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玉峰 许彦慧 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735-15736,15754,共3页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市 农牧业 气象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区域自动站土壤相对湿度反演研究
2
作者 张彩云 郑玉峰 张翼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736-738,共3页
通过鄂尔多斯市2006~2010年3~10月每旬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与降水量、平均气温、上一旬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建立相关模型,根据鄂尔多斯市的地形及土壤类型特点将该市建成的121个区域自动站气温、降水数据附值于土壤相对湿度模型,从而反演出... 通过鄂尔多斯市2006~2010年3~10月每旬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与降水量、平均气温、上一旬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建立相关模型,根据鄂尔多斯市的地形及土壤类型特点将该市建成的121个区域自动站气温、降水数据附值于土壤相对湿度模型,从而反演出区域自动站土壤相对湿度数据。研究结果有效解决了该市区域面积大而土壤墒情监测站点少缺乏代表性的问题,为区域自动站资料的应用、干旱监测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动站 降水 气温 土壤相对湿度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猪瘟流行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前 孙敏 段景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05-6406,6408,共3页
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鄂尔多斯地区猪瘟的发病风险月以及与猪瘟发病率相关的气象要素,并利用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对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月内猪瘟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为3、4、5、8、9、10月... 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鄂尔多斯地区猪瘟的发病风险月以及与猪瘟发病率相关的气象要素,并利用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对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月内猪瘟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为3、4、5、8、9、10月;在发病风险月内,猪瘟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月平均风速、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低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和蒸发量月较差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猪瘟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与可预报性分析
4
作者 杨海迪 马伟 许晶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6期99-104,共6页
大风沙尘天气是鄂尔多斯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给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23年4月28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的1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 大风沙尘天气是鄂尔多斯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给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23年4月28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的1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沙尘天气是由500 hPa高空槽以及地面冷锋共同作用引起,高低空配置较好;大风过程与气压梯度、变压梯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沙尘天气与冷锋过境时间、大气层结关系密切,绝对不稳定层结为沙尘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ECMWF和GRAPES-GFS模式对于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预报效果较好,且ECMWF模式优于GRAPES-GF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沙尘 冷锋 可预报性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强降水天气环境参数阈值分析
5
作者 许晶 郑玉峰 +6 位作者 张连霞 项飞录 苏日娜 许彩琴 訾倩倩 王一鸣 贺小璐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9期54-55,共2页
利用Micaps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鄂尔多斯地区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7—2020年鄂尔多斯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15:00~17:00之间,以25%百分位作为... 利用Micaps资料、FY-2E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鄂尔多斯地区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7—2020年鄂尔多斯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的环境场特征。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15:00~17:00之间,以25%百分位作为建议预警最低阈值,鄂尔多斯短时强降水关键物理参数总体阈值为T850-500≥23℃、CAPE≥640.9 J/kg、CIN≥15.7 J/kg、暖云层厚度≥2.5 km、湿层厚度≥1.5 km、抬升指数(LI)≤-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集合箱线图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形成因素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梅 邬晗 +4 位作者 韩柏 何金军 任余艳 韩易良 刘艳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8期111-115,共5页
荒漠化成因问题在荒漠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荒漠化为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已为学术界广泛接受,本文就鄂尔多斯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提出一定见解。
关键词 荒漠化成因 治理对策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2012年夏季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7
作者 许晶 《南方农机》 2015年第8期59-60,共2页
通过1967年~2012年鄂尔多斯历年汛期降水量统计分析,2012年是近45年来汛期降水量的第四多值,属于降水显著偏多年份。2012年6月和7月下旬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分析2012年7月20—21日北槽南涡型暴雨特征,北槽提供了冷空气条件,它不仅起动... 通过1967年~2012年鄂尔多斯历年汛期降水量统计分析,2012年是近45年来汛期降水量的第四多值,属于降水显著偏多年份。2012年6月和7月下旬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分析2012年7月20—21日北槽南涡型暴雨特征,北槽提供了冷空气条件,它不仅起动力抬升作用,而且使低涡斜压性加大,低涡前的偏南气流提供了良好的暖湿气流输送条件,为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存在尺度在700-800hpa的中尺度涡旋,其大致的涡旋中心位于700hpa地面冷锋的南侧的暖湿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偏多年份 北槽南涡 对流不稳定 中尺度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TOPSIS方法评价内蒙古中西部农业气候资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凤瑞 孟艳静 +2 位作者 高桂芹 许彦慧 高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古中西部三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计算各站气候要素指标与理想解的接近度即关联度Ci值,按Ci值的大小来确定农业气候资源配置的优劣。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三市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有明显差异,按优劣程...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古中西部三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计算各站气候要素指标与理想解的接近度即关联度Ci值,按Ci值的大小来确定农业气候资源配置的优劣。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三市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有明显差异,按优劣程度依次分为较优、一般、较差。综合配置较优的区域是位于东角的鄂尔多斯市,Ci值为0.6032;配置一般的是位于南角的乌海市,Ci值为0.404;配置较差的是位于北角的巴彦淖尔市,Ci值仅为0.286。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模式,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OPSIS分析法 农业气候资源 内蒙古 农业科技示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地区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探讨
