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宇婷 赵磊 刘挨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765,共8页
目的分析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 目的分析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单免疫治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观察患者2个疗程(3~6周)治疗后3个月内增强胸部CT,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临床疗效,并将患者分为疾病进展组66例和疾病未进展组54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训练组中疾病进展患者46例,疾病未进展38例;验证组中疾病进展患者20例,疾病未进展16例。对开始治疗前1个月内胸部增强CT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分割,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预测疗效的诊断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概率及临床收益。结果临床模型纳入有无肾上腺转移及免疫药物种类2个临床因素,影像组学模型纳入11个最具标签的影像组学特征,两者联合构建联合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分别为: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65、0.92、0.90,验证组曲线下面积0.64、0.83、0.8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最高;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与联合模型收益相当,均优于单一临床模型。结论CT影像组学很大概率可以无创预测晚期NSCLC化疗及免疫治疗效果,尤其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影像组学可以为晚期NSCLC生存期及改善预后提供有利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影像组学 化学疗法 辅助 免疫疗法 病理学 临床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结合影像学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振鑫 金凤 +3 位作者 郭欢萱 田晓燕 冉云龙 白小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膝关节炎,术前精准规划、术后快速识别假体对顺利操作及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然而人工识别假体多依赖医师经验,易致漏、误诊。近年人工智能(AI)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以机器学习(ML)和其分支深度学习(DL...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膝关节炎,术前精准规划、术后快速识别假体对顺利操作及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然而人工识别假体多依赖医师经验,易致漏、误诊。近年人工智能(AI)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以机器学习(ML)和其分支深度学习(DL)为代表,用于TKA展现出较为强大的辅助功能。本文围绕AI结合影像学用于TKA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和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泽亭 吴慧 +2 位作者 高鸿雁 刘嘉睿 刘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228,共6页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这一严峻现状凸显了精准诊疗技术突破的迫切性。近年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和影像组学技...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这一严峻现状凸显了精准诊疗技术突破的迫切性。近年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和影像组学技术协同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通过挖掘医学影像中的高通量特征,在OC全病程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综述系统梳理了DL和影像组学在OC诊疗中的关键技术与临床转化成果,明确了其在提升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中的核心价值,同时指出了当前研究在模型可解释性、多中心验证及多组学融合中的局限性。通过总结现有进展与未来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助力实现OC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及动态监测的临床目标,最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图像分割 诊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分析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抵抗
4
作者 高鸿雁 吴慧 +3 位作者 王文佳 杨泽亭 刘嘉睿 刘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8-75,共8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生境分析、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治疗后是否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进行预测。...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生境分析、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治疗后是否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进行预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有病理结果并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检查后进行了ADT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138)与验证组(n=57)。根据生境成像方法,对肿瘤区域进行分割,并提取代表不同亚区域的生境特征,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根据肿瘤的生境特征将肿瘤分为两个聚类,分别从生境(habitat)亚区、瘤内(intra-tumor)、瘤周(peri-tumor)、瘤内联合瘤周区(瘤内区域外扩3 mm,ROIintra+3 mm),分别筛选出17、16、15和19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基于logistic回归学习分类器构建模型,选取性能最优的生境模型整合临床特征建立联合模型(habitat+clinical,H+C),并且构建放射组学列线图(radiomics nomogram,RN)用于个体化预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拟合度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生境模型的预测效能(AUC=0.821)显著优于传统影像组学模型,ROIintra+3 mm模型(AUC=0.752)较单纯瘤内模型(AUC=0.697)、单纯瘤周模型(AUC=0.725)的预测效能更优。H+C模型表现为最高的预测效能(AUC=0.828)。校准曲线表明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DCA表明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生境分析通过解析瘤内异质性可以预测PCa患者发生CRPC的可能性。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CRPC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整合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可提升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分析 影像组学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 瘤周区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联合ResNet101深度学习鉴别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与脊柱转移癌
5
