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燃机气门机构滚轮-销轴副摩擦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许磊宇 高园杰 +2 位作者 刘妍 郭峰 晁珅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探究滚轮-销轴副的摩擦学性能,设计搭建了全凸轮周期内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测量试验台,研究凸轮转速、弹簧初始载荷和机油黏度对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的影响,并计算出滚轮-销轴副接触区法向载荷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滚轮-销轴副的摩... 为探究滚轮-销轴副的摩擦学性能,设计搭建了全凸轮周期内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测量试验台,研究凸轮转速、弹簧初始载荷和机油黏度对滚轮-销轴副摩擦力矩的影响,并计算出滚轮-销轴副接触区法向载荷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滚轮-销轴副的摩擦力矩在凸轮鼻部区域较大,在凸轮基圆处较小且稳定。滚轮-销轴副接触区法向载荷受惯性力影响,凸轮转速越大,惯性力的影响越明显。滚轮-销轴副的平均摩擦力矩随着弹簧初始载荷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润滑机油黏度的下降而增大,在使用低黏度机油润滑时随着凸轮转速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使用较高黏度机油润滑时随着凸轮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门机构 滚轮-销轴摩擦副 摩擦力矩 低黏度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醇高压混合气稀燃层流实验与模拟研究
2
作者 何晨 陆明飞 +4 位作者 王令金 许晓颖 董鹏博 赵文涛 隆武强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8-4258,共11页
为探究高压下氨-甲醇混合燃料的稀薄燃烧和排放特性,在定容燃烧弹中对其层流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基于自主开发的机理开展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甲醇能量占比的增加,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显著提高,且火焰的稳定性... 为探究高压下氨-甲醇混合燃料的稀薄燃烧和排放特性,在定容燃烧弹中对其层流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基于自主开发的机理开展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甲醇能量占比的增加,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显著提高,且火焰的稳定性得到改善,当甲醇能量占比由20%增加至50%时,Φ=0.7和Φ=0.8的层流燃烧速度分别增加了110%和99.6%。排放方面,NO的生成途径主要有HNO+M■=H+NO+M和HNO+H■H_(2)+NO,而NO的消耗途径主要为NH_(2)+NO■NNH+OH和NH_(2)+NO■N_(2)+H_(2)O,稀燃条件下HNO等中间体的存在使NO排放增加。综合分析表明,稀燃条件下NO的生成主要通过增氧反应路径进行,燃料型NO占主导地位。因此,虽然增加甲醇含量可以提高层流火焰速度,但需权衡N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醇混燃 高压稀燃 动力学模型 层流 NO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长高压油管对共轨系统喷油一致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丽萍 王意宝 +2 位作者 范委修 范立云 卢港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为研究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共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非等长高压油管系统的压力波动特性,提出了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作为一致性的评指标,研究了在不同喷射... 为研究高压共轨系统高压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共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通过分析非等长高压油管系统的压力波动特性,提出了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作为一致性的评指标,研究了在不同喷射模式下系统多缸循环喷油量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非等长高压油管会通过影响各喷油器内部压力波动特性进而影响多缸喷射一致性;单次喷射模式中,油管非等长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影响较小,在额定工况下循环喷油量相对极差为1.03%,并且随着控制脉宽的增加而减小,随轨压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轨压140 MPa时达到最低为1.03%;多次喷射模式中,预主喷模式下主喷油量的一致性和主后喷射模式下后喷油量的一致性较差,主喷油量相对极差最大时为3.37%,后喷油量的相对极差最大时达到49.9%。高压油管非等长会显著降低多次喷射模式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直接引起各缸喷油正时及实际喷射量差异,从而引起柴油机功率及转速波动,降低排放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系统 循环喷油量 压力波动 高压油管 非等长 一致性分析 AMESIM 柴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SCR系统中N_(2)O和NO_(x)协调技术研究
