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温和施氮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欣 任海燕 韩国栋 《草原与草业》 2020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淡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增温和施氮试验,试验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以增温为主处理因子,施氮为副处理因子,探讨在长期增温和施氮条件下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下,以25...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淡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增温和施氮试验,试验采取裂区试验设计,以增温为主处理因子,施氮为副处理因子,探讨在长期增温和施氮条件下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下,以250~2000μm粒级团聚体含量最高,总体表现为>250μm粒级占优势级,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增温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施氮、增温+施氮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但均表现为不显著(P>0.05);增温仅显著降低了>2000μm粒级内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对其他粒级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增温+施氮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内各粒级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有机碳储量在各处理下无明显变化规律,除>2000μm内有机碳储量对照表现最高外,其余粒径下有机碳储量均表现为在施氮处理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气候变化 团聚体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生活型特征
2
作者 姜永成 宫文龙 +6 位作者 田春育 刘乐萌 那亚 董艳伟 褚微娜 李志勇 景媛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50-59,共10页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 【目的】调查分析兴安盟地区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情况及其生活型特征,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踏查法结合室内分类鉴定,调查分析该区域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生境特点、种类及其生活型特征。【结果】在兴安盟地区共收集到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0份,不重复物种173个,分属40科、121属。其中,多年生禾草种质资源47份,灌木、亚灌木及小乔木26份,多年生杂类草115份,1~2年生草本植物52份。以多年生杂类草种子最多,占收集种子总数的46.96%,其次为1~2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占比为21.67%;多年生禾草和灌木、亚灌木、小乔木种子较少,占比分别为19.58%和10.83%。【结论】从地理分布范围看,多年生禾草主要分布在乌兰浩特市,灌木、亚灌木与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与阿尔山市,多年生杂类草和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扎赉特旗、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与中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生境特点 生活型 兴安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草种质资源研究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公社 王德利 +3 位作者 石凤翎 武自念 申忠宝 李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羊草广布于欧亚大陆东部,是我国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51~1987年,开始羊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和省级项目立项;1988~2000年,培育出第... 羊草广布于欧亚大陆东部,是我国优势的禾本科多年生优质牧草,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羊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历程,将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51~1987年,开始羊草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和省级项目立项;1988~2000年,培育出第一批国审羊草品种,干草出口日本;2001~2013年,早期品种扩繁推广,羊草有关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014~2021年,羊草种质资源研发体系初步建立,第二批5个国审羊草品种育成,种子规模化繁殖面积扩大,生态建设广泛应用。羊草种质资源研发历史、启示、问题及展望的探讨,对促进我国羊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加速草原生态修复、发展草牧业及国土绿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种质资源 育种 品种 成果 历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倩 黄程鹏 +3 位作者 奇立敏 鞠馨 高翠萍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3,共9页
植硅体在硅化作用过程中包裹的部分有机碳被称为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草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硅体碳封存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固碳还没有得到... 植硅体在硅化作用过程中包裹的部分有机碳被称为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草地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硅体碳封存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草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固碳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注和充分研究。本文对近年来陆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植物PhytOC的形成及封存、土壤PhytOC的积累及其稳定性和不同草地类型PhytOC的分布及储量,探讨人类活动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影响,提出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PhytOC的研究方向,为准确估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硅体固碳潜力和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碳循环 植硅体 植硅体碳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碳氮含量对增温和增水的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广一 贺梦婷 +3 位作者 李宏宇 宁玉娜 李琪 王成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模拟增加温度(T0:自然温度;T1:自然温度增加2℃;T2:自然温度增加4℃)和增加降水量(W0:环境降水量;W1:环境降水量增加25%;W2:环境降水量增加50%)的7~8年后,调查了内蒙古荒...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模拟增加温度(T0:自然温度;T1:自然温度增加2℃;T2:自然温度增加4℃)和增加降水量(W0:环境降水量;W1:环境降水量增加25%;W2:环境降水量增加50%)的7~8年后,调查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并测定了土壤碳和氮含量。结果表明:增温、增水及其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和半灌木的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此外,增温、增水和同时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土壤碳和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碳、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显著相关(P<0.05),而土壤全碳和全氮与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这说明长期增温和增水可能通过调节土壤碳、氮含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下荒漠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增温 增水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碳和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补播模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敏 赵佳乐 +4 位作者 王忠武 韩国栋 赫黎明 侯东杰 王海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了解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及作用,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开展了围封补播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补播机械不加种子作业一次,CK)、单播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XX)、单播冰草(Agropyron crista... 