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陶瓷作品选登
1
作者 刘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举行
2
作者 甘炯 《南方建筑》 201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14年7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责任有限公... 2014年7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责任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地域建筑研究所承办,《南方建筑》杂志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城校区建筑馆举行。共有来自全国40多所院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共征集相关学术论文110余篇,会议期间宣读论文4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中国民居 建筑学院 学术会议 中国建筑学会 专业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属+种差”逻辑下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保护路径
3
作者 王强 赵晓伟 阎涵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1期144-147,150,共5页
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是一种特殊乡土景观类型,具有游牧游居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景观呈现跨越式演变,由游牧游居向定居定牧转变。以“属+种差”逻辑视角,通过乡土景观危机的要素综合研判路径界定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 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是一种特殊乡土景观类型,具有游牧游居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土景观呈现跨越式演变,由游牧游居向定居定牧转变。以“属+种差”逻辑视角,通过乡土景观危机的要素综合研判路径界定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要素模型,基于乡土景观要素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判别路径,建立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评价体系,基于“制度与非制度”影响的乡土景观保护路径构建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保护体系,在识别-评价-保护三位一体路径作用下,为内蒙古草原聚落乡土景观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种差” 内蒙古草原聚落 乡土景观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周边景观设计为例
4
作者 孙佩 赵青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5期175-177,共3页
校园景观的设计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使得校园景观在设计中缺乏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大学师生对校园景观的使用需求明确,对景观调查的参与积极性强,使得参与式景观能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 校园景观的设计多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使得校园景观在设计中缺乏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大学师生对校园景观的使用需求明确,对景观调查的参与积极性强,使得参与式景观能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很好的推广与应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周边景观设计也极为重要。通过引入参与式景观的概念,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周边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参与式景观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应用与实现,对参与式景观的推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参与式景观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设计作品选登
5
作者 李楠 高颂华 武英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刘玮 《现代园艺》 2019年第6期215-217,共3页
内蒙古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经开设7年,是地域特色鲜明、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不断优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对本科教育的水平要求提高,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势在必... 内蒙古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已经开设7年,是地域特色鲜明、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不断优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对本科教育的水平要求提高,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以内蒙古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专业教育中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等方面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实践 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的指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淑花 秦富仓 +1 位作者 车志晖 盛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4,214,共10页
[目的]研究砒砂岩的风化程度和物源特征,为砒砂岩的深入研究及岩土侵蚀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研究,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砒砂... [目的]研究砒砂岩的风化程度和物源特征,为砒砂岩的深入研究及岩土侵蚀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及试验研究,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砒砂岩化学蚀变指数(CIA)、斜长石蚀变指数(PIA)、轻重稀土元素比(LREE/HREE)及相关微量、稀土元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大部分主量元素含量低于平均上地壳标准化值(UCC);地球化学分类图显示砒砂岩主要为页岩、亚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砒砂岩CIA值为64.95~86.57,平均值为77.46。这与研究区周边的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特征较为一致,反映经历共同的岩石风化历史。(2)砒砂岩中粉砂岩和泥岩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砂岩,其中Ba含量最高,Zr次之;砒砂岩形成古温度为10.67~22.78℃,平均17.68℃,PIA值为70.48~97.13,平均值为89.76。(3)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UCC一致,整体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负铕异常(δEu)特征;粉砂岩和泥岩总稀土(∑REE)、轻重稀土比(LREE/HREE)、(La/Yb)_(N)值均高于砂岩。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表生作用中岩石风化溶出的主要微量元素大多被黏土矿物吸附或水力分选所致。