9
作者 吴鹏 张涵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中存在的预报精度不高、预报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服务与农业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促进农业气象服务与...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应用中存在的预报精度不高、预报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服务与农业生产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促进农业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等优化策略。通过先进气象探测设备的应用、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改进、跨学科协同创新等途径,提升短时临近预报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预报信息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气象服务 临近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建设探析
10
作者 全彤军 魏佩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266-268,共3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方面,气象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是应有之义。《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在此背景下,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注... 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方面,气象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是应有之义。《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在此背景下,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注入气象力量、发挥气象作用,确保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此,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的理论支撑,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业务体系建设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气象保障 业务体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做好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若干思考
11
作者 郝利平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4期119-119,共1页
气象科技档案作为国家科技档案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不仅能够对不可再现的大气物理现象进行全面记录,还能较好地表现大气及气候变化规律,是气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本文首先简述了气象科技档... 气象科技档案作为国家科技档案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不仅能够对不可再现的大气物理现象进行全面记录,还能较好地表现大气及气候变化规律,是气象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本文首先简述了气象科技档案的概念及其分类,并针对气象科技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气象科技档案工作的若干思考,不仅能够使气象科技档案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为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技档案 管理 规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国家基本气象站双套自动站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呼群 孔祥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82-184,共3页
基于东胜区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1-9月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等小时数据,对新旧两套自动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缺测率、粗差率、一致率、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出降水时段双套自动站相对湿度采集数据粗差率较大,但数据仍在规定... 基于东胜区国家基本气象站2013年1-9月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等小时数据,对新旧两套自动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缺测率、粗差率、一致率、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出降水时段双套自动站相对湿度采集数据粗差率较大,但数据仍在规定差值以内,综合各有关分析结果可知,旧站相对新站来说运行较为稳定,双套自动站数据在规定差值范围内可相互替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自动站 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永良 高文莲 刘大军 《江西农业》 2018年第6期63-63,共1页
随着气象观测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运而生,在如今的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就是气象为农业服务,气象服务最... 随着气象观测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运而生,在如今的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就是气象为农业服务,气象服务最广泛的对象是农民。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县级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然后探讨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探究
14
作者 全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85-287,共3页
现阶段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广泛应用遥感技术,以红外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主。为持续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应该注重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监测与分析悬浮物质、水质、水温、藻类水华、水体深... 现阶段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广泛应用遥感技术,以红外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主。为持续提高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应该注重遥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监测与分析悬浮物质、水质、水温、藻类水华、水体深度这些关键信息,确保各种遥感技术得到科学有效的应用,助力水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概述了遥感技术,介绍了水生态环境管理中常用的遥感技术,并从水体浑浊度检测、水体热污染检测等方面探究了遥感技术在水生态环境管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环境管理 遥感技术 红外遥感技术 水体浑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包俊江 武晓东 +3 位作者 付和平 张福顺 李颖 班晓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7,共6页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 2002-2008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嘉尔格勒赛汗镇天然荒漠草地中,采用铗日法对划区轮牧样地的啮齿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每年的4、7、10月的上旬进行野外调查取样,每次取样时随机选择4个铗捕样方,每个样方10 hm2,布设500铗日,每铗线100铗,铗距5 m,铗线距50 m。