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化学品非动物替代风险评估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翌 李媛 +2 位作者 龙奇 左涛 徐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暴露评估是有机化学品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准确评估有机化学品对动物或人体的危害程度能够有效降低其潜在风险。化学品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主要基于动物实验,然而相对于复杂的体内实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具有经济、快速、易于量化和可重... 暴露评估是有机化学品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准确评估有机化学品对动物或人体的危害程度能够有效降低其潜在风险。化学品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主要基于动物实验,然而相对于复杂的体内实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具有经济、快速、易于量化和可重复的优势。基于人类细胞或细胞系的高通量检测和筛选方法,更有利于表征化学品的毒性效应,满足有机化学品管控的需求。随着生命科学步入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的视角更加广泛,借助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工具,能够从基因表达的时空分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视角为化学品暴露风险评估提供多维度信息。本文从组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机化学品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组学的研究策略以及组学在有机化学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提出组学的联合应用将更加系统全面地探究化学品毒性机制,为我国非动物替代有机化学品暴露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 体外风险评估 毒性测试 组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样本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前处理方法优化
2
作者 梁明秀 邢美宁 +3 位作者 黄东莹 梁石芳 应万涛 高晓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321-1326,共6页
目的:对影响泛素化肽段富集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以提升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微量样本泛素化修饰位点的能力,增加泛素化修饰鉴定覆盖度,进而为微量临床样本的泛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本研究中运用100μg HeLa全蛋白... 目的:对影响泛素化肽段富集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估,以提升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微量样本泛素化修饰位点的能力,增加泛素化修饰鉴定覆盖度,进而为微量临床样本的泛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本研究中运用100μg HeLa全蛋白酶解肽段系统评估了在泛素化富集过程中不同抗体用量(9.375μg、15.625μg、31.25μg)、不同富集体积(300μL、600μL、1000μL)中鉴定泛素化肽段和位点的能力,以及对比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能否提升泛素化肽段鉴定能力。结果:不同富集条件对泛素化肽段的富集和鉴定效率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抗体输入量的评估中,使用15.625μg抗体珠能使富集效率达到57%且获得较理想的泛素化肽和位点鉴定量;在不同体积的对比中,使用600μL富集缓冲液能使单针检测出的泛素化肽段和位点超过10000且两次重复实验泛素化位点的定量相关系数达到0.95;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提高了疏水肽段的鉴定能力,使泛素化位点增加4.59%。结论:通过系统优化,对于100μg肽段的富集推荐使用15.625μg抗体量以及600μL富集体积,在样本冻干前加入二甲亚砜可以有效增加疏水性肽段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富集 DMSO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脂筏区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肝活素新机制
3
作者 乔倩 刘贤 +4 位作者 陈慧 翟华立 葛志强 杨晓明 于淼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1-1079,共9页
肝活素(hepassocin, HPS)是一种重要的肝细胞活性因子,主要表达于肝组织,少量表达于胰腺。目前研究表明,肝活素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 proto-oncogene, 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 肝活素(hepassocin, HPS)是一种重要的肝细胞活性因子,主要表达于肝组织,少量表达于胰腺。目前研究表明,肝活素通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 proto-oncogene, 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途径诱导L02细胞增殖,小窝蛋白1(caveolin 1, CAV1)在肝活素刺激下调节L02细胞G1/S期细胞周期行进。但肝活素诱导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Src、EGFR和CAV1均定位在脂筏中。因此推测,肝活素可能通过脂筏发挥作用。本研究首先验证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分离脂筏区蛋白质提取方法。基于此方法提取脂筏区蛋白质,以磷酸酪氨酸单克隆抗体(p-Tyr)进行免疫共沉淀分析,通过对人肝细胞脂筏区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分析后,聚焦于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通路。Western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肝活素刺激可显著活化STAT3通路,促进STAT3入核,上调其下游靶基因MYD88天然免疫信号转导适配器(innate immune signal transduction adaptor, MYD88),蛋白酶体20亚基β8(proteasome 20S subunit beta 8, PSMB8), TRIM21 (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1)和内质网氨基肽酶1(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 ERAP1)(^****P<0.0001,^***P<0.001,^**P<0.01,^*P<0.05)的表达。分别抑制p-EGFR和Src后,肝活素对STAT3的活化作用消失。阻断STAT3通路明显抑制肝活素的促肝细胞增殖功能(^P<0.05)。综上所述,肝活素刺激可活化STAT3通路。本研究为肝活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活素 脂筏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化修饰组学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继林 李衍常 徐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泛素化修饰作为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介导了细胞内的蛋白质特异性降解,同时广泛参与并调控细胞内基因转录、信号传导、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应激反应甚至个体的免疫应答等几乎所... 