4
作者 郭圣刚 杨福源 +1 位作者 孙楠楠 吕志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前级SCR,可以有效降低冷启动时的NO_(x)排放,但铜基SCR在低温段产生较多N_(2)O,为了降低N_(2)O排放,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位置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此方案既可降低低温下NO_(x)的...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在后处理系统中设置前级SCR,可以有效降低冷启动时的NO_(x)排放,但铜基SCR在低温段产生较多N_(2)O,为了降低N_(2)O排放,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位置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此方案既可降低低温下NO_(x)的排放,又可以控制N_(2)O的排放.通过AVL CruiseM仿真软件搭建钒基及铜基SCR催化剂模型,在模型中增加N_(2)O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尿素喷射量及NO_(2)占比不同对NO_(x)及N_(2)O排放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前级SCR选用钒基SCR催化剂、下游选用铜基SCR催化剂方案,可以实现对NO_(x)及N_(2)O排放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选择性催化还原 NO_(x)排放 N_(2)O排放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双喷系统前级SCR的光学诊断
5
作者 魏锋 王井山 +3 位作者 杨海龙 苏菲菲 孙彦斌 贾德民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为了满足柴油机未来排放法规,双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前级SCR(cc-SCR)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对NO_(x)的转化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光学测试系统和可视化后处理装置的前级SCR截面尿素液滴... 为了满足柴油机未来排放法规,双喷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其前级SCR(cc-SCR)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对NO_(x)的转化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光学测试系统和可视化后处理装置的前级SCR截面尿素液滴速度场和液滴浓度分布的快速测试方法,用来评价前级SCR不同配置下的截面液滴分布情况,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1.00 s内,喷射脉宽不足1.00 s时,排气管截面在剩余时间内无液滴,可能会导致低氨储工况下NO_(x)转化效率降低;不同截面位置,二维速度场均呈双旋涡的情况,且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在温度为215℃、排气流量为1250 kg/h和360 kg/h条件下,对于不同粒径的喷嘴,其截面尿素液滴分布均匀性取决于排气流量,仿真结果很好解释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 速度场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总成万有特性的最佳经济性换挡方法研究
6
作者 朱江苏 孙静静 +2 位作者 刘刚 史祥东 甄雷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AMT变速箱换挡特性决定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合理的换挡特性不仅可以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还能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为此,对动力总成万有特性及其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基于动力总成万有特性,综合考虑整车加速度、转动惯量和储备功... AMT变速箱换挡特性决定了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合理的换挡特性不仅可以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还能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为此,对动力总成万有特性及其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基于动力总成万有特性,综合考虑整车加速度、转动惯量和储备功率等,实时计算最佳的经济性挡位并执行换挡操作,以达到节油的目的。策略开发及仿真验证表明,采用该换挡策略可以实现高速工况节油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经济性 动力总成 万有特性 换挡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R-CCM的拖拉机进气系统阻力数值模拟与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盛通 王凤娟 +3 位作者 钟绵远 陈鹏 李永 孙威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进气系统主要功用是供给发动机足够的清洁空气,其系统阻力直接影响进气量,进而影响发动机燃烧性能。