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几种天然沸石的吸附性能和孔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曼尼 格日勒 新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用NH_4Cl对内蒙古5种天然沸石矿化学改性得H型矿样。用静态容量法测试这5种原矿及其H型矿样子77K时N_2吸附等温线。发现除吸附性能不同外,均有程度不同的低压脱附滞后效应。用严继民、张启元方法和D~R方程计算了比... 用NH_4Cl对内蒙古5种天然沸石矿化学改性得H型矿样。用静态容量法测试这5种原矿及其H型矿样子77K时N_2吸附等温线。发现除吸附性能不同外,均有程度不同的低压脱附滞后效应。用严继民、张启元方法和D~R方程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微孔体积和特征吸附能。结果发现,N_2吸附性能、低压脱附滞后效应、特征吸附能都与它们的微孔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吸附 孔结构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及悬浮物中砷的形态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白乌云 赛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共3页
以系统形态分析结合上浮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评价了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砷的潜在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含量出现了比较一致的沿河变化趋势,说明水中的砷主要是泥沙携带的砷,水中含砷量的高低取决于水... 以系统形态分析结合上浮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评价了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砷的潜在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水和悬浮物中砷的总含量出现了比较一致的沿河变化趋势,说明水中的砷主要是泥沙携带的砷,水中含砷量的高低取决于水中悬浮物即泥沙的含量.悬浮物中的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其它三种形态砷的含量均很低,与黄土中各形态砷的含量比较接近,进一步说明了黄河水体中的砷主要来源于自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浮物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链霉素在内蒙古牧区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红梅 赵文岩 胡瑞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4549-4554,共6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曲拉通100,TX-100)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在内蒙古牧区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曲拉通100,TX-100)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在内蒙古牧区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均会增加STR在土壤中吸附的线性程度。CTAB的存在抑制了STR在土壤表面的吸附同时抑制了STR的解吸,然而SDBS的存在降低了STR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并增加了吸附过程的可逆性。与CTAB和SDBS不同,TX-100对STR在土壤中的吸附的影响取决于其添加浓度。低浓度的TX-100对STR的吸附促进作用大于高浓度。随着TX-100浓度的增加,TX-100对STR的增溶作用加剧。促使吸附在土壤表面的STR迁移到水相中,从而抑制了STR的吸附,进而促进了STR的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链霉素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种类、组成和物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晓岚 张恒金 +1 位作者 周双林 姚俊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44,共12页
为研究皮质文物鞣制工艺与其组成及物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归类。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皮质样品的组成及相应的物化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革文物的组成和制作工艺有一定的联... 为研究皮质文物鞣制工艺与其组成及物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归类。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皮质样品的组成及相应的物化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革文物的组成和制作工艺有一定的联系:古代技术鞣制的皮革较现代工艺鞣制的皮革含有较多的四氯化碳提取物和较少的灰分,而现代鞣制皮革含有铬元素,这是现代鞣制的特征。两种皮革样品中都含有食盐,是用来做防腐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文物 种类 组成 物化性质 鞣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泽华 胡瑞生 +4 位作者 龚雪 胡佳楠 杜娟 李应彤 李强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加深对目前颁布实施的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的认识,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节能措施三方面介绍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甲醇、煤制水煤浆、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4个工艺的能... 为加深对目前颁布实施的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的认识,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从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节能措施三方面介绍现代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甲醇、煤制水煤浆、煤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4个工艺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同时结合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对我国现代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体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缺少煤间接液化、煤制乙二醇、褐煤提质等领域的能源消耗限额制定标准,同时部分已建立的标准在内容上还不够完善。应结合我国煤化工领域的实际情况,尽快补充、更新和完善这方面的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煤化工 能源消耗 限额标准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卤胺聚合物表面修饰金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