泛素化修饰作为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介导了细胞内的蛋白质特异性降解,同时广泛参与并调控细胞内基因转录、信号传导、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应激反应甚至个体的免疫应答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精确调控构成了稳定而复杂的泛素化信号网络,而其失调通常会造成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组学逐渐成熟,并极大促进了泛素化修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依托于泛素化蛋白质/肽段富集技术的发展以及高通量、高覆盖度和高灵敏度的质谱检测技术平台,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组学也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人类生理、病理状态的泛素化蛋白质组研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本文主要综述了泛素化修饰组学研究中的泛素化蛋白质/肽段富集方法、质谱鉴定技术、定量标记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对泛素化修饰组学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系统分析,理清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的发现与鉴定提供参考,为相关疾病治疗靶点的筛选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泛素化修饰组学 泛素化蛋白质/肽段富集 质谱鉴定技术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头发蛋白质组学区分个人特质的方法学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淋 张涛 +2 位作者 徐平 张亚莉 张振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 目的头发是一类重要的皮肤附属物,主要由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等组成。不同种族及性别样本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和占比存在差异,且目前缺乏高效率提取头发蛋白的方法。本文探究基于定量头发蛋白质组学方法,旨在探索该方法区分不同个体的可能性。方法以3例头发样本,对样品处理方法和裂解缓冲液进行探究,发展一种名为PLEE(PTM lab for protein extraction from hair with high efficiency)的稳定、高效的头发蛋白质提取方法,对7例人发样本,以PLEE法进行提取,结合胶内消化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实验,产出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个体间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及占比。结果共鉴定274种蛋白质,共有的蛋白质107种,非共有蛋白质种类在57~119,部分样本存在独特鉴定蛋白。使用共鉴定107种蛋白质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通过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各样本进行区分,且技术重复样本可聚在一起,表明流程的稳定性。另外,筛选出10个关键蛋白(KRT33A、KRTAP9-6、KRT83、KRTAP7-1、KRT32、BLMH、KRT38、KRTAP11-1、NPAS1、KRTAP4-3)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比较大且在同个体中蛋白质鉴定稳定。结论不同个体的头发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筛选出的10个蛋白质有望作为区分个体特质的关键蛋白,在个体识别、刑侦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 蛋白质组学 个人特质 PL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肺泡巨噬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伍霞艳 柳迪 +4 位作者 刘禹辰 汲淑慧 付斌 刘莹 唐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57-2772,共16页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 目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s)能够处理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膨胀开放,并充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肺部微环境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肺纤维化过程中,单核来源的AMs持续释放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招募更多免疫细胞到受损区域,维持并加剧炎症,从而发挥负面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聚焦于肺纤维化微环境AMs的基因表达水平,而在蛋白质功能和调控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与肺纤维化后AMs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以便更全面地理解AMs在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建立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收集来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肺纤维化模型的AMs(每个样本2.5×105个细胞),通过无标记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蛋白质表达谱。结果通过将生理盐水组与已公开的生理AMs蛋白质组数据比对发现,本研究产出的蛋白质组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满足研究需求。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博来霉素组AMs有778种蛋白质表达上调。此外,上调的DEPs中富集通路包括I-κB/NF-κB通路、炎症反应调节通路、吞噬调节通路、TGF-β通路和HIF-1通路,表明肺纤维化微环境中的AMs具有促炎和促纤维化功能。对DEP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Tlr2和Pycard之间的相互作用是AMs促炎表型的控制节点,从而导致肺纤维化进展。结论本研究探讨了AMs在肺纤维化微环境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结果发现,AMs显著上调多条与炎症和纤维化关联的通路蛋白,并提示Tlr2和Pycard的相互作用是AMs表现出高度促炎活性的控制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肺泡巨噬细胞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材料在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相小超 焦丰龙 +2 位作者 张养军 钱小红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5-1141,共7页