文中以某拖拉机进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STAR-CCM软件对其流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进气系统台架测试各测点静压值,与仿真静压值进行... 进气系统主要功用是供给发动机足够的清洁空气,其系统阻力直接影响进气量,进而影响发动机燃烧性能。文中以某拖拉机进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STAR-CCM软件对其流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进气系统台架测试各测点静压值,与仿真静压值进行对标,其最大偏差为8.4%,验证了所建立的进气系统流阻仿真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助力解决进气管路最小边界设计和空滤器降阻优化等问题,降低试验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进气系统 流阻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部燃料消耗量标准的动力总成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江苏 史祥东 +2 位作者 甄雷 刘刚 李静静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为降低车辆综合油耗,以达到交通运输部相关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要求,通过试验总结及公式推导简化,发现加速工况当前车速瞬时油耗与前一车速瞬时油耗比值为接近于1的常数,探明燃料消耗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纠正了整车阻力、整车质量及传动... 为降低车辆综合油耗,以达到交通运输部相关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要求,通过试验总结及公式推导简化,发现加速工况当前车速瞬时油耗与前一车速瞬时油耗比值为接近于1的常数,探明燃料消耗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纠正了整车阻力、整车质量及传动效率决定加速工况油耗的错误认知;通过选型匹配动力总成,明确了交通运输部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引导整车厂匹配直接挡变速箱和小速比驱动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部燃料消耗量 整车经济性 动力总成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阻率计算在后处理系统消声能力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雪飞 丁保安 +2 位作者 张安安 王景新 张晓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3,共5页
为实现对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消声能力的准确评估,满足对整车噪声日益严格的控制,基于流阻率这一重要参数,总结并推导了后处理系统中载体和颗粒捕集器的声学等效模型。其中载体使用复声速、复密度的方法模拟,颗粒捕集器使用等效流阻率下的D... 为实现对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消声能力的准确评估,满足对整车噪声日益严格的控制,基于流阻率这一重要参数,总结并推导了后处理系统中载体和颗粒捕集器的声学等效模型。其中载体使用复声速、复密度的方法模拟,颗粒捕集器使用等效流阻率下的Delany-Bazley-Miki模型模拟,相比于纯空气属性,载体可大幅提高150 Hz以上的消声能力。利用Simcenter 3D仿真传递损失曲线与通过阻抗管设备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数据在1200 Hz内基本吻合,说明了等效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对缩短整车开发周期,提升顾客感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系统 传递损失 流阻率 消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参数对甲醇进气道喷雾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庞斌 廉子凡 +3 位作者 张洋洋 孙振宇 李卫 潘家营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8,共9页
建立了甲醇进气道喷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喷醇压力、喷孔直径、喷醇方向、来流速度等关键参数对甲醇喷雾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醇压力的升高,甲醇喷雾粒径分布向液滴粒径减小的方向偏移,同时索特平均直径和特征直径D... 建立了甲醇进气道喷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了喷醇压力、喷孔直径、喷醇方向、来流速度等关键参数对甲醇喷雾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醇压力的升高,甲醇喷雾粒径分布向液滴粒径减小的方向偏移,同时索特平均直径和特征直径DV10、DV50、DV90(DVX指喷雾液滴群中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X%时所对应的粒径)也降低。随着喷孔直径减小,甲醇喷雾液滴粒径索特平均直径和特征直径减小,液滴粒径跨度降低,产生的附壁油膜质量减少。当喷射角度与逆向来流呈45°时可产生更多数量的小粒径液滴。增加来流速度会使喷雾粒径分布向减小方向偏移,并使索特平均直径和特征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进气道喷射 液滴粒径分布 喷射压力 喷孔直径 喷醇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流量挖掘机工况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11
