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技术架构与产品开发
1
作者 杭月荷 姜学恭 +7 位作者 杨泽华 徐艳琴 哈斯塔木嘎 林弘杰 甄林峰 马宏伟 张敏 石霖晟杰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通用航空飞行高度低,航空器重量轻,以日间目视飞行为主,对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时效性及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精准性要求高。基于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建立航空气象服务产品体系。采取多源资料融合、动力和智能降尺度、人工智... 通用航空飞行高度低,航空器重量轻,以日间目视飞行为主,对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率、时效性及对流性天气预报的精准性要求高。基于内蒙古通用航空气象预报服务需求,建立航空气象服务产品体系。采取多源资料融合、动力和智能降尺度、人工智能与模式集成等手段,围绕航空气象三大服务领域(机场、进近区和航路),开展机场强对流、沙尘能见度、精细化风场及航路危险天气等预报预警产品研发,可为内蒙古5个通用航空机场和19个支(干)线机场的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产品检验结果表明:降水、能见度和风场要素预报准确率较高,并能预报出天气转折时段,可满足机场预报服务需求;沙尘、对流云等空间预报产品可较准确覆盖落区。但短时强降水预报量偏小,风场变化预报不理想,对能见度500 m以下的强沙尘暴预报能力偏弱,航路危险天气存在个别空报等不足,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气象 机场精细化预报 颠簸积冰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驱动因素识别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张秋良 赵鹏武 诺敏 王嘉夫 高健 赵梦玉 杨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5,共12页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 【目的】选择和验证适合研究区的林火预测模型,明确火灾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并绘制火险区划图,为森林火灾预防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基于1981—2020年历史火灾数据,融合多源(气象条件、地形、植被、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数据,比较4种机器学习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预测中的适用性,同时,基于显著影响火灾发生的驱动因素绘制火灾发生可能性地图和火险区划图。【结果】(1)增强回归树模型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67,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47,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性能。Logistic回归模型和Gompit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上两种略低,AUC分别为0.852、0.851,也满足研究区的基本预测要求。(2)气象因素气温日较差、日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海拔在驱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中位居前列;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如距公路的距离、距火灾瞭望塔的距离、人均GDP等)对林火发生也有一定影响。(3)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存在大面积火灾中、高风险区,北部中俄边境和西南部中蒙边境也有较高的火灾风险。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第2年森林火灾的发生。【结论】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增强回归树模型是最适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的预测模型。气象因子、海拔显著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火灾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区的中高火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北部和西南部也有一定的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模型比较 林火发生概率 林火驱动因素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的差异
3
作者 周庆 张恒 +6 位作者 赵鹏武 周勇 章林 弥宏卓 王嘉夫 赵梦玉 杨泽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4,共14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 [目的]分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在1987年森林大火前后的差异,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对林火防控的影响,为未来重大事件发生背景下的林火管理与防火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1980-2018年(39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历史火灾数据,以对我国森林火灾防控有重大影响的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采用逻辑斯蒂回归(LR)和增强回归树(BRT)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1987年森林大火发生前、发生后和所有年份3个时期的林火发生概率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计算各旗(县)低、中、高3个火险等级的面积,判读不同时期的林火驱动因素和火险变化差异。[结果]1)无论用所有年份还是用1987年前和1987年后的数据建模,BRT模型预测精度均高于LR模型,虽然LR模型预测精度略低,但也可以满足预测需求;2)2种林火预测模型对3个时期的预测准确率均表现为所有年份>1987年后>1987年前,说明在样本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以1987年森林大火为分界线并未提高预测精度,利用所有年份数据建模具有较高可信度;3)气候因素在不同时期均为影响林火发生的主导因素,尤其要关注火灾发生前一年秋季防火期的相关气象指标(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高地表温度、日照时数);4)3个时期的火灾中高风险区发生明显变化,内蒙古大兴安岭东部(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部及阿荣旗中部)3个时期均有较高火灾风险,北部原始林区(额尔古纳市北部)1987年前中高风险区很少,1987年后中高风险区显著增多。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1987年前主要是人为因素,1987年后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使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减少,但雷击火次数有所增加。[结论]1987年森林大火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使我国森林防火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及驱动因素的主导因素由人为因素转变为自然因素(雷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重大历史事件 1987年森林大火 预测精度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8年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苏玥 张存厚 +1 位作者 阿木尔萨那 李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4-694,共11页
以1981—2018年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最大冻土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影响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 以1981—2018年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最大冻土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影响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内蒙古典型草原季节性冻土冻结初日在9—11月,终日在4—6月,年内最大冻土深度出现在2—3月,深度在100~280 cm之间。(2)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化分为下开口抛物线型、上开口抛物线型、正弦曲线型,从最大冻土深度气候倾向率看呈现减小趋势的站点有68%。(3)最大冻土深度年代际变化分为逐年代递减、减-增型和无明显变化规律,50%的站点在1989年以后最大冻土深度发生突变。(4)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气温冻结指数、年平均风速、年极端最低气温对最大冻土深度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揭示了最大冻土深度存在退化的事实,为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指导,为陆地土壤和大气碳循环交换的研究给出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气候变化 典型草原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气象预测精度提升的研究