随着对蛋白质组鉴定深度、定量准确性及分析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因其灵敏度低、准确性差以及耗时长等不足已经难以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不断提出的新需... 随着对蛋白质组鉴定深度、定量准确性及分析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因其灵敏度低、准确性差以及耗时长等不足已经难以满足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不断提出的新需求。而将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用于蛋白质组的研究,可以克服传统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局限性,为蛋白质组学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该文对功能材料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蛋白质组学 固定化酶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转录因子 18O标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翁爽 王明超 +1 位作者 应万涛 钱小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1,共7页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ing,FFPE)是最常见的临床组织保存技术,FFPE组织具有标准化的制备流程、易于存储、标本量大、包含较完整的临床回顾性信息等特点,而成为疾病生物标志物发掘的良好载体。近年来...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ing,FFPE)是最常见的临床组织保存技术,FFPE组织具有标准化的制备流程、易于存储、标本量大、包含较完整的临床回顾性信息等特点,而成为疾病生物标志物发掘的良好载体。近年来,基于临床FFPE组织的特点,发展了系列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包括样本制备、消解、分离到蛋白质质谱鉴定等多个领域,总体呈现出微量、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技术特点,并已成功用于肿瘤精准医学等临床蛋白质组研究。该综述将对FFPE组织切片样本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从而为临床精准医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 临床蛋白质组学 交联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保留时间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卓锟 邵伟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8,共8页
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肽段的保留时间作为有效区分不同肽段的特征参数,可以根据肽段自身的序列等信息对其进行预测。使用预测得到的保留时间辅助质谱数据鉴定肽段序列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因此对保留时间预测的... 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肽段的保留时间作为有效区分不同肽段的特征参数,可以根据肽段自身的序列等信息对其进行预测。使用预测得到的保留时间辅助质谱数据鉴定肽段序列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因此对保留时间预测的工作一直受到领域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保留时间预测方法通常是根据氨基酸序列计算肽段的理化性质,进而计算肽段在特定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保留时间预测方法,与传统的保留时间预测方法相比有着更高的准确度,易于跨平台使用,并且能对修饰肽段的保留时间进行预测。但对某些复杂的修饰,如糖基化修饰等的预测结果还不够准确。如何进一步提高对修饰肽段预测的准确性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保留时间预测方法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些预测的保留时间被应用于肽段鉴定的质量控制和方法评估,以及与预测的二级质谱谱图结合,建立模拟谱图库等方面。该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在保留时间预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成果,同时对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留时间预测研究以及蛋白质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保留时间 深度学习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及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新元 秦伟捷 钱小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14-1223,共10页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图像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物质谱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工具,尤其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发展,以生物质谱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分析将迎来发展新契机.本文综述了深度学习方法在生物质谱数据解析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生物质谱 蛋白质组学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耳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曦 邹红云 赵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耳聋是一种引起交流障碍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3.6亿多人有听力障碍[1];在中国,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显示:听力语言障碍者约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单纯听力障碍者高达2 004... 耳聋是一种引起交流障碍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3.6亿多人有听力障碍[1];在中国,据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2]显示:听力语言障碍者约2 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7%;单纯听力障碍者高达2 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1 000名新生儿之中就有1人患有先天性耳聋;这其中,60%耳聋出生缺陷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聋 相关基因 新疆地区 听力障碍者 人群 民族 世界卫生组织 听力语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分离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方园 焦丰龙 +2 位作者 张养军 秦伟捷 钱小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083,共13页