作者 曹原 程市 +2 位作者 白书战 梁昌水 田月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由于正流量挖掘机传动系统中的动力源、动力传递元件独立控制,以及液压系统全工况下全局统一的控制技术,导致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协同作业效果差、燃油经济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提高整车燃油利用率,以90°装车作业工况为基础,研究了整... 由于正流量挖掘机传动系统中的动力源、动力传递元件独立控制,以及液压系统全工况下全局统一的控制技术,导致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协同作业效果差、燃油经济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提高整车燃油利用率,以90°装车作业工况为基础,研究了整车作业过程;以机构液压先导压力信号为基础,将作业工况分为4个阶段;结合发动机及液压泵运行表现,分析了不同作业阶段的负载变化特征、响应性需求;同时根据驾驶员操作,分析了影响挖掘机整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确定了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挖掘机90°装车作业工况的整车控制策略。对比原车测试数据,结果表明:采用协同控制策略可使发动机、液压泵趋向于在最佳状态工作;相比优化前各挡位,在效率相当的前提下,燃油效率可提升10.2%~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流量挖掘机 工况分析 作业阶段 燃油效率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氮X210CrW12钢挺柱的微粒子喷丸工艺
12
作者 姚亚俊 罗长增 +3 位作者 吴心波 徐得石 陈月春 姜传海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直径0.3 mm钢丸、直径0.1 mm陶瓷丸、直径0.1 mm玻璃丸为弹丸,对整体渗氮的X210CrW12钢挺柱分别进行玻璃丸(喷丸强度0.07 mm,由A试片测得,下同)、陶瓷丸(喷丸强度0.15 mm)+玻璃丸(喷丸强度0.07 mm)、钢丸(喷丸强度0.30 mm)+陶瓷丸(喷... 以直径0.3 mm钢丸、直径0.1 mm陶瓷丸、直径0.1 mm玻璃丸为弹丸,对整体渗氮的X210CrW12钢挺柱分别进行玻璃丸(喷丸强度0.07 mm,由A试片测得,下同)、陶瓷丸(喷丸强度0.15 mm)+玻璃丸(喷丸强度0.07 mm)、钢丸(喷丸强度0.30 mm)+陶瓷丸(喷丸强度0.15 mm)+玻璃丸(喷丸强度0.07 mm)等3种工艺的微粒子喷丸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喷丸后挺柱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对渗氮X210CrW12钢挺柱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表层的残余压应力大小和层深以及硬度,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经单一玻璃丸喷丸强化后,挺柱表层残余压应力较低且分布较浅,奥氏体含量较高,硬度较低;相比于单一玻璃丸的喷丸工艺,经陶瓷丸+玻璃丸喷丸强化后,残余压应力及其层深增大,显微硬度升高,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经钢丸+陶瓷丸+玻璃丸喷丸强化后,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外圆面和端面的残余压应力分别为1180,1238 MPa,残余压应力层深超过200μm,残余奥氏体含量最低,外圆面和端面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1.34%,2.65%,显微硬度最高,外圆面和端面的硬度分别为1036,1009 HV,该喷丸工艺对挺柱表层的强化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氮X210CrW12钢挺柱 微粒子喷丸 残余应力 奥氏体含量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引燃液氨高压直喷发动机喷射器布置和喷射策略协同优化
13
作者 庞斌 余诗武 +3 位作者 侯潇帅 鹿雪文 刘浩业 王天友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392,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开展了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氨燃烧的喷射系统结构参数与喷射策略协同优化.结果表明:小偏移量可提高液氨油束被有效引燃的比例,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高负荷下采用液氨先喷柴油后喷(AD)策略,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的阻碍作用导致... 采用数值模拟开展了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氨燃烧的喷射系统结构参数与喷射策略协同优化.结果表明:小偏移量可提高液氨油束被有效引燃的比例,提高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高负荷下采用液氨先喷柴油后喷(AD)策略,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的阻碍作用导致液氨无法被全部有效引燃,最高燃烧损失达27.62%;采用氨两段喷射(ADA)或优化侧置喷油器喷嘴“侵入量”,可有效避免液氨油束对柴油火焰分布的干涉,改善引燃和燃烧过程.最优方案是:侧置喷嘴偏移量为10 mm、侵入量为6 mm,低负荷柴油先喷液氨后喷(DA)策略,热效率为49.68%;高负荷AD策略,热效率为50.75%.次优方案是:侧置喷嘴偏移量为10 mm,其他参数不变,低负荷DA策略,热效率为50.26%;高负荷ADA策略,热效率为4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引燃液氨高压直喷燃烧 喷射器布置 喷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醚/甲苯掺混对正庚烷扩散火焰碳烟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卫 刘俊龙 +2 位作者 李玉娟 董文龙 楚化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332,共11页
