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碳利用效率时空动态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2 位作者 吴昊 李敏 胡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8-368,共11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评估该地区植被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时空动态及水热... [目的]探讨内蒙古植被碳利用效率(CUE)动态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评估该地区植被碳汇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7A2H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时空动态及水热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①2000-2022年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显著增加(p<0.05),增长率为0.012/10 a;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增速由大到小为: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浑善达克>科尔沁>阴山北麓。②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多年平均值为0.60;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浑善达克植被CUE最高,科尔沁植被CUE最低。③研究区83.53%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呈增加趋势,且变化稳定;未来72.14%的区域生长季植被CUE将趋于下降,各重点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呈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均高于呈增加趋势。④总体上,内蒙古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呈正相关,且与累计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强;科尔沁生长季植被CUE与同期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强于累计降水量和平均土壤湿度。[结论]2000-2022年,内蒙古植被固碳能力明显提升,未来将趋于减弱,降水是影响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因素,但科尔沁生态功能区植被CUE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CUE) 时空动态 水热因子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萨如拉 张鑫 +4 位作者 韩霄 于宏洲 代海燕 张秋良 张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25,共5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是草原火灾多发季节,其中3-6月、9-11月是火灾频率最高期,每日11:00-14:00是火灾高发时段。草原火灾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起火原因中人为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鄂尔多斯市,时间上应重点关注3-5月份和10月份,特别是每天的11:00-14:00时段。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火灾 时间尺度 空间分布 火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高健 张杰 +2 位作者 武晓旭 王雨婷 刘宣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开展草地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裸土百分比、土壤湿度等生态遥感监测,建立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草地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结... 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开展草地生态系统叶面积指数、地表温度、裸土百分比、土壤湿度等生态遥感监测,建立草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内蒙古草地生态质量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基于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采用风云系列卫星数据反演结果,可以用于内蒙古地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基于此开展草地生态监测评估研究,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卫星遥感服务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风云卫星 草地 生态系统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套格点土壤水分数据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海清 朱仲元 李云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9,200,共11页
[目的]评价6套多源格点土壤水分数据的适用性,为内蒙古地区陆—气耦合研究、干旱监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水资源监测等提供科学的土壤水分精度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地区2016—2020年5—9月63个气象台站逐旬0—10 cm土壤水分... [目的]评价6套多源格点土壤水分数据的适用性,为内蒙古地区陆—气耦合研究、干旱监测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水资源监测等提供科学的土壤水分精度信息和选择依据。[方法]以内蒙古地区2016—2020年5—9月63个气象台站逐旬0—10 cm土壤水分监测资料为基础,以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为指标,系统评价了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SMAP)、欧洲航天局气候变化倡议(ESA)、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ERA5和ERA5Land以及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NOAH等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在内蒙古的精度和时空变化。[结果]①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均可以较好地再现内蒙古土壤水分“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特征,SMAP在空间上与观测数据吻合最好,其余五套资料普遍高估了土壤水分。②从内蒙古及其3个气候分区土壤水分的时间序列统计特征来看,6套土壤水分格点数据较好地表现出了观测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趋势,除了SMAP与实测最为接近外,其余五套数据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普遍偏湿,且ERA5和ERA5Land高估较多,在区内干旱区,SMAP,ERA5和ERA5Land与观测更为接近。③6套格点土壤水分资料在内蒙古及其3个分区均与观测值具有极显著的相关系数,SMAP,ESA,CLDAS,ERA5和ERA 5Land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明显优于NOAH,SMAP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显著小于其他5套数据集。[结论]格点6套土壤水分数据在内蒙古的适用性各异,SMAP数据质量总体上较其他五套资料最优,适用性最好,ESA数据其次,NOAH数据相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土壤水分 陆面同化土壤水分 适用性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1971—2018年春季终霜冻日期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宇 尤莉 +1 位作者 关彦如 武荣盛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94个国家级气象站1971—2018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最低地温≤0℃为指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各地春季终霜冻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终霜冻的平均日期与纬度、海拔相关显著,纬度和海拔越低,出现越早;终霜冻日...