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的一类粒径为30~200nm的囊泡,其组成包括脂质双分子层以及其内部包裹的细胞来源的蛋白质、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等生物分子。作为一种细胞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外泌体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 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的一类粒径为30~200nm的囊泡,其组成包括脂质双分子层以及其内部包裹的细胞来源的蛋白质、核糖核苷酸(RNA)和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等生物分子。作为一种细胞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外泌体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体液环境复杂,加之自身体积小、密度低,外泌体的富集与分离对于其后续分析和功能研究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外泌体的研究策略、表征手段及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特别对外泌体的提取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加以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临床应用 提取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季美超 付斌 张养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2-877,I0008,共17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科研热点,其研究方向主要涵盖蛋白质表达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谱、蛋白质相互作用谱和单细胞蛋白质组等定性分析以及相对和绝对定量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病理研究中。由于质谱具有灵敏、准确、高...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科研热点,其研究方向主要涵盖蛋白质表达谱、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谱、蛋白质相互作用谱和单细胞蛋白质组等定性分析以及相对和绝对定量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病理研究中。由于质谱具有灵敏、准确、高通量等特点,是蛋白质组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鉴定及定量方法,并展望未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质谱 鉴定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类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逢佳 贾志君 +2 位作者 谢新遥 韩敏 董立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27-232,共6页
抗体类药物因其靶向性、高度特异性、低毒性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众多疾病的首选药物,但在生物体内的处置机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生物检测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灵敏、准确、可重复的测定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该类药物的生物分... 抗体类药物因其靶向性、高度特异性、低毒性等优点成为临床治疗众多疾病的首选药物,但在生物体内的处置机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生物检测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灵敏、准确、可重复的测定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该类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介绍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电化学发光技术、液质联用技术、流式细胞术以及一些新技术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概况,以期为研究此类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生物分析方法 液质联用技术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翻译后修饰功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慧 李衍常 黄学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0-719,共10页
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介导蛋白质特异性降解的主要复合物,在蛋白质质量控制和细胞稳态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蛋白酶体含量或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诸多人类恶性疾病。围绕蛋白酶体的活性调控,已经发展了多种... 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介导蛋白质特异性降解的主要复合物,在蛋白质质量控制和细胞稳态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蛋白酶体含量或功能的异常会导致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诸多人类恶性疾病。围绕蛋白酶体的活性调控,已经发展了多种靶向药物,加强对蛋白酶体活性精确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临床意义。蛋白酶体的含量、组装及其活性的调节受多层次的精细调控,本文简要介绍了蛋白酶体的组成亚基、结构特征、转录调控与组装机制,着重阐述磷酸化、泛素化和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对蛋白酶体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以期为深入揭示蛋白酶体调控机制带来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 转录 组装 翻译后修饰 功能与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与运动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俊华 杨凌 杨冬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59-264,共6页
本体感觉是重要的机体感觉之一,是不依赖视觉等其它感觉对身体姿势、运动状态、位置、所用力量大小等有相应的感知。在机体的运动过程中,需要通过本体感觉信息和视觉等其它感觉信息的整合来实现运动的协调,所以本体感觉是机体运动控制... 本体感觉是重要的机体感觉之一,是不依赖视觉等其它感觉对身体姿势、运动状态、位置、所用力量大小等有相应的感知。在机体的运动过程中,需要通过本体感觉信息和视觉等其它感觉信息的整合来实现运动的协调,所以本体感觉是机体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本体感觉系统的基本构造、分子基础、发育途径和生理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通路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规模化富集与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智雅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核糖核酸(RNA)在细胞中并非单独存在,从它们产生到被降解的过程中与大量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能与RNA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RP复合物),并以这种复合物的形式发挥生理功能。RNAs或RBPs任一组... 核糖核酸(RNA)在细胞中并非单独存在,从它们产生到被降解的过程中与大量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能与RNA结合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RP复合物),并以这种复合物的形式发挥生理功能。RNAs或RBPs任一组分的异常与缺失都会影响RP复合物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代谢异常、肌肉萎缩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因此,定性定量分析RBPs及其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与RNAs靶标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网络有助于挖掘RP复合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开发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方式。