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自治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时空重点管控区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米敬 程宇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4-568,574,共6页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近地面臭氧(O_(3))浓度及气象等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污染特征,并提出重点管控区域和管控时段。结果表明,2019—2021年基本反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O_(3)浓度现状,这3年12个盟市的O_(3)质量浓度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3)),空间分布上呈西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的特点。O_(3)防治典型区乌海及周边地区、河套灌区、“一湖两海”应进行重点管控,重点管控时段应为5—8月。以包头市为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机动车尾气是O_(3)污染的重要原因,温度大于25℃且风速小于5 m/s时温度和风速增大易促进O_(3)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内蒙古自治区 重点管控时段 重点管控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PM_(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2
作者 谢志磊 谢非 +3 位作者 苏益娴 李亮 周兴军 吕昌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60-3776,共17页
PM_(2.5)的环境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其化学组分和丰度.本文以煤炭供能为主的资源依赖型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季节不同大气环境质量条件下PM_(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 PM_(2.5)的环境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其化学组分和丰度.本文以煤炭供能为主的资源依赖型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季节不同大气环境质量条件下PM_(2.5)中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3个城市PM_(2.5)中金属元素含量均具有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的季节性特征,采暖季呼和浩特、包头和巴彦淖尔分别为(1128±1.19)、(1787±1.86)、(1069±1.44)ng·m^(−3),非采暖季分别为(274±17.6)、(214.3±10.5)、(168.2±15.0)ng·m^(−3),采暖季PM_(2.5)中金属元素的昼夜变化特征表现为“夜晚>白天”;不同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下,PM_(2.5)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有沙尘天>污染天>清洁天的规律;沙尘时段内,Al、Ca、Fe等地壳元素的浓度均显著升高;污染时段内,Sb、Pb等以人为排放为主的元素浓度显著升高;受城市功能和发展的差异性影响,3个城市中呼和浩特市燃烧源和机动车排放贡献最大,包头市工业源贡献较大,而巴彦淖尔市生物质燃烧源贡献较大;研究区三个城市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_(2.5)中金属元素经呼吸吸入途径对人体产生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本研究对典型燃煤供能主导的城市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也可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PM_(2.5) 地球化学特征 源解析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 被引量:5
3
作者 团良 孙文静 +4 位作者 侯元松 王鹏 程宇飞 陶赛喜雅拉图 王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9,共9页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依据,较全面地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了尚存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依据,较全面地研究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总结归纳了尚存的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水质由中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沙尘天气减少,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未出现酸雨现象。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还需进一步稳固,部分地表水存在污染较重的状况,生态环境仍较敏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关指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但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2035年远景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网激光雷达的内蒙古沙尘事件时空特征与外源贡献分析
4
作者 董元柱 谷雨 +9 位作者 白雪椿 周兴军 潘颖 易子淮 王泽楠 范广强 穆溪 项衍 张天舒 刘文清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3-1843,共11页
为揭示内蒙古地区沙尘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源贡献,利用部署在内蒙古地区的七台三波段激光雷达,获取了高精度气溶胶垂直分布廓线.此外,进一步结合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大气化学模式、气象再分析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深入分析了内蒙古... 为揭示内蒙古地区沙尘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源贡献,利用部署在内蒙古地区的七台三波段激光雷达,获取了高精度气溶胶垂直分布廓线.此外,进一步结合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大气化学模式、气象再分析数据及后向轨迹模型,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夏季沙尘暴的三维动态演变、大气环流结构及外来沙尘源区.研究发现,2014~2024年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日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春季为沙尘事件的高发季节,累计沙尘日数达到117d.