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94个国家级气象站1971—2018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最低地温≤0℃为指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各地春季终霜冻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终霜冻的平均日期与纬度、海拔相关显著,纬度和海拔越低,出现越早;终霜冻日期的年际变率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年际变率越大;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趋势系数与海拔有一定关联,海拔增高有利于趋势提前;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气候突变,突变年份与纬度有一定关联,纬度增高有利于突变偏晚;平均每年终霜冻的无灾害等级、轻度灾害等级、中度灾害等级和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49%,18%,16%,17%;在近48 a中,无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轻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中度灾害等级的站数略呈下降趋势,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终霜冻日期进行自然正交展开(EOF)分析,得到两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时间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体现了气候因素的影响;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向型,荷载值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站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对应较好,没有提前或推后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终霜冻 最低地面温度 变化趋势 气候突变 灾害等级 EOF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低温致灾试验与指标构建
6
作者 段晓凤 刘伟 +3 位作者 包佳婧 刘艳丽 李淑祺 唐红艳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2023年8—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向日葵基地开展向日葵人工模拟冻害试验和大田冻害试验,对比不同播期向日葵叶片、茎秆、籽粒的过冷却能力;统计不同低温条件下向日葵的受冻率,分析致灾条件与受冻率的定量关系,采用... 2023年8—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向日葵基地开展向日葵人工模拟冻害试验和大田冻害试验,对比不同播期向日葵叶片、茎秆、籽粒的过冷却能力;统计不同低温条件下向日葵的受冻率,分析致灾条件与受冻率的定量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基于危害积温和发育进程的冻害指标并验证。结果表明:向日葵籽粒的过冷却能力和抗冻性最强,茎秆次之,叶片最弱;对于同一器官,苗龄和叶龄越大,抗冻性越强;器官间抗冻性差异较播期间差异明显。向日葵受冻的临界温度为-1℃,随温度降低,持续时间加长,向日葵受冻程度加重。相同播期的向日葵植株受轻、中、重度冻害对应的危害积温值均呈增大趋势。在冻害等级相同的前提下,随播期推迟,苗龄减小,所需危害积温越少;反之,苗龄和叶龄越大,所需危害积温越多;同一播期植株的籽粒所需危害积温最大,茎秆次之,叶片最小。经验证冻害指标可合理、客观地反映向日葵受冻状况,为河套向日葵秋季冻害预警及评估等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向日葵 危害积温 指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种植中应对干旱天气的灌溉技术优化研究
7
作者 森迪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7期98-100,共3页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玉米种植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探讨了内蒙古玉米种植中应对干旱天气的灌溉技术优化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了常用灌溉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玉米种植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探讨了内蒙古玉米种植中应对干旱天气的灌溉技术优化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田间试验,系统评估了常用灌溉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优化方案: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应用覆盖保墒技术以及选育抗旱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灌溉技术可提高玉米产量15%~20%,节水30%~40%。该方案为内蒙古玉米种植中的灌溉技术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干旱 灌溉技术 优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分析
8
作者 高健 武晓旭 +1 位作者 王雨婷 刘宣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51-53,共3页
风云气象卫星多次监测到全球范围的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为研究全球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气候变化等对野火时空变化影响提供了大量信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地域广阔,类型多样,为自治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草原和森林春秋... 风云气象卫星多次监测到全球范围的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为研究全球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气候变化等对野火时空变化影响提供了大量信息。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地域广阔,类型多样,为自治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草原和森林春秋季节干旱风大,尤其是东部地区牧草茂密,枯枝落叶丰厚,火灾频繁发生,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给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基于内蒙古地区实地火点监测数目和面积统计数据进行,为卫星火点监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风云卫星 森林草原 火情 监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国周 张超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文章详细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划分3个研究阶段:理论提出阶段、理论完善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分析列举各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并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提出展望,认为要扩大... 文章详细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划分3个研究阶段:理论提出阶段、理论完善阶段和应用研究阶段。分析列举各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方法,并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研究提出展望,认为要扩大应用研究区域、加强建立设施农业作物的隶属函数并且与WOFOST模型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动态、定量评价各生育阶段的气象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指标 适宜度隶属函数 农业气候适宜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及产量动态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林雪 于水燕 +1 位作者 宋海清 王海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未来气候情景模式,结合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构建了各发育阶段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和预估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及其与马铃薯生产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马...