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孝荣 《黑龙江粮食》 2022年第1期88-90,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候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农牧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发生概率也更高,给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基于此,本文利用1981-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温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接着重点探...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候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农牧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发生概率也更高,给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基于此,本文利用1981-202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温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接着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并给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业气象灾害 病虫害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5月下旬呼伦贝尔市一次霜冻天气过程气象服务浅析
2
作者 郑洪玉 李红艳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1期91-92,共2页
2017年5月22—24日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各地遭受霜冻侵袭,特别是农业主垦区出现霜冻灾害。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对此次气象灾害提前预报,从灾前预报预警到灾中跟踪服务直至灾后总结评估,做到了气象灾害全程化服务,取得... 2017年5月22—24日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各地遭受霜冻侵袭,特别是农业主垦区出现霜冻灾害。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对此次气象灾害提前预报,从灾前预报预警到灾中跟踪服务直至灾后总结评估,做到了气象灾害全程化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灾害 气象服务 全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沙地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殿奎 刘晶 +3 位作者 宋卫士 于宏君 王广生 赵慧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886-18887,18900,共3页
气候变化是草原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因素。根据长年观测的气象学资料,通过对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沙尘暴等诸多气候因素的分析,揭示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 呼伦贝尔 沙地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土壤水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彦平 孟军 +3 位作者 宋卫士 李学红 刘丽 赵慧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5-258,263,共5页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基本代表呼伦贝尔市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7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年变化率为8.275-10.347 mm/a,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基本代表呼伦贝尔市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7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年变化率为8.275-10.347 mm/a,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0-50 cm土壤水分含量以3.816 2-0.723 6 mm/a速度逐年剧减,农区、林区达极显著水平,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水分含量与4-10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效应主要集中体现在夏秋季节,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土壤水分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2010年6月下旬高温天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洪玉 徐东升 +2 位作者 王银龙 格根图雅 王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48-18150,共3页
2010年6月下旬呼伦贝尔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不但历时长且温度高,很多观测站点突破了历史极值,在此就产生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物理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2010年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及物理机制,总结预报服务的准确性... 2010年6月下旬呼伦贝尔市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不但历时长且温度高,很多观测站点突破了历史极值,在此就产生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物理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2010年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及物理机制,总结预报服务的准确性,并提出高温预报的着眼点及指标,为以后预报高温天气建立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极值 气候特征 物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抵御气象灾害种植决策模式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慧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0-34,共5页
利用贝叶斯准则,结合气候年型及作物减产率定量统计方法,就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种植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干旱发生,即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没有干旱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洪涝发生,即适当... 利用贝叶斯准则,结合气候年型及作物减产率定量统计方法,就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种植决策进行了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干旱发生,即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没有干旱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洪涝发生,即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没有洪涝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如果气象部门预报有低温冷害发生,即适当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没有低温冷害灾害,即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经方法验证,1998、2000、2002年,若按调整最优方案种植比例调整产值可分别增加0.539亿元、0.67亿元和0.356亿元;若按调整最优方案种植比例调整产值可分别增加0.724亿元、0.664亿元和0.549亿元。贝叶斯准则方法不要求所选因子样本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选择的因子状态可以用等级描述,因而可以较好地概括非线性或非数量的一些因子。