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萨如拉 张鑫 +4 位作者 韩霄 于宏洲 代海燕 张秋良 张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25,共5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是草原火灾多发季节,其中3-6月、9-11月是火灾频率最高期,每日11:00-14:00是火灾高发时段。草原火灾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起火原因中人为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鄂尔多斯市,时间上应重点关注3-5月份和10月份,特别是每天的11:00-14:00时段。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火灾 时间尺度 空间分布 火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高健 张杰 +2 位作者 武晓旭 王雨婷 刘宣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开展草地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裸土百分比、土壤湿度等生态遥感监测,建立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草地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结... 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开展草地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裸土百分比、土壤湿度等生态遥感监测,建立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草地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采用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反演结果,可以用于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基于此开展草地生态监测评估研究,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卫星遥感服务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风云卫星 草地 生态系统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分析
3
作者 高健 武晓旭 +1 位作者 王雨婷 刘宣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风云气象卫星多次监测到全球范围的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为研究全球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气候变化等对野火时空变化影响提供了大量信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地域广阔,类型多样,为自治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草原和森林春秋... 风云气象卫星多次监测到全球范围的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为研究全球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气候变化等对野火时空变化影响提供了大量信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地域广阔,类型多样,为自治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草原和森林春秋季节干旱风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牧草茂密,枯枝落叶丰厚,火灾频繁发生,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给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地区实地火点监测数目和面积统计数据进行,为卫星火点监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风云卫星 森林草原 火情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多源卫星土壤湿度数据融合及适用性分析
4
作者 高健 武晓旭 +1 位作者 王雨婷 刘宣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4期22-25,共4页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融合了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卫星反演土壤湿度资料AMSR-2、ASCAT、Windsat、SMOS和SMAP,以及我国的FY-3C和FY-3D。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域观测的土...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融合了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卫星反演土壤湿度资料AMSR-2、ASCAT、Windsat、SMOS和SMAP,以及我国的FY-3C和FY-3D。在此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域观测的土壤湿度,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源数据融合结果数据集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覆盖范围,可为研究区内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卫星 土壤湿度 融合 适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5
5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3 位作者 胡琦 吴昊 卢佳玥 李碧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213,共9页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结果]内蒙古NDVI显著增长(p<0.01),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NDVI以增加趋势为主,耕地增长率最大且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最大。研究期内NDVI变化相对稳定,林地的稳定性最好。未来内蒙古NDVI变化以反持续性为主,反持续性和持续性面积占比分别为76.51%,23.49%。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区域占78.25%,其中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的区域占19.92%;与降水、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的区域占93.16%,93.53%,其中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51.37%,55.85%。[结论]内蒙古地区植被生态整体趋于改善,未来植被生态可能退化,土壤湿度是影响内蒙古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水热条件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FY卫星土壤湿度数据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高健 武晓旭 王雨婷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0期160-162,共3页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该文基于我国气象卫星FY-3C和FY-3D地表土壤湿度产品数据,结合研究区域地面观测的土壤湿度,对FY卫星数据集在研究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进行...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该文基于我国气象卫星FY-3C和FY-3D地表土壤湿度产品数据,结合研究区域地面观测的土壤湿度,对FY卫星数据集在研究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FY气象卫星土壤湿度产品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能更好地覆盖研究区范围,且数据质量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为研究区内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能为FY卫星产品地表土壤水分业务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土壤湿度 数据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马铃薯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金林雪 李云鹏 +2 位作者 李丹 闫伟兄 吴向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8,共11页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的区域适应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分1961—1990年、1991—2015年2个气候年代对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的区域适应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内蒙古地区119个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分1961—1990年、1991—2015年2个气候年代对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度的空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62,气候条件总体优越,且日照适宜度>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2)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适宜度由西向东呈"低—高—中"的带状分布,降水适宜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增,日照适宜度西高东低;综合光温水三要素影响,阴山南北麓东段及大兴安岭南麓区为气候适宜度的高值区,具有适宜生产马铃薯的气候资源优势。3)从年代变化上看,1961—1990年,综合气候适宜度除东部偏北及西部偏北呈微弱的下降,总体呈增加的趋势;1991—2015年大部地区综合适宜度由上升转为下降趋势。4)气候变化背景下,1961—2015年内蒙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气候适宜性以0.004 0×(10a)^(-1)的倾向率下降,其中日照适宜度基本持平,降水适宜度、气温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利。因此,马铃薯开花—可收期应注意水热条件的管理,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气候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 马铃薯 开花-可收期 气候适宜性 温度适宜度 日照适宜度 降水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内蒙古大豆发育期及产量 被引量:9