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未来气候情景模式,结合马铃薯的生理生化指标,构建了各发育阶段温度、降水、日照及综合气候适宜度,分析和预估气候适宜度演变特征及其与马铃薯生产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马铃薯产量预报模型,实现了旬尺度、旗县级的产量预报,为优势产区马铃薯的动态监测、产量预报模型优选提供了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近60年(1961—202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生长季光、热适宜度优于降水,综合气候适宜度高值区在中西部偏南及东部大部分地区,气候资源优势明显;从年际变化上来看,日照适宜度呈弱的上升趋势,温度、降水及综合适宜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对马铃薯生产呈弱的负效应;未来50年(2021—2070年)RCP4.5低排放情景下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表现为弱的正效应的可能性大,RCP8.5高排放情景下则为负效应的可能性大;7月上旬—9月上旬逐旬产量预报模型通过了0.05置信检验的占比达74%,预报外推平均准确率为87.4%,开展业务试应用的效果较好,马铃薯预报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马铃薯 气候适宜度 产量预报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3 位作者 胡琦 吴昊 卢佳玥 李碧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213,共9页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结果]内蒙古NDVI显著增长(p<0.01),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NDVI以增加趋势为主,耕地增长率最大且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最大。研究期内NDVI变化相对稳定,林地的稳定性最好。未来内蒙古NDVI变化以反持续性为主,反持续性和持续性面积占比分别为76.51%,23.49%。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区域占78.25%,其中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的区域占19.92%;与降水、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的区域占93.16%,93.53%,其中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51.37%,55.85%。[结论]内蒙古地区植被生态整体趋于改善,未来植被生态可能退化,土壤湿度是影响内蒙古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水热条件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URY模型在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陈辰 王靖 +2 位作者 潘学标 魏玉蓉 冯利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及其适应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代表性站点-额尔古纳右旗、镶黄旗、乌审旗... 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模型评估气候变化对草地的影响及其适应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荒漠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代表性站点-额尔古纳右旗、镶黄旗、乌审旗和苏尼特左旗,基于牧业气象试验站的长期围封草地生物量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进行了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生长季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0,0.60,0.65和0.5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9.65,31.45,25.51和7.90g C.m-2,CENTURY模型能够模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敏感的生理参数是草地生长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及潜在生产力系数。对过去50年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模拟显示:额尔古纳右旗与乌审旗的草地年累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在近50年间呈现波动增加,镶黄旗与苏尼特左旗呈现波动减少,但统计上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模型 气候变化 适应性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年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云霓 代海燕 +5 位作者 曹恭祥 张慧 梁海荣 桑昊 杨溢文 刘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884-5893,共10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林龄增加的变化曲线可用逻辑斯谛生长方程拟合,在1979—2016年,碳密度由1.05 t/hm^(2)增加到76.83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慢⁃快⁃慢”趋势,碳密度年增量最高达到3.72 t hm^(-2)a^(-1),多年平均为2.05 t hm^(-2)a^(-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与上年6月和当年6—8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呈正、负相关;与上年7月、9月及当年8—9月的温度保持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降水主要通过生长季的长短和土壤可利用水分及冬季的雪害冻害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潜力,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潜力可能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生物量 碳密度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全球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内蒙古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海清 孙小龙 李云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1-2168,共8页
土壤湿度是研究陆-气耦合和陆面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参量,对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干旱研究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较为缺乏,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业务和研究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5—10月37个气象台站逐日0... 土壤湿度是研究陆-气耦合和陆面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参量,对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干旱研究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土壤湿度观测资料较为缺乏,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业务和研究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5—10月37个气象台站逐日0~10 cm观测土壤湿度资料,对再分析[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四代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美国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2.1-NOAH)和基于多卫星反演融合的土壤湿度业务产品系统(SMOPS)]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评估。结果表明:4种土壤湿度资料均可以模拟出内蒙古区域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但在数值上普遍高估了土壤湿度;从内蒙古3个研究分区土壤湿度时间序列统计特征来看,ERA5和GLDAS2.1-NOAH优于ERA-Interim和SMOPS资料,但ERA5高估较多;相对于ERA-Interim土壤湿度资料,ERA5模拟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时间相关系数最高,但均方根误差较大。由此可见,ERA5模拟能力优于ERA-Interim,且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普遍好于卫星融合土壤湿度SMOPS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土壤湿度 ERA-INTERIM 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土壤湿度业务产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镶黄旗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鹏 杨婷婷 +3 位作者 张晓庆 吴新宏 刘朋涛 拾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38,共4页
