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苗冬梅 王洪丽 +2 位作者 李耀东 李慧 杨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13-7515,共3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市中西部的一次沙尘天气的成因。[方法]以天气学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变化,对2006年5月30日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的发生及影响进行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该市沙尘天气的发生机理,从生态环境变化角度提出沙尘天气的根源所在。[结果]在呼伦贝尔草原日益沙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春季异常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这次沙尘的主要因素;严重干旱加上沙尘形成前期的持续升温导致了表土层的疏松干燥,牧草的延迟返青,干土层的加厚,这些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子是诱发这次沙尘天气的决定性因素。从地面到高空的异常增暖,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热能条件,促使了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的增加;另外,高低空急流的存在对地面大风的形成起到了动量下传的作用。地面蒙古气旋的形成及发展为这次沙尘天气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带来的大风是沙尘天气形成的直接因素。[结论]该研究为该市沙尘天气的防治提供可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生态环境 干旱 蒙古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气候适宜度等级及种植区划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彦平 阴秀霞 +2 位作者 张昉 张煦明 乌长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8-957,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水热资源,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周边黑龙江地区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采用气候适宜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域近30年逐年大豆气候适宜度,建立了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水热资源,发展冷凉地区大豆种植业,利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周边黑龙江地区近3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大豆发育期资料,采用气候适宜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域近30年逐年大豆气候适宜度,建立了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了基于GIS的呼伦贝尔市大豆适宜种植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温度适宜度和水热综合适宜度≥0.6为适宜,0.4~0.6为较适宜,≤0.4为不适宜;降水适宜度≥0.7为适宜,0.6~0.7为较适宜,≤0.6为不适宜。大豆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农区东南端;较适宜种植区域为大兴安岭东麓,适宜种植区的外沿;不适宜种植区位于呼伦贝尔市北部林区及西部牧区。在林区南部的农林交错带中,该区1 900~2 100℃积温区域为玉米不适宜种植地区,但可以大力发展大豆种植业,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可考虑在这一区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气候适宜度 评价指标 大豆种植 区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