[结论]内蒙古准格尔旗下侏罗统延安组砒砂岩为成分成熟度、分选程度较低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源区经历了中等—强烈的化学风化;砒砂岩形成时为干旱—半湿润的古气候条件;砒砂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结合主、微量元素判别图指示延安组砒砂岩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地区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地球化学 风化程度 物源 下侏罗统延安组 准格尔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腾 李佳 +4 位作者 付尧 郑慧 赵永峰 李俊 樊才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6,共8页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灌溉用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灌溉用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体现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特征的代表性指标,构建农牧交错的农业用水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202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各旗县间农业灌溉用水量相差较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灌溉水量为582.41~4905.86 m^(3)/hm^(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1%~84%;各旗县农业用水综合评价得分为2.26~3.67,农业用水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29个旗县中较高水平占比44.80%,中等水平占比55.20%;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对比,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实际情况,对于农牧交错带中农业用水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旗县地区,需加大力度发展农业节水措施,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业用水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荣丽华 贾宇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112-120,共9页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据...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 质量评价 空间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卓彦 张鹏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生异同...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并总结出森林文化体系下相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多民族融合的聚居状态,以及相通的宗教与精神信仰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进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民居的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文化体系 呼伦贝尔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域特征的内蒙古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营造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荣丽华 吕慧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
基于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自然特征、演变历程和现状困境的分析,阐述城市水系的功能和营造的意义,提出"以水定城""生态修复"理念,遵循整体协调、生态优先和地方特色原则,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营造策略进行探讨,提... 基于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自然特征、演变历程和现状困境的分析,阐述城市水系的功能和营造的意义,提出"以水定城""生态修复"理念,遵循整体协调、生态优先和地方特色原则,对多伦诺尔镇城市水系营造策略进行探讨,提出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水系结构、丰富滨水区功能、注重防洪与蓄洪相结合、适应季风变换进行滨水绿化的四季搭配、充分利用冬季冰雪资源并规避其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水系 营造策略 内蒙多伦诺尔 地域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藏传佛教五当召“学问寺”设计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春荣 李熙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9-165,171,共8页
坐落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外的藏传佛教名寺五当召的总体布局十分独特,以多殿堂、多空间、多功能为主要特征。寺院的这种特性得益于“学问寺”的设计宗旨和思想理念。论文通过现场调研、文本阅读与资料整理等方法,对五当召“学问寺”设计理... 坐落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外的藏传佛教名寺五当召的总体布局十分独特,以多殿堂、多空间、多功能为主要特征。寺院的这种特性得益于“学问寺”的设计宗旨和思想理念。论文通过现场调研、文本阅读与资料整理等方法,对五当召“学问寺”设计理念主导下的群体布局、殿堂形态和空间组织等设计手法与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诠释五当召“学问寺”的主要特质以及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建筑设计 五当召 学问寺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明收缩”理念下东北林区城镇规划应对——以内蒙古根河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慧芬 荣丽华 闫煦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人口缩减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常见新现象。文章分析了根河城市收缩的表象和原因,其收缩背景下的规划依然保持增长惯性,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规划的引导管控作用降低。结合根河实际,文章从... 以人口缩减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常见新现象。文章分析了根河城市收缩的表象和原因,其收缩背景下的规划依然保持增长惯性,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规划的引导管控作用降低。结合根河实际,文章从规划理念、产业培育、空间优化、棕地更新等方面提出"精明收缩"理念下的规划应对建议,以期为相似的东北林区收缩城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收缩 收缩城市 东北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化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强 张海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7,24,共5页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研判国土空间生态状况、识别各类生态保护空间的重要基础。本文在1 km×1 km空间网格尺度上,开展内蒙古自治区1980、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沙化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研判国土空间生态状况、识别各类生态保护空间的重要基础。本文在1 km×1 km空间网格尺度上,开展内蒙古自治区1980、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沙化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地沙化敏感性等级呈现东部较低,西部、正北较高的格局;②38.3%网格敏感性等级保持不变,37.9%网格保持在中度敏感以下,38.8%网格保持在中度敏感以上;③大兴安岭北段山区、呼伦贝尔草原北部、西辽河平原、河套-土默川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与南部敏感性等级较低或持续降低,阿拉善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北部部分地区敏感性等级较高或持续提高。本文可为划定生态空间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方法与空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化 生态敏感性 时空演变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地域建筑内涵、方向与新蒙地建筑的实践探索
15