近5年来,春季沙尘日数的变化相对稳定,但自2020年起,夏季沙尘出现日数开始呈增长趋势,5年增长率约为18.9%.2024年7月20~25日,内蒙古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沙尘暴事件.通过组网激光雷达,有效监测了沙尘暴从高空至近地面的动态演变过程.沙尘首先出现在阿拉善盟策克口岸,随后在低压槽后西北风及地表大风的共同作用下向东扩散.随后2d,沙尘强度有所减弱.然而,之后低压槽再次出现,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形成强风,迅速吹起地表沙尘,导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起沙量普遍增加,并将沙尘通过槽后西北风向下游输送.此次沙尘事件中,中蒙边境成为沙尘天气PM_(10)的主要潜在源区,对PM_(10)质量浓度的贡献最为显著.这表明,中蒙边境地区正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传输 组网激光雷达 大气化学模式 时空特征 外来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总氮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倩 刘雪璐 +2 位作者 李浩 房强 谢志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7-68,共2页
为探究黄河内蒙古段总氮浓度变化情况,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海勃湾、三盛公、黑柳子、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头道拐、喇嘛湾、万家寨水库9个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对2016—2023年总氮质量浓度逐月实测结果进行了统... 为探究黄河内蒙古段总氮浓度变化情况,以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海勃湾、三盛公、黑柳子、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头道拐、喇嘛湾、万家寨水库9个国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对2016—2023年总氮质量浓度逐月实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6—2023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连续8 a水质状况为优,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各年份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V类水质标准限值2.0 mg/L,总氮质量浓度年内变化情况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居中;2)2016—2023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入境断面下海勃湾总氮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出境断面万家寨水库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即黄河内蒙古段对总氮质量浓度的稀释作用逐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浓度 国控断面 内蒙古段 黄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环境DNA技术对内蒙古典型湖泊鱼类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轶 周兴军 +3 位作者 孙文静 岳彩英 白永泉 云婧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是内蒙古大、中、小型湖泊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区域生态地位。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可有效指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本研究为首次采用环境DNA技术探究三大湖泊间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差异,为水生态监测与... 呼伦湖、乌梁素海和岱海是内蒙古大、中、小型湖泊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区域生态地位。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可有效指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本研究为首次采用环境DNA技术探究三大湖泊间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差异,为水生态监测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相比传统调查,环境DNA在单点位检出的物种数量更多,是传统调查的1.25倍;(2)环境DNA技术具有一定的准确度;(3)本次环境DNA调查共检出鱼类5目10科23属27种,对呼伦湖检出18种、乌梁素海检出19种、岱海检出23种,三大湖泊共同检出鱼类12种。环境DNA技术与形态学调查可相互补充,应用于不同场景,共同服务于水生态监测与管理。环境DNA技术具备高效灵敏、低损害性、环境限制少等优势,有望成为鱼类健康评估与诊断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多样性 形态学鉴定 呼伦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达里诺尔湖氟化物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如 汤宇烽 +5 位作者 杨军 李滔 王书航 车霏霏 郭云艳 白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原生高氟区。为揭示湖泊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采集达里诺尔湖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对氟化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探讨了达里诺尔湖氟化物的来源及环境因素对水体氟化物的影响。... 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原生高氟区。为揭示湖泊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采集达里诺尔湖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对氟化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探讨了达里诺尔湖氟化物的来源及环境因素对水体氟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为3.91~4.61 mg/L,平均值为4.41 mg/L,显著高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阈值(1.5 mg/L)。表层沉积物中氟化物浓度变化范围为252.69~940.14 mg/kg,平均值为643.07 mg/kg,高值主要分布在湖泊西南部和湖心区。从形态上看,各形态氟含量整体表现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铁锰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水溶态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易向水体释放,成为达里诺尔湖水体中氟化物的主要内源。稳定度风险评估表明,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中氟化物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达里诺尔湖的高氟水是在地层岩性引起的高自然本底值下,寒旱气候、特殊水化学条件、入湖河流及内流湖蒸发浓缩特征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达里诺尔湖及其他高氟湖泊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达里诺尔湖 形态分析 分布特征 环境因素 潜在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域分布及其保护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都乐 张真 +2 位作者 达来 徐柱文 赵利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7-2056,共10页