作者 李宇璞 赵鹏飞 +3 位作者 张小娟 张昭静 王梓怡 乔鹏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观察MRI影像组学联合ResNet101深度学习鉴别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BS)与脊柱转移癌(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腰椎BS及SM各71例为训练集、腰椎BS及SM各33例为测试集。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M_(c... 目的观察MRI影像组学联合ResNet101深度学习鉴别腰椎布鲁氏菌性脊柱炎(BS)与脊柱转移癌(S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腰椎BS及SM各71例为训练集、腰椎BS及SM各33例为测试集。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M_(clinic));于腰椎矢状位T2WI中勾画病灶R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M_(radiomics));联合应用ResNet101深度学习与影像组学,提取深度学习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M_(DL+R));联合临床特征与深度学习影像组学特征,构建联合模型(M_(combined))。分析上述模型鉴别腰椎BS与SM的效能。结果训练集、测试集中,BS与SM患者年龄、发热及附件受累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后二者为临床特征(P均<0.001)。M_(clinic)鉴别训练集及测试集腰椎BS与S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及0.773;M_(radiomics)的AUC分别为0.895及0.791,而M_(DL+R)为0.926及0.882、M_(combined)为0.967及0.906。M_(combined)在训练集的AUC显著大于其他模型(P均<0.05),在测试集则显著大于M_(clinic)及M_(radiomics)(P均<0.05)。结论MRI影像组学联合ResNet101深度学习有助于鉴别腰椎BS与SM;联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脊柱肿瘤 肿瘤转移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在胶质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茹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共8页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脑原发恶性肿瘤,术前精准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等对于制订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使用高级特征分析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数据并构建预测模型,捕捉病变微小的变化,从而提高临床诊断...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脑原发恶性肿瘤,术前精准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等对于制订适当的治疗策略和预测生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使用高级特征分析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数据并构建预测模型,捕捉病变微小的变化,从而提高临床诊断、评估预后和预测治疗反应的准确性。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可以从大量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和提取多层特征,而不是手工提取的浅层特征,由于DL已被充分证明能够准确地找到非常深入和抽象的特征,这使其成为医学图像分析领域中广泛研究的课题。随着计算能力的进步,基于DL的人工智能已经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本研究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与D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分子分型、生存预测及治疗评价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胶质瘤患者提供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胶质瘤 多模态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彤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王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75,共6页
目的 基于Meta分析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 目的 基于Meta分析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和合并不同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或风险比(hazard ratio, HR),以Stata 17.0和RevMan 5.6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在8项回顾性研究中,斑块内出血(OR=1.92,95%CI:1.46~2.52)、斑块富含脂质的坏死核(OR=2.78,95%CI:1.84~4.18)、斑块钙化(OR=1.26,95%CI:0.99~1.61)、斑块纤维帽破裂(OR=1.64,95%CI:1.06~2.52)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著相关;在9项前瞻性研究中,斑块内出血(HR=6.88,95%CI:4.46~10.61)、斑块富含脂质的坏死核(HR=1.78,95%CI:0.87~3.65)、斑块纤维帽破裂(HR=3.01,95%CI:1.53~5.93)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HR-VWI可以准确评估颈动脉斑块成分特征,这些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有显著相关性。由于缺乏原始研究,未来需要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评估,进一步提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早期精准预测和临床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复发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颈动脉斑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娜 吴慧 +2 位作者 刘嘉睿 高凯华 杨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1-226,共6页
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 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主要原因为其诊断时多已处于晚期、易发生腹膜转移,以及易对一线化疗药物铂类产生耐药。卵巢癌的治疗应更多考虑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化疗药物将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等多个方面使患者受益。影像组学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多有针对卵巢癌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本综述旨在对卵巢癌的术前预测、化疗反应评估、铂化疗耐药以及预后预测方面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指导临床利用影像组学技术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从而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多组学数据融合的方法,将影像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相结合,期望本综述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影像组学 铂化疗耐药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用于影像学研究膝骨关节炎进展
9
作者 李振鑫 白小龙 +4 位作者 郭欢萱 田晓燕 冉云龙 雷焜 金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膝骨关节炎(KOA)为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晚期可致残。影像学诊断KOA常受人为等因素影响而难以保证客观性。人工智能(AI)用于KOA已展现出巨大价值。本文就AI用于影像学诊断KOA、分级,检测软骨病变、预测疼痛及长期护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人工智能 X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的栖息地局部熵值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IDH分子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胡明雪 王鹏 +4 位作者 刘岩昊 谢生辉 何金龙 吴琼 高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6,142,共8页
