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2018年发掘简报
1
作者 胡春佰 格日乐图 +7 位作者 高兴超 王永胜 李倩 白苏日娜(绘图) 陈文虎(拍照) 朝力门(拍照) 施慧超(绘图) 孙斯琴格日乐(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8,共17页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 2017~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其中2018年共清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墓葬99座及祭祀坑1座,出土陶、铜、铁、玉、石、骨器等500余件。此次发掘发现了明确进入西汉纪年的墓葬,证明了汉初秦昭襄王长城以东的福路塔墓地所在区域仍然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之下。该墓地以秦文化为主导,但同时存在赵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和西戎人群相关的随葬品,对于研究多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路塔墓地 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 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病害分析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淑花 车志晖 +1 位作者 孙金松 腾和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311-313,共3页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因其独具特色的雕刻技法、历史宗教文化传承及民族融合思想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广化寺石质文物面临危岩崩落、裂隙渗水、表层风化剥落等严峻的病害问题。针对石质文物主要病害,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并提出针...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因其独具特色的雕刻技法、历史宗教文化传承及民族融合思想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广化寺石质文物面临危岩崩落、裂隙渗水、表层风化剥落等严峻的病害问题。针对石质文物主要病害,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以科学保护广化寺石质文物,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风化病害 广化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浩贝如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峰(摄) 胡杨(摄) +7 位作者 王尹辰(摄/图) 曹狄(图) 王燕(图) 马健 曹建恩 孙金松 景学义 马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共10页
201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了阿拉善右旗北部新发现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共发现采矿坑7处、石构房址7座、石阵30处,并采集大量采矿石器与陶器残片。拉曼光谱分析显示... 201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了阿拉善右旗北部新发现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共发现采矿坑7处、石构房址7座、石阵30处,并采集大量采矿石器与陶器残片。拉曼光谱分析显示,该遗址采集的矿料样品为典型的绿松石。结合周邻相关考古材料可知,浩贝如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可能在东周时期已得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东周时期 绿松石 矿业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清水河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瓮城发掘述要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5 位作者 党郁 李亚新 徐婷婷(执笔/绘图) 高海涛(摄影) 杨佳峰(摄影) 王燕(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4,F0002,共10页
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史前时期石城址。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队对石城瓮城部分进行整体揭露,基本辨明了其由主城城垣、城门、马面、瓮城城垣、... 内蒙古清水河县后城咀龙山时代石城是迄今为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史前时期石城址。2019~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组队对石城瓮城部分进行整体揭露,基本辨明了其由主城城垣、城门、马面、瓮城城垣、壕沟、瓮城通道及两侧墩台、瓮城内建筑台基组成的建筑形态、营建顺序与布局特征,各建筑层位、堆积内出土的永兴店文化时期遗物文化内涵单纯、时代特征单一,为深入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城防体系布局建设及区域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崭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龙山时代 石城 瓮城 防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哈喇乌沟口遗址调查简报
5
作者 孙金松 +5 位作者 曹建恩 党郁 王尹辰(执笔/摄影) 景学义 任萌 胡杨(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0,共8页
2018~202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贺兰山西麓的哈喇乌沟口遗址,共发现各类石构房址16座、人工平台1座、列石7道、岩画点227处,初步确认该遗址是内蒙古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具有游牧文化特征的大型聚落... 2018~202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了贺兰山西麓的哈喇乌沟口遗址,共发现各类石构房址16座、人工平台1座、列石7道、岩画点227处,初步确认该遗址是内蒙古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具有游牧文化特征的大型聚落遗址。该遗址的聚落布局和形态与新疆东天山地区相关遗存类似,年代可能属于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为探讨贺兰山地区游牧文化的地域特征与农牧互动格局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哈喇乌沟口遗址 游牧文化 石构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乃仁陶勒盖遗址出土木炭揭示裕民文化人群的木材利用策略
6
作者 王海燕 王树芝 +2 位作者 胡晓农 孙永刚 焦延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可以揭示古代人类对木材的利用,当时的生业模式和环境变化,也为古生物、古环境、古地质学研究提供更多材料。乃仁陶勒盖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裕民文化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年代在7.6~7.2 ka B.P.。202...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木炭,可以揭示古代人类对木材的利用,当时的生业模式和环境变化,也为古生物、古环境、古地质学研究提供更多材料。乃仁陶勒盖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裕民文化时期人类居住遗址,年代在7.6~7.2 ka B.P.。2020年在遗址发掘过程中采集81份土样,经过浮选获得大于2 mm木炭1147块,依据木材的解剖特征,对木材进行识别。经鉴定有10个属,包括榆属(Ulmus sp.)、李属(Prunus sp.)、柳属(Salix sp.)、侧柏属(Platycladus sp.)、刺柏属(Juniperus sp.)、槭属(Acer sp.)、黄檗属(Phellodendron sp.)、栒子属(Cotoneaster sp.)、铁木属(Ostrya sp.)、胡颓子属(Elaeagnus sp.),还有禾本科植物和1个未知阔叶树种。结果表明,该地区裕民文化时期曾经分布有丰富的林地植被,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气候环境远优于现代。从房址和灶址中出土的木炭,推测当时的先民可能使用榆属、李属、柳属、侧柏属、刺柏属木材建造房屋或做工具,以李属、榆属、侧柏属、槭属等木材做燃料。榆属、李属木材在先民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推测裕民文化时期先民可能有意识地选择和管理遗址周围果实可食用或者其他部分可食用的木本植物,丰富食物资源。本研究为探讨裕民文化时期古代先民的木材利用、重建遗址微环境和生业模式提供了新的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乃仁陶勒盖遗址 裕民文化 木炭分析 生业模式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武川镇若干问题考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文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3,共6页
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 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辖,二者之间有阴山交通道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武川镇 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 白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