6
作者 萨仁格日乐 梁靖 +5 位作者 关少钰 常宇佳 张佳博 梁楠 亢静 董阿力德尔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由致病菌引发的各类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持续威胁.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抗生素效力逐步减弱.然而,目前多数纳米材料主要以单一组分抗菌为主,其单一性和片面性阻碍了对微生物污染的全面预防和高效控制.为了预防和遏制细菌耐药... 由致病菌引发的各类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持续威胁.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导致抗生素效力逐步减弱.然而,目前多数纳米材料主要以单一组分抗菌为主,其单一性和片面性阻碍了对微生物污染的全面预防和高效控制.为了预防和遏制细菌耐药性的滋生与蔓延,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复合多种抗菌材料构建多元抗菌体系的方法,以实现多组分协同杀菌效果.将高效杀菌的N-卤胺聚合物与具备光热效应(PTT)的金纳米粒子(AuNP)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AuNP@pAMPS-Cl-b-PEG纳米抗菌材料.该材料可充分发挥光热与化学抗菌机制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抑制细菌,降低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该方法为联合抗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材料 N-卤胺 金纳米粒子 光热效应 活性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材料的阳离子设计与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柳雨彤 段金胜 柳召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4,共5页
水滑石(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由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组成。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水滑石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二元及多元阳离子水滑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阳离子组成对水... 水滑石(LDHs)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由带正电的金属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组成。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水滑石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二元及多元阳离子水滑石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不同阳离子组成对水滑石结构稳定性、离子交换能力、催化活性等性能的影响。阳离子的多样性使水滑石的性能可调控,从而优化其在各领域的应用。还介绍了水滑石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并讨论了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效率所面临的挑战。尽管水滑石材料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领域,但在大规模制备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随着多功能水滑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其在催化、电化学储能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得到更广泛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二元阳离子 多元阳离子 催化 电化学储能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椴树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凤 张孝文 于长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文通过系列有机溶剂提取,并利用先进的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技术,确定出蒙古椴树皮部51种化学成分和7种纯净化合物结构,这将为光肩星天牛防治新途径的开拓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蒙古椴 光肩星天牛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QDs修饰FeOOH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脱盐性能
9
作者 薛夷菡 韩雪 +1 位作者 张洁 温晓茹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4,共10页
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而电极材料是影响脱盐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的羟基氧化铁(NCQDs/FeOOH)电极材料,并将其作为CDI器件阴极,探究了脱盐特性。... 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而电极材料是影响脱盐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简单易行的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修饰的羟基氧化铁(NCQDs/FeOOH)电极材料,并将其作为CDI器件阴极,探究了脱盐特性。微结构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均匀纳米颗粒网络结构、分级孔分布及丰富孔隙率。电化学测试表明复合电极具有突出的电容性能及导电性能。当工作电压为1.4 V,NaCl溶液初始浓度为2000 mg·L^(−1)时,NCQDs/FeOOH电极的GACNaCl高达56.52 mg·g^(−1),且具有突出的循环稳定性。此外,CV(cyclic voltammetry)及非原位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测试表明以赝电容反应为主的盐离子吸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羟基氧化铁 复合材料 CDI脱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秸秆灰负载Pt催化甘油氧化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聪莹 于静 崔佳欣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9,共8页
