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生土砌体材料改性研究
1
作者 陈港 王崴 张金涛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在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的生土中掺入莜麦秸秆、羊毛纤维、糯米浆以及甲基硅酸钠,通过正交试验对生土材料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不同掺量下各改性材料对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高抗压型改性生... 在内蒙古阴山南麓地区的生土中掺入莜麦秸秆、羊毛纤维、糯米浆以及甲基硅酸钠,通过正交试验对生土材料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不同掺量下各改性材料对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高抗压型改性生土材料最优配合比为:整体含水率18%,莜麦秸秆掺量为0.6%,羊毛纤维掺量为0.6%,糯米浆掺量为2%,甲基硅酸钠掺量为1.5%。相较于素土试件其抗压强度提高了65.6%,导热系数减少了8.0%。低导热型最优配合比为:整体含水率18%,莜麦秸秆掺量为0.6%,羊毛纤维掺量为0.6%,糯米浆掺量为2%,甲基硅酸钠掺量为0.7%。相较于素土试件其抗压强度提高了50.5%,导热系数减少了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改性 正交试验 最优配合比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郝家窑村窑居建筑形态及建造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旭 王崴 杨雅暄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239-241,共3页
靠崖式窑居极具特点,其结构体系完全由挖凿而成的纯原状土拱支撑。文章通过对托克托县郝家窑村靠崖式窑居现状、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的现场调研,发现其在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上与一般靠崖式窑居有所不同。文章分析总结了郝家窑村靠崖式窑... 靠崖式窑居极具特点,其结构体系完全由挖凿而成的纯原状土拱支撑。文章通过对托克托县郝家窑村靠崖式窑居现状、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的现场调研,发现其在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上与一般靠崖式窑居有所不同。文章分析总结了郝家窑村靠崖式窑居的现状、建筑形态和建造技术及其特点,弥补了内蒙古中西部靠崖式窑居基础资料的空白,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域性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家窑村 靠崖式窑洞 建筑形态 建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希拉穆仁召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形制分析
3
作者 朱雅坤 韩瑛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15-121,共7页
藏传佛教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历经百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固定化的表达形式。研究以希拉穆仁召大雄宝殿为对象,通过史料分析、田野调研和比较研究,阐述希拉穆仁召的形成背景,对其布局形制和建筑形态进行解读,分析建筑形制的形成、... 藏传佛教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历经百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固定化的表达形式。研究以希拉穆仁召大雄宝殿为对象,通过史料分析、田野调研和比较研究,阐述希拉穆仁召的形成背景,对其布局形制和建筑形态进行解读,分析建筑形制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希拉穆仁召在营造过程中受宗教政策、移民背景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平面布局受到清乌兰察布地区的影响,采用以都纲为主体的藏式三段式殿堂形式。建筑形态、内部结构则受到土默特地区建筑类型的影响,形成了藏式与汉式结合的地域化建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希拉穆仁召 建筑形制 殿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扩散现象背景下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颖斌 李鹏涛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12期32-34,共3页
高校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代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和校园的文化建设。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建筑面临着个性丧失、活性不足等问题。文章首先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概念下的校园建筑文化分析,了解高校建筑文化现... 高校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代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学校的整体风貌和校园的文化建设。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校园建筑面临着个性丧失、活性不足等问题。文章首先通过文化地理学相关概念下的校园建筑文化分析,了解高校建筑文化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高校建筑在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化扩散现象进行“横断性”的研究,即通过“动态”与“多维”的研究方法,对建筑形态、功能空间、建筑景观等方面在旧工业改造背景下的建筑循环系统中进行分析,同时对高校建筑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并总结高校建筑更新策略。以小见大,引证高校特色文化的挖掘对于整个校园活力塑造的重要性,探寻高校建筑更新发展新方向,旨在活化高校历史文脉,为其他相似的高校建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高校建筑 文化扩散现象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魏旭强 韩瑛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6期176-178,共3页
随着时代发展,内蒙古旧美术馆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且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旧美术馆相关的45个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使用者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城市因素、文化因素、建筑因素和使用者因素是公众参与... 随着时代发展,内蒙古旧美术馆已无法满足时代需求且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旧美术馆相关的45个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使用者访谈文本分析发现,城市因素、文化因素、建筑因素和使用者因素是公众参与视角下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出内蒙古旧美术馆改扩建影响因素模型,为内蒙古旧美术馆的进一步更新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旧美术馆 旧建筑改扩建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美岱桥村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形态分析