为了厘清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县域分布、受威胁程度以及保护现状,并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该文根据野外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并查阅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等馆藏标本以及相关文献,整理出内蒙古国... 为了厘清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县域分布、受威胁程度以及保护现状,并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该文根据野外调查记录和标本采集,并查阅内蒙古大学标本馆(HIMC)、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等馆藏标本以及相关文献,整理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县级分布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48种,数据缺乏(DD)的有1种,濒危(EN)的有10种,易危(VU)的有19种,近危(NT)的有10种,无危(LC)的有8种。其中,低等植物3种,高等植物45种;重点保护的高等植物占内蒙古高等植物的1.4%(45/3205),其中苔藓植物占0.2%(1/586)、裸子植物占4.0%(1/25)、被子植物占1.6%(43/2619)。(2)在县域分布上,阿拉善左旗分布最多(15种),其次为鄂伦春自治旗(13种)、牙克石市(12种)、克什克腾旗(11种)、阿拉善右旗(10种)、额尔古纳市(10种),其余旗县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均小于10种。(3)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其中仅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12种,仅在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有4种,在国家级保护区和自治区级保护区均分布的有28种;有4种植物未受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该文为内蒙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今后的监测及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现状 县域分布 内蒙古 保护措施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与管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宁 赵雅铮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10期92-94,共3页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效果会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成果,由于现场采样过程中易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基于此,重点从4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效果会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成果,由于现场采样过程中易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难度。基于此,重点从4个方面论述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的控制与管理,一是制订详实可行的现场采样方案,二是做好现场采样的监测管理和监督,三是采样结束后的质量控制,四是强化现场采样人员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A值法的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
10
作者 沈梦兰 李静 +2 位作者 韩龙 李培龙 何立山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5,共5页
科学核算大气环境容量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运用修正A值法,在充分考虑干沉积、湿沉积等因素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了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O_(2)和NO_(x)的大气环境容量,并结合污染物实测浓度和污染物排... 科学核算大气环境容量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运用修正A值法,在充分考虑干沉积、湿沉积等因素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的情况下,计算了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O_(2)和NO_(x)的大气环境容量,并结合污染物实测浓度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环境容量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修正A值法计算得到的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SO_(2)和NO_(x)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1.12万t和0.499万t,SO_(2)和NO_(x)环境余量分别为0.908万t和0.014万t,这与实际监测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的现实情况相一致。高新区地理位置特殊,且每年都有新企业和新项目入驻,短期内以煤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无法改变,SO_(2)和NO_(x)虽都有环境余量,但污染控制压力仍较大。下一步,环保部门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重点审核污染防治措施和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的有效性,确保污染物排放量不出现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A值法 大气环境容量 污染物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雅铮 张宁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9期173-175,共3页