当前由于过度利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居民生活水平遭遇严重考验。鉴于此,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及保护项目投入日益增多,各层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管理、实践都极为关注。本... 当前由于过度利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居民生活水平遭遇严重考验。鉴于此,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及保护项目投入日益增多,各层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管理、实践都极为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原理与补贴政策,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对当地草地资源及牧户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是极为必要与合理的,但仍然需要加大补偿力度。在制定相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措施时,应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对生态的影响,以保护和提高牧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黄旗 草原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在内蒙古气象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云鹏 韩勇 张晔珵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自治区气象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长足的应用。从自治区遥感事业的建设发展、技术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GIS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从遥感和GIS技术发展的角度对... 空间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在自治区气象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长足的应用。从自治区遥感事业的建设发展、技术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GIS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从遥感和GIS技术发展的角度对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其应用于气象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以遥感和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必将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深化,并将得到更深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 遥感 GIS技术 空间分析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综合应对策略
17
作者 赵悦晨 高志国 李彬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187-189,共3页
农业是维持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种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故气象灾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尤为重要。综合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多维... 农业是维持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种多样,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故气象灾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尤为重要。综合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多维度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集监测预警、技术防范、保险补偿和政策支持为一体的综合应对策略体系,为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干旱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霜冻发生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冰晨 陈素华 杨丽桃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章通过对各类霜冻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对农业影响的分析论述,为今后自治区在农业生产方面如何防御霜冻的影响及如何减少霜冻对作物的危害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
关键词 霜冻 灾害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生态足迹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佳宁 姚林杰 +3 位作者 张恒瑞 赵艳云 张庆 刘朋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88-2003,共16页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可持续模型评价了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内蒙古各盟(市)草地的产量因子差异较大,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2)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也呈东高西低特点,30 a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3)人均生态足迹逐期上升,2000—2005年由生态盈余转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通辽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部和鄂尔多斯市东部地区。(4)内蒙古草地资源可持续性逐期下降,由1990年的中度可持续性退化为2020年的弱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退化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研究结果旨在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草地资源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FY卫星土壤湿度数据适用性分析
20
作者 高健 武晓旭 王雨婷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0期160-162,共3页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该文基于我国气象卫星FY-3C和FY-3D地表土壤湿度产品数据,结合研究区域地面观测的土壤湿度,对FY卫星数据集在研究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进行... 土壤湿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但观测资料的欠缺制约着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该文基于我国气象卫星FY-3C和FY-3D地表土壤湿度产品数据,结合研究区域地面观测的土壤湿度,对FY卫星数据集在研究区域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FY气象卫星土壤湿度产品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能更好地覆盖研究区范围,且数据质量高,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为研究区内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能为FY卫星产品地表土壤水分业务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土壤湿度 数据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