6
作者 王笑颜 王崴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246-247,共2页
近年来,内蒙古美岱桥村在新农村建设浪潮的推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农村住宅建设的问题,同时村中出现的"面子工程"破坏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院落。文章通过对美岱桥村实地走访、调研、... 近年来,内蒙古美岱桥村在新农村建设浪潮的推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农村住宅建设的问题,同时村中出现的"面子工程"破坏了许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院落。文章通过对美岱桥村实地走访、调研、航拍以及绘制虚拟模型等研究方式,对美岱桥村传统民居建筑的院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问题所在,为当地传统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岱桥村 传统民居 院落空间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南麓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
7
作者 陈轶杰 王崴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248-249,共2页
如今城市建筑同化越来越严重,而传统民居是地域建筑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南麓传统民居位于内蒙古中部,这里的村落依山面水,是走西口所导致多种文化相融的结果。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归纳出该地区特有的传统营造技... 如今城市建筑同化越来越严重,而传统民居是地域建筑创作重要的灵感来源,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南麓传统民居位于内蒙古中部,这里的村落依山面水,是走西口所导致多种文化相融的结果。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归纳出该地区特有的传统营造技艺,表现出农村建筑的科学性与灵活性,以期将传统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浪潮下,传统技艺频频失传,对于营造技艺的研究亟待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麓 传统民居 营造技艺 保护和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系统营建参数下轻钢土坯农宅建构研究——以内蒙古呼包地区传统土坯农宅为例
8
作者 张瑞雪 王崴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50-152,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势头正盛;由于乡村建设产业的盲目开发,致使传统社会结构瓦解,农宅形制趋同而平庸,传统地域符号消失。首先,基于谢英俊开放建筑系统引导下的家屋重建经验,总结出制约农宅营建的两个参数——设计和建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势头正盛;由于乡村建设产业的盲目开发,致使传统社会结构瓦解,农宅形制趋同而平庸,传统地域符号消失。首先,基于谢英俊开放建筑系统引导下的家屋重建经验,总结出制约农宅营建的两个参数——设计和建造,并代入到轻钢结构土坯农宅,即从两个参数进行统筹,以传统农宅为原型,从空间形态的重构、结构和构造的简化三个方面提出开放性轻钢结构土坯农宅的现代化转译策略。并建立轻钢结构土坯农宅模型,以期为同类型农宅的有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建参数 土坯农宅 开放系统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美岱桥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调研分析
9
作者 王笑颜 王崴 陈轶杰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4期57-59,共3页
美岱桥村位于内蒙古呼包地区中部,有着优渥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因此造就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式的地域民居。文章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的气候特征和农耕文化,了解美岱桥村的生活、生产空间形态及构成。通过实地走访、测... 美岱桥村位于内蒙古呼包地区中部,有着优渥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因此造就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式的地域民居。文章通过研究内蒙古中部的气候特征和农耕文化,了解美岱桥村的生活、生产空间形态及构成。通过实地走访、测绘、航拍问卷等调研方式,归纳整理基于生产空间下的三类民居院落格局,重点研究传统民居的院落外部和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指出该种空间形态中的不足之处,为相关传统民居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岱桥村 传统民居 空间形态 形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南麓传统民居木构架及节点营建技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轶杰 王崴 王笑颜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4期68-70,共3页
内蒙古阴山南麓传统民居既反映了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又顺应了该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这里的居民大多为走西口移民至此,其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形成了半农半牧的文化。然而关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建造文献资料十分匮乏... 内蒙古阴山南麓传统民居既反映了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又顺应了该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这里的居民大多为走西口移民至此,其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形成了半农半牧的文化。然而关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建造文献资料十分匮乏,笔者通过查阅该地区相关文献,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阴山南麓现存的传统民居进行调研,了解本地区的传统的建筑形式,对其木构架及节点进行研究,总结营建技艺,传承该地区搭建木构架的传统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南麓 传统民居 构造体系 营建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硅酸钠对生土材料强度及耐水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杨 王崴 张金涛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605-609,共5页