水质监测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因其具有重要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导致实际开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时面临较多的挑战,往往不易达成理想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目标。目前来看,通过长时间开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已积累... 水质监测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因其具有重要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导致实际开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时面临较多的挑战,往往不易达成理想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目标。目前来看,通过长时间开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已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和质量控制技术,可以较好地保障和提高水质监测质量,一些经验和技术十分值得推广应用。基于此,概述了生态环境水质监测的流程和质量控制内容,分析了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中的不足之处,重点从水质监测配套设施建设、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人才队伍3个方面论述了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和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水质监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市林西县黑土地质量等级及分布环境特征
12
作者 丁青坡 苑喜军 +1 位作者 陈蕾蕾 聂大杭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了对黑土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GIS技术为支持,从健康程度、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剖面性状和土壤管理6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评... 为了对黑土地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GIS技术为支持,从健康程度、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土壤养分、剖面性状和土壤管理6个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评价评语,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下,以评价单元图为基础,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取累积频率曲线分级法开展赤峰市林西县黑土地质量等级评价与黑土地分布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赤峰市林西县黑土地一~十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一~三等地占黑土地总面积的39.93%;四~六等地占黑土地总面积26.52%;七~十等地占黑土地总面积的33.55%。赤峰市林西县黑土地分布环境特征为:土壤清洁程度均为清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9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1.16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85 mg/kg;49.04%的黑土地地形部位为平原中阶;26.45%的黑土地的坡度大于6°;36.64%的黑土地生物多样性为不丰富;35.93%的黑土地灌溉能力为不满足;21.55%的黑土地农田林网化程度为低;66.53%的黑土地排水能力为不满足;土壤障碍因素表现为沙化和盐渍化两种类型,分别占黑土地总面积的11.34%和2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质量等级 土壤养分 障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站点差异及PM_(2.5)空间代表性分析
13
作者 刘一伊 高文康 +5 位作者 王帅 孔凡华 白鹤鸣 马占云 田嘉菁 张井贝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3-1752,共10页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类型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其组分差异,并以PM_(2.5)为例,采用浓度相似频率方法评估了临沂市PM_(2.5)国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结果表明:①2015-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由4个增至7个。2024年,除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为182μg/m^(3)外,7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1.3μg/m^(3)、97.3μg/m^(3)、16.4μg/m^(3)、35.5μg/m^(3)和0.9 mg/m^(3),而同年原4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4μg/m^(3)、69.7μg/m^(3)、9.2μg/m^(3)、27.6μg/m^(3)和0.6 mg/m^(3)。②2022-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的PM_(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3、42.6、38.6、39.3、42.0和23.5μg/m^(3),呈城区站点>交通站点>农村站点和国控站点>城区周边站点>背景站点的特征,其他污染物浓度分布与其基本一致;而背景站点O_(3)年平均浓度高于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其余不同点位O_(3)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不显著。③国控站点大气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已不足以代表城市整体污染情况,2018年国控站点PM_(2.5)浓度的空间代表性区域面积仅占整个城市面积的1.95%,2022年增至2.27%。研究显示:2015-2024年临沂市逐步增设不同类型监测站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新增3个国控站点后,其覆盖区域污染情况较原4个国控站点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更明显;同时,不同类型监测站点VOCs和PM_(2.5)排放源贡献存在显著差异,2022年临沂市国控站点PM_(2.5)浓度空间代表性范围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 背景站点 细颗粒物(PM_(2.5)) 站点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及潜在危害评估
14