实践表明,利用贝叶斯准则作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带种植决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准则 农牧交错带 种植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洪丽 杨春荣 +3 位作者 谢晓丽 郑洪玉 乌尼尔 修俊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527-14528,共2页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70~2009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冰雹在空间分布为林区冰雹日数最多,牧区和农区日数相差不大;集中发生在4~10月,峰值为6月份;发...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70~2009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冰雹在空间分布为林区冰雹日数最多,牧区和农区日数相差不大;集中发生在4~10月,峰值为6月份;发生时段集中在12:00~16:00;且持续时间为3~5min的冰雹最多;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呈现出冰雹日数为少-多-少-少、并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的特征;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分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冷涡型是产生系统性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气候特征 冰雹天气类型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苗冬梅 王洪丽 +2 位作者 李耀东 李慧 杨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13-7515,共3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气的根源所在。[结果]在呼伦贝尔草原日益沙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春季异常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这次沙尘的主要因素;严重干旱加上沙尘形成前期的持续升温导致了表土层的疏松干燥,牧草的延迟返青,干土层的加厚,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子是诱发这次沙尘天气的决定性因素。从地面到高空的异常增暖,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热能条件,促使了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的增加;另外,高低空急流的存在对地面大风的形成起到了动量下传的作用。地面蒙古气旋的形成及发展为这次沙尘天气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带来的大风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直接因素。[结论]该研究为该市沙尘天气的防治提供可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生态环境 干旱 蒙古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特征及类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洪丽 黄秀芳 +4 位作者 李鸿雁 赵清波 杨童显 刘军 张树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7期211-212,共2页
寒潮天气是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给农牧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选取呼伦贝尔地区6个代表站,对1971~2000年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寒潮天气特征及5种天气形势类型。
关键词 寒潮 气候特征 环流类型 内蒙古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风能资源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巩繁江 包双喜 +4 位作者 李耀东 沃金林 白庆祥 包文娟 赵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32-232,236,共2页
风能资源是交通不便、缺乏燃料的广大农村、牧区的最好能源。分析呼伦贝尔市风能资源,包括年有效风速小时数分布、年有效风能密度分布、年有效风能贮量分布、风能资源的季节变化以及风能资源的日变化。
关键词 风能资源 密度 有效风能 贮量 内蒙古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雷暴灾害统计分析及雷电防御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长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依据呼伦贝尔市1981—2013年逐月雷暴日数、每年初日和终日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雷暴灾害特征,并给出相关的雷电防御对策。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日数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213 d/10年,下降趋势较为显著;每年1... 依据呼伦贝尔市1981—2013年逐月雷暴日数、每年初日和终日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雷暴灾害特征,并给出相关的雷电防御对策。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雷暴日数总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213 d/10年,下降趋势较为显著;每年11月—翌年3月,呼伦贝尔市几乎没有雷暴天气出现,4—7月雷暴出现频率不断增加,从8月份往后雷暴日数逐月减少,这种变化情况几乎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保持一致;1981—2013年呼伦贝尔市雷暴初日、终日整体呈现出推迟的趋势,分别以0.238、0.266 4 d/年的趋势推迟;为了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分别从雷电监测预警和灾害风险评估、建筑物安全防护、易燃易爆场所安全防护、电子设备的安全防护、应急安全防护等方面出发做好雷电防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灾害 统计分析 雷电防御 呼伦贝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大豆种植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岳冀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
呼伦贝尔是大豆主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指导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种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比1991—2020年气候数据与1981—2010年气候数据,分析大豆农业气候资源种植区生长季的积温、降水、日照和霜冻害变化。... 呼伦贝尔是大豆主产区,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指导呼伦贝尔地区大豆种植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比1991—2020年气候数据与1981—2010年气候数据,分析大豆农业气候资源种植区生长季的积温、降水、日照和霜冻害变化。结果发现:呼伦贝尔大豆种植区积温、降水和日照均有增加,并表现出相同的空间一致性,霜冻害日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呼伦贝尔市 大豆种植 GIS 农业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农牧林业生产战略及其气候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波 刘桂玲 +7 位作者 孙海滨 梁占武 杨中显 王霞 包春兰 李耀东 苗东梅 王双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9期220-220,213,共2页
本文从建设、保护农牧林业生产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就农牧林业生产战略中的气候对策等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较详尽、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科学的很有实用价值的结论。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切实可行的气候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产战略 气候对策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冬季气候变化特点分析——以2017年为例
14
作者 杨君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2期245-245,共1页