目的 通过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栖息地局部熵值来表征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异质性,并开发和验证一个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分子状态的综合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加州大学... 目的 通过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栖息地局部熵值来表征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异质性,并开发和验证一个预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分子状态的综合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加州大学弗朗西斯科分校(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以及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的数据,共计533例受试者。6种磁共振常规图像[T2、T1、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对比增强T1 (contrastenhancedT1,T1-CE)、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被用于进一步的图像预处理,预处理流程依次为N4偏置场校正、基于迁移模型的超分辨率重建、各向同性重采样和图像标准化。使用改进的nn-Unet自动分割肿瘤区域,然后进行了人工确认和修正。对于全病变区进行栖息地局部熵值的获取,考虑到感兴趣区的大小,使用3×3×3的矩阵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按照整个队列进行全局图像离散化,即离散化直方图根据队列实际最大最小值进行,最后通过等间距Bin宽调整到Bin数为32。使用K-means进行基于T1-CE和T2-FLAIR匹配的栖息地生成,聚类中心的取值范围为2~5。然后获取全部模态的不同生境亚区的16个一阶特征。以UCSF公共数据库为训练集,并通过10折交叉验证进行内部验证,其余2个数据库均作为独立测试集。使用多流水线(240条基本流水线)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模型特征数量的选择和超参数的调整通过交叉验证进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然后DeLong检验被用于对比模型差异性。模型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差通过校准曲线可视化。采用决策曲线分析确定临床净收益。结果 聚类中心为2或3时,对应的Calinski-Harabasz分别为95 080和100 379,Silhouette系数分别为0.477和0.422,Davies-Bouldin指数分别为0.741和0.810。因聚类中心为4和5的效果欠佳,后续分析仅进行聚类2与3。三种多模态模型(全病变区、聚类2及聚类3)均显示出了良好的诊断性能(训练集AUC值范围为0.942~0.974,测试集AUC值范围为0.739~0.864)。其中,当聚类数为2时,两个独立测试集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95.2%和80.0%);当聚类数为3时,两个独立测试集的特异度较高(分别为72.2%和89.2%)。三个模型的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表明了模型高且相似的预测一致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多模态MRI的栖息地局部熵值提供了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异质性信息,局部特征和生境分析的联合应用将为非侵入性评估其他多种病理异常区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基因分型 异柠檬酸脱氢酶 磁共振成像 无监督分割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特征及多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泽华 高阳 +4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张强 郝祥程 王丽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责任斑块特征、梗死灶及斑块数量,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斑块数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共纳入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分析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Willis环完整性、责任斑块特征、梗死灶及斑块数量,探讨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斑块数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共纳入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在发病半个月内进行了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并根据Willis环完整性将其分为Willis环前循环完整组和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组,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完整组和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组。依次比较前循环组间、后循环组间的临床资料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Willis环完整性与多发梗死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Willis环完整性与斑块数量、强化等级的相关性。结果与Willis环前循环完整组相比,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组的斑块负荷(P=0.001)、强化率(P=0.043)更高、责任血管狭窄度(P=0.001)更大、斑块表面不规则(P=0.001)更多见。与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完整组相比,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组的斑块负荷(P=0.002)、责任血管狭窄度(P=0.001)更大、斑块表面不规则(P=0.013)更多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多发梗死独立相关(OR=2.94,95%CI:1.153~7.478,P=0.024)。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强化等级呈正相关(r=0.321,P<0.05);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与斑块数目、强化等级呈正相关(r=0.358、0.302,P<0.05)。调整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与多发梗死独立相关(OR=3.42,95%CI:1.208~9.700,P=0.02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是强化等级的影响因素(β=0.571,P<0.05),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是斑块数目、强化等级的影响因素(β=0.791、0.341,P<0.05)。结论Willis环不完整会促发斑块易损性、多发梗死及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表明Willis环完整性的缺失可能会影响颅内外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进而影响脑组织血供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多发性梗死 WILLIS环 责任斑块 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班超 马雪英 +5 位作者 王坚 王欣 钱昕毓 柴圣杰 牛瑞龙 葛丽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4,43,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改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接受CABG治疗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35例,同时招募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CMR-FT检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测量心肌力学功能并人工校准,使用CMR-FT对左心室的心肌力学功能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关参数。