苯甲醚作为一种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与柴油中甲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生物质燃料与柴油掺混燃烧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案.基于此,采用液体燃料燃烧系统,选取正庚烷作为基础燃料,在蒸发温度为160℃下对正庚烷、正庚烷掺混10%(体积分数... 苯甲醚作为一种第二代生物质燃料,与柴油中甲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生物质燃料与柴油掺混燃烧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案.基于此,采用液体燃料燃烧系统,选取正庚烷作为基础燃料,在蒸发温度为160℃下对正庚烷、正庚烷掺混10%(体积分数)甲苯(T10)、10%苯甲醚(A10)和5%甲苯/5%苯甲醚(A05)燃料的火焰形态、碳烟粒径分布、纳观结构、微晶参数、有序度、官能团和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碳烟颗粒的尺寸及纳观结构方面,随着苯甲醚/甲苯掺混,火焰中碳烟平均粒径变大.在碳烟纳观结构方面,苯甲醚和甲苯的加入改变了火焰中碳烟颗粒形态,加速了碳烟生成.在微晶参数方面,掺混苯甲醚/甲苯后,碳烟整体结构更为有序,苯甲醚对正庚烷火焰中碳烟纳观结构的影响小于甲苯.在碳烟有序度方面,D1峰与G1峰强度比(I_(D1)/I_(G1))从T10到A05的增加幅度为17.3%,从A05到A10的增加幅度为11.5%,碳烟石墨化程度随苯甲醚掺混增大而降低.在只有苯甲醚掺混的工况下,正庚烷火焰中碳烟的石墨化程度提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醚 甲苯 正庚烷 碳烟 石墨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h基三效催化器分区涂覆的优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翟长辉 杨志浩 +3 位作者 潘涛 龚震 邱亮 钱叶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1031,共10页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 为研究分区涂覆工艺对Pd/Rh基三效催化器(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TWC)起燃性能的影响机制,文章建立基于分区涂覆的催化器和反应机理模型,结合台架起燃数据标定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贵金属配比、前后分区长度、贵金属负载量3个关键因素对TWC起燃性能的作用规律,并运用正交试验法开展Pd/Rh基TWC分区涂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负载量一定时,m(Pd)∶m(Rh)=10∶1工况下催化器催化性能优于m(Pd)∶m(Rh)=5∶1和m(Pd)∶m(Rh)=20∶1;分区长度和前后区负载量比值均会显著影响催化器起燃性能,当前区长度为45 mm、后区长度为73 mm且前后区负载量比值为10∶1时,催化器的综合催化性能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TWC整体催化转化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前后区的负载量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效催化器(TWC) 分区涂覆 起燃性能 正交试验方法 Pd/Rh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挖掘机燃油效率预测模型
16
作者 丁保安 潘浩然 +3 位作者 程市 田月 王峰 陈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90-195,共6页
为了优化挖掘机的燃油效率,研究挖掘机作业物料的特性,基于离散元法建立挖机负载模型,并进一步搭建挖机整车性能仿真平台。针对实际作业条件,分析发动机转速、掉速系数和设定功率等控制参数对挖掘机作业工作效率、小时油耗以及燃油效率... 为了优化挖掘机的燃油效率,研究挖掘机作业物料的特性,基于离散元法建立挖机负载模型,并进一步搭建挖机整车性能仿真平台。针对实际作业条件,分析发动机转速、掉速系数和设定功率等控制参数对挖掘机作业工作效率、小时油耗以及燃油效率的影响。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以燃油效率为预测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得到一组最优参数组合。最后,为验证燃油效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对最优参数进行仿真与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联合仿真得到的效率、油耗及燃油效率与实际的趋势误差在2%以内,证实联合仿真分析方法适用于挖掘机的挖掘作业性能分析;燃油效率实测与仿真结果误差为13.9%,预测与仿真结果误差为1.9%,表明该预测模型适用于挖机控制参数对燃油效率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预测模型 燃油效率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车能量流的重型商用车C-WTVC工况优化研究
17
作者 朱江苏 史祥东 +3 位作者 宁廷会 甄雷 王福龙 孙静静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6期49-54,共6页
