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居红格 谢建兰 +5 位作者 郭新建 李月红 韦萍 郑媛媛 金妍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0-843,共4页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 目的 探讨眼结膜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简称为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5例眼结膜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复查和完善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切片,4例进行Ig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2岁,病史平均20个月。(2)病理形态:黏膜下大量密集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并有模糊淋巴滤泡样结节。浸润细胞多为小~中等大小的淋巴样细胞及单核样B细胞。(3)免疫表型:浸润细胞CD20、CD79a、BCL-2均(+),CD3、CD5、CD10、Cyclin D1、TdT均(-)。(4)Ig基因克隆性分析:4例均呈单克隆。(5)随访:随访时间2~35个月,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者均生存,且病变无复发。结论 眼结膜MALT淋巴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结膜红肿突起为主要特征,镜下以小细胞样边缘带B细胞为主,具有典型MALT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和惰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结膜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晓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5例PEComa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15例PEComa...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5例PEComa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15例PEComa中13例为女性,且术后无复发。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肝脏和肾脏最多见,有包膜,多为实性,可有出血。特征性组织学改变是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PAS染色显示该肿瘤细胞中有糖原物质沉积,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该肿瘤中的血管壁缺乏弹力层。免疫组化显示所有PEComa病例均明显表达HMB-45、Melan-A、SMA,Ki-67阳性率不高。结论 PEComa是一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多发于女性,来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大部分肿瘤呈良性过程,生物学分级极低,预后良好;极少部分病例可发生转移,预后不佳。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来源、生物学行为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晓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5例PEComa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15例PEComa... 目的探讨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5例PEComa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15例PEComa中13例为女性,且术后无复发。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以肝脏和肾脏最多见,有包膜,多为实性,可有出血。特征性组织学改变是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PAS染色显示该肿瘤细胞中有糖原物质沉积,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该肿瘤中的血管壁缺乏弹力层。免疫组化显示所有PEComa病例均明显表达HMB-45、Melan-A、SMA,Ki-67阳性率低。结论 PEComa是一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多发于女性,来源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大部分肿瘤呈良性过程,生物学分级极低,预后良好;极少部分病例可发生转移,预后不佳。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来源、生物学行为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武彦 廖松林 +4 位作者 战雪梅 樊德扶 王家耀 苏荣钢 杨京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2-234,I022,共4页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性质及其组织发生。方法:2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组织学和临床病理的回顾性研究。并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其进行6种抗体(EMA,SMA,KP-1,Vimentin,CgA,S-100)检测。...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性质及其组织发生。方法:2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组织学和临床病理的回顾性研究。并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其进行6种抗体(EMA,SMA,KP-1,Vimentin,CgA,S-100)检测。结果:此瘤是一种以间质成分增生为主的混合性炎性增生。主要增生细胞为各种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也有不同程度增生。另外生长方式上无包膜以及具有自限性的特点。结论:此种病变是炎性假瘤而非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 炎性假瘤 SHL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细胞系中TMSG-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晓艳 由江峰 裴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TMSG-1)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细胞爬片免疫组化PV-9000法来检测TMSG-1在人不同转移...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TMSG-1)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细胞爬片免疫组化PV-9000法来检测TMSG-1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2B4(低转移潜能)和PC-3M-IE8(高转移潜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MSG-1在PC-3M-2B4(低转移潜能)细胞系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在PC-3M-IE8(高转移潜能)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SG-1在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有可能成为判断前列腺癌细胞浸润及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TMSG-1 半定量RT-PCR WESTERN BLOTTING 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中的迁移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国存 刘茜 +3 位作者 王宏伟 李韶然 冀文茹 陆江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中树突细胞(DC)的位置和数量变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法建立C57BL/6小鼠MODS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3~6h组、24~48h组、5~7d组、10~12d组。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脾脏中树突细胞(DC)的位置和数量变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外周免疫器官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酵母多糖腹腔注射法建立C57BL/6小鼠MODS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3~6h组、24~48h组、5~7d组、10~12d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DC(CD11chigh+)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标记法观察脾脏中DC(CD11c+)的分布和迁移。结果对照组小鼠脾DC量很少(1.62%),主要分布在脾白髓边缘区。MODS3~6h组DC数量(2.62%)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分布在脾脏白髓T细胞区,而白髓边缘区DC数相对减少;24~48h组DC含量(1.40%)较3~6h组明显减少,其分布仍以T细胞区为主;5~7d组脾DC含量(1.45%)下降至对照组水平,且在白髓T细胞区和边缘区均有表达;10~12d组脾DC含量(1.79%)再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区域转为白髓边缘区,白髓T细胞区仅有少量散在分布的DC。结论在MODS早期(3~48h组),脾DC大量增加并从脾脏白髓边缘区向T细胞区迁移,从而与T细胞形成大面积的密切接触,可以引发过度免疫反应;MODS晚期(10~12d组),脾脏DC多滞留在白髓边缘区,DC与T细胞仅有少量接触,可能参与了机体的免疫抑制过程。