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行质控,利用GEMMA v 0.98.1的混合线性模型对质控结果进行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SNP与泌乳后90天日均产奶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8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TRNAQ-CUG-2、LOC114117240、ACADL、MYL1、CHD6、SLCO3A1;有2个SNPs与150天日均产奶量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RNF180;有2个SNPs与泌乳周期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TRNAW-CCA-68、TRNAS-GGA-61。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推测,ACADL、SLCO3A1可能是影响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展开更多
本文以“Medicago sativa”或“alfalfa”或“lucerne”为题目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21年间紫花苜蓿研究相关文献,并精炼中美两国的发文,以历年发文数量及变化趋势、研究方向、发文机构、发文期刊为主要指标...本文以“Medicago sativa”或“alfalfa”或“lucerne”为题目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21年间紫花苜蓿研究相关文献,并精炼中美两国的发文,以历年发文数量及变化趋势、研究方向、发文机构、发文期刊为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研究提供借鉴,使我国苜蓿产业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结果表明,美国作为紫花苜蓿研究大国,总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近年主要以农学、乳品动物科学、昆虫学、食品科学等技术性研究为主,注重苜蓿经济性、效益性发展,发文期刊多为乳品类、作物类和动物类专业性期刊;我国作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苜蓿研究国,发文量近年迅速增加,自2016年起年发文量超出美国,主要以植物科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基础性研究为主,侧重于苜蓿抗逆性、品质性研究,发文期刊多为植物类与综合类期刊。未来需根据我国当前苜蓿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紫花苜蓿基础性研究,同时加强研究与生产利用紧密结合,使相关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展开更多
生物体在正常生命过程中面临内/外因来源的DNA损伤,DNA损伤不仅影响基因正确复制,也阻碍其正常转录.为避免DNA损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生物体进化出一整套修复机制,以保证复制和转录的正确性、基因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稳定性.本文重点综述...生物体在正常生命过程中面临内/外因来源的DNA损伤,DNA损伤不仅影响基因正确复制,也阻碍其正常转录.为避免DNA损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生物体进化出一整套修复机制,以保证复制和转录的正确性、基因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稳定性.本文重点综述了RNA聚合酶监视(RNA polymerase-surveilled,RNAP-S)的DNA修复机制.首先从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的结构出发介绍了RNAP对DNA损伤的感知机制;其次讨论了滞留RNAP的回溯、与其模板DNA的解离以及后续修复机制的启动,真核细胞科凯恩综合征B蛋白(Cockayne syndrome protein B,CSB)及其泛素化和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OGG1)介导的RNAP-S修复;最后探讨了RNAP-S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意义并展望其前景.展开更多
文摘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行质控,利用GEMMA v 0.98.1的混合线性模型对质控结果进行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SNP与泌乳后90天日均产奶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8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TRNAQ-CUG-2、LOC114117240、ACADL、MYL1、CHD6、SLCO3A1;有2个SNPs与150天日均产奶量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RNF180;有2个SNPs与泌乳周期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TRNAW-CCA-68、TRNAS-GGA-61。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推测,ACADL、SLCO3A1可能是影响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文摘本文以“Medicago sativa”或“alfalfa”或“lucerne”为题目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21年间紫花苜蓿研究相关文献,并精炼中美两国的发文,以历年发文数量及变化趋势、研究方向、发文机构、发文期刊为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研究提供借鉴,使我国苜蓿产业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结果表明,美国作为紫花苜蓿研究大国,总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近年主要以农学、乳品动物科学、昆虫学、食品科学等技术性研究为主,注重苜蓿经济性、效益性发展,发文期刊多为乳品类、作物类和动物类专业性期刊;我国作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苜蓿研究国,发文量近年迅速增加,自2016年起年发文量超出美国,主要以植物科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基础性研究为主,侧重于苜蓿抗逆性、品质性研究,发文期刊多为植物类与综合类期刊。未来需根据我国当前苜蓿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紫花苜蓿基础性研究,同时加强研究与生产利用紧密结合,使相关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
文摘生物体在正常生命过程中面临内/外因来源的DNA损伤,DNA损伤不仅影响基因正确复制,也阻碍其正常转录.为避免DNA损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生物体进化出一整套修复机制,以保证复制和转录的正确性、基因组的完整性和遗传的稳定性.本文重点综述了RNA聚合酶监视(RNA polymerase-surveilled,RNAP-S)的DNA修复机制.首先从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的结构出发介绍了RNAP对DNA损伤的感知机制;其次讨论了滞留RNAP的回溯、与其模板DNA的解离以及后续修复机制的启动,真核细胞科凯恩综合征B蛋白(Cockayne syndrome protein B,CSB)及其泛素化和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8-oxoguanine DNA glycosylase1,OGG1)介导的RNAP-S修复;最后探讨了RNAP-S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意义并展望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