8
作者 金林雪 李云鹏 +2 位作者 吴瑞芬 李丹 王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3-910,共8页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法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期 产量 预报模型 大豆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芳 苗百岭 +3 位作者 郭瑞清 李兴华 那日苏 王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717-9719,共3页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表现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呈南高北低的状态,西南部气候生产力不断增长,东南部逐渐减少;气候生产力变化速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47 a来东南部朱日和地区气候生产力减少幅度最大,该区也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气候生产力 时空特征 变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指标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永利 侯琼 +2 位作者 云文丽 苗百岭 贾成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29,共6页
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苗期和花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出了三个时段轻旱、中旱和重... 为建立内蒙古地区马铃薯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以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苗期和花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出了三个时段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即全生育期中西部和东部降水距平等级指标分别为-5%^-25%、-25%^-40%、<-40%和-10%^-30%、-30%^-45%、<-45%;苗期中西部和东部等级指标为-10%^-35%、-35%^-50%、<-50%和-20%^-45%、-45%^-60%、<-60%;花期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指标相同,即-5%^-30%、-30%^-50%、<-50%。利用2014和2015年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发生重旱的灾情进行指标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际发生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标 马铃薯 降水距平 相对气象产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ensen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琼 王海梅 云文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9,共6页
为了系统分析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适时开展灌溉影响评估,基于Jensen模型和水量平衡方程,利用水分试验数据和历史观测资料研究了河套灌区玉米水分敏感指数、玉米需水量和最高产量,建立了需水量和水分敏感指数时... 为了系统分析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适时开展灌溉影响评估,基于Jensen模型和水量平衡方程,利用水分试验数据和历史观测资料研究了河套灌区玉米水分敏感指数、玉米需水量和最高产量,建立了需水量和水分敏感指数时间变化方程,包括三项式和Logisitic两种形式,在旬尺度上二者的模拟结果十分接近;通过回代和实例检验,估算产量与实测产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回代结果的相关系数在0.92以上,相对误差小于15%的样本占到80%;实例检验的相关系数在0.63~0.69之间,相对误差低于20%的样本占到80%~100%,模拟效果基本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敏感指数 JENSEN模型 春玉米 需水量 水分生产函数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对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超 宋海清 +1 位作者 吴国周 李云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 地表温度是影响陆-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地球物理变量,对调节全球气候系统能量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探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公共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利用1948—2004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大气强迫场和NCAR陆面模式CLM3.0、CLM3.5、CLM4.0和CLM4.5对内蒙古地区1981—2004年的地表温度进行off-line模拟,并与观测地面温度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CAR/CLM系列陆面模式模拟地表温度都能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台站观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其中CLM4.5在内蒙古地区模拟能力最好,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最高、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这主要得益于CLM4.5对粗糙度计算的改进;不同版本CLM模拟地表温度普遍较观测数值偏低,在冬季各版本CLM模拟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达到最小,在夏季的偏差增大,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夏季偏差3℃以上,说明对最高地表温度的模拟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低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各个版本差别并不如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这与CLM4.0和CLM4.5改进了雪模式和水文过程有关。综上,CLM4.0和CLM4.5在内蒙古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且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地表温度,冬季偏差较小,夏季偏差增大,东部地区偏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 CLM 地表温度 数值模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监测指标修订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代海燕 吴建华 +3 位作者 贾成朕 都瓦拉 杨丽萍 陈素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79,共6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在墒情评估中引入土壤有效水下限概念,提出单站单标准的墒情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整体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区、河套地区和阴山山脉,相对偏低区域主要在...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在墒情评估中引入土壤有效水下限概念,提出单站单标准的墒情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整体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区、河套地区和阴山山脉,相对偏低区域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西部区,偏低区土地类型以草原和荒漠区为主。