传统生土材料存在不耐水、遇水软化、强度低等缺陷,为了改善传统生土材料的性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土中掺入甲基硅酸钠进行生土试块改性试验,通过分析对比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配合比方案下甲基硅酸钠对生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生土试块... 传统生土材料存在不耐水、遇水软化、强度低等缺陷,为了改善传统生土材料的性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土中掺入甲基硅酸钠进行生土试块改性试验,通过分析对比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配合比方案下甲基硅酸钠对生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生土试块的质量损失率和吸水率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添加甲基硅酸钠对生土试块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均有提高,掺量1.5%时效果最优,浸泡1 h吸水率为1.69%,抗压强度为3.70 MPa,强度提高32.56%。此外,试验还揭示了改性生土块抗压强度和耐水性能随甲基硅酸钠掺量变化的规律,同时甲基硅酸钠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促进了农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低碳建筑的使用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 改性生土试块 抗压强度 耐水性能 甲基硅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藏式窗在蒙古佛寺殿堂建筑中的本土化探析
12
作者 莫日根 刘慧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藏式窗作为传统藏式建筑代表构件之一,伴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带有藏式特征的寺庙建筑得以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出现了藏式及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本文从两种建筑类型中藏式窗的符号语言、材料及做法、装饰色彩方面切入,运用归... 藏式窗作为传统藏式建筑代表构件之一,伴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带有藏式特征的寺庙建筑得以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出现了藏式及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本文从两种建筑类型中藏式窗的符号语言、材料及做法、装饰色彩方面切入,运用归纳比较方法,尝试探讨受地缘文化环境影响下,传统藏式窗在蒙古佛寺殿堂建筑上呈现出的本土化特征并挖掘其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蒙古藏传佛寺建筑装饰艺术及现代蒙古族地域建筑装饰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窗 蒙古 藏传佛寺 殿堂建筑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天然纤维材料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涛 王崴 李果 《建筑技术》 2024年第6期715-718,共4页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土中引入莜麦秸秆和羊毛纤维进行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提升的试验,试验中使用当地易于获取的天然土壤、莜麦秸秆和羊毛,经人工压实制坯,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添加莜麦秸秆可将改性生土试件强度提高40....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生土中引入莜麦秸秆和羊毛纤维进行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提升的试验,试验中使用当地易于获取的天然土壤、莜麦秸秆和羊毛,经人工压实制坯,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添加莜麦秸秆可将改性生土试件强度提高40.5%,添加羊毛纤维可将强度提高89.25%,此外,试验也揭示了改性生土试件抗压强度顺应两种纤维材料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纤维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 改性生土试件 纤维材料 莜麦秸秆 羊毛纤维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胆式技术下的既有住宅改造空间组织与建造方式研究
14
作者 李宇晨 王崴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56-158,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老旧住宅使用功能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建筑结构与构件也饱经风霜面临更新阶段。内胆式内装技术在老旧住宅改造中可以更好地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貌的前提下提升房屋性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化居住需求。文章首先对...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老旧住宅使用功能已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建筑结构与构件也饱经风霜面临更新阶段。内胆式内装技术在老旧住宅改造中可以更好地在保留原有建筑外貌的前提下提升房屋性能,满足人们的现代化居住需求。文章首先对内胆式空间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其空间结构模式;其次结合案例对内胆式内装的空间组合形式、建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空间改造分析与类型归纳,总结出内胆式住宅从空间、材料、建造等各方面的技术手法与类型特征,为同类住宅改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式改造 结构模式 空间形式 建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E理论的高校餐饮建筑空间布局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15
作者 张烁 贾晓浒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随着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及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日渐扩大,我国高校逐渐扩招,近年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外卖行业迅猛发展,校外餐饮成为较多学生的另一种选择,作为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高校餐饮建筑面临挑战。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 随着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及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日渐扩大,我国高校逐渐扩招,近年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外卖行业迅猛发展,校外餐饮成为较多学生的另一种选择,作为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高校餐饮建筑面临挑战。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E)及相关理论,关注近年来高校餐厅设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以呼和浩特市11所高校为例,对高校餐饮建筑的空间布局中诸多因素进行了使用后评价研究,得出较为完善的高校餐厅空间布局质量使用后评价模型。