脾脏DC位置和含量的变化在机体免疫紊乱和MODS形成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树突细胞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表达及DNA含量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师永红 孙慧宽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与c-erbB-2表达和DNA异倍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LSAB),经典的Feulgen染色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84例乳腺癌,22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c-erbB-2免疫组化及DNA含量...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与c-erbB-2表达和DNA异倍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LSAB),经典的Feulgen染色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84例乳腺癌,22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c-erbB-2免疫组化及DNA含量检测。结果:(1)乳腺良性病变全部为整倍体,c-erbB-2表达阴性。乳腺癌异倍体70.2%,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3%。(2)浸润性导管癌c-erbB-2阳性表达率(41.6%)、异倍体比例(77%)均高于特殊类型浸润癌(9.6%和54.8%)。而Paget病阳性表达率和异倍体比例最高(分别为100%和80%)。(3)浸润性导管癌c-erbB-2表达率随合并导管原位癌成分或合并明显坏死而增高(P<0.05)。粉刺型占优势,其表达率高于非粉刺型(P<0.05)。(4)c-erbB-2阳性肿瘤异倍体高于c-erbB-2阴性肿瘤异倍体(P<0.05)。结论:c-erbB-2激活和异倍体的出现主要与导管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DNA倍体 乳腺癌 C-ERBB-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伴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晓艳 王华 +3 位作者 梅放 钟延丰 王盛兰 郑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伴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伴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超微结构及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CT及MR...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伴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粒层细胞瘤伴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超微结构及临床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CT及MRI提示肝脏右叶可见一巨大实性肿物,低密度。肉眼见肿物突向肝脏下方,切面呈实性;另外,在肝脏膈面被膜下见一灰红色出血区,呈疏松海绵状。镜下巨大肿物中肿瘤细胞椭圆形或梭形,呈微滤泡状、小梁状排列,部分区域呈实性弥漫状分布,类似于卵巢粒层细胞;部分区域呈束状排列,间质中可见较多胶原纤维瘢痕形成,似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肿瘤细胞核内可见小核仁,并可见纵形核沟。免疫组化结果示肿瘤细胞CD99、α-inhibin、CK8、CK18、SMA和BCL-2均(+),Ki-67增殖指数<1%。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可见各种形式的核皱叠形成,部分细胞呈Call-Exner小体样结构排列,偶见桥粒结构,提示该肿瘤与卵巢粒层细胞瘤极其相似。结论粒层细胞瘤原发于肝脏且合并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目前其临床生物学行为难以确定,需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粒层细胞瘤 性索-间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海绵状血管瘤并发大咳血1例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特木热 梁俊国 +1 位作者 马秀梅 邱能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肺海绵状血管瘤 咳血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0
作者 邹鹏程 徐晓艳 +2 位作者 张梦雪 由江峰 裴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在不同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TP6V0C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PC-3M(高转移潜能)和PC-3M-2B4、... 目的探讨液泡型ATP酶C亚基ATP6V0C在不同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TP6V0C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PC-3M-1E8、PC-3M(高转移潜能)和PC-3M-2B4、PC-3(低转移潜能)中的表达。结果 ATP6V0C在PC-3M-1E8、PC-3M细胞系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在PC-3M-2B4、PC-3细胞系中的表达,其中,ATP6V0C在PC-3M-1E8中的表达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6V0C在高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潜能人前列腺癌细胞系,证明其和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判断人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指标及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ATP6VOC 液泡型ATP酶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术前处理对前列腺血管影响的形态定量学研究
11
作者 夏养志 王志永 +1 位作者 王广钧 杨庆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60例标本(30例术前应用5—FU,30例为对照组)进行病理学观察,着重用形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两组前列腺组织中血管的变化。发现5—FU组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截面积指数均比对照组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从而找出...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60例标本(30例术前应用5—FU,30例为对照组)进行病理学观察,着重用形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两组前列腺组织中血管的变化。发现5—FU组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截面积指数均比对照组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从而找出了5—FU术前处理所以能使TURP术中出血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 电切术 血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FGFR2表达的规律
12
作者 翁立新 付小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aci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规律。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R组)、改构体aFGF治疗组(F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于缺血45min后于2、6、12、24h活杀,取小肠组织标本,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FGFR的表达规律。结果在正常大鼠,FGFR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的细胞膜上。缺血和再灌注的初期,FGFR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FGF使FGFR的表达有明显的增强和提前表达。缺血和再灌注使FGFR mRNA的表达迅速增加,在再灌注后6h达到高峰。F组FGFR mRNA的表达较R组相应时间点显著增加(P<0.05)。结论FGFR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疾病癌胚抗原免疫组化与免疫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峰 江英凯 王焕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对84例乳腺癌与24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切片中癌胚抗原(CEA)的存在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其中7例浸润性导管癌和3例乳腺结构不良症伴导管上皮增生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发现:69例乳腺癌CEA(+),占82.1%。CEA分布有两种形式,即胞膜为主型和... 对84例乳腺癌与24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切片中癌胚抗原(CEA)的存在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其中7例浸润性导管癌和3例乳腺结构不良症伴导管上皮增生者进行免疫电镜观察。结果发现:69例乳腺癌CEA(+),占82.1%。CEA分布有两种形式,即胞膜为主型和胞浆为主型。8例伴有导管上皮增生的乳腺结构不良症CEA为阳性,其余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为阴性。免疫电镜结果表明:CEA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分布不同,故CEA的超微结构定位研究对于区别乳腺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免疫电镜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