为了解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及作用,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开展了围封补播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补播机械不加种子作业一次,CK)、单播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XX)、单播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BB)、单播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HH)以及混播新麦草、冰草、黄花苜蓿(BXH),于植物生长季(8月)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并对土壤以及植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补播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地上生物量,且单播新麦草处理有显著影响(P<0.05)。补播对多年生杂类草高度、密度有抑制作用,使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有所升高,而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下降,但均无显著影响,并且补播处理下土壤养分无显著变化。在植物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是影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因子,土壤全磷含量对植物高度影响显著,且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初步表明补播措施对于荒漠草原草地植被以及土壤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后续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补播 群落特征 土壤养分 植物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磷含量对围栏管理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宸 孙建 +4 位作者 张梦琦 李若玮 吴江航 孙乐 多杰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2-1813,共12页
围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草地管理措施。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研究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Web ... 围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草地管理措施。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研究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和驱动,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围栏管理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研究。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筛选了101篇文献开展Meta分析,探究不同高寒草地土壤全磷(STP)与速效磷(SAP)含量对围栏管理措施及围栏年限(短期1~4年,中期5~8年和长期9~30年)的响应。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围栏显著提升了STP、SAP、全氮(STN)、有机碳(SOC)、速效氮(SAN)和含水量(SM)(P<0.001),却导致了pH和容重显著降低(P<0.01)。2)围栏对高寒草原STP和SAP的正效应显著高于其对高寒草甸磷含量的影响(P<0.001)。3)针对围栏年限,发现中长期围栏对草甸STP具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01),同时短期围栏能够极显著促进草原STP(P<0.001),中长期围栏则会导致草原STP降低;围栏始终有利于提升SAP,且中期围栏对草原SAP的效应最大。4)围栏管理下STP、STN和SOC的效应值存在协同变化规律,且围栏对STP的效应值随气温的升高而显著增加,但土壤pH的降低促进了围栏对STP的效应值的显著增加。此外,围栏对STN与SAP的效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合理的围栏管理有利于提高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磷含量,结果可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草地管理 围栏封育 草地恢复措施 恢复年限 荟萃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外源肌醇对草地早熟禾响应干旱胁迫的抗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婷 石凤翎 叶文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84-2591,共8页
分析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inn.)经喷施外源肌醇(myo-Inositol,MI)处理后有关抗氧化特性的差异,可为提高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材料,出苗40 d后叶面... 分析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inn.)经喷施外源肌醇(myo-Inositol,MI)处理后有关抗氧化特性的差异,可为提高草地早熟禾耐旱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品种‘肯塔基’(Kentucky)为材料,出苗40 d后叶面喷施5个浓度MI溶液,持续5 d后进行土壤自然失水干旱胁迫,在6个干旱胁迫时间下观测不同浓度MI溶液处理后植株的表型、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等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MI处理后草地早熟禾的耐旱性。结果发现喷施MI能减缓叶绿素含量降解、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及丙二醛积累量、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氧自由基等指标与草地早熟禾的抗旱性有关,且叶绿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草地早熟禾喷施外源肌醇处理后可提高抗旱性,其中叶片在400 mg·L^(-1)MI处理下植株表现抗旱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干旱胁迫 肌醇 抗氧化酶系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嘉 朱毅 +3 位作者 武倩 鞠馨 沈婷婷 韩国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9-3296,共8页
研究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有助于揭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本研究以乌兰察布荒漠草原为对象,探究不同载畜率对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和系... 研究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有助于揭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本研究以乌兰察布荒漠草原为对象,探究不同载畜率对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影响,同时还探究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状态。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及Pielou指数均与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物种多样性越高,系统发育多样性也越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系统发育结构的主要因素,铵态氮含量是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学经典文集《草原生态系统研究》
10
