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5个民族12对性状的基因频率 被引量:53
1
作者 陆舜华 李咏兰 +7 位作者 郑连斌 旺庆 王双喜 朝格白音 白巴特 多玉秀 刘玉萍 李艳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报道了内蒙古地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族和汉族 12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并进行民族间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 :内眦褶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大 ,叠舌性状次之 。
关键词 性状 基因频率 少数民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7个群体优势眼的调查 被引量:39
2
作者 郑明霞 李咏兰 +3 位作者 栗淑媛 陆舜华 郑连斌 李晓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21,共3页
 1987 ~1991 年间4 次调查了内蒙古7 个群体3 247 例优势眼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1) 7 个群体中右优势眼出现率约为70 % ~80 % 。呼和浩特回族、阿拉善蒙古族右优势眼出现率明显低于其他5 个群体;...  1987 ~1991 年间4 次调查了内蒙古7 个群体3 247 例优势眼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1) 7 个群体中右优势眼出现率约为70 % ~80 % 。呼和浩特回族、阿拉善蒙古族右优势眼出现率明显低于其他5 个群体; (2) 右优势眼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 (3) 优势眼与惯用手这两个性状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眼 群体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2 位作者 陆舜华 永奇 刘建慧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2,共3页
调查了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480例(男239例,女241例)。研究结果显示:(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80.42%、4.58%、31.25%、81.88%、31.46%;(2)卷舌、... 调查了内蒙古达斡尔族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480例(男239例,女241例)。研究结果显示:(1)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80.42%、4.58%、31.25%、81.88%、31.46%;(2)卷舌、三叶舌出现率存在性别间明显差异;(3)卷舌基因与翻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叠舌、尖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4)卷舌、叠舌、翻舌、三叶舌的出现率存在民族间或种族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舌 叠舌 翻舌 尖舌 舌运动 遗传学 达斡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8个人群13项遗传指标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栗淑媛 郑连斌 +1 位作者 陆舜华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内蒙古18个人群的13项遗传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形门齿、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前额发际、头发)出现率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 对内蒙古18个人群的13项遗传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形门齿、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前额发际、头发)出现率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为4个组:东部区少数民族组、西部区组、中部区蒙古族组、兴安盟汉族与阿拉善蒙古族组.主成分分析显示,尽管民族间通婚已日趋普遍,在一些形态特征方面,同一民族仍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蒙古族诸人群窄鼻孔率与有耳垂率相对较高.西部区汉族人过伸拇指率、扁形指甲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均较低.研究还表明,科尔沁蒙古族人、厄鲁特蒙古族人、达斡尔族人关系密切,锡林郭勒蒙古族人、察哈尔蒙古族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蒙古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汉族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燕 陆舜华 +2 位作者 郑连斌 栗淑媛 赵兴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从1998~2001年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的蒙古族、汉族6个群体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等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共获有效资料2760例。研究表明:(1)6个群体的直型拇指出现率均在60%以上,... 从1998~2001年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的蒙古族、汉族6个群体的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等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指标,共获有效资料2760例。研究表明:(1)6个群体的直型拇指出现率均在60%以上,且均无性别间明显差异;(2)6个群体环指长率均远高于食指长率,有4个群体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3)各群体均表现出长型指甲最多、方型次之、扁型最少;(4)6个群体均多为拇趾长型,且各群体均无性别间显著差异;(5)4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蒙古族 汉族 人类群体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8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明霞 郑连斌 +2 位作者 陆舜华 栗淑媛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
对内蒙古7个民族18个人群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调查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为5个组:中西部区蒙汉混合组、呼伦贝尔组中部与东部区多民族混合组、西部区汉族组、西部区... 对内蒙古7个民族18个人群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调查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为5个组:中西部区蒙汉混合组、呼伦贝尔组中部与东部区多民族混合组、西部区汉族组、西部区蒙古族组,表现出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民族内部的多元性以及民族间出现一定程度融合的特点.主成分分析中PC 表示尖舌与翻舌,PC 表示叠舌,PC 表示三叶舌与卷舌.在PC 、PC 组成的坐标系中,18个人群分布具有极明显的地域特点.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群位点接近.在PC 、PC 组成的坐标系中,可以发现多数东部区人群具有较高的三叶舌率和(或)卷舌率,多数西部区人群三叶舌率和(或)卷舌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舌 叠舌 民族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个民族耳垂基因频率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连斌 李咏兰 陆舜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3,共2页