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群落中主要鼠种的捕获率与年降水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度的啮齿动物捕获率与年降水量显著正相关(r=0.390 5,P<0.05)。年降水量与群落中主要鼠种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阿拉善黄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群落中跳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明显,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855 6和0.818 9;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对降水量的反应较弱,关联系数仅为0.706 7和0.70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降水量 灰色关联分析 荒漠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1986-2018年红碱淖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玉峰 全宇 +4 位作者 任余艳 许晶 张连霞 张彩云 何晨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33-37,共5页
红碱淖是国家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原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近33 a(1986-2018年)MSS、ETM、OIL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碱淖所在区域年均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在波动... 红碱淖是国家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水域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及其原因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近33 a(1986-2018年)MSS、ETM、OIL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碱淖所在区域年均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在波动中略增加。红碱淖水域面积呈先减小后缓慢增加趋势,1986年面积最大(58.61 km 2),2015年面积最小(29.96 km 2),缩减比例达49%。从2016年开始,水域面积持续稳定增加,持续锐减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红碱淖水域面积变化与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受人为干扰方面的影响,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维护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 湿地景观 遥感监测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及周边地区五十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玉峰 奇奕轩 +1 位作者 全宇 杨媛媛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7-49,共3页
利用库布齐沙漠及周边15个旗县区1969-2018年气象数据,对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升高速率为0.39℃·10 a^-1;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降水偏少;在大风日数无明... 利用库布齐沙漠及周边15个旗县区1969-2018年气象数据,对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升高速率为0.39℃·10 a^-1;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降水偏少;在大风日数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扬沙和沙尘暴日数明显递减。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气温由西向东降低,降水由西向东增加,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数和年平均风速由西向东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气候变化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牧场尺度上舍饲对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那顺陶格陶 韩国栋 +1 位作者 王丽媚 王展智 《内蒙古草业》 2010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试验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选用西门塔尔牛在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试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不同放牧方式。即全年自由放牧与冬季舍饲+夏秋季放牧制度在家庭牧场尺度上对家畜生产... 本试验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选用西门塔尔牛在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试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不同放牧方式。即全年自由放牧与冬季舍饲+夏秋季放牧制度在家庭牧场尺度上对家畜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饲对家畜减少掉膘有良好效果,舍饲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家畜体重变化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家畜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少掉膘约0.212kg/d.实验组家畜日平均增重高于对照组0.034kg/d。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冬季舍饲+夏季放牧的实验组净收入比对照组高1万元以上。在减少家畜数量的情况下,进行冬季舍饲禁牧,其牧民的收入水平基本上与全年放牧的对照组保持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舍饲 西门塔尔牛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怀柔夏季大气中的VOCs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贡献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毕安 胡君 +5 位作者 奇奕轩 张逦嘉 霍鹏 张元勋 张阳 王淑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9,共11页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 为研究北京郊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来源以及环境影响,于2016年夏季对北京市怀柔区大气中99种VOCs进行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20.02×10^(-9),其中烷烃占比最高为38.48%,其次是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占比28.28%,卤代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及乙腈占比较小。初始VOCs每小时的臭氧生成潜势为157.03μg·m^(-3),主要贡献来自于OVOCs、烯烃和芳香烃,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组分为芳香烃。源解析结果表明VOCs来自背景源和燃烧源、工业源、柴油车排放、汽油车排放、油气挥发、天然源和有机溶剂使用。后向轨迹结果表明,除北京本地源排放外,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对北京VOCs污染贡献最大,天津市、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源解析 后向轨迹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中液态水含量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20
作者 斯琴巴特尔 赵永忠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在人工降雨中,云中液态水含量对人工影响天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云中液态水含量存在的重要意义,对探测云中液态水含量探测技术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云中液态水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云中液态水含量 人工影响天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