作者 李琪 王占义 杨鸿雁 《草原与草业》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科研人员共同的科研成果的系列文集(共六集,收录134篇论文)。该文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动物生态、微生物生态、人工草场建设与...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科研人员共同的科研成果的系列文集(共六集,收录134篇论文)。该文集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理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动物生态、微生物生态、人工草场建设与退化草场改良、利用,以及草地植物区系和兽类区系特征等方面。国际著名生态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邬建国教授在近些年仍然推荐阅读。该系列文集虽已发表了多年,但书中的很多基本特征和原理、研究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研究仍然适用,特别适合于林草部门合并以来,想要了解草原的林业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光合生产 人工草地 林业 动物生态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露天煤矿苔藓结皮生态功能研究
11
作者 闫勇政 曲明明 冯超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9,共9页
苔藓作为演替初期的主要先锋植物,其形成的苔藓结皮在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深入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矿复垦区藓结皮的生态功能,本文以鄂尔多斯某大型露天煤矿发育稳定的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 苔藓作为演替初期的主要先锋植物,其形成的苔藓结皮在保持水土和改善土壤养分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深入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矿复垦区藓结皮的生态功能,本文以鄂尔多斯某大型露天煤矿发育稳定的藓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土壤可蚀性K因子等指标,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索煤矿区藓结皮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苔藓植物共3科6属8种,优势物种为真藓属和对齿藓属;土壤可蚀性K因子与藓结皮盖度呈显著负相关;除有机质外,不同坡向土壤养分均与藓结皮盖度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坡向藓结皮生态功能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藓结皮生态功能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全碳、全氮贡献率最高。本研究揭示了露天煤矿复垦区苔藓结皮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的影响,为植被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结皮 露天煤矿 生态功能 土壤养分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青贮品质与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伟 周天荣 +2 位作者 格根图 常春 贾玉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为材料,分别添加1ml/kg、1.5ml/kg、2ml/kg甲酸,1ml/kg、1.5ml/kg、2ml/kg丙酸,0.02g/kg、0.04g/kg、0.06g/kg纤维素酶,0.2g/kg、0.4g/kg、0.6g/kg乳酸菌剂后青贮,60d后开袋测定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率...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牧草为材料,分别添加1ml/kg、1.5ml/kg、2ml/kg甲酸,1ml/kg、1.5ml/kg、2ml/kg丙酸,0.02g/kg、0.04g/kg、0.06g/kg纤维素酶,0.2g/kg、0.4g/kg、0.6g/kg乳酸菌剂后青贮,60d后开袋测定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显示:(1)添加甲酸1.5ml/kg后,青贮pH值、AN/TN含量显著降低,LA、CP、WSC含量显著升高(P<0.05)。(2)添加2ml/kg丙酸后,青贮pH值、AN/TN均显著低于CK,LA含量显著高于CK(P<0.05)。(3)添加0.06g/kg纤维素酶后,青贮饲料品质得到有效改善,pH值、AN/TN显著降低,LA、CP、WSC含量显著升高(P<0.05)。(4)添加0.5g/kg乳酸菌剂后,青贮pH值、AN/TN、CP含量显著降低,未检测出BA成分,PA、WSC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合考虑,添加剂分别为甲酸1.5ml/kg、丙酸2ml/kg、纤维素酶0.06g/kg、乳酸菌剂0.4g/kg,可在促进天然牧草青贮发酵的同时有效保存天然牧草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天然牧草 发酵品质 营养品质 体外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畜平衡奖励对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晨 韩国栋 +3 位作者 吕世杰 鞠馨 冀璇 李治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 基于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家庭牧场的调研数据和植被监测数据,通过植物群落数量特征计算植物多样性指数,构建草畜平衡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第一轮、第二轮草畜平衡奖励在草地植被、草畜能量平衡和经济收入层面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四子王旗草畜平衡区载畜率显著下降,植被高度、盖度、物种数、生物量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草畜能量呈夏季能量充足,冬季能量不足的不均衡态,但全年草畜能量趋于平衡;影响牧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成本类逐渐转变为牧业规模类和收入类,补贴收入开始显著影响牧民收入。草畜平衡奖励有利于当地植被的生长与恢复,缓解了草畜能量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并改变了牧民收入的经济结构,促进牧民增收和收入结构多元化,补贴收入成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整体而言,草畜平衡奖励在当地已有一定成效。未来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加强对草畜能量季节不平衡等问题的研究,精细化补助方案,以促进家庭牧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牧场 草畜平衡 草畜平衡奖励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落物去除对荒漠草原功能群和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 杨建庆 +2 位作者 高新磊 吕世杰 屈志强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32,共9页
枯落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循环。通过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围封10年的样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枯落物去除(中度、重度去除和对照)试验,揭示了2014~2017年枯落物去除对荒漠草原功能群和生物量的影... 枯落物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循环。通过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围封10年的样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枯落物去除(中度、重度去除和对照)试验,揭示了2014~2017年枯落物去除对荒漠草原功能群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落物去除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重度去除较中度去除的土壤水分下降幅度更大。枯落物重度去除后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43%(2015~2017年)。枯落物去除后各功能群在降水充沛的年份表现出显著差异,多年生杂类草、灌木和小半灌木的生物量随着枯落物去除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禾草总量则是在中度枯落物去除后达到最大生物量;RDA分析表明,枯落物质量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关系,枯落物在土壤水分较高时对地上生物量以及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增强;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与一、二年生草本、灌木和小半灌木存在资源竞争。枯落物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调节着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结构和地上生物量。由此可见,适量的枯落物留存有利于内蒙古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去除 荒漠草原 功能群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灌丛化成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5