为实现生物质高值利用,采用碱改性、酸改性、酸碱联合改性和引入CeO_(2)的方法对秸秆灰进行前处理,制备Pt基催化剂(分别命名为Pt/ash-b、Pt/ash-a、Pt/ash-ba和Pt/ash-CeO_(2)),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 为实现生物质高值利用,采用碱改性、酸改性、酸碱联合改性和引入CeO_(2)的方法对秸秆灰进行前处理,制备Pt基催化剂(分别命名为Pt/ash-b、Pt/ash-a、Pt/ash-ba和Pt/ash-CeO_(2)),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测定催化剂的组成、结构、Pt负载量、Pt颗粒粒径、表面酸碱性、Pt还原活性,并考察催化剂催化甘油氧化的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催化剂(Pt/ash)相比,酸、碱改性分别提高了Pt/ash-a中SiO_(2)的含量和Pt/ash-b中Na_(2)O的含量至73.61%和12.51%,Pt/ash-CeO_(2)中的Na_(2)O含量(18.92%)高于CeO_(2)的引入量(2.96%);各催化剂中Pt的实际负载量(约0.05%)和颗粒平均粒径(1.5~2.3 nm)较为接近;CO_(2)-TPD和NH_(3)-TPD结果证明碱处理和引入CeO_(2)得到的Pt/ash-b和Pt/ash-CeO_(2)表面碱性位点数量明显增加;H_(2)-TPR结果表明Pt/ash-CeO_(2)中CeO_(2)的负载增强了Pt物种的还原能力;Pt/ash-b和Pt/ash-CeO_(2)在碱性条件下甘油转化率(30.8%和29.7%)较高,证明碱性位点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对甘油的转化率;在非碱性条件下,Pt/ash-CeO_(2)表现出最高的甘油转化率(25.2%),甘油酸选择性为32.4%,甘油醛选择性为27.5%,表明Pt/ash-CeO_(2)中Pt还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甘油伯羟基氧化生成甘油醛,进一步氧化生成甘油酸;Pt/ash-CeO_(2)在非碱性条件下循环使用5次后稳定性良好。综上,CeO_(2)的引入有效调节了秸秆灰负载Pt催化剂的酸/碱性位点,提高了Pt的活性与对甘油醛和甘油酸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秸秆灰 甘油酸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与体外巨噬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琦 许海燕 +2 位作者 苏雨轩 周开红 李常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71-2982,共12页
目的探讨石墨烯量子点(GQDs)的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和细胞成像能力,为GQD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利用H2O2和W_(18)O_(49)在水热条... 目的探讨石墨烯量子点(GQDs)的对体外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和细胞成像能力,为GQD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性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利用H2O2和W_(18)O_(49)在水热条件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切割成GQD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等技术对GQDs微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CCK-8、流式细胞、激光共聚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评价GQDs对巨噬细胞的生物兼容性和对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和RT-qPCR,评价GQDs对巨噬细胞的生物兼容性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示GQDs在巨噬细胞中成像情况。结果水热条件下,以W_(18)O_(49)为催化剂可将氧化石墨烯切割为3~5 nm蓝光GQDs,产率为43%,荧光寿命(τ)=1.67 ns。三重态碳烯自由基的Zigzag型位点和缺陷态导致GQDs表现出激发波长的依赖性,其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30 nm和400 nm。GQDs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其亲水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CCK-8和死活染色表明,GQDs具有较高的生物兼容性。RT-qPCR分析结果显示,GQDs对体外RAW264.7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可刺激RAW264.7细胞提高TNF-α的表达,使细胞膜破裂并产生IL-1β炎症因子诱导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蓝光GQDs具有一定的体外细胞成像能力。结论石墨烯量子点的水溶性、低毒、荧光特性和炎症因子的诱导效应,为其在免疫标记和细胞成像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8O49 石墨烯量子点 RAW264.7巨噬细胞 生物相容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P辅助诱导Ni_(2)P电荷定向转移和表面重构以获得高效析氧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雅娟 薛辉 +5 位作者 孙静 郭念坤 宋天山 孙佳雯 郝翊茹 王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2,共2页
与助催化剂形成异质结,通过调整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电荷输运来提高Ni_(2)P的电催化活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成功构建了一种高效的Cu_(3)P/Ni_(2)P异质结催化剂,其中Cu_(3)P本身仅作为助催化剂,通过调节Ni_(2)P的电子转移和表面重... 与助催化剂形成异质结,通过调整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电荷输运来提高Ni_(2)P的电催化活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文成功构建了一种高效的Cu_(3)P/Ni_(2)P异质结催化剂,其中Cu_(3)P本身仅作为助催化剂,通过调节Ni_(2)P的电子转移和表面重构来提高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Cu_(3)P/Ni_(2)P具有优异的析氧反应(OER)活性,过电位为213 mV。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可知,Cu_(3)P助催化剂可以有效调整Ni中心的电子结构,实现电荷重分布,降低反应能垒,从而显著提高OER催化活性。此外,Cu_(3)P助催化剂诱导的丰富的晶界和晶格畸变促进了表面重构,形成Ni5O(OH)9,为OER提供了有效的活性位点。本工作通过引入助催化剂构建了一种新型异质结电催化剂,为优化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电催化性能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物 异质结 助催化剂 表面重构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及碳基材料电催化还原CO_(2)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峻标 于秋阳 +2 位作者 姜洋 郝海刚 高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71,共14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严重环境问题。