本文在调查内蒙古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上述4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4个民族之间、4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群体的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由... 本文在调查内蒙古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上述4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4个民族之间、4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地区民族群体的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垂 基因频率 民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三个民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0
8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李晓卉 赵梅珍 裴长青 郝翠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5,共3页
调查了内蒙古汉、蒙古、回族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与尖舌),共716例。研究结果显示:各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卷舌基因分别与叠、翻、尖、三叶舌基因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关系,卷舌基因对叠舌基因... 调查了内蒙古汉、蒙古、回族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与尖舌),共716例。研究结果显示:各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卷舌基因分别与叠、翻、尖、三叶舌基因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关系,卷舌基因对叠舌基因是隐性上位基因,对翻舌、尖舌、三叶舌基因是修饰基因;内蒙古3个民族间卷、叠、尖舌出现率接近。本文首次调查并研究了尖舌性状。尖舌在过去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学 舌运动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盲蝽科二新种记述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睿林 能乃扎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6-69,共4页
该文描术了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贺兰山盲蝽科(Miridae)合势盲蝽属OrthotylusFieber二新种即圆柏合垫盲蝽O(Pinocapsus)sabinaespnov和阿拉善合垫盲蝽O(P)alash... 该文描术了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贺兰山盲蝽科(Miridae)合势盲蝽属OrthotylusFieber二新种即圆柏合垫盲蝽O(Pinocapsus)sabinaespnov和阿拉善合垫盲蝽O(P)alashanensis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合垫盲蝽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盐生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恒刚 布和 刘书润 《四川草原》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盐生植被进行深入考查,发现内蒙古盐生植被荒漠22群系、草原24群系。其中,盐 生灌丛和半灌丛8群系,丛生禾草、根茎禾草盐生草甸7群系,杂类草盐生草甸19群系,一年生、二年生盐生草甸12群系。
关键词 内蒙古 盐生植物 群落类型 群系 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盐生植被类型划分及区系组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恒刚 布和 刘书润 《四川草原》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盐生植物群落可以按植物类型划分,也可以按植物耐盐性来划分。如按耐盐性划分可分为5个类型。盐生植被的区系组成可分为分类群、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盐分生态类型和区系地理成分。
关键词 内蒙古 盐生植被 类型划分 区系组成 耐盐性 分类群 生活型 水分生态类型 盐分生态类型 区系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朝鲜族和回族苯硫脲味盲基因频率
12
作者 陆舜华 栗淑媛 +1 位作者 郑连斌 李晓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朝鲜族 回族 苯硫脲 味盲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俊杰 梅丽君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对内蒙古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进一步发展药用植物栽培生产的对策,并提出了改变药用植物栽培生产的“副业”观念和推行药用植物区域性规模化生产方式的观点。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栽培 问题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花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方海涛 红雨 +1 位作者 那仁 斯琴巴特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166,共4页
蒙古扁桃的植株可分为长花丝植株、短花丝植株和中花丝植株。群落花期约50d,单花花期约8d,分为露粉、微开、盛开、凋谢4个时期。过氧化物法测定4个时期花粉均具活力,可保持30d左右,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蒙古扁桃的植株可分为长花丝植株、短花丝植株和中花丝植株。群落花期约50d,单花花期约8d,分为露粉、微开、盛开、凋谢4个时期。过氧化物法测定4个时期花粉均具活力,可保持30d左右,联苯胺-过氧化氢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重叠,长花丝植株为8d左右,而中花丝约为5d。蒙古扁桃花一般在9:00开始泌蜜,11:00分泌量达到高峰,之后产蜜量减少直至停止,日泌蜜和散粉集中在10:00~14:00。蒙古扁桃开花受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珍稀濒危植物 花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回、蒙古族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的研究 被引量:79
15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5 位作者 李晓卉 栗淑媛 李咏兰 韩在柱 曹东宁 郑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7,共6页
作者于1996年在内蒙古调查了汉、回、蒙古族5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研究结果显示:(1)3个民族间拇指类型、扣手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交叉臂、惯用手出现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环... 作者于1996年在内蒙古调查了汉、回、蒙古族5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研究结果显示:(1)3个民族间拇指类型、扣手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交叉臂、惯用手出现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蒙—汉、蒙—回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拇指类型、扣手、惯用手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惯用手与扣手、惯用手与交叉臂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交叉臂与扣手之间则无关;(4)与国外人群比较,3个民族环指长出现率高,交叉臂R型出现率较高,扣手R型出现率较低,惯用手L型出现率高于印度的一些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拇指类型 环食指长 扣手 交叉臂 惯用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0