作者 潘巍 赵挺洁 +3 位作者 王月梅 朱龙 安立会 王慢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3-609,共7页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检出,但有关海洋哺乳类动物体内微塑料尤其是小粒径微塑料(>20μm)污染水平的报道仍非常有限。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分析了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聚合物材质类型、颗粒丰度和形态特征,...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检出,但有关海洋哺乳类动物体内微塑料尤其是小粒径微塑料(>20μm)污染水平的报道仍非常有限。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分析了渤海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聚合物材质类型、颗粒丰度和形态特征,并根据每种聚合物的单体危害值计算微塑料污染的聚合物危害指数(PHI),以评估其潜在危害。结果表明: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96±2.06)个/g,主要聚合物材质类型包括聚乙烯(40.1%)、聚丙烯(27.8%)和聚苯乙烯(15.9%),形态可分为碎片(59.5%)、纤维(25.0%)、薄膜(8.3%)和颗粒(7.2%),并且小粒径微塑料(20~150μm)占检出微塑料的80%以上。斑海豹粪便中微塑料的PHI高达610.23,这主要与粪便中具有较高聚合物单体危害值的聚氨酯和聚氯乙烯有关。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渤海微塑料污染的科学数据,也为评估微塑料对珍稀物种的健康危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哺乳类 微塑料 粒径 聚合物危害指数(PHI)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尾菜高量还田的环境风险及其成本约束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光全 巴音 +2 位作者 杜玉明 李凤民 薛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27-1841,共15页
尾菜还田能够培肥低质黄土,但其高量还田是否带来环境二次污染并由此增加处理成本等问题仍不清楚。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覆土埋压方法设计了3个尾菜高量还田厚度(20 cm、40 cm和60 cm)和3个覆土厚度(10 cm、20 cm和30 cm)随机组合的... 尾菜还田能够培肥低质黄土,但其高量还田是否带来环境二次污染并由此增加处理成本等问题仍不清楚。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覆土埋压方法设计了3个尾菜高量还田厚度(20 cm、40 cm和60 cm)和3个覆土厚度(10 cm、20 cm和30 cm)随机组合的小区试验,和两个中型试验(尾菜还田厚度350 cm,覆土厚度30 cm),调查了尾菜降解率、土壤表面NH_(3)和H_(2)S排放速率、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盐离子含量以及工程成本等数据。结果显示,所有处理尾菜累积降解率均呈对数增长曲线,其表现先快后慢,第20天和第35天小区和中型试验场尾菜降解率均达70.0%以上,之后趋缓;还田尾菜厚度60 cm、覆土厚度10~30 cm,较对照全菜(60 cm厚尾菜露天堆放)的NH_(3)和H_(2)S排放量分别减少71.0%~86.0%和84.9%~87.9%。覆土表面NH_(3)排放速率时间序列均呈单窄峰值曲线,峰值大小和排放量与还田尾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覆土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区试验覆土表面H_(2)S排放量与对照全土(翻耕0~30 cm土壤)无显著差异,但中型试验场的H_(2)S排放量明显增加。尾菜还田量越大,污染物排放强度越小;中型试验场尾菜层及其上层和下层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量、Ca^(2+)含量均与对照全土无显著差异,而Na^(+)向深土层淋洗。中型试验场尾菜还田量与处理成本呈幂律负相关关系,尾菜还田量越大,其处理成本越低,最低成本均值可至25.0±7元∙t^(−1)(鲜重)。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覆土埋压法高量还田尾菜是一种低成本、简便易行和生态环保的尾菜高效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菜 高量还田 降解率 NH_(3)排放 H_(2)S排放 成本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B/N-C单原子催化剂活化PMS处理焦化废水
16
作者 王建 刘宇琪 +1 位作者 韩世豪 杨少霞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0,共8页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Fe-B/N-C单原子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处理焦化废水。表征结果显示,单原子Fe的负载量为3.69%(w),B原子掺杂并未改变催化剂的微观形貌,Fe、B、N和C元素在Fe-B/N-C表面均匀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Fe-B/N-C...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Fe-B/N-C单原子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处理焦化废水。表征结果显示,单原子Fe的负载量为3.69%(w),B原子掺杂并未改变催化剂的微观形貌,Fe、B、N和C元素在Fe-B/N-C表面均匀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Fe-B/N-C投加量为0.5 g/L、PMS投加量为2.0 g/L的条件下,Fe-B/N-C活化PMS体系在10 min内可完全去除废水中的苯酚,30 min后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可达75.8%,表现出较强的去除能力,且明显强于单独PMS和Fe-N-C活化PMS体系;与单独PMS和Fe-N-C活化PMS体系相比,Fe-B/N-C活化PMS体系对废水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的去除效果最好(30 min后去除率可达84.8%),尤其是对络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30 min后去除率分别可达80.9%、60.8%和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反应 过一硫酸盐 单原子催化剂 杂原子掺杂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3+)功能化碳点双发射荧光凝胶球的制备及其防伪应用
17
作者 陆佳桢 徐陈 +2 位作者 郑瑜 尚奕辰 李颖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3,共10页
