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作者 敖门达来 张静 +2 位作者 涂玉涛 刁兆岩 程兴华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4期42-44,共3页
1997年12月,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辉河珍禽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 1997年12月,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自然保护区;1999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辉河珍禽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审定,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辉河保护区”)管理局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大鸨等珍禽及湿地、草原、沙地樟子松林等典型生态系统及其珍稀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被引量:5
2
作者 布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79-83,共5页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6848hm2,是以保护湿地、草甸草原、沙地樟子松疏林及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境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本...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6848hm2,是以保护湿地、草甸草原、沙地樟子松疏林及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境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辉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卫士
3
作者 张廉昀 唐庆明 王银花 《内蒙古林业》 2023年第2期26-26,共1页
2月14日至16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第23届成员大会暨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50周年大会在江苏省盐城市成功举办。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满都拉等5名一线工作人员荣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 2月14日至16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第23届成员大会暨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50周年大会在江苏省盐城市成功举办。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满都拉等5名一线工作人员荣获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成员大会“绿色卫士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保护区 人与生物圈 江苏省盐城市 一线工作人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满都拉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河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4
作者 马悦 张雨晴 +5 位作者 孙雪莹 郭瑞萍 吴志坚 吕泓学 吴庆明 张剑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 为掌握繁殖期白枕鹤(Grus vipio)栖息地适宜情况,2021年4—6月和2022年5—6月基于白枕鹤分布位点,利用MaxEnt模型对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21年白枕鹤的训练数据AUC值为0.971,测试数据AUC值为0.970;2022年训练数据AUC值为0.974,测试数据AUC值为0.972,结果均大于0.900,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均达到优秀水平。(2)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2021年主要为归一化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和土壤亮度,2022年主要为土壤湿度、海拔和土壤亮度。(3)不同年度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适宜面积有差异,2021年为1679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75、160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48%),2022年适宜面积较大,为8473 hm^(2)(最适和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56、841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4%)。辉河保护区内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面积有限,且不连续、连通度较低,人类活动对白枕鹤繁殖期栖息地的利用存在干扰,建议保护区在白枕鹤繁殖期限制区内人类活动,减少对白枕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 繁殖期 白枕鹤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氮磷添加对呼伦贝尔辉河流域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曲艳 赵坤 +3 位作者 韩子晨 吕世海 沃强 戎郁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单独添加和氮磷共同添加(N+P)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 NF草地在P添加下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PF(P<0.05),NF草地在N+P添加下土壤CH_(4)排放量极显著高于PF(P<0.01)。NF草地在3种养分添加下均会显著提高土壤N_(2)O通量,分别提高了38.81%、90.09%、124.94%;2)养分添加可提高不同水分草地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且PF和NF草地不同组分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最高值在养分添加下表现一致,其中N添加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95.92%、49.01%。P添加下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190.64%、32.62%。而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N+P添加下,均较CK提高了约3倍;3)在养分添加下NF草地全球增温潜势(GWP)高于PF草地,且NF和PF草地均在P添加下GWP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32.66%、178.69%;4)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水分条件对土壤CO_(2)和CH_(4)通量具有负效应,养分添加对其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与养分添加对土壤N_(2)O通量均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CO_(2)和CH_(4)通量,而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地上生物量最终影响土壤N_(2)O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室气体 氮磷添加 水分条件 草甸草原 辉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湿地不同淹水状态的土壤碳氮磷特征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兴福 苏德荣 +4 位作者 吕世海 布和 沃强 韩立亮 罗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04-2212,共9页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功能的重要特征。为了比较不同淹水状态下草原区河岸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探讨用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来表征草原河岸湿地的退化状态,以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河岸湿地为研究对...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及其功能的重要特征。为了比较不同淹水状态下草原区河岸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差异,探讨用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来表征草原河岸湿地的退化状态,以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河岸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完全退化和未退化河岸湿地,从中选取常年淹水区域(W)、年际干湿交替区域(WD)以及河岸带边缘多年未曾淹没的干燥区域(D)为观测样地,对比研究退化与未退化草原河岸湿地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淹水状态下的表征。结果表明:(1)随着淹水状态的改变,不论是退化河岸湿地还是未退化河岸湿地,不同淹水状态下的土壤C/N、C/P、N/P均差异显著(P<0.05);(2)退化河岸湿地的C/N、C/P和N/P的平均值分别为9.05、273.08和28.25,与未退化河岸湿地相比(7.85、95.48、11.41)值显著升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总磷与有机碳、全氮显著正相关,与C/N、C/P、N/P负相关,这可能是限制退化河岸湿地土壤养分元素循环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辉河河岸湿地不同淹水状态的土壤碳、氮、磷特征差异明显(P<0.05),尤其是土壤C/P和N/P。与未退化河岸湿地相比,退化河岸湿地的C/N、C/P、N/P均明显高于未退化河岸湿地(P<0.05),因此可以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特征作为草原区河岸湿地退化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区河岸湿地 土壤碳氮磷比 不同淹水状态 辉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河湿地河岸带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琰 苏德荣 +3 位作者 吕世海 布和 贺晶 谢晶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7,共5页