2017年冬季(2017年12月—2018年2月),呼伦贝尔市气温特低,12月和1月寒潮天气频发,给城市供暖及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降雪量偏少对冬季土壤增墒保墒及春播和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不利。呼伦贝尔市最大积雪深度26cm,出现在2月22日牙克石市... 2017年冬季(2017年12月—2018年2月),呼伦贝尔市气温特低,12月和1月寒潮天气频发,给城市供暖及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降雪量偏少对冬季土壤增墒保墒及春播和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不利。呼伦贝尔市最大积雪深度26cm,出现在2月22日牙克石市。牧区积雪深度在2~24cm;林区积雪深度在8~26cm;农区积雪深度在8~18cm。冬季大风日数偏少,日照时数偏多。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极端低温、极端降水、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年同期值 寒潮 日照 大风 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牛、羊、鹿吸虫病的调查与防治
15
作者 王海鹰 双龙 +5 位作者 齐桂春 斯普勒马 梁占武 布日古德 康椿 敖荣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2期67-67,共1页
鹿同盘吸虫隶属前后盘科、同盘属,本病自1990年以来,在呼伦贝尔市牧区已发生流行,对牛羊危害严重,引起牛羊死亡,现将调查及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吸虫病 牛羊 防治 鹿 发生流行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2016年1月19-23日极寒天气
16
作者 阴秀霞 王彦平 +1 位作者 王洪丽 曹庆国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7期51-51,共1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2016年1月19-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入冬以来最强一次强冷空气活动。结果表明,最低气温与500 h Pa冷中心的数值及地面冷高压的强度、范围有关;降温幅度大的区域与500 h Pa 24 h正变高大的区域、地面24 ... 利用常规资料和预报与实况,对比分析2016年1月19-23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入冬以来最强一次强冷空气活动。结果表明,最低气温与500 h Pa冷中心的数值及地面冷高压的强度、范围有关;降温幅度大的区域与500 h Pa 24 h正变高大的区域、地面24 h正变压大的区域基本一致。从预报与实况对比来看,本次极寒天气预报把握得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冷空气 天气实况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1年呼伦贝尔市中西部强降雪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17
作者 苗春艳 白子恒 +1 位作者 刘伟 刘娜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8期13-15,共3页
利用2008—2021年呼伦贝尔市中西部5个气象站冬季降雪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海拉尔天气雷达(CINRAD-CD)回波资料,对发生在此期间14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雷达产品特征进行形态判别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2008—2021年呼伦贝尔市中西部5个气象站冬季降雪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海拉尔天气雷达(CINRAD-CD)回波资料,对发生在此期间14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及雷达产品特征进行形态判别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市中西部2008—2021年的14次强降雪过程中,500 hPa影响系统10次为高空槽(涡),4次为平直西风;850 hPa多数伴有低空急流;地面影响系统多数为气旋顶部。(2)强降雪过程雷达回波平均强度为5~15 dBz,中心强度为15~25 dBz,回波多呈均匀片状,低仰角回波强度及范围明显大于高仰角;雨夹雪回波强度比纯雪回波强度略大。(3)绝大多数强降雪过程径向速度场回波无逆风区特征,“牛眼”结构出现比例仅为28.5%,“S”或反“S”结构比例为64.2%;速度模糊出现比例仅为21.4%;径向速度场上任意高度出现西北或偏北风,可以作为强降雪过程减弱或趋于结束的短时临近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过程 基本反射率因子 径向速度 导出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牧区牧犬寄生蠕虫的调查
18
作者 双龙 王海鹰 +6 位作者 齐桂春 梁占武 王庆江 斯普勒马 康椿 布日古德 敖荣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3期161-161,共1页
呼伦贝尔市牧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4个牧业旗,位于大兴安岭西部,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牧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天然草原1.18亿亩,共饲养家畜400余万头(只),为了保护羊群,还饲养牧犬3万... 呼伦贝尔市牧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4个牧业旗,位于大兴安岭西部,是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牧区,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天然草原1.18亿亩,共饲养家畜400余万头(只),为了保护羊群,还饲养牧犬3万余只,己成为牧区牧民放牧牛羊的主要工具。为查清牧犬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种类,给防治人兽共患病提供科学依据,5年共剖检病死犬30只,现将牧犬体内寄生虫种类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市 牧区牧民 牧犬 寄生蠕虫 畜牧业经济 寄生虫种类 体内寄生虫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时空分布特征
19
作者 王洪丽 孟雪峰 +3 位作者 付亚男 李耀东 张秀珍 谢晓丽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7期49-50,共2页
通过应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53年(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年际变化大,总体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大(暴)雪的高发期;2004-2008年为大(暴)... 通过应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53年(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分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大雪、暴雪年际变化大,总体是20世纪70年代初为大(暴)雪的高发期;2004-2008年为大(暴)雪的次高发期;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为大(暴)雪低发期。大雪、暴雪主要发生在每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10月和4月是两个峰值期,冬季12月至2月大雪、暴雪日数少。呼伦贝尔市大雪日数为0.68 d/a,暴雪日数为0.14 d/a,大雪平均日数是暴雪平均日数的4.85倍,各站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暴雪 时空分布 呼伦贝尔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东部土壤墒情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宏君 吕东波 +3 位作者 赵慧颖 王广生 邵志明 宋卫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090-17091,共2页
将内蒙古东四盟分为4个区,以每个盟为一个区分析土壤墒情变化。结果表明,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0%~46%,下降顺序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植物生长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为0.2~0.7℃,受气候变化影响,内蒙古东四盟... 将内蒙古东四盟分为4个区,以每个盟为一个区分析土壤墒情变化。结果表明,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0%~46%,下降顺序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植物生长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为0.2~0.7℃,受气候变化影响,内蒙古东四盟土壤墒情呈下降趋势干旱严重程度依次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通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东部 土壤墒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