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研究进展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帅 李佳 +2 位作者 孙晓宇 李光晨 翟景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对公共卫生领域构成了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对婴幼儿群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婴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之一,RSV感染是导致婴儿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RSV与婴幼儿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回顾了RSV的基本特征,深入探讨了婴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生理结构等特点,解释了婴幼儿相对易感染RSV的原因,详细剖析了RSV感染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的影响,对当前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有效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支持,为未来研究和应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肺炎 易感性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12a系统:核酸检测的多功能工具 被引量:4
2
作者 党生 张帅 翟景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5-796,共12页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是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对抗外来遗传物质(如质粒和噬菌体)的攻击。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一种强大的分...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是原核生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对抗外来遗传物质(如质粒和噬菌体)的攻击。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一种强大的分子剪刀CRISPR/Cas12a系统,该系统在对靶标DNA进行切割的同时还具有对体系内单链DNA进行任意切割的活性,并将其转移到体外检测系统。本文对CRISPR/Cas12a系统组成、结构、Cas12a与Cas9的对比和CRISPR/Cas12a系统在核酸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 Cas12a CRISPRRNA 原间隔子相邻基序 Cas9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疫苗和药物: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宠儿 被引量:1
3
作者 未志盟 党生 +2 位作者 李光晨 高兰柱 翟景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15-2132,共1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mRNA疫苗成功研制,使得mRNA疫苗和药物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平台。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开发快速和经济成本低等优势。研究人员对mRNA疫苗的组成成分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mRNA疫苗成功研制,使得mRNA疫苗和药物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平台。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具有高效、安全、开发快速和经济成本低等优势。研究人员对mRNA疫苗的组成成分和递送载体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克服了其稳定性差、具有固有免疫原性和体内递送效率低等问题,使COVID-19 mRNA疫苗获批临床应用。尽管还没有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获批临床应用,但是编码肿瘤抗原、治疗性抗体、细胞因子、肿瘤抑制因子、溶瘤病毒、CRISPR-Cas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受体(TCR)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已经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疗效,并且有一些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同时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与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在临床试验中已取得显著有效的成果。本文对mRNA疫苗和药物的免疫机制、分类、修饰方法、递送系统、多种癌症疫苗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该领域当前挑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了综述,并期待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尽快的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癌症疫苗和药物 免疫机制 分类 修饰方法 递送系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Phenotypes to Molecules: Revolutionizing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Methods
4
作者 WANG Xuan LV Chang-Long ZHAI Jing-Bo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5-1077,共13页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ther aspects.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as well as their key genes and metabolites,will enabl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of diseases,new treatment methods,better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s,and better guidance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s well as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rapidly evolving topic.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Curr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gut microbiota have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phenotypic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o identific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This review integrates the main methods of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es their application.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This revolutionary method for intestinal flora identification heralds a new chapter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16S r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qPC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ass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Ag85A基因突变体的设计与合成
5
作者 赵乐恒 翟郑 +1 位作者 吕昌龙 翟景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56-64,共9页
自行设计和合成可转录mRNA不能翻译功能性蛋白分子的全长Ag85A编码基因突变体(Ag85A-M),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用于后续制备Ag85A-M疫苗,研究双股Ag85 DAN疫苗是否能通过RNA传感器提呈抗原信息,诱导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设计... 自行设计和合成可转录mRNA不能翻译功能性蛋白分子的全长Ag85A编码基因突变体(Ag85A-M),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用于后续制备Ag85A-M疫苗,研究双股Ag85 DAN疫苗是否能通过RNA传感器提呈抗原信息,诱导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设计Ag85A-M基因,将编码Ag85A基因(891 bp)中的第114位和230位的碱基C突变为G,使之含有TAG和TGA双重翻译终止子。合成Ag85A(M)全基因片段,利用普通PCR方法按照设计将Ag85A(M)全基因序列分别拆分成332 bp(A)、332 bp(B)、264 bp(C)三个小片段和488 bp(D)、423 bp(E)两个小片段进行扩增合成。构建pIRES2-EGFP-Ag85A(M)载体,将Ag85A(M)全长基因片段通过pIRES2-EGFP载体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e site, MCS)中双酶切位点EcoR I/BamH I插入载体,再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DC2.4中基因表达确认。结果显示,采用普通PCR法分段扩增合成获得与预先设计的长度一致的A、B、C、D和E小片段,合成的Ag85A-M的全部序列(891 bp)、突变位置和碱基正确。三片段拆分(A、B和C小片段)阳性克隆率平均值为87.67%,基因保真度为90.33%。二片段拆分(D和E小片段)阳性克隆率平均值为81.5%,基因保真度为23%。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后续研究的含有114和230位点突变的全长Ag85A-M DNA片段,三片段基因拆分方法获得的332 bp及以下片段PCR法合成保真度显著高于二片段拆分方法获得的423 bp及以上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85A PCR 基因突变体 基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