整体来看,相对凋萎湿度东部高于中西部,东部偏南最高;相对凋萎湿度(6.57%~55.15%)波动较大,在田间持水量至相对凋萎湿度之间根据等间距划分得到二类、三类墒情上限范围为68.86%~85.05%和37.71%~70.07%,地区间墒情标准等级差异较大,二、三类墒情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从土地利用分区来看,农林区域要明显大于草原区,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土默川农业区、阴山丘陵农业区、河套灌区要明显高于周边草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墒情 单站单标准 相对凋萎湿度 田间持水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素华 潘进军 王志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菌丝形成和孢子囊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条件.依此建立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型可很好预测其流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 马铃薯 晚疫病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东 冯旭宇 +1 位作者 朱华尧 博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617-7619,共3页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监测 雷灾调查 雷灾鉴定 雷电流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Hargreaves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小龙 武荣盛 +1 位作者 李平 李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0,共8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各种气象条件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是草地管理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6个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日蒸散量为标准,比...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各种气象条件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是草地管理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6个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日蒸散量为标准,比较和分析了Hargreaves公式在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的适用性,并按照草地类型、季节对Hargreaves模型进行订正。结果表明,与Penman-Monteith法相比Hargreaves法计算出的参考作物日蒸散量偏低,其日绝对偏差为0.539mm,日平均偏差为20.98%,夏季偏差较大,其他季节偏差相对较小;订正后其相关系数大大提高,由订正前的0.494~0.874提升为0.863~0.985,订正结果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均显著降低,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绝对偏差由订正前的38.82mm降低到5.84mm,相对偏差由36.79%降低为7.76%。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模拟ET0无显著差异,其精度可以满足科研、生产等需要,在气象站点观测项目较少的我国草原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PENMAN-MONTEITH公式 Hargreaves公式 参考作物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地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锐 段炼 +2 位作者 刘晓东 冯旭宇 王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528-7530,共3页
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1974 ~ 2011年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07~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套地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频度特征,然后基于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 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1974 ~ 2011年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07~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套地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频度特征,然后基于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旗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并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获得各旗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完成了对河套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均属于中易损区以上,其中临河区、五原和杭锦后旗的雷电灾害易损度极高,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易损度较高,磴口和乌拉特后旗属于中易损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易损性 评估指标 易损度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旭宇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1971~2011年11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1998~2011年雷电灾害数据及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盟市雷灾易损... 利用内蒙古地区1971~2011年118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1998~2011年雷电灾害数据及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雷电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盟市雷灾易损性风险值,然后采用5级分区法对内蒙古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集中在呼和浩特市,高易损区分布在包头和通辽地区,中易损区分布在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和乌兰察布市,低易损区分布在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乌海市,阿拉善盟为极低易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灾害 易损性 评估指标 易损度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主要家畜地理分布气候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俊杰 那顺陶格陶 李慧融 《草食家畜》 2019年第1期22-28,共7页
利用内蒙古191个气象站1950—1959年的气象观测和主要家畜存栏数据,采用家畜生态适应指数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主要家畜的生态特征、畜种结构、家畜生态适应指数与关键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内蒙古主要家畜地理分布气候模式... 利用内蒙古191个气象站1950—1959年的气象观测和主要家畜存栏数据,采用家畜生态适应指数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内蒙古主要家畜的生态特征、畜种结构、家畜生态适应指数与关键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内蒙古主要家畜地理分布气候模式,揭示了家畜地理分布对气候因子综合作用的响应,为草原畜牧业生产区家畜合理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家畜 地理分布 气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2种针叶造林树种气候适生区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宝秋利 梁显丽 +1 位作者 代海燕 王晓江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5期32-36,共5页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云杉在大兴安岭北部岭上易受低温胁迫,而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则易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北段、岭东大部、南段高海拔地区湿度适宜,是云杉适宜的主要区域。冷杉适宜区域主要在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南段周边到燕山山系北端,中部仅大青山、蛮汉山等地区适宜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性 气候区划 温暖指数 干湿指数 半峰宽法 针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