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馏分荧光光谱等高线特征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友全 路雪峰 +1 位作者 梁瑛 房彦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5-1280,共6页
相对色谱或色质联用分析,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取样量少、分析结果快速等优点。三维荧光光谱是有机物种类鉴别领域的新技术,可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类,且具有准备过程简单、信息量丰富和费用低的优点。分析了柴油、汽油、... 相对色谱或色质联用分析,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取样量少、分析结果快速等优点。三维荧光光谱是有机物种类鉴别领域的新技术,可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类,且具有准备过程简单、信息量丰富和费用低的优点。分析了柴油、汽油、混合油3类石油馏分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应用图像信息统计原理,提出了基于三维荧光等高线特征谱分析技术的一种新方法,研究了同一馏分和不同馏分之间特征谱的相关特性,并给出了利用等高线特征谱相关系数鉴别油品的新方法,对3类馏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数据客观,识别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三维荧光光谱 等高线 分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蛋白质组非标记定量研究策略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明 应万涛 +3 位作者 方勤美 孙薇 贺福初 钱小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1-409,共9页
定量蛋白质组研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该研究建立和优化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蛋白质组非标记定量方法,并对两种肽段质谱检测计数的归一化算法进行了比... 定量蛋白质组研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该研究建立和优化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蛋白质组非标记定量方法,并对两种肽段质谱检测计数的归一化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ASC法要优于RSC法.最后,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肝癌细胞模型HepG2和HepG2-HBx细胞系的差异蛋白质组表达研究.质谱鉴定结果用聚类分析软件Cluster3.0进行分析,最后鉴定出107个重叠蛋白,其中9个蛋白质表达上调(Ratio>1.75),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Ratio<0.5),这些蛋白质均与肝癌发生和恶化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利用该方法进行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和发现生物标志物在理论和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非标记定量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缺氧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文琳 钱令嘉 +1 位作者 张成岗 尹昭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不仅作为维持氧自稳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 ,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且在感受缺氧 ,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氧依赖的羟化酶的发现 ,证明胞内氧浓度直接调控HIF 1α亚基的表达 ,为揭示缺氧信号... 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不仅作为维持氧自稳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 ,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 ,而且在感受缺氧 ,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氧依赖的羟化酶的发现 ,证明胞内氧浓度直接调控HIF 1α亚基的表达 ,为揭示缺氧信号调控H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缺氧信号 信号转导 信号调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的影响及调控机制 被引量:7
4
作者 薄海 王逊 +2 位作者 陈啟祥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482,共8页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α)对ROS生成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YN组,2月龄,12只)、老年对照组...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GC-1α)对ROS生成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青年对照组(YN组,2月龄,12只)、老年对照组(ON组,12月龄,12只)和老年运动训练组(OT组,12月龄,12只),其中OT组进行中等强度跑台训练(0°,17 m/min,25 min/天,5天/周)。12周后,HE染色鉴定骨骼肌萎缩程度。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原代培养并体外诱导成肌分化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程度,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肌球蛋白重链(MyHC)各亚基mRNA表达,及MyHC、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量。结果:与YN组比较,ON组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管形成数量、My-HC蛋白表达、MyHCⅠ、MyHCⅡa、MyHCⅡx mRNA表达、态3呼吸速率(ST3)、呼吸控制比(RCR)和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0.01),ON组态4呼吸速率(ST4)、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及MyHCⅡb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与ON组比较,OT组湿重/体重比值、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管形成数量、MyHC蛋白表达、MyHCⅠ、MyHCⅡa、My-HCⅡx mRNA表达、ST3、RCR和PGC-1α、Tfam、COXⅣ、MnSOD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OT组细胞ROS水平、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及MyHCⅡ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耐力运动训练提高衰老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分化中PGC-1α表达,继而通过上调Tfam和MnSOD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减少线粒体ROS产生,以促进成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衰老 线粒体ROS PGC-1Α 成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多糖对第二信使系统及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詹林盛 张新生 +1 位作者 吴晓红 王之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褐藻多糖 细胞内钙离子 CAMP/CGMP 细胞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及其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明星 高志贤 王升启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8,共5页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平台 ,已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 ,如基因表达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 ,它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基本原理...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平台 ,已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领域 ,如基因表达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诊断等。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 ,它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基本原理、分类、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和应用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应用 生物芯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Ng、PKC、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娜 刘洪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神经颗粒素(Ng)、蛋白激酶C(PKC)、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24h实验组、48h实验组和72h实验组,每组再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剥夺时间对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神经颗粒素(Ng)、蛋白激酶C(PKC)、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24h实验组、48h实验组和72h实验组,每组再分为睡眠剥夺组(SD组)和对照组(C组)。利用睡眠剥夺箱建立大鼠SD模型,Trizol一步法提取海马和前额皮层总RNA,用SYBR A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测定Ng、PKC和CaMKⅡ mRNA水平。结果:(1)大鼠海马Ng mRNA水平在睡眠剥夺24h、48h和72h后,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PKC和CaMKⅡ mRNA水平在睡眠剥夺48h和72h后显著降低(P<0.05);(2)在睡眠剥夺24h和48h后,大鼠前额皮层Ng、PKC和CaMKⅡ 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在睡眠剥夺72h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前额皮层Ng、PKC和CaMKⅡ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降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睡眠剥夺损害认知功能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神经颗粒素 蛋白激酶C 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莽草酸途径限速酶多基因盒的构建及基因替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辉 王世春 +3 位作者 刘云 郭长江 蒋与刚 徐琪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3-478,共6页
优化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构建莽草酸代谢途径限速酶的多基因盒PtacaroAaroCaroBkan .利用Red重组系统 ,在破坏整体调控基因csrA时 ,替换多基因盒 .Southern印迹证实 ,基因破坏和基因替换是成功的 .摇瓶发酵表明 ,构... 优化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构建莽草酸代谢途径限速酶的多基因盒PtacaroAaroCaroBkan .利用Red重组系统 ,在破坏整体调控基因csrA时 ,替换多基因盒 .Southern印迹证实 ,基因破坏和基因替换是成功的 .摇瓶发酵表明 ,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比原始菌株基础产酸率提高了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盒子 RED重组系统 基因破坏和基因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