因此,寻找有效方法降低CO_(2)浓度以遏制全球变暖成为紧迫任务。目前,减少CO_(2)主要策略包括限制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和将多余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 随着全球工业化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严重环境问题。因此,寻找有效方法降低CO_(2)浓度以遏制全球变暖成为紧迫任务。目前,减少CO_(2)主要策略包括限制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和将多余CO_(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由于经济发展仍极度依赖化石能源,简单地限制其使用存在显著困难。因此,高效转化CO_(2)成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显得尤为关键。在众多CO_(2)转化技术(生物还原、热化学加氢还原、光电化学及电化学还原CO_(2))中,电化学还原CO_(2)因其高效性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而显得尤为突出。基于此,对CO_(2)转化技术、电催化还原CO_(2)原理、主要产物、反应途径、评价参数及目前发展迅速的金属基及非金属碳基材料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金属基和非金属碳基材料的结合能够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从新型高效低成本催化剂开发及其形貌和表面活性位点的微观调控,利用原位表征技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加深对反应机理的揭示,加快组装器件设计开发、促进CO_(2)RR工业应用等方面提出CO_(2)RR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二氧化碳还原 金属催化剂 碳材料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贺东 蒲浩 +5 位作者 樊军伟 哈欣怡 苏冰 刘洪扬 楠顶 郭泽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纳米纤维薄膜因其特殊的构成和易于调控的表面结构而成为疏水改性的研究热点。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适当比例的醋酸纤维素(CA)和聚丙烯腈(PAN)进行物理混纺,获得了一... 纳米纤维薄膜因其特殊的构成和易于调控的表面结构而成为疏水改性的研究热点。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适当比例的醋酸纤维素(CA)和聚丙烯腈(PAN)进行物理混纺,获得了一种结构和性能都优异的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结果表明:CA/PAN纳米纤维薄膜的最大水接触角为122°,最大吸油系数为8.93g/g,且具有超高的水粘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聚丙烯腈 静电纺丝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霞 要丹妮 +2 位作者 张灏昱 张晗 黄姝姝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51,共10页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TiO_(2)@C/g-C_(3)N_(4),运用XRD、TEM、XPS和能带结构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_(2)@C/g-C_(3)N_(4)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TiO_(2)@... 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TiO_(2)@C/g-C_(3)N_(4),运用XRD、TEM、XPS和能带结构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_(2)@C/g-C_(3)N_(4)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TiO_(2)@C附着在g-C_(3)N_(4)表面上,二者之间形成了传统Ⅱ型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TiO_(2)@C/g-C_(3)N_(4)催化剂比g-C_(3)N_(4)和TiO_(2)@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TC质量浓度20 mg·L^(-1),GTC-2(Ti_(3)C_(2)的重量为0.06 g)加入量0.3 g的条件下,经光照射80 min后,TC去除率可达87.3%,速率常数为0.026 min^(−1);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TC去除率从87.3%略微降低至8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GTC-2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TiO_(2)@C和g-C_(3)N_(4)的表面进行,TiO_(2)@C与g-C_(3)N_(4)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Ⅱ型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电子自旋顺磁共振谱(EPR)测试结果表明,TC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有超氧自由基(·O_(2)−)、空穴(h^(+))及羟基自由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C/g-C_(3)N_(4) 异质结 四环素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 MOF衍生的双金属氢氧化物助催化剂促进稳定的太阳能水分解
16
作者 任世杰 高明泽 +1 位作者 高瑞廷 王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49,共3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催化剂,在光电化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将金属有机框架作为析氧助催化剂(OEC)与半导体相结合的策略,以改善电荷传输并减少体/表面载流子复合。制备的CoFe MOF/BiVO_(4)光阳极...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催化剂,在光电化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将金属有机框架作为析氧助催化剂(OEC)与半导体相结合的策略,以改善电荷传输并减少体/表面载流子复合。制备的CoFe MOF/BiVO_(4)光阳极在AM 1.5G照明下,1.23V(vs.RHE)下表现出4.5 mA·cm^(-2)的光电流密度,实现了卓越的长期光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MOF在长期水氧化反应中的重建,BiVO_(4)表面形成了更稳定的金属氢氧化物,光电极的光电流密度进一步提高到5 mA·cm^(-2)。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光电化学(PEC)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Co和Fe之间的耦合效应,降低了自由能垒并加速了反应动力学。本工作的重点是在长期水氧化过程中,将CoFe MOF催化剂重新构建为双金属氢氧化物。本文通过设计MOFs催化剂和构筑高效稳定的光阳极,开发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PEC水分解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 MOF 太阳能水分解 表面改性 表面重建 BiV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比色纤维膜结合神经网络学习技术用于细菌污染检测