16
作者 斯琴巴特尔 满良 +2 位作者 王振兴 吴铁军 张玉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79-1481,共3页
对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 ,在 MS培养基上蒙古扁桃幼苗茎尖、茎切段和叶片等外植体均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器官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决定于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及其浓... 对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 ,在 MS培养基上蒙古扁桃幼苗茎尖、茎切段和叶片等外植体均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器官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决定于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 MS+6- BA 0 .8mg/ L +NAA 0 .1 mg/ L ,芽分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MS+6- BA 0 .8mg/ L ,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是 MS+IBA 0 .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蒙古扁桃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被引量:20
17
作者 解新明 云锦凤 +3 位作者 尹俊 张焱如 赵冰 卢小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DC)分析的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但总体来看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居群间 ,这是由蒙古冰草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在天然居群与栽培品种 (系 )间 ,前者的 DC值为 0 .2 5 0 ,后者的 DC值为 0 .1 81 ,而且前者的平均遗传距离 (0 .2 90 )也高于后者 (0 .2 1 3 ) ,表明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栽培品种 (系 ) ,这与天然居群间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栽培品种 (系 )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8个居群基本上可被分为与其生境特点及生长条件相适应的 3个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天然居群 栽培品种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蒙古族、汉族5项遗传学指标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栗淑媛 郑连斌 陆舜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调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族(508例)、汉族(461例)人的5项头面部形态特征.5项指标是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突出度、额头发际、头发形状.调查显示:(1)这两个人群多为非凸型鼻梁、宽型鼻孔、非突型下颏、直发,额头发际有尖率与无尖... 调查了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族(508例)、汉族(461例)人的5项头面部形态特征.5项指标是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突出度、额头发际、头发形状.调查显示:(1)这两个人群多为非凸型鼻梁、宽型鼻孔、非突型下颏、直发,额头发际有尖率与无尖率接近.(2)在内蒙古诸人群中,这两个人群凸鼻梁率低、宽型鼻孔率高、突型下颏率低、额头发际有尖率高、直发率低.(3)5项指标彼此多不相关,仅鼻梁类型与鼻孔形状相关,鼻梁类型与下颏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蒙古族 汉族 遗传学指标 形态特征 基因频率 鼻梁侧面观 鼻孔形状 下颏突出度 额头发际 头发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生理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斯琴巴特尔 满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4-566,共3页
探讨了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生理。实验结果表明 ,成熟的蒙古扁桃种子胚形态和生理发育完全 ,种皮含有萌发抑制物质。在 1 7°C下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率较高 ,光可以促进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用 2 %PEG 60 0 0、0 .5 %NaHCO3 、0 .1 %NaCl、0... 探讨了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生理。实验结果表明 ,成熟的蒙古扁桃种子胚形态和生理发育完全 ,种皮含有萌发抑制物质。在 1 7°C下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率较高 ,光可以促进蒙古扁桃种子萌发。用 2 %PEG 60 0 0、0 .5 %NaHCO3 、0 .1 %NaCl、0 .2 %NaCl和 5 0 μg/mLNAA浸种处理均促进蒙古扁桃种子萌发 ,而 5 0 μg/mL 6 BA浸种处理对蒙古扁桃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种子萌发 生理研究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淖尔盟蒙古族、汉族9项人类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栗淑媛 郑连斌 +5 位作者 陆舜华 贺永明 吕月英 祁茹 杨华 何成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2-37,共6页
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474例蒙古族人、508例汉族人的9项形态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有内眦褶率蒙古族为90.51%,汉族为93.50%;有上眼睑皱褶率蒙古族为78.06%,汉族为80.71%;铲型门齿率蒙古族为80.80%,汉族为91.73%;凸型鼻梁率蒙古族为11.18%... 报道了内蒙古巴彦淖尔盟474例蒙古族人、508例汉族人的9项形态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有内眦褶率蒙古族为90.51%,汉族为93.50%;有上眼睑皱褶率蒙古族为78.06%,汉族为80.71%;铲型门齿率蒙古族为80.80%,汉族为91.73%;凸型鼻梁率蒙古族为11.18%,汉族为16.93%;窄鼻孔率蒙古族为28.27%,汉族为25.20%;突颏率蒙古族为25.74%,汉族为18.11%;有耳垂率蒙古族为73.84%,汉族为73.82%;额头发际有尖率蒙古族为38.82%,汉族为36.81%;直发率蒙古族为83.33%,汉族为87.79%.两个民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突颏率、直发率存在显著差异.蒙古族凸型鼻梁率、窄型鼻孔率、直发率存在性别间差异.汉族铲型门齿率、凸型鼻梁率、有耳垂率、额头发际有尖率存在性别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淖尔盟 人类学指标 耳垂 内眦褶 发形 蒙古族 汉族 面部形态特征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