱室外HCN浓度增加到20 mg/L时,舱室内安全性程度明显下降,左半区医生1和麻醉师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他人员作业能力受到影响。污染损失率法能较好地应用于机动卫生装备舱室空气质量与人体安全性的评价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卫生装备 化学防护 舱室空气质量 人体安全性 评价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孟令帅 孙景工 +2 位作者 牛福 任旭东 祁建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199,共5页
通过并联具有负刚度特性的碟形弹簧与线性正刚度弹簧,设计了一种新型准零刚度隔振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力-位移和刚度-位移关系表达式,获取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具有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通过动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系统分... 通过并联具有负刚度特性的碟形弹簧与线性正刚度弹簧,设计了一种新型准零刚度隔振系统。通过静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系统的力-位移和刚度-位移关系表达式,获取了系统在平衡位置具有准零刚度的参数条件;通过动力学特性研究,建立了系统分别在简谐力和简谐位移激励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应用平均法分析了系统参数和激励幅值对系统力传递率和位移传递率的影响,并与其等效线性系统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系统在隔离低频和超低频振动时具有优异的隔振性能,为该新型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设计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非线性 平均法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空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7
作者 朱孟府 曾艳 +4 位作者 邓橙 宿红波 游秀东 陈平 王建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45-449,共5页
水力空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产生极高的瞬时压强与温度,从而能够带来众多的应用。文章综述了水力空化的概念,产生的机理,水力空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以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水力空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水... 水力空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产生极高的瞬时压强与温度,从而能够带来众多的应用。文章综述了水力空化的概念,产生的机理,水力空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以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水力空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提出一些仍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水处理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中气流涡结构特征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栋 徐新喜 +2 位作者 李福生 赵秀国 高振海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内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深入认识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特性,对于分析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内的扩散、转捩以及沉积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人体在低强度呼吸条件下上呼吸道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运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讨论了人体口喉模型以及气管支气管内的涡结构演化过程和涡结构特征。结果气流在咽部、喉部形成两次射流,导致气流在咽部和喉部出现两个主要的涡量增长区,咽喉部位形成扁平涡,在靠近气管中心偏向前壁的位置出现一个"类壁弯涡",气管内出现了以接近对称的反向旋转涡对;G0气管末端的涡量由壁面向中心处扩展,并随着流动向G1支气管内延伸,各级支气管中涡量并不是对称分布的。结论涡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形式是上呼吸道内气流运动的显著特点,气道结构特点是引起不同尺度涡结构演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涡结构 涡演化 涡量 大涡模拟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志宏 武继民 +2 位作者 黄姝杰 关静 张西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以四水硝酸钙[Ca(NO_3)_2·4H_2O]、磷酸氢二铵[(NH_4)_2HPO_4]、硝酸锶[Sr(NO_3)_2]为原料,180℃下水热处理8h制得Sr-HA.通过XRD、FTIR、TEM、EDX和TG/DTA对Sr-HA的晶相、化学组成...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以四水硝酸钙[Ca(NO_3)_2·4H_2O]、磷酸氢二铵[(NH_4)_2HPO_4]、硝酸锶[Sr(NO_3)_2]为原料,180℃下水热处理8h制得Sr-HA.通过XRD、FTIR、TEM、EDX和TG/DTA对Sr-HA的晶相、化学组成、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通过细胞培养,MTT比色法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r取代部分Ca进入HA的晶格中.随着Sr含量的增加,Sr-HA晶粒尺寸呈减小趋势,热稳定性下降.掺锶对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影响较小,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羟基磷灰石 合成 水热法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钒 田丰 +1 位作者 刘长军 杨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73,共4页