针对在样本高校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布局设计建议,为今后高校餐饮建筑的设计及建设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餐饮建筑 空间布局 使用后评价 候餐-就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包地区美岱桥村传统生土民居建造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杨雅暄 王崴 张旭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217-219,共3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的美岱桥村作为呼包二市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生土民居村落,保留了部分年代较久的土坯建筑,对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与建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走访和测量与研...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的美岱桥村作为呼包二市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生土民居村落,保留了部分年代较久的土坯建筑,对研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与建造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走访和测量与研究,记录了美岱桥村土坯建筑的建造技术与工艺,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生土建筑的修复与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岱桥 生土民居 土坯 建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宕昌县沙湾镇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及特色研究
17
作者 申彬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1期256-258,共3页
文章通过对笔者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的简要介绍,深入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结构的优缺点,旨在为当地新民居建筑设计和民居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民居建筑 合院式 转角楼 一把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轮椅使用者对养老机构室外环境的感知评价研究
18
作者 马汇泽 潘静 +1 位作者 普晋 其布日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107-111,共5页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目前社会上已衍生出多种养老方式,例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研究以机构养老环境下的老年轮椅使用者为目标人群,通过建立感知评价体系的方式,探究老年轮椅使用者对养老机构户外环境的需求。研究认为应通过...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目前社会上已衍生出多种养老方式,例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研究以机构养老环境下的老年轮椅使用者为目标人群,通过建立感知评价体系的方式,探究老年轮椅使用者对养老机构户外环境的需求。研究认为应通过控制各项视觉景观要素的占比营造户外环境;结合周边环境要素,满足对安全性的需求;通过增加植物要素营造私密空间;通过放置休憩设施、增加硬质铺装促进社会交往。该研究可以为养老机构完善老年轮椅适用性的建设和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老年轮椅使用者 养老机构 室外环境 感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旧厂房改造工程中的自然通风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汝宁 马卿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5,62,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自然通风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旧厂房改造中室内通风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如烟囱、地道、排风管道等,结合金属孔板、通风口、通风竖井、可开启窗等,强化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使室内通风设计达到生态、节能、... 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自然通风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旧厂房改造中室内通风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如烟囱、地道、排风管道等,结合金属孔板、通风口、通风竖井、可开启窗等,强化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使室内通风设计达到生态、节能、环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 改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农村住宅节能与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智卓 刘铮 《建筑节能》 CAS 2018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以辽宁省阜蒙县他本扎兰村、扣莫村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住宅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代表性农宅在典型冬季日对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测,对农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采取相应节能改造措施。通过D... 以辽宁省阜蒙县他本扎兰村、扣莫村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住宅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取代表性农宅在典型冬季日对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测,对农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节能设计标准采取相应节能改造措施。通过Design Builder软件对原有建筑及采取节能改造措施之后的建筑进行冬季采暖能耗及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原有建筑卧室最高温度约13℃,最低时不足5℃,住宅的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性很差,冬季采暖能耗较大。通过采取集成节能改造措施,相较原有住宅可达到节能62.6%节能效率,室内各房间温度提高约3℃。室内人体热舒适度有较大程度提高,热感觉不满意率大幅下降,尤其是作为主要生活空间的卧室从原来-2.75左右提高到了-1.25左右,人感觉不满意率由原来80%~90%下降到约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宅 建筑能耗 节能改造 热舒适性 辽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