使用Shapiro-Wilk检验分析变量的正态分布性,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变量(周向位移、周向速度、周向应变率、短轴径向位移、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速度、纵向应变率、长轴径向应变率)组间差异分析行Wilcoxon秩和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周向应变、短轴径向速度、短轴径向应变、纵向位移、纵向应变、长轴径向位移、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组间差异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患者行CABG术前术后的对比试验中,短轴径向应变、纵向应变、长轴径向应变术前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BG术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对比试验中,周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短轴径向应变率、纵向应变、长轴径向速度、长轴径向应变对照组大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术后心肌力学功能未出现显著改善。结论CMR-FT能够准确评估CABG前后患者心肌力学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指导个性化治疗、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 心肌力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无线线圈研究进展
13
作者 冉云龙 张强 +3 位作者 李振鑫 马双 金凤 赵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9-234,共6页
射频线圈作为MRI设备组成的重要部分,起到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作用。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线圈的设计和开发发生了各种变化,从容积线圈到最近推出的无线线圈,线圈在无线化、柔性化、轻量化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线线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 射频线圈作为MRI设备组成的重要部分,起到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作用。在过去的四十年中,线圈的设计和开发发生了各种变化,从容积线圈到最近推出的无线线圈,线圈在无线化、柔性化、轻量化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线线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线线圈核心价值在于无需线缆连接或独立电源即可提升目标区域的图像质量,同时避免对现有MRI系统进行硬件改造和承担高昂成本。相较于通过增加多通道标准接收线圈来提升图像质量的传统方法,无线线圈展现出轻便、低成本、兼容主流品牌设备以及提升患者舒适度的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无线线圈的技术原理以及创新应用,总结无线线圈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无线线圈临床普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线圈 谐振器 超材料 信噪比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序列影像组学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金龙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李波 王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3,134,共8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多序列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参数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1)基因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并有IDH1基因突变状态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应用T2WI、...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多序列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参数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1)基因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并有IDH1基因突变状态信息的脑胶质瘤患者。应用T2WI、T1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和对比增强MRI(contrast enhancement MRI, CE-MRI)五种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每个序列可提取107个影像组学特征,以上特征经单因素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降维筛选后,剩余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各序列模型及多序列融合模型,包括T2WI模型、T1WI模型、DWI模型、ADC模型、CE-MRI模型和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最后将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输出的组学分数与临床多因素模型结合建立联合模型。上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采用DeLong非参数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的差异。此外,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估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鉴别IDH1基因突变状态的临床收益。结果 联合模型在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预测中表现出最佳的效能(AUC为0.928)。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均高于T2WI、DWI和ADC模型(分别为0.865 vs. 0.752、0.656、0.631,P值均<0.05);联合模型的AUC值高于T2WI、T1WI、T1增强和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0.928 vs. 0.752、0.827、0.829、0.865,P值均<0.05);但联合模型和临床模型之间的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28和0.880,P>0.05)。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较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鉴别IDH1基因突变的临床收益高。结论 多序列影像组学特征、临床及MRI影像学特征的结合对术前鉴别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 影像组学 模型预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椎管内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一例
15
作者 冉云龙 金凤 +4 位作者 王凯 白小龙 田晓燕 郭欢萱 李振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66,169,共3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4074,受试者在回访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女,56岁,因“腰腿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月”于2023年9月11日收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4074,受试者在回访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女,56岁,因“腰腿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月”于2023年9月11日收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乳头状瘤 非典型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在脑胶质瘤微环境异质性分割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胡明雪 高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180,共7页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复杂的肿瘤异质性导致了治疗抵抗和不良预后。多序列MRI影像的精准分割技术为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可视化表征提供了重要手段。传统影像学分割依赖于神经放射科医生的主观判... 