以重型商用车为研究对象,从散热系统、中冷系统、排气系统、附件、传动系统等9个方面论述了整车能量流测试的传感器布置位置及测试原理,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传动损失、降低整车阻力、动力总成匹配、避免急加速、降低附件功耗等6方... 以重型商用车为研究对象,从散热系统、中冷系统、排气系统、附件、传动系统等9个方面论述了整车能量流测试的传感器布置位置及测试原理,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传动损失、降低整车阻力、动力总成匹配、避免急加速、降低附件功耗等6方面阐明了整车节能优化方法,并对基本车型进行了优化,优化车型整车经济性提升了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商用车 整车能量流 节能优化 中国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分子筛SCR反应组分沿催化剂轴向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志华 苏庆运 +3 位作者 佟德辉 张学敏 李宁 李凌志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 建立铁基分子筛催化剂NH_(3)-SCR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用来预测催化剂的NO_(x)还原性能和研究SCR反应组分的轴向分布,该模型包括NH_(3)吸附与脱附、NH_(3)氧化、NO氧化、NO_(x)还原及N_(2)O生成反应.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CR反应中各组分浓度在催化剂轴向空间的变化规律;Fe基分子筛催化剂对物质的量n(NO_(2))/n(NO_(x))较为敏感,最佳n(NO_(2))/n(NO_(x))为0.5;受NH_(3)抑制效应影响,当温度低于300℃时SCR反应活性较低,但是当温度高于400℃时SCR反应活性较好.此外,发现Fe基分子筛催化剂SCR反应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入口段和中间段,300℃、空速为60000 h^(-1)时在催化剂的前半段内可实现高达90%的NO_(x)转化率,催化剂出口段的利用率较低.最后,对模型的瞬态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随着温度升高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瞬态响应可以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分子筛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轴向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最大碳载量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董光雷 孙楠楠 +3 位作者 南征 刘海涛 张秋实 华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8,共10页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 大碳载量下,不正常再生导致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载体高温烧熔或开裂是CDPF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燃烧器台架对CDPF进行最大碳载量测试。对堇青石CDPF和碳化硅CDPF进行不同碳载量的降怠速测试,不断提升碳载量直至CDPF失效。通过对CDPF内部温度分布、颗粒物数量(particulate number, PN)排放特性及失效程度进行分析,得到CDPF的最大碳载量。结果表明:在5 g/L碳载量下再生时,堇青石内部最高温度为1 163℃,超过安全再生温度,碳化硅内部最高温度为1 050℃;随着碳载量的提升,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度梯度变大,虽然在超过安全再生温度下,载体存在某种程度的开裂,但不影响PN过滤性能,堇青石的开裂是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碳化硅开裂是从中心向四周移动;当碳载量持续增加至8 g/L时,碳化硅载体的PN排放值相比全新载体提升了6倍,达到14.0×10^(11)(kW·h)^(-1),已不具备过滤能力。试验得到了CDPF再生时的安全碳载量限值,可为实际CDPF应用中安全再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降怠速 最大碳载量 温度梯度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摩擦接触界面的滑移测试及分析
20
作者 李志杰 祁同晖 +2 位作者 巴明森 覃文洁 赵振龙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1218,共8页
机械结构中紧固连接件受到切向载荷时接触界面上可能会发生微小的滑移,在循环的切向载荷作用下,这种微小的滑移可能是安定的,也可能发生累积使得接触零件间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紧固连接失效.本文中采用摩擦纳米发电机来测量接触界... 机械结构中紧固连接件受到切向载荷时接触界面上可能会发生微小的滑移,在循环的切向载荷作用下,这种微小的滑移可能是安定的,也可能发生累积使得接触零件间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导致紧固连接失效.本文中采用摩擦纳米发电机来测量接触界面间的滑移,在搭建的滑移测试平台上对金属平面-平面接触的滑移累积进行了试验测试,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对这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测试结果接近.对接触界面滑移累积和安定行为的机理进行剖析,发现滑移安定时,在第2个及以后循环载荷周期内,界面上存在切向应力小于该处最大摩擦力的区域.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接触界面的滑移位移与载荷的大小、施加方式以及接触界面的变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 摩擦接触 摩擦纳米发电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