5
作者 赵梦玉 刘晓敏 李佳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289-29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已广泛渗透包括气象学在内的多个行业领域。气象预测是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预测之一,因借助大数据技术,气象预测的精确度日益提升。基于此,针对大数据分析在气象预测精度提升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围绕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已广泛渗透包括气象学在内的多个行业领域。气象预测是极具挑战性的科学预测之一,因借助大数据技术,气象预测的精确度日益提升。基于此,针对大数据分析在气象预测精度提升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围绕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及分析,利用大量气象数据,依托高性能计算硬件,构建一套全新的气象预测模型。同时,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对模型进行实时训练和优化,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相比传统的气象预测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追踪台风路径、预测地方性降雨量及气温变化等方面,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相比传统模型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分析 气象预测 预测精度 机器学习 高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郝海 郝飞 +1 位作者 郝泽东 郝强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68-68,共1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气象观测工作对人们的生活关联愈加密切。在此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技观测水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气象科技业务对我国农业、工业等领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下文主要对气象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气象观测工作对人们的生活关联愈加密切。在此背景下,我国气象科技观测水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气象科技业务对我国农业、工业等领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下文主要对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局 科技服务 现状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呼和浩特市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7
作者 金师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0期221-223,共3页
结合2011—2015年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不同地理位置共5个闪电定位仪的闪电资料,依照每平方公里落雷密度共选出25个雷击高发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对约7万组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试验结论,对易受雷击区域附近土壤电阻... 结合2011—2015年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不同地理位置共5个闪电定位仪的闪电资料,依照每平方公里落雷密度共选出25个雷击高发区域进行研究。通过对约7万组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和试验结论,对易受雷击区域附近土壤电阻率、环境、海拔及相对高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市区雷击区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时空分布 地理环境 分布规律 内蒙古呼和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扬 刘杰 +1 位作者 谢鹏宇 郝海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70-70,共1页
在新形势下对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不断促进业务人员讲思想改变,增强改革的意识,不断推动改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高素质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重视对一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人才培养... 在新形势下对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不断促进业务人员讲思想改变,增强改革的意识,不断推动改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高素质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重视对一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建设。本文以某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我国气象发展趋势、现状和提高的方向等,实现该地区的气象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台站 观测业务 职能管理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气象服务中基础气象数据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郝飞 郝海 +1 位作者 郝强 郝泽东 《南方农机》 2018年第2期210-210,共1页
从古至今,气象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预报类的天气气象产品所占比例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城市的气象。因此在公共气象中,基础气象数据的存在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公共气象服务中... 从古至今,气象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预报类的天气气象产品所占比例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城市的气象。因此在公共气象中,基础气象数据的存在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主要对公共气象服务中基础气象数据开发与应用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气象 天气预警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自动气象站故障处理
10
作者 苏利军 杜文娟 +1 位作者 吴歆彦 马召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212-212,216,共2页
根据呼和浩特地区各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运行状况,主要介绍长春气象仪器厂生产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处理方法,以供基层台站维护维修员参考。
关键词 区域自动气象站 建设现状 故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作者 韩景蕴 白俊明 +2 位作者 曹广义 贾仕勇 云静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第10期53-53,共1页
农作物在生长的任何时期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以及水都有着一定的不同,为了给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农业部门有必要密切关注农业的天气预报,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天气提前做出准备,使农作物能够更好地生长。由此可看出,气象工作对于... 农作物在生长的任何时期所需要的温度、湿度以及水都有着一定的不同,为了给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农业部门有必要密切关注农业的天气预报,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天气提前做出准备,使农作物能够更好地生长。由此可看出,气象工作对于我国农业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及时地掌握当地的天气情况,农民才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使农作物不因气候的剧烈变化而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
12
作者 刘杰 张岚晶 +1 位作者 邹扬 郝海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69-69,共1页
由于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气象状况也越来越关注。新的时期,虽然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本文笔者就如何... 由于我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气象状况也越来越关注。新的时期,虽然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出一点建议,使其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服务 质量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中异常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