要深入研究和理解RNAs与RBPs的相互作用网络,须依赖组学技术对RP复合物进行大规模鉴定。而作为在组学层面系统性解析RP复合物组成、含量和功能的第一步,大规模富集RP复合物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发展了各种富集鉴定策略。该文针对RP复合物富集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紫外光交联和免疫沉淀(crosslinking and immunoprecipitation,CLIP)及其衍生技术、基于“点击化学”的富集策略和基于相分离的富集策略,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技术原理、优缺点,以方便研究者们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该文最后总结了当前的RP复合物富集方法仍然存在富集效率低和操作繁琐等亟需解决的技术挑战,为富集策略的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结合蛋白 紫外光交联和免疫沉淀 规模化富集 生物正交反应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氨酸磷酸化修饰的调节及功能作用
18
作者 刘萧然 邢美宁 应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94-2704,共11页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 组氨酸磷酸化(pHis)在原核和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相关。pHis修饰中磷酰胺键在高温和低pH下容易断裂,其高度不稳定性导致对pHis修饰的鉴定和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的发展以及pHis特异性抗体的出现,推动了p His修饰蛋白底物的鉴定和功能研究。首次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鉴定到超过700个pHis修饰蛋白,并陆续发现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等蛋白质的pHis修饰能促进肿瘤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组氨酸激酶和组氨酸磷酸酶在调控特定蛋白质pHis修饰中的关键机制及其功能,以期为pHis修饰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化 组氨酸激酶 组氨酸磷酸酶 组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癌早期多种标志物检测试剂的开发与验证
19
作者 赵刘诺贝 张晓梅 +4 位作者 许萌 贾岩 陈浩 杨靖 于晓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2-978,共7页
目的:鉴于食管腺癌(EAC)现有临床标志物在早期诊断能力上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多种血清蛋白标志物检测试剂,并初步验证这些标志物对于EAC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48例EAC患者和同期33例健康对照(HC)血清样本,通过液相芯片技... 目的:鉴于食管腺癌(EAC)现有临床标志物在早期诊断能力上的不足,本研究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开发多种血清蛋白标志物检测试剂,并初步验证这些标志物对于EAC的检测能力。方法:收集48例EAC患者和同期33例健康对照(HC)血清样本,通过液相芯片技术分析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IL-8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一指标和4个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SCCA、Cyfra21-1、HGF和IL-8检测范围分别为0.24~1000 ng/ml、45.72~100000 pg/ml、21.95~16000 pg/ml和0.61~10000 pg/ml。液相芯片技术与临床化学发光免疫技术(r=0.9494,P<0.0001)和ELISA技术(r=0.9551,P<0.0001)均有强相关性。与HC组相比,EAC组血清中SCCA和HGF显著升高(P<0.01),IL-8显著降低(P<0.05),Cyfra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EAC组血清中HGF显著高于HC组(P<0.01)。ROC曲线显示,单个指标中HGF对早期EAC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4项标志物组合的AUC为0.857,均优于临床标志物SCCA(AUC=0.604)和Cyfra21-1(AUC=0.515)。结论:液相芯片技术被用于联合检测人血清中SCCA、Cyfra21-1、HGF和IL-8,在EAC早期诊断中,4种标志物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优于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SCCA和Cyfra21-1,这得益于液相芯片技术的高通量和高灵敏度特点。因此,这种联合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有望为EAC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液相芯片 早期蛋白标志物 体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巨噬细胞对屋尘螨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
20
作者 程百合 杨文婷 +1 位作者 侯飞 唐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0,286,共6页
目的:研究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并对肺泡巨噬细胞(AM)在其中的效应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气管注射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并在建模前通过气管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CL)特异性地对AM进行清除;心脏... 目的:研究屋尘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小鼠模型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并对肺泡巨噬细胞(AM)在其中的效应功能进行初步探索。方法:气管注射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并在建模前通过气管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CL)特异性地对AM进行清除;心脏灌注分离小鼠全肺免疫细胞;气管灌洗分离小鼠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Ⅱ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脏或肺泡灌洗液免疫细胞的变化;HE染色、PAS染色评价HDM建模后肺脏炎症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以及黏液分泌情况。结果:在HDM诱导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中,Ⅱ型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如Ⅱ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组织学分析表明肺组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而清除AM减缓了HDM诱导的Ⅱ型免疫反应,但促进了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加重了肺脏的病理损伤。结论:AM在HDM诱导过敏性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过敏性气道炎症 肺泡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Ⅱ型先天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