作者 闫宝龙 吕世杰 +1 位作者 王忠武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剧烈变化,全球草地广泛发生了原生灌木或乔木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从草地灌丛化的特征及分布、形成机制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放牧、气候变化等诸...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剧烈变化,全球草地广泛发生了原生灌木或乔木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的现象。从草地灌丛化的特征及分布、形成机制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放牧、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驱动了草地灌丛化的发生,草地灌丛化过程不但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外貌,而且改变了其结构和功能。灌丛营造了小气候环境,改变了种间关系,调节了土壤营养和物质循环。未来应结合遥感技术对灌丛化发生的面积进行估算,确定灌丛化驱动因素,并准确评价灌丛化草地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化 放牧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孟凯 李星月 +3 位作者 冀晓婷 韩亚琼 云岚 米福贵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K1N1;在单因子施肥效应中,苜蓿干草产量随着磷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和氮肥施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两因子互作效应中,氮磷、磷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P2O5 180.22kg/hm^2、K2O 52.82kg/hm^2、N 41.84kg/hm^2,产量达11257.09kg/hm^2。磷、钾、氮以及饲草产量的最优配比区间分别为178.2~182.33kg/hm^2、51.38~54.38kg/hm^2、40.8~42.9kg/hm^2、11247.36~11266.8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设计 施肥效应 苜蓿 干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闫宝龙 吕世杰 +1 位作者 赵萌莉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171,共8页
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主要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回顾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释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中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在确... 介绍了生态安全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主要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优点和不足,回顾了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运用的研究方法。详细阐释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中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中的广泛应用,叙述了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和公式;介绍了数字地面模型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未来草原生态安全评价应在加强概念模型研究、完善指标体系研究、强化新兴技术应用、面向经济领域和面向国家需求等方面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安全 数学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佳华 张峰 +5 位作者 杨阳 乔荠瑢 赵天启 孙宇 张彬 赵萌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5,共8页
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类型之一,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为探讨大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利用IonS5 TM XL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下大针茅草原土壤... 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群落类型之一,刈割是典型草原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为探讨大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刈割的响应,利用IonS5 TM XL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不同刈割留茬高度下大针茅草原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留茬5cm时,土壤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达到最大值,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同留茬高度刈割处理下,在门水平上土壤细菌、真菌的优势类群没有改变,但是在属水平上,优势类群发生了改变且不同留茬高度间优势类群不同。与细菌相比,真菌对刈割的响应更加敏感,这表明真菌是更好的生态系统功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预测因子,且真菌群落的响应可能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留茬高度对大针茅草原群落组成及物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雅男 张峰 +4 位作者 赵天启 郑佳华 孙宇 张彬 赵萌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86-1392,共7页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生态位对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响应,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生态位对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响应,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2、5、8 cm)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进行野外取样,测定群落中所有出现物种的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并分析了群落中物种的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草地群落中共出现6科11属13种植物,不同处理下群落优势物种均为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和知母。留茬8 cm处理降低了4个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其次,4个优势物种中,3种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知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留茬8 cm和留茬2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均多于对照,留茬5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与对照最相近。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生态位重叠值在0.9—1之间的物种对数减少,在0—0.3之间的物种对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刈割留茬高度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雅男 李邵宇 +4 位作者 史世斌 王占海 张彬 陈恒 赵萌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39-2248,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依托于内蒙古农牧科学研究院长期放牧平台(2004年开始放牧),每个区组内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重度(Heavy grazing,H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轻度放牧区(Light grazing... 为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研究依托于内蒙古农牧科学研究院长期放牧平台(2004年开始放牧),每个区组内设置4个不同放牧强度:重度(Heavy grazing,HG)、中度(Moderate grazing,MG)、轻度放牧区(Light grazing,LG)和对照区(Contral,CK),各小区放牧羊的数量分别为12,8,4,0只,于2021年5月利用土钻法进行野外取样,室内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发生显著变化(P<0.05)。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及与C(αG、βG)、N(NAG、LAP)、P(ALP)相关的5种酶活性均随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随放牧轻度增加,向量长度(Vectoe Lengh)和向量夹角(Vectoe Angle)均显著增加,与C、N、P循环相关的5种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显著降低(P<0.05)。荒漠草原受C、N限制,且放牧强度越大限制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酶活性 养分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