13
作者 郝泽东 郝海 +3 位作者 郝飞 邹扬 刘杰 郝强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4期67-67,共1页
在气象业务中,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在现代气象观测的职工,地面气象自动化是其重要的内容,能够很好的促进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能够提升气象业务能力。该观测形式能够改变和观测自动化不相适应的观测任务、方法、流程等,建立起和... 在气象业务中,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在现代气象观测的职工,地面气象自动化是其重要的内容,能够很好的促进气象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能够提升气象业务能力。该观测形式能够改变和观测自动化不相适应的观测任务、方法、流程等,建立起和现代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模式,不断实现观测效益的提升。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对气象改革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阐述,同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业务改革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返式平漂探空下降段FY-3D卫星湿度廓线检验
14
作者 周雪松 宏观 +3 位作者 夏元彩 罗皓文 包伟智 田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3-1385,共13页
往返式平漂探空观测(以下简称平漂探空)可实现地面至平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廓线垂直探测以及平流层低层内持续4 h水平温度分布探测。目前,平漂探空已在长江中下游、广东、内蒙古等多地开展观测试验,效果良好。利用2021年3—9月长江中下游... 往返式平漂探空观测(以下简称平漂探空)可实现地面至平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廓线垂直探测以及平流层低层内持续4 h水平温度分布探测。目前,平漂探空已在长江中下游、广东、内蒙古等多地开展观测试验,效果良好。利用2021年3—9月长江中下游平漂探空试验数据完成对卫星反演大气湿度廓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由平漂探空下降段数据的检验结果可知,卫星湿度廓线的平均绝对误差约15%,均方根误差约20%。在午间、夜间,卫星反演的湿度廓线数据质量比清晨、傍晚的湿度廓线相对较好。卫星反演的湿度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随海拔升高而减小,随湿度增大而增大。在湿度50%以下,卫星反演的湿度偏大;在湿度50%以上,卫星反演的湿度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漂探空 卫星 湿度廓线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徐麦33产量和品质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艳玲 周广胜 +10 位作者 郭建平 董静 潘亚茹 张仁祖 张利华 吴世明 贾红 宋强 李轲 陈耿 徐金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2-561,共10页
利用2017—2022年江苏徐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数据研究作物品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管理措施均相同条件下,气候变暖对半冬性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为0.1~1.7℃。平均气... 利用2017—2022年江苏徐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试验数据研究作物品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管理措施均相同条件下,气候变暖对半冬性冬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温幅度为0.1~1.7℃。平均气温升高对冬小麦产量结构造成影响,平均气温每升高1℃,冬小麦穗粒数减少14.7%;平均气温升高对籽粒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籽粒品质。平均气温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72(达到0.01显著性水平),与脂肪含量相关系数为-0.52(达到0.05显著性水平)。此外,气温升高对16种氨基酸中的14种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负面影响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导致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夜间最低气温升高,冬小麦呼吸作用加强,不利于冬小麦同化作用和有机物积累;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开花期到成熟期高温热害增多,影响冬小麦生理生化过程,特别是限制了冬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往返式平漂探空的FY-3D卫星反演温度检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雪松 郭启云 +1 位作者 夏元彩 田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4,共13页
往返式平漂探空观测(以下简称平漂探空)可实现对流层至平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廓线垂直探测以及平流层低层内持续4 h的水平温度分布探测。该文介绍利用平漂探空试验数据对风云3号气象卫星D星(FY-3D)反演温度数据的检验评估算法,基于该算法和... 往返式平漂探空观测(以下简称平漂探空)可实现对流层至平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廓线垂直探测以及平流层低层内持续4 h的水平温度分布探测。该文介绍利用平漂探空试验数据对风云3号气象卫星D星(FY-3D)反演温度数据的检验评估算法,基于该算法和2021年3—9月长江中下游平漂探空试验数据完成对卫星反演大气温度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FY-3D卫星反演的温度数据准确度总体较高,与平漂探空上升段数据平均绝对偏差约为1.34℃,与下降段数据平均绝对偏差约为1.93℃;卫星反演的100 hPa以上和850 hPa以下温度误差分别偏大0.59℃和0.33℃;卫星反演平流层温度准确度低于温度廓线,平均绝对偏差约为3.92℃;与平漂探空数据相比,卫星大气温度廓线分辨率较低、趋势较平滑,无法显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和平流层温度水平分布的细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漂探空 卫星 检验评估 温度廓线 平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老图山人工林林分结构与土壤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7
作者 温馨 张妍妍 +5 位作者 张志杰 王雪宜 梁昊 苏孟白 韩安霞 程小琴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7期8465-8473,共9页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逐渐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七老图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与华北落叶松与白桦人工混交... 随着人工林面积的逐渐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七老图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与华北落叶松与白桦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变差分解等方法,筛选出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及其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结果发现:(1)4种典型人工林林下下物种多样性丰富,共计43科56属68种,人工林下多以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禾本科、十字花科为主;(2)4种林分类型中华北落叶松与白桦人工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为32科45属47种,并且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他三种林分类型存在明显差异。(3)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林分结构中胸径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关键因子,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是影响物种多样性主要因子。(4)进一步通过变差分解结果显示,林分结构的解释率最高,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解释率分别为49.1%、44.6%、50.3%、20.5%。因此,欲提高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应适当调整人工林上层林木的胸径,以此优化林分密度、郁闭度,改善林分结构,从而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物种多样性 变差分解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