作者 张思慧 张鹏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建筑正面临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融合、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本文聚焦我国新地域建筑的核心概念、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其如何在现代建筑实践中兼顾传统文化、技术创新与生态适应性。文章首先梳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建筑正面临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融合、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挑战。本文聚焦我国新地域建筑的核心概念、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其如何在现代建筑实践中兼顾传统文化、技术创新与生态适应性。文章首先梳理了地域建筑理论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从强调地方建筑风格的传承向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生态适应性转变的趋势。随后,结合新蒙地地域建筑的具体案例,探讨“承传统、融自然、低建造”三大核心理念在极端气候环境和特殊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实践应用,验证其在新地域建筑框架下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新地域建筑的未来发展应突破学科、技术与文化的边界,推动跨学科融合,并基于“具体而微”的实践方法,在不同地域环境下实现建筑的现代化、生态化与文化创新。本研究为我国新地域建筑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并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建筑创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域建筑 新蒙地建筑 文献研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建勋 王爱霞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7期96-99,共4页
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蒙古中部城市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城市生态园林的需求,以内蒙古中部城市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地理气候条件、乡土植物群落、草原地域文化及时代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植物景观特征,力图挖掘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蒙古中部城市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城市生态园林的需求,以内蒙古中部城市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基于地理气候条件、乡土植物群落、草原地域文化及时代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植物景观特征,力图挖掘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为打造草原城市园林的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中部城市 植物景观 营造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乳业开发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正国 徐银健 +5 位作者 刘利霞 祝顺万 吉晓奇 杨乾坤 邢建勋 戴捷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47-150,176,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乳业开发区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生态评价指数在1.00~7.96,极高敏感区(敏感指数为5.07~7.96)占比最少,为4.5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可能与该区域...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乳业开发区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生态评价指数在1.00~7.96,极高敏感区(敏感指数为5.07~7.96)占比最少,为4.5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可能与该区域人工开发程度较低有关;高度敏感区(敏感指数为3.95~5.07)、中度敏感区(敏感指数为2.91~3.95)和低度敏感区(敏感指数为1.87~2.91)分别占总面积的16.17%、22.73%和25.05%,高度、中度敏感区在西部分布偏多,低度敏感区在东部分布较多;研究区极低敏感区(敏感指数为1.00~1.87)占总面积的31.53%,其分布范围主要受工业用地影响,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GIS空间分析 生态敏感性 综合评价 内蒙古自治区 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病害分析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淑花 车志晖 +1 位作者 孙金松 腾和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311-313,共3页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因其独具特色的雕刻技法、历史宗教文化传承及民族融合思想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广化寺石质文物面临危岩崩落、裂隙渗水、表层风化剥落等严峻的病害问题。针对石质文物主要病害,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并提出针... 内蒙古广化寺石质文物因其独具特色的雕刻技法、历史宗教文化传承及民族融合思想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广化寺石质文物面临危岩崩落、裂隙渗水、表层风化剥落等严峻的病害问题。针对石质文物主要病害,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治策略,以科学保护广化寺石质文物,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风化病害 广化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包建筑现代转译设计研究
19
作者 孟春荣 段海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7-241,共5页
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众多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其自身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在牧区、在草原、在都市,蒙古包都展现着它多姿多彩的建筑之美。文章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及... 蒙古包作为游牧民族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众多建筑遗产中的重要一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以其自身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在牧区、在草原、在都市,蒙古包都展现着它多姿多彩的建筑之美。文章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蒙古包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保留蒙古包原型基础上,对现代蒙古包营建技艺、搭建材料、功能转译等进行挖掘。蒙古包建筑现代转译设计研究,可以为蒙古包建筑遗产的传承与再生提供新的探索路径,在深化我国民族建筑遗产研究和价值挖掘上具有学术意义,对民族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再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包建筑 现代转译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改造设计的时间之维——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永红 托亚 +1 位作者 张鹏举 吴迪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基于建筑现象学及其他时间哲学,从时间与各要素的主体间性关系角度,将改造建筑的时间性最终看作是关乎建筑改造之本质的时间性精神共鸣。试图重新审视改造建筑的时间意义,并借助关系本身将此精神共鸣分为人与含时间性的环境要素同一的... 基于建筑现象学及其他时间哲学,从时间与各要素的主体间性关系角度,将改造建筑的时间性最终看作是关乎建筑改造之本质的时间性精神共鸣。试图重新审视改造建筑的时间意义,并借助关系本身将此精神共鸣分为人与含时间性的环境要素同一的关系——生命感、人与建筑中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关系——历史感、人在特定叙事中与人类的认同关系——故事感。基于此,结合案例利用现象学的方法从建筑形式、质料、结构、细部等方面统和出借由时间关系划分的设计策略,表现时间性在改造建筑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哲学 主体间性 建筑改造 设计方法应用 建筑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