急救止血材料是特别针对外伤出血危重伤员现场和院前紧急救治使用的止血材料。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多糖类和无机类止血材料的止血机理和性能,概述了部分急救止血材料的应用进展,并针对目前止血材料的不足,展望了后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 急救 止血材料 壳聚糖 介孔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沉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福生 徐新喜 +3 位作者 孙栋 赵秀国 杨猛 谭树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的沉积规律,探索有毒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ABS材料制作人体上呼吸道实验模型,搭建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的实验台,开展不同呼吸流量(30、60 L/min)条件下不同粒径(0.... 目的研究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的沉积规律,探索有毒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ABS材料制作人体上呼吸道实验模型,搭建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的实验台,开展不同呼吸流量(30、60 L/min)条件下不同粒径(0.3、6.5μm)的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中的沉积实验。结果不同呼吸流量下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在人体上呼吸道模型内沉积模式趋势一致,在咽部、喉部和气管部位沉积较多,且喉部沉积最多。结论呼吸流量对模型内气溶胶颗粒沉积率影响较大,大粒径气溶胶更易沉积到模型中,惯性碰撞和湍流强度是气溶胶颗粒沉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人体上呼吸道 颗粒沉积 呼吸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车担架台阻尼减振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新喜 王猛 +3 位作者 崔向东 王太勇 谭树林 高振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根据某型急救车的振动特点,提出了采用小刚度弹簧并附加液压阻尼器的阻尼减振方案,借助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并用Matlab对冲击减振效果进行了简化计算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案既达到了减振... 根据某型急救车的振动特点,提出了采用小刚度弹簧并附加液压阻尼器的阻尼减振方案,借助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并用Matlab对冲击减振效果进行了简化计算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案既达到了减振效率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完全可以取消限位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减振 减振效率 急救车 仿真分析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壁板声学贡献分析与降噪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白松 徐新喜 +3 位作者 刘孝辉 杨猛 崔向东 牛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04-208,209,共6页
对现有壁板声学贡献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分析和评价壁板振动对整个声场声学贡献的方法。将场点总声压矢量视为声压分量在N维向量空间中的一个线性组合,并以场点声能量占声场总声能量的比重作为加权系数,将壁板对多个场点的声学贡... 对现有壁板声学贡献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分析和评价壁板振动对整个声场声学贡献的方法。将场点总声压矢量视为声压分量在N维向量空间中的一个线性组合,并以场点声能量占声场总声能量的比重作为加权系数,将壁板对多个场点的声学贡献量进行加权求和,来表征壁板对整个声场的声学贡献。以某急救车为例,采用改进方法分析车厢壁板的声学贡献,识别对车内声场贡献较大的壁板,通过对比两种阻尼粘贴方式的降噪效果验证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实车进行阻尼降噪处理,有效降低了车内多个场点的的低频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车内噪声 壁板声学贡献分析 阻尼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去离子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红斌 龚承元 +1 位作者 苏建勇 朱孟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9期11-13,共3页
通过对反渗透 (RO)后接电去离子 (EDI)过程的实验研究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EDI过程产水水质的影响 ,探讨了EDI过程去离子的最佳操作参数 ,同时还考察了EDI产水过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 ,EDI过程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 ,并能获得高质量的... 通过对反渗透 (RO)后接电去离子 (EDI)过程的实验研究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EDI过程产水水质的影响 ,探讨了EDI过程去离子的最佳操作参数 ,同时还考察了EDI产水过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 ,EDI过程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 ,并能获得高质量的纯水。同时还发现 ,提高EDI膜堆的操作电流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纯水 ;进入EDI膜堆的原水电导率越低 ,EDI的产水水质就越好 ;适当提高EDI膜堆水回收率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水 ;适当提高EDI原水的温度对发挥EDI脱盐效果 ,获得高质量的纯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去离子水 纯水 电渗析 离子交换膜 EDI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上呼吸道内稳态气流运动特性的PIV初步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秀国 徐新喜 +2 位作者 谭树林 高振海 刘亚军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64,共5页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研究对于进行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的稳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口腔中、下部气流速度略... 人体上呼吸道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研究对于进行气溶胶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粒子图像速度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人体上呼吸道内的稳态气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口腔中、下部气流速度略大,其它位置速度相对较小,咽部外壁气流速度较大,高速气流贴近喉部和气管内壁向下流动,在内壁形成高速区域。