17
作者 孙武亮 董俊慧 +3 位作者 楠顶 李文博 高晓波 孙文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52,共9页
目的细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发更准确、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花青素(cy)纳米纤维膜(C-PVA cy),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 目的细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发更准确、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花青素(cy)纳米纤维膜(C-PVA cy),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建立了对细菌污染程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通过颜色变化精确预测细菌浓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C-PVA cy结构及成分;再测定其对pH和大肠杆菌的颜色响应性,研究其检测性能;再使用ANN技术对膜的颜色变化进行学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C-PVAcy具有粗细均匀的纳米纤维丝(直径为747 nm),cy被成功引入其中。纤维膜在不同pH下有明显的颜色差异,其对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呈现了从深红色到棕红色的颜色变化,检测限为9.8×10^(1) cfu/mL。使用ANN成功建立了C-PVAcy颜色值(L^(*),a^(*),b^(*)值)与细菌浓度的预测模型,验证准确率可达96%。结论C-PVA cy纳米纤维颜色指示膜结合ANN实现了细菌污染程度的精确预测,操作便捷,准确度较高,为食品安全性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指示 神经网络学习技术 细菌污染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光催化原理及改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莫日格吉乐 包莫日根 +5 位作者 白璐 谢兵 于晓丽 曹鸿璋 赵丹蕾 赵斯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100,共6页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环境保护技术,可用于处理水和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CeO_(2)光催化剂由于其高稳定性和强光吸收能力而备受关注。但是CeO_(2)对自然可见光的吸收很弱,光生电子反应受限,在光催化中不能直接利用可见光促进电...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环境保护技术,可用于处理水和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CeO_(2)光催化剂由于其高稳定性和强光吸收能力而备受关注。但是CeO_(2)对自然可见光的吸收很弱,光生电子反应受限,在光催化中不能直接利用可见光促进电荷分离,这限制了催化活性和效率。本文主要从CeO_(2)自身的基本性能、结构和基本原理出发,综述了通过负载、掺杂及半导体复合等方法改性CeO_(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光催化 改性 负载 掺杂 半导体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稀土(Eu,La)配合物的红外和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连锡山 盛慧 刘占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用氯化稀土与苯甲酸铵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苯甲酸稀土(Eu,La)三元固体系列配合物,其化学组成式为(Eu1-xLax)L3(其中L为C6H5COO-,x=0.0~1.0)。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由红外光谱... 用氯化稀土与苯甲酸铵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苯甲酸稀土(Eu,La)三元固体系列配合物,其化学组成式为(Eu1-xLax)L3(其中L为C6H5COO-,x=0.0~1.0)。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由红外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羧基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了分裂,而且羧基伸缩振动随着La3+离子含量的增加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发光的La3+离子取代苯甲酸铕中部分Eu3+离子可以提高Eu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苯甲酸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膨润土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46
20
作者 李静谊 斯琴高娃 刘丽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不同负载量和不同焙烧温度),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测定染料吸光度和体系化学需氧量(COD)变化,来研究它们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0%和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不同负载量和不同焙烧温度),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测定染料吸光度和体系化学需氧量(COD)变化,来研究它们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0%和焙烧温度为400℃的催化剂Ti400样品降解RhB活性较好,虽然其矿化活性略小于P25(光照4hP25的COD变化为99.7%,400℃焙烧的TiO2/膨润土催化剂Ti400的COD变化为97.0%),但是TiO2/膨润土催化剂更易于回收再利用.用Ti400做催化剂降解RhB,连续循环使用7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用XRD、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方法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膨润土催化剂 罗丹明B 光催化降解 XRD BET UV—Vis D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