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复杂的肿瘤异质性导致了治疗抵抗和不良预后。多序列MRI影像的精准分割技术为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的可视化表征提供了重要手段。传统影像学分割依赖于神经放射科医生的主观判断,存在烦琐耗时和主观性强等局限性。然而,随着深度学习发展领域的逐步扩大,其在分割性能上展现出更高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但目前大多数模型仍主要聚焦于整体肿瘤区域的分割,对于肿瘤内部微小尺度上的异质性特征捕捉能力尚显不足。近年来,栖息地成像作为一种新兴异质性分析方法,通过多模态MRI技术将肿瘤划分为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亚区域,进一步揭示了肿瘤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本研究就脑胶质瘤微环境异质性分割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首先主要概括了目前胶质瘤亚区域分割领域中的常见方法与技术,随后重点阐述多序列MRI中肿瘤微环境异质性在临床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现有肿瘤亚区域分割方法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异质性分割 深度学习 栖息地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成像在多系统肿瘤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杨泽亭 吴慧 +2 位作者 高鸿雁 刘娜 刘嘉睿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生境成像技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通过对肿瘤亚区进行精准划分,不仅能够表征肿瘤内部空间异质性,还可无创地映射其病理生理微环境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差异,为揭示肿瘤进化机制及精准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本... 生境成像技术基于肿瘤病理、血流灌注、分子特征等差异,通过对肿瘤亚区进行精准划分,不仅能够表征肿瘤内部空间异质性,还可无创地映射其病理生理微环境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差异,为揭示肿瘤进化机制及精准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本文综述了生境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该技术在预后预测、治疗反应评估及分子特征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未来,多模态影像融合、纵向动态追踪肿瘤演化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将成为突破方向,有望推动生境成像从研究工具向临床常规转化,最终实现肿瘤诊疗的精准化与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成像 诊断 基因分型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心脏磁共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重构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班超 钱昕毓 +1 位作者 牛瑞龙 葛丽红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7-163,共7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外科干预手段,而术后左心室重构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涉及左心室功能演变和心肌纤维化进展。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外科干预手段,而术后左心室重构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涉及左心室功能演变和心肌纤维化进展。近年来,随着多模态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技术凭借无创性、高分辨率以及多参数定量评估能力,已成为CABG术后左心室重构机制及预后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综述了多模态CMR技术在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重点探讨了定量心肌灌注、晚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T1/T2 mapping及氧合敏感CMR等技术在术后心肌功能恢复、纤维化程度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当前多模态CMR各技术在CABG术后评估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及互补性进行总结,提出未来需围绕技术标准化优化、大样本多中心验证及与临床治疗决策深度结合等方向展开研究。本综述旨在为多模态CMR技术在CABG术后临床评估中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助力提升CABG术后患者个体化诊疗及长期预后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重构 氧合敏感心血管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胶质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宋元君 赵鹤 高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在MS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GS功能可能与代谢废物堆积和神经炎症反应...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在MS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GS功能可能与代谢废物堆积和神经炎症反应有关,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综述回顾了MS的GS相关研究,聚焦其与认知损伤的关系,以期为MS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胶质淋巴系统 认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技术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安宁 马悦 +2 位作者 赵瑞婷 马雪英 乔鹏飞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共7页
目的运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探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患者脑灌注模式变化与血清免疫学指标、认知评估间的相关性,从... 目的运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探究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患者脑灌注模式变化与血清免疫学指标、认知评估间的相关性,从影像学层面剖析NPSLE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NPSLE患者、52例非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on-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on-NPSLE)患者及39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影像学、临床血清学和认知评估数据。对比分析其脑灌注模式差异,并对NPSLE患者差异脑区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与血清、认知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BF差异显示,NPSLE组左侧颞中回和左侧缘上回的CBF显著高于non-NPSLE组(P<0.001)。与HC组相比,NPSLE组除上述脑区CBF升高外,还表现出右侧额上回等多个脑区CBF降低(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NPSLE患者左侧颞中回的CBF值与血红蛋白(r=0.392,P=0.037)、红细胞计数(r=0.437,P=0.022)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r=0.358,P=0.016)呈正相关,与焦虑量表评分(r=-0.380,P=0.015)呈负相关。左侧缘上回的CBF值与血红蛋白(r=0.612,P=0.016)、红细胞压积(r=0.457,P=0.016)、补体3(r=0.538,P=0.008)呈正相关,与焦虑量表评分(r=-0.397,P=0.040)呈负相关。结论NPSLE患者存在脑灌注模式异常,这些变化可能在NPSLE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参与其病理机制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障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