以海藻酸钠(alginate,Alg)为基质,引入镧系元素(lanthanides,Ln)和碳点(carbon dots,CDs)为发射中心,采用注射法成功制备了两种双发射凝胶球(Ln@CDs@Alg,Ln=Eu、Tb),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n@CDs@Alg凝胶球在254 nm... 以海藻酸钠(alginate,Alg)为基质,引入镧系元素(lanthanides,Ln)和碳点(carbon dots,CDs)为发射中心,采用注射法成功制备了两种双发射凝胶球(Ln@CDs@Alg,Ln=Eu、Tb),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n@CDs@Alg凝胶球在254 nm紫外光(ultraviolet,UV)激发下分别发射红色、绿色荧光,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基于该特性,设计了一种防伪阵列,即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显示的蓝色荧光用于信息保护,254 nm紫外光激发下显示由红色、绿色荧光组成的信息“MY”.该凝胶球阵列展现的双波双色多级保护特性,在防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离子 碳点 凝胶球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淋对苜蓿干燥过程中营养品质及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刘丽英 王玉芝 +4 位作者 刘志刚 刘红梅 杨溢文 丁霞 孙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2139,共8页
雨淋极易造成北方地区2、3茬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发霉变质,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燥过程中雨淋对其营养品质变化及真菌群落演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分析雨淋和未雨淋处理下干燥过程中苜蓿的含水量、营养成分及真菌群落结构... 雨淋极易造成北方地区2、3茬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发霉变质,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燥过程中雨淋对其营养品质变化及真菌群落演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分析雨淋和未雨淋处理下干燥过程中苜蓿的含水量、营养成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收获时淋雨可导致苜蓿干燥时间延长3~4 d。与未雨淋苜蓿相比,雨淋组苜蓿干燥第9 d时,其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WSC)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49%,0.92%,0.83%,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分别显著升高了3.60%和3.81%(P<0.05)。随干燥时间延长,雨淋组和未雨淋组苜蓿的干物质(Dry matter,DM)、NDF及ADF含量均显著上升,CP,SP,WSC含量均显著下降。苜蓿干燥过程中主要有7类霉菌(Alternaria,Mycocentrospora,Ascohyta,Fusarium,Moesziomyces,Stemphylium,Cladosporium)附着于干草表面,雨淋可使苜蓿干草7类霉菌丰度值之和增加13.89%。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菌刺孢属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WSC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雨淋显著延长苜蓿干燥时间,加剧苜蓿营养流失与霉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淋 干燥 苜蓿干草 营养品质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改性促进活性炭室温甲醛吸附机理的研究
19
作者 李蒙召 向宁 +5 位作者 尚春林 刘耀鑫 薛苗 付航 李巧艳 赵青松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1,共12页
氮改性是提升活性炭甲醛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氮改性活性炭中同时存在多种含氮官能团(如吡咯-N、吡啶-N、石墨-N等),特定类型含氮官能团对甲醛吸附的促进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过调整三聚氰胺和煤基活性炭的配比(两者质量比为0~... 氮改性是提升活性炭甲醛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氮改性活性炭中同时存在多种含氮官能团(如吡咯-N、吡啶-N、石墨-N等),特定类型含氮官能团对甲醛吸附的促进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通过调整三聚氰胺和煤基活性炭的配比(两者质量比为0~2),实现了含氮官能团的定向调控。借助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探究了特定含氮官能团(吡咯-N、吡啶-N、石墨-N)、孔隙结构与甲醛吸附性能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含氮官能团的引入提升了活性炭的甲醛吸附容量,但过量的氮改性会严重堵塞样品的孔道,降低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从而不利于甲醛的吸附。计算结果表明,与原始炭片、吡啶-N改性的炭片和石墨-N改性的炭片相比,吡咯-N改性的炭片由于与甲醛形成了更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其具有显著更高的甲醛吸附能(-33.26 kJ/mol)。当三聚氰胺和煤基活性炭的改性比例(质量比)为1∶1时,所制备的ACM-1样品同时具有丰富的吡咯-N物种和发达的微孔结构,从而展示了最佳的室温甲醛吸附性能,甲醛吸附容量为2.0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氮改性 甲醛 吸附 DFT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化学絮凝联合吸附方法去除人工污水中抗生素的研究
20
作者 刘伟 周春生 +2 位作者 王向飞 龚萍 王本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3-419,共7页
为有效阻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路径,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本文针对制药污水厂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联合化学絮凝方法与吸附方法以去除目前未受到关注但应予重视的5种常见抗生素。在水质可控的人工污水环境中,抗生素去除效率最高可提升至97.6%... 为有效阻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路径,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本文针对制药污水厂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联合化学絮凝方法与吸附方法以去除目前未受到关注但应予重视的5种常见抗生素。在水质可控的人工污水环境中,抗生素去除效率最高可提升至97.6%,较化学絮凝方法单独处理提高55~70个百分点。化学絮凝对粉末吸附剂的回收效率达99%以上,经沉淀处理后水体悬浮物浓度最低可至2.0 mg·L^(-1),最大程度地降低吸附剂残留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吸附剂对目标抗生素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膨润土。该研究结果对于解决现有常规污水处理方法未能有效去除抗生素的实际问题、拓展常规污水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应对新型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絮凝 吸附 抗生素 人工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