咽部外壁、喉部和气管内壁分布的气动剪切力较大,承受的气动负荷较大,容易造成壁面劳损和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 气流运动 粒子图像速度仪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新喜 刘亚军 +5 位作者 王太勇 郝丽梅 崔向东 张金明 王政 祁建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05-110,共6页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 采用粘质沙雷菌气溶胶,对具有超压/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防生物污染的安全性进行试验考核。分别测试气溶胶发生后30s,1min,5min,10min时,车厢在超压防护和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其结果表明:急救车在超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9%,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在负压防护状态下开启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3%,不开空调时的平均过滤效率能达到99.95%。证明急救车能够通过生物污染区域安全运送、急救伤病员,也能够运送、急救生物污染伤病员或烈性传染病员确保沿途环境不受污染,该研究成果为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烈性传染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机动医疗救治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车 超压防护 负压防护 生物污染物 过滤效率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郭大龙 杨军 +3 位作者 罗永昌 俞洁 罗陈宇 曹征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旋转磁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计数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力学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红斌 吕同德 +2 位作者 马敬 马慧 张西正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8-723,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力学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力学信号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中的传导机制,利用力学加载装置在成骨细胞诱导体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D1细胞)加载不同拉伸应变,运用RT-PCR方法、Flou-3... 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力学是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力学信号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中的传导机制,利用力学加载装置在成骨细胞诱导体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D1细胞)加载不同拉伸应变,运用RT-PCR方法、Flou-3-AMCa2+染色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及5种信号阻断剂,SB203580(p38MAPK特异抑制剂)、PD98059(MEK-1/2MAPK特异抑制剂)、LY294002(PI3Ks特异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微丝结构阻断剂)、EGTA(Ca2+螯合剂),探讨力学信号的基本传导途径.结果显示:3%的拉伸应变能明显提高细胞内Ca2+水平;细胞微丝结构破坏后,延迟了3%拉伸应变对细胞内Ca2+水平增加的影响;细胞外Ca2+螯合后,拉伸应变不能促进细胞内Ca2+水平的升高,该结果提示,拉伸应变对细胞内Ca2+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细胞外Ca2+的内流实现.5种信号阻断剂能完全阻断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和OSX mRNA的表达.p38MAPK途径、MEK-1/2MAPK途径被阻断后,拉伸应变激活了OCN和Osterix(OSX,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PI3Ks途径阻断后,拉伸应变部分激活了OCN和OSX mRNA的表达;细胞微丝破坏及胞外Ca2+螯合后,拉伸应变不能促进OCN和OSXmRNA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力学信号通过Ca2+信号、细胞微丝结构以及PI3Ks信号途径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和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CA^2+ 力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正压生物防护服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金辉 衣颖 +3 位作者 杨荆泉 田涛 郝丽梅 王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生物防护服 气密性 生物气溶胶防护效率 喷射液密性 正压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微孔陶瓷膜在应急饮水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孟府 邓橙 +2 位作者 宿红波 游秀东 陈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1,共4页
以氧化镁和氧化钇为荷电剂,通过浸渍烧结工艺制备带正电荷微孔陶瓷膜,可通过筛分截留和正负电荷吸引作用吸附分离水中污染物.结果显示,荷电微孔陶瓷膜对水中微粒和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净水浊度小于1.0 NTU,孔径大于0.45μm膜的细菌... 以氧化镁和氧化钇为荷电剂,通过浸渍烧结工艺制备带正电荷微孔陶瓷膜,可通过筛分截留和正负电荷吸引作用吸附分离水中污染物.结果显示,荷电微孔陶瓷膜对水中微粒和微生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净水浊度小于1.0 NTU,孔径大于0.45μm膜的细菌总数去除率大于99.9%,净水中未检测出大肠杆菌,不同孔径膜的大肠杆菌噬菌体f_2去除率均可达100%,细菌内毒素去除率大于99%.荷电微孔陶瓷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净水效果,可用于应急饮水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微孔膜 陶瓷膜 饮水净化 膜分离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