以辉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距河岸距离的增大以及高程的增加,辉河湿地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梯度变化,土壤全... 以辉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核心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特征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距河岸距离的增大以及高程的增加,辉河湿地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的梯度变化,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从岸边芦苇带到岸坡草本植物带呈先增大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土壤酶活性(碱性磷酸酶、脲酶)也随着植被群落的陆向演替,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整体呈增大趋势,其活性与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分析表明,辉河湿地河岸带土壤酶活性不仅与土壤性质有关,与水文状况、微地形、植被演替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河湿地 河岸带 土壤水解酶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甸草原封育演替过程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动态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国庆 杜广明 +2 位作者 聂莹莹 彭芳华 沃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
为探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位的动态变化规律,运用Corwell修正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封育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糙... 为探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位的动态变化规律,运用Corwell修正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封育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群生态位动态。结果表明:羊草(Leymus chinensis)、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态位总宽度高于其他物种。封育第1、3、5、7年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分别为硬质早熟禾、羊草、长梗韭(Allium neriniflorum)、羊草。不同封育年限羊草的生态位宽度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随封育年限延长,硬质早熟禾和糙隐子草生态位宽度逐渐降低,而长梗韭、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生态位宽度呈上升趋势,禾本科优势地位降低。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增加草地群落中植物种群之间竞争加剧,产生生态位分化,随后竞争减缓,群落向着稳定状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草甸草原 演替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种间联结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国庆 杜广明 +2 位作者 聂莹莹 彭芳华 沃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探究短期封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种间联结的影响,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进行总体联结性和种对间联结性检验,同时利用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测定各种对间的联结程度。结果表... 为探究短期封育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物种间联结的影响,运用方差比率法、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进行总体联结性和种对间联结性检验,同时利用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测定各种对间的联结程度。结果表明:围栏内植物群落总体呈不显著负联结,围栏外植物群落总体呈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发现围栏内正联结与负联结比例低于围栏外,围栏内植物群落并未稳定;围栏内外植物群落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趋势一致;围栏内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最大值均出现在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羊草和硬质早熟禾;围栏内优势种优势地位明显,优势种Ochiai指数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均大于围栏外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 草甸草原 种间联结 Ochiai指数 共同出现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和土壤水分对温性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及植被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松 季燕 +4 位作者 贺晶 沃强 马普 安青梅 苏德荣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2,共10页
以辉河保护区天然牧草地、盐碱地和沼泽草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放牧影响下不同土壤水分梯度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及碳储量变化。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结构受放牧影响较小,放牧与围封条件下的草地物种数相差甚微... 以辉河保护区天然牧草地、盐碱地和沼泽草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放牧影响下不同土壤水分梯度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生物量及碳储量变化。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结构受放牧影响较小,放牧与围封条件下的草地物种数相差甚微,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密切,物种数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减少;放牧、土壤水分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地上生物量及其碳储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地下生物量及其碳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放牧、土壤水分和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0~10 cm地下生物量及其碳储量(P<0.01),土壤水分和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10~20 cm地下生物量及其碳储量(P<0.01),土壤水分显著影响20~30 cm地下生物量及其碳储量(P<0.05);不同样地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在23.52~70.47 g C/m^(2)之间,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在143.30~1750.07 g C/m^(2)之间,地下生物量碳储量远高于地上生物量碳储量,说明地下植被碳库占据植被碳库的主导地位,放牧对植被碳库的影响会在土壤水分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干扰 土壤水分 多样性指数 生物量 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垃圾填埋场砷污染地下水模拟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晶霞 马志飞 +2 位作者 白杨 吕凤春 沃强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7年第2期9-12,共4页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软件预测了地下水污染羽分布规律及评估PRB修复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区重金属砷进入含水层,在地下水水流的作用下形成羽状体分布;填埋8 a后,地下水中砷的超标范围已... 以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软件预测了地下水污染羽分布规律及评估PRB修复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区重金属砷进入含水层,在地下水水流的作用下形成羽状体分布;填埋8 a后,地下水中砷的超标范围已经大面积扩散,增大危及人体健康的风险;在水流方向下游设置介质材料为Fe0填充的PRB,在清除污染源运行9 